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贵有自己”┃王敬恒:一生坚执的艺术造诣
0条评论 2015-12-14 09:59:38 来源:99艺术网成都站 作者:石皓琳整合
王敬恒,又名王易,字季之。成都人,四川美术学院客座教授。杰出的大写意山水、花鸟、人物画家。这位在中国传统绘画里既熟悉又陌生的艺术家,一生远离尘嚣,寂寞耕耘。
 
\

万物百态,贵有自己
 
\
《设色山水》180X97  2005
 
王敬恒一生坚持“画贵有自己”,对传统文化精髓心领神会,不拘泥于古法,纵横恣肆,充分发挥书写的自由性,在其创作形态中,极富有力度的线条和反复积叠咏叹的刻画,值得深入揣摩,反复品味。这种极具宽度和深度的谋篇布局和笔墨修养,使得王敬恒的个性化在中国传统绘画中自成一派。

王敬恒的画,第一眼满是文人画的气息,第二眼开始便是充满现代的叹调。其主攻的花鸟,笔墨源初吴昌硕、齐白石,笔法灵动,构图大气,注重书性笔墨和色彩表现。小品的创作并非习以为常的缩小或局部勺取大作品,而是以小画大,体现出日常情调和寓言文体,富于韵感的书写趣味,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在王敬恒的美学思想中,笔墨的生命和表现对象的生命常常是相互连接,甚至是相互纠葛相互生发的。主张“万物有灵论”,广泛汲纳并创造出自己的特有符号,如快速横抹的色彩云岚,墨彩雀鸟,松动但富于张力的生笔韵致的笔墨形态,始终如一的鲜活与笔趣,使得他的作品脱离了画坛习气而极具大师风范,这也是他长期独立思考、观察并大胆创造的成果。批评家皮道坚在评论时说:“王敬恒的山水画虽结构满密,自有一种朴茂苍郁的独到气象,但大体章法格局仍沿用了明清以来的传统山水画图式。唯其用笔之草率恣肆,点画之松活灵动几全不在前人蹊径之中。他那用软毫所作的任意纵心的横涂竖抹,若按前人一笔一划皆要有出处, 皆应继承古人法理、讲究规范与法度的标准,则当属涂鸦式的‘坏画’。但这恰是画家个人风格之最精粹处,那满幅鲜活跳跃、浓浓淡淡、形体乖张的墨点墨线、是 画家情感、思绪的自然流露或激情喷发,是此时此在的生命感悟和灵魂诉求。”

\
《归去来兮》101X50CM  2010
 
笔墨浸润,自出机杼

王敬恒的作品虽用传统笔墨创作,但作品却充满对当代事物的深刻理解。远离尘嚣的隐士生活却一点没有妨碍他用充满当代性的作品与观众沟通。而他的艺术作品在他与众不同的艺术诠释之下,体现出两个最为显著的特点:“用情”和“用色”,“用情”是将对生活和人情物理的感受和体验,归结为对水墨的感受和体验,“用色”是在彩膜山水画创作中并非仅强调作品色彩带来的视觉效果,更是山水寄情而幻化为色彩和对真我的体悟与再现,使山水画表现的鲜活、纯粹,其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也在当代文化语境中得到体悟与重塑。
 
\
《天地玄黄山水》246X124  2001

在王敬恒看来:“艺术最需要体会,不需要理智。理智是支离破碎的,是实用的,只有体会才能把握整体,把握生命,才能体悟何谓宇宙。”正因为有了这种与众不同的艺术见解,他的作品才会以浓郁苍润的笔墨表现出有别于以往山水画面貌的独特意境。

“水墨写我”,一生坚执

王敬恒的艺术道路与他的绘画一样与众不同。没有拜师学艺,没有学院派,对传统的学习全靠自修,对自然的观察注重体悟,对艺术创作突出表达内心的感受。其山水画寓山形地貌而得势,多表现自然生动苍郁之气;花鸟画自由率真,抒胸中独特的笔墨意趣,两种画风格有不同,而背后蕴含着一种共同的观念——一条“水墨写我”的路径。不是以绘画为业的专业画家,却将这爱好玩味的别有深意,让人耳目一新。
 
\
《读报》137X68CM  2010

“如我的画书卷气太重,尚停留在陶情怡悦方面,缺乏灵魂的骚动,没有人的情欲与自然的冲突,没有神秘和形而上的东西,没有 把我独自一人在山野中踽踽而行所感到的恐怖与神秘表达出来,似乎我在用陶渊明、倪云林的眼晴和意识画我的山水画,这是在抹杀我自己,使我自己不存在。”王敬恒语。

在艺术上当生生无所息,认真耕耘,是王敬恒这一生的艺术态度。

编者手记:

在读《王敬恒谈艺录》时,被里面老先生说的一句话所触动:
“有时我觉得度日如年,有时又觉得时光快如闪电稍纵即逝。在生活中,我是一个贫儿,没多少波澜,也没有行万里路。”
有多少人感叹自己在生命的某段历程里颠沛起伏,行万里路后的饱满阅历,却终究抵不上王老这一生的平凡之至,“水墨写我”——是最珍贵的存在。这一路有甘有苦,切莫为冷遇和悲哀压垮,切莫为犹豫和动摇耽误。

 

编辑:石皓琳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