2015吴大羽、吴冠中艺术特展——开启岁末永不落幕的艺术狂欢
0条评论 2015-11-30 11:05:45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2015年秋冬,相继举办的毕加索、达利、米罗等西方艺术大师的展览,使上海被浓浓的艺术气息包围,与举办《跨界大师·鬼才达利》大展的K11相邻的香港广场,即将上演一场中国艺术大师的精彩大展。11月29日,由北京百雅轩、嘉禧文化、颐和四季大雅集联合主办《薪火相承不负丹青--2015吴大羽、吴冠中艺术特展》将在香港广场拉开序幕,吴大羽、吴冠中共12幅总价值逾亿元的珍贵油画、水墨画与百余幅限量版画,将在香港广场四楼、南北座通道等多个空间展出。整个展期内,按照吴大羽学派的艺术发展和传承线索,交替展出的精选作品和史料将超过300件,在跨年的节日气氛中,为观众呈现一次视觉的饕餮盛宴。

这是香港广场首次举办艺术主题的大型展览,也是吴大羽、吴冠中两位大师作品首次联袂展出,吴大羽、吴冠中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有师生之谊、同乡之谊的两位艺术大师,围绕吴大羽、吴冠中之间的艺术传承,结合文献资料,披露两位大师之间鲜为人知的师生之谊。展览作品中吴大羽的油画《花韵-9》、吴冠中水墨画《野藤明珠》等均为艺术家极具代表性的力作。目前国内外吴大羽油画仅存150幅,创作于80年代初的《花韵-9》为吴大羽晚年的抽象作品,这幅油画因使用了其旅居法国的弟子朱德群邮寄的外国颜料,仍然保持了其刚诞

生时的鲜亮色泽。与恩师吴大羽专注于抽象油画不同,吴冠中在油画与水墨、具象与抽象之间自由转换,他自称为"水陆兼程",创作于1996年尺寸为124x247cm的《野藤明珠》,是吴冠中先生难得一见的巨幅抽象水墨作品,吴冠中80年代参观过苏州拙政园的文征明手植紫藤,印象颇深,多次以紫藤为题创作,现场展出的这幅作品名字取自明代徐渭的"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元气淋漓,融合了西方抽象表现主义的手法,充盈着生命的张力,与传统的紫藤题材绘画拉开了非常大的距离,展示了他中西融合的艺术道路,这幅作品为首次在上海展出。《家乡笋》也是吴冠中水墨画中的经典之作,出生于江南的吴冠中少年求学便离开家乡,但家乡的笋是他心中永远的记忆,笋在童年味觉里的记忆、笋所代表的突破重重阻力、奋发向上的力量,都让他难以忘怀,1981年他重回故乡,看到家乡的笋,激起画兴,创作了这幅作品,也代表了吴冠中水墨画转型期的风格特征。

吴大羽、吴冠中同为生于宜兴、留学于法国、将中西方艺术相融于一体的艺术大师,他们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两座难以逾越的高峰。吴冠中先生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便已名扬海内外,而他的恩师吴大羽先生却鲜为人知,他被称为20世纪中国美术史最大的遗忘。吴大羽先生是中国第一代留学法国学习艺术的艺术家,是中国抽象艺术奠基人。1928年他协助林风眠先生建立杭州国立艺专,担任西画系主任,才华横溢,名盛一时,他善于启发引导学生,他的开阔眼界、对东方美学与西方现代艺术的独特认识,都给学生深远的影响。吴大羽门下名家辈出,吴冠中、赵无极、朱德群为其中佼佼者,此外董希文、罗工柳、王式廓、胡一川、涂克、谢景兰、祝大年、袁运甫、闵希文等皆为有重要影响力的一代名家。展览期间还将嵌入《吴门点将录》子展,以展现吴大羽学派的重要影响为线索,精选吴大羽、吴冠中、赵无极、朱德群、闵希文、祝大年、袁运甫的油画、水墨画、版画等精品,彰显吴大羽学派的重要地位。

本次展览将艺术展览与主题活动密切联系,与美术馆举办的仅供欣赏的艺术大展不同,主办方将在长达40天的展期内启动"艺术点亮生活"计划,观众不仅能近距离欣赏珍贵的大师作品,还可以参加大量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高能艺术交流活动,如《从吴大羽到吴冠中》、《吴大羽与上海抽象艺术》、《大师与版画--版画的投资与收藏》主题艺术沙龙、亲子绘画体验活动等,每一次的艺术推广活动,都秉承"五感式体验"即充分调动观众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甚至是味觉--就如本次展览期间,颐和四季大雅集特别研发了"吴冠中先生的家宴"以及丰富的宜兴本地小食,以极具创意的形式呈现出来,让观众充分融入艺术情景之中,来为艺术展本身增添别样的"滋味"。

展览不仅注重现场的五感式体验,更重视展览的延续,展览闭幕不是大展的结束,通过版画等易于观众欣赏和收藏的形式,将大师经典作品带回家,成为展览的回响,现场展出吴冠中生前权威授权机构百雅轩所出版的版画作品,以丝网版、珂罗版等版画形式分色制版、套色叠印、限量制作,使吴冠中《双燕》、《一九七四·长江》、《紫藤》等已捐赠给香港艺术馆、故宫博物院、上海美术馆等机构的经典名作分身有术,让观众在观赏大师作品的同时,可轻松选购大师版画,美术鉴赏与艺术收藏同步进行,将高雅艺术带回家,成为永不落幕的艺术展。

编辑:徐啸岚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