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飒:中国当代艺术未来之判断
0条评论
2015-12-03 11:41:40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李飒
一、世界需要秩序
世界需要秩序。
1500年之后,西方开始向现代转变,全球化开始。直至二战之前,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争夺主导权,世界各国,即便西方也一直处于彼此厮杀之中。20世纪的前两场世界大战,几乎要将世界毁灭。二战之后,美苏成为世界两强,世界各国围绕两国各自建立了两大集团,新的秩序形成。其后苏联集团由于竞争力不足,逐渐瓦解,80年代末消失于历史之中。随后美国一强独大,世界秩序在其主导之下。经济上,美元是世界唯一储备货币,是世界金融秩序的基础;军事上,美国在全球有超过一千个军事基地,有效军事管控;政治上,联合国总部位于纽约,这里是世界政治的核心;文化上,以安迪·沃霍尔为代表的美式消费文化占据主导地位,成为全球艺术模仿的样板。
世界需要领导者。即便是民主制度国家,仍然是选举出代理人来代为处理主要国家事物,民众负责监督权力,而不是每一件事都需要全民投票决定。世界也是一样。美国作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世界秩序的主导者,固然首先是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但其主导的世界秩序仍然是目前相对最稳定。这是因为,世界尽管仍然存在诸多的冲突,全球化使得各国在经济、贸易各方面紧密相连,大国之间的战争(世界大战)可能性并不大,根本性冲突的可能性不大,在和平、发展等问题上具有共识,这恐怕也是全球连成一体之后相对平稳的时期。而且美国自身具有很强优势,作为移民国家,为什么全球每年全世界有数十万精英愿意移民美国,认同于成为美国人的“身份认同”?为什么今天仍有大量新富阶层在获取财富之后仍愿意移民美国?为什么世界领导人的子女仍愿意去美国上学?这证明美国与世界其它国家之间仍存在一定明显的优势。美国,作为现存世界秩序的主导者,背后有其一定实力以及价值的公信力作为支撑。
二、世界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根据2012年底美国国会情报委员会的报告《2030全球趋势:不一样的世界》(这是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定期推出的有关未来15—20年全球经济、政治、社会、安全重大发展趋势的最新报告,是全球最权威和最有影响力的关于未来趋势研究报告之一,备受各界重视)部分预测:“到2030年,国家之间权力的扩散将产生一个巨大影响。亚洲基于GDP、人口数量、军事支出和技术投资,将超越北美和欧洲。中国的经济将成为全球之最,在2030年到来之前就赶超美国。在格局变化方面,全球经济良好与否将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表现挂钩 。另外,中国、印度和巴西都将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力量。其他区域力量,如哥伦比亚、印度尼西亚、尼日利亚、南非、土耳其等国也在崛起,将成为次级力量。高盛称之为“金钻11国”(简称N-11),未来将超越欧盟27国。这些国家再加上中国和印度,将使全球的重心从西方世界转移过来。”
五百年来第一次世界经济中心从西向东移,逐渐从大西洋沿岸向太平洋沿岸转移。
三、中国在积极融入世界
在世界发生深刻转变和力量对比发生显著变化的时期,也往往是新兴国家与原来居于主导地位的国家之间由于利益争夺最容易爆发尖锐冲突的时刻。历史上一次和二次世界大战即是由此导致。但中国政府显然采取相对更为务实的态度。去年年底中国国家副总理汪洋访问美国发表讲话,明确表示中国过去三十多年保持百分之十以上经济增长速度(历史上全球唯一)正是二战后美国确立的全球秩序的最大获益者(事实上也是如此);中国不打算改变这一秩序;不打算挑战美国全球老大的地位;中国愿意融入这一秩序当中,并发挥积极的作用。而美国也有所回应。一方面,面对中国的崛起美国会采取相应的遏制政策,另一方面,随着中美务实的态度和不断的战略沟通,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经济上的紧密关联,彼此都没有采取尖锐对抗的意图,竞争与合作会逐渐成为主要的方向。未来,美国、中国以及其它一些地区国家都有可能在世界上发挥重要的作用。
实际上,随着1500年以后西方逐渐实现自身的现代转变以及将自身影响力扩展至全球,世界上所有非西方国家(以农业文明为主的国家)与西方(现代文明)遭遇之后,力量对比之间的巨大差异和碰撞之后都将面临一个重要的问题:生存还是毁灭,转变还是持续边缘化。而除去欧美文明之外,非洲文明转变相对滞后,拉美文明经过一个阶段的发展又有些停滞,而伊斯兰文化的特性则使其自身保留了更多原有文化的特性,一定程度上抵制现代化的过程,从而使伊斯兰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的冲突成为了当下全球冲突的一个焦点。反观东亚文化,整体上(仅从经济上来看),则相对更易于融入现代化的进程。日本最先转变,二战后的发展曾经有四十二年居于全球经济第二的位置,韩国、台湾、新加坡等都处于世界经济比较靠前的位置。东南亚十国最近也是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香港也是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而中国,尽管自1840年以来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挫折和痛苦,但它毕竟是一个体量巨大、历史悠久,唯一延续到与现代接壤的文明古国,这种痛苦的转变过程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整体上来看,中国毕竟在积极主动地转变,直至今天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可能与中国乃至东亚的文化特性有关,儒家文化并不主张自己的文化具有唯一的正确性和用“尖锐对抗”的措施面对异质文化或异教徒(基督教文化和伊斯兰文化都具有这种特征,比如十字军东征和圣战)。所以中国文化可能相对是“温和”的,在现代化转变过程中可能具有一定优势,但反过来可能也有一定不足。
四、中国当代艺术未来的可能性
2011年底,世界最重要的博物馆之一英国的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策划了一个“后现代主义:风格与颠覆1970-1990”。这个展览的前言里宣告了“后现代主义的死亡”。为什么在西方最重要的博物馆里会策划一个宣告过去数十年来从西方扩展至全球占据主导地位的艺术潮流的“死亡”?我对这个展览非常感兴趣,根据这个展览很快我在2012年策划了“后现代主义终结之后,我们是谁?”一系列十个展览,策划的这十个展览都是围绕着有关“水墨”与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机遇的讨论来展开的。因为我判断,随着国际形势的转变,随着世界和中国发生的深刻变化以及中国和世界关系的改变,中国当代艺术将发生一次重要的转型,其重点将从过去三十多年“意识形态的冲突”转向“文化身份的诉求”。而“水墨”(作为中国文化一个最重要的符号)因其具有的强烈的“身份象征”意义将成为中国当代艺术下一个关注的焦点问题。而在此前三十多年,水墨一直处于中国当代艺术中极为边缘的地位,极少有人关注。由于这种状况,此前几乎没有任何人能够预测“水墨”会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关注的焦点,水墨一直在当代艺术里面处于极为冷清的状态。2012年我策划了十个展览之后,2013年年初,世界最大的两家拍卖行佳士得和苏富比都举办了“当代水墨”的拍卖专场,年底世界最重要的博物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举办了以“水墨”为主题的中国当代艺术的展览。由此带动国内的资本和艺术界的热情,“水墨”突然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和展览关注的焦点,这一年大量有关“当代水墨”的展览举办以及大量的资本涌入市场。这一定程度上证明了我在当时的判断的预见性和准确性。
但“水墨”真正有价值的是概念,而不是材料,是身份的意识,而不是模仿、制造简单的商业图像。停留在过去的技法、经验里是不行的。简单的把传统的技法和一些现代的商业图示做一个结合也是不行的。中国当代艺术在未来的可能性在于全球化的视野、国际化的语言、公共性的问题、身份的意识、自我的批判和审视,这需要真正有深度性的文化阐释,重新建立现代艺术语言结构和价值观念。
简而言之,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地变化,世界经济中心五百年来第一次从西向东移。中国仍保持一定速度的发展,而中国并不打算与世界(美国主导的现存国际秩序)发生冲突,愿意融入这一秩序并逐渐在其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中国不可能置身于世界之外,未来将必然与其它国家一起在世界上发挥重要的作用。在此背景下,中国在国际上当代艺术的影响力缺失,表现出比较强烈的需求和身份意识,中国当代艺术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但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有自身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国际化的艺术语言、现代价值观念、全球化所面对的共同的问题、对文化身份的思考、对人性(人的价值)不断深入的理解和探索等等。“身份”、“价值”、“现代”、“全球化”、“语言”将会是中国当代艺术发展比较重要的核心词汇。
世界环境的改变和中国的发展,使得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面临一个重要的“机遇期”。全球化的时代,参与全球公共性问题的讨论,具有独立的文化视角和自我反思的现代意识、文化身份的探求,种种文化问题不可避免。我们是不可能用过去的文化来证明我们在今天的价值的。能证明我们价值的方式只能创造新的现代文化,这一点也无可回避。
世界需要秩序。
1500年之后,西方开始向现代转变,全球化开始。直至二战之前,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争夺主导权,世界各国,即便西方也一直处于彼此厮杀之中。20世纪的前两场世界大战,几乎要将世界毁灭。二战之后,美苏成为世界两强,世界各国围绕两国各自建立了两大集团,新的秩序形成。其后苏联集团由于竞争力不足,逐渐瓦解,80年代末消失于历史之中。随后美国一强独大,世界秩序在其主导之下。经济上,美元是世界唯一储备货币,是世界金融秩序的基础;军事上,美国在全球有超过一千个军事基地,有效军事管控;政治上,联合国总部位于纽约,这里是世界政治的核心;文化上,以安迪·沃霍尔为代表的美式消费文化占据主导地位,成为全球艺术模仿的样板。
世界需要领导者。即便是民主制度国家,仍然是选举出代理人来代为处理主要国家事物,民众负责监督权力,而不是每一件事都需要全民投票决定。世界也是一样。美国作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世界秩序的主导者,固然首先是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但其主导的世界秩序仍然是目前相对最稳定。这是因为,世界尽管仍然存在诸多的冲突,全球化使得各国在经济、贸易各方面紧密相连,大国之间的战争(世界大战)可能性并不大,根本性冲突的可能性不大,在和平、发展等问题上具有共识,这恐怕也是全球连成一体之后相对平稳的时期。而且美国自身具有很强优势,作为移民国家,为什么全球每年全世界有数十万精英愿意移民美国,认同于成为美国人的“身份认同”?为什么今天仍有大量新富阶层在获取财富之后仍愿意移民美国?为什么世界领导人的子女仍愿意去美国上学?这证明美国与世界其它国家之间仍存在一定明显的优势。美国,作为现存世界秩序的主导者,背后有其一定实力以及价值的公信力作为支撑。
二、世界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根据2012年底美国国会情报委员会的报告《2030全球趋势:不一样的世界》(这是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定期推出的有关未来15—20年全球经济、政治、社会、安全重大发展趋势的最新报告,是全球最权威和最有影响力的关于未来趋势研究报告之一,备受各界重视)部分预测:“到2030年,国家之间权力的扩散将产生一个巨大影响。亚洲基于GDP、人口数量、军事支出和技术投资,将超越北美和欧洲。中国的经济将成为全球之最,在2030年到来之前就赶超美国。在格局变化方面,全球经济良好与否将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表现挂钩 。另外,中国、印度和巴西都将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力量。其他区域力量,如哥伦比亚、印度尼西亚、尼日利亚、南非、土耳其等国也在崛起,将成为次级力量。高盛称之为“金钻11国”(简称N-11),未来将超越欧盟27国。这些国家再加上中国和印度,将使全球的重心从西方世界转移过来。”
五百年来第一次世界经济中心从西向东移,逐渐从大西洋沿岸向太平洋沿岸转移。
三、中国在积极融入世界
在世界发生深刻转变和力量对比发生显著变化的时期,也往往是新兴国家与原来居于主导地位的国家之间由于利益争夺最容易爆发尖锐冲突的时刻。历史上一次和二次世界大战即是由此导致。但中国政府显然采取相对更为务实的态度。去年年底中国国家副总理汪洋访问美国发表讲话,明确表示中国过去三十多年保持百分之十以上经济增长速度(历史上全球唯一)正是二战后美国确立的全球秩序的最大获益者(事实上也是如此);中国不打算改变这一秩序;不打算挑战美国全球老大的地位;中国愿意融入这一秩序当中,并发挥积极的作用。而美国也有所回应。一方面,面对中国的崛起美国会采取相应的遏制政策,另一方面,随着中美务实的态度和不断的战略沟通,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经济上的紧密关联,彼此都没有采取尖锐对抗的意图,竞争与合作会逐渐成为主要的方向。未来,美国、中国以及其它一些地区国家都有可能在世界上发挥重要的作用。
实际上,随着1500年以后西方逐渐实现自身的现代转变以及将自身影响力扩展至全球,世界上所有非西方国家(以农业文明为主的国家)与西方(现代文明)遭遇之后,力量对比之间的巨大差异和碰撞之后都将面临一个重要的问题:生存还是毁灭,转变还是持续边缘化。而除去欧美文明之外,非洲文明转变相对滞后,拉美文明经过一个阶段的发展又有些停滞,而伊斯兰文化的特性则使其自身保留了更多原有文化的特性,一定程度上抵制现代化的过程,从而使伊斯兰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的冲突成为了当下全球冲突的一个焦点。反观东亚文化,整体上(仅从经济上来看),则相对更易于融入现代化的进程。日本最先转变,二战后的发展曾经有四十二年居于全球经济第二的位置,韩国、台湾、新加坡等都处于世界经济比较靠前的位置。东南亚十国最近也是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香港也是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而中国,尽管自1840年以来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挫折和痛苦,但它毕竟是一个体量巨大、历史悠久,唯一延续到与现代接壤的文明古国,这种痛苦的转变过程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整体上来看,中国毕竟在积极主动地转变,直至今天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可能与中国乃至东亚的文化特性有关,儒家文化并不主张自己的文化具有唯一的正确性和用“尖锐对抗”的措施面对异质文化或异教徒(基督教文化和伊斯兰文化都具有这种特征,比如十字军东征和圣战)。所以中国文化可能相对是“温和”的,在现代化转变过程中可能具有一定优势,但反过来可能也有一定不足。
四、中国当代艺术未来的可能性
2011年底,世界最重要的博物馆之一英国的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策划了一个“后现代主义:风格与颠覆1970-1990”。这个展览的前言里宣告了“后现代主义的死亡”。为什么在西方最重要的博物馆里会策划一个宣告过去数十年来从西方扩展至全球占据主导地位的艺术潮流的“死亡”?我对这个展览非常感兴趣,根据这个展览很快我在2012年策划了“后现代主义终结之后,我们是谁?”一系列十个展览,策划的这十个展览都是围绕着有关“水墨”与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机遇的讨论来展开的。因为我判断,随着国际形势的转变,随着世界和中国发生的深刻变化以及中国和世界关系的改变,中国当代艺术将发生一次重要的转型,其重点将从过去三十多年“意识形态的冲突”转向“文化身份的诉求”。而“水墨”(作为中国文化一个最重要的符号)因其具有的强烈的“身份象征”意义将成为中国当代艺术下一个关注的焦点问题。而在此前三十多年,水墨一直处于中国当代艺术中极为边缘的地位,极少有人关注。由于这种状况,此前几乎没有任何人能够预测“水墨”会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关注的焦点,水墨一直在当代艺术里面处于极为冷清的状态。2012年我策划了十个展览之后,2013年年初,世界最大的两家拍卖行佳士得和苏富比都举办了“当代水墨”的拍卖专场,年底世界最重要的博物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举办了以“水墨”为主题的中国当代艺术的展览。由此带动国内的资本和艺术界的热情,“水墨”突然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和展览关注的焦点,这一年大量有关“当代水墨”的展览举办以及大量的资本涌入市场。这一定程度上证明了我在当时的判断的预见性和准确性。
但“水墨”真正有价值的是概念,而不是材料,是身份的意识,而不是模仿、制造简单的商业图像。停留在过去的技法、经验里是不行的。简单的把传统的技法和一些现代的商业图示做一个结合也是不行的。中国当代艺术在未来的可能性在于全球化的视野、国际化的语言、公共性的问题、身份的意识、自我的批判和审视,这需要真正有深度性的文化阐释,重新建立现代艺术语言结构和价值观念。
简而言之,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地变化,世界经济中心五百年来第一次从西向东移。中国仍保持一定速度的发展,而中国并不打算与世界(美国主导的现存国际秩序)发生冲突,愿意融入这一秩序并逐渐在其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中国不可能置身于世界之外,未来将必然与其它国家一起在世界上发挥重要的作用。在此背景下,中国在国际上当代艺术的影响力缺失,表现出比较强烈的需求和身份意识,中国当代艺术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但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有自身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国际化的艺术语言、现代价值观念、全球化所面对的共同的问题、对文化身份的思考、对人性(人的价值)不断深入的理解和探索等等。“身份”、“价值”、“现代”、“全球化”、“语言”将会是中国当代艺术发展比较重要的核心词汇。
世界环境的改变和中国的发展,使得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面临一个重要的“机遇期”。全球化的时代,参与全球公共性问题的讨论,具有独立的文化视角和自我反思的现代意识、文化身份的探求,种种文化问题不可避免。我们是不可能用过去的文化来证明我们在今天的价值的。能证明我们价值的方式只能创造新的现代文化,这一点也无可回避。
2015/11/30
编辑:丁晓洁
标签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