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拍卖市场仍陷困境 被评中国拍卖业最冷一年
0条评论 2015-12-21 16:19:58 来源:北京晨报 作者:张硕

\

一年6件过亿拍品,2015年的内地拍卖市场似乎很热闹。然而,纵观全年市场,从拍卖成交额、成交率等指标看,持续数年调整的艺术品拍卖市场,仍然没能走出困境。大型拍卖公司的成交率都有所下降,而中小型的拍卖公司则出现了亏损、甚至停拍,难怪不少业内人士发出“中国拍卖业遭遇最冷一年”的感叹。

拍品拍场均面临两极分化

国内拍卖行业的惨淡,在春拍时已经出现较明显的表现。截至6月31日,2015年春拍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成交额为244亿元,同比下降27.2%,成交量同比下降40%,成交率同比下降12.89%。受拍品征集困难、市场持续调整的影响,100万元以上的作品数量同比2014年春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然而,从全年的数据看,内地春秋拍市场中总共出现6件过亿拍品,造成顶级作品抢手,一般作品无人问津,两极分化加剧的局面。国内资深拍卖业专家季涛认为,在市场不好的情况下,买家更加挑剔,“如果拍品很普通,买家就观望;如果是稀缺精品,又流通有序,买家会拼命抢,两极分化严重。”在季涛看来,两极分化还体现在日场和夜场上,“白天拍场上冷冷清清,精品集中的夜场却是异常热闹。”

中小公司遭遇市场挤压

在市场持续调整的情况下,面对高额的成本,许多中小拍卖公司不得不少拍,甚至停拍。北京华辰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甘学军,曾在今年春拍时做过这样的推测,“目前北京从事艺术品交易的拍卖公司有100多家,中小型公司占比约80%。据此不难推算出,在春拍里,北京超过半数的拍卖行选择了停拍。今年上半年北京新注册拍卖公司数量也较往年下降明显。”

如甘学军所言,北京传是、北京银座等都在春拍中悄然无声。而征集不到好的拍品也是造成多家拍卖公司停拍的主要原因,许多中小型拍卖公司没有过硬的拍品,不如不拍。在市场寒冬期,竞争激烈,货源征集难,买家出手谨慎,自然淘汰一大批拍卖企业。

市场结构面临调整

随着各个中小拍卖行的相继停拍,全国的拍卖行业也面临“洗牌”格局。高精尖的作品和客户资源都被大拍卖公司抢走,而中小拍卖公司难以生存。季涛用“强者恒强”来形容拍卖行业的洗牌,“就连中上等的拍卖公司都开始赔钱,更别提中小拍卖公司。竞争既然存在,出局也是在所难免。”季涛推测,这次的市场挤压会迫使中小公司进行结构调整,“中小型公司没必要都往大而全的方向发展,中型拍卖公司可以趋向专业化,只做一个门类的拍卖,而小公司则可以面向大众。”

拍卖公司利用生货解困

在市场寒冬期,当藏家面临资金短缺、经营困难的情况下,必然会减少资金的投入,这也迫使市场出现了不少生货。“多数藏家都会持观望的态度,能不买的先不买,只有那些难得一见的生货,才能让大家争抢。”季涛表示。

在今年的保利秋拍中,执行董事赵旭也表示“60%是生货”,“比如齐白石的册页、傅抱石的《云台山记》等,这是保利十年来生货比例最大的一次。”同时,业内人士指出,市然虽然冷清,但藏家搜罗好货的积极性提高,市场变得更理性。

而今年只拍一季的传是拍卖,也在秋拍中打响攻坚战,传是拍卖总裁黄宇杰曾表示:“今年秋拍国内艺术品市场仍不太乐观,传是这次秋拍在拍品数量、质量上依然坚持‘少而精’原则。”而凭借着一批生货,传是秋拍也完成了3.25亿元的成交额。

“故宫展”带动《石渠宝笈》效应

今年最热的展览莫过于故宫的“《石渠宝笈》特展”,很多人甚至现场排队六小时,只为一睹《石渠宝笈》着录中的一些顶级书画作品的真容。而受“故宫展”影响,《石渠宝笈》效应在今年拍场表现得格外明显:2015嘉德秋拍的董其昌《疏林茅屋图》手卷,收录于《石渠宝笈》三编,以690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成交;北京瀚海2015秋拍的士标《烟江独泛》手卷,以230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成交,此件作品曾着录于《石渠宝笈》初编;2015匡时秋拍澄道——古代绘画夜场的赫奕《烟树山亭》手卷,收录于《石渠宝笈》初编,以2553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成交。

名人名作专场成白手套重地

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的拍卖市场共收获了约40个白手套专场,其中近20场属于私人珍藏和名人名作专场,可见名人品牌效应的影响力之大。

在今年春拍中,北京保利凭借“虚怀斋藏画”等6场100%成交的战果,成为了今春“白手套”专场最多的拍卖行。而到了秋拍,保利凭借“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Speelman秘藏梵像聚珍”、“十全——中国清代宫廷绘画”、“十全老人——米景扬藏画”等又斩获多达10个白手套专场,再次问鼎“白手套之王”。

季涛认为,白手套专场的增多和专场规模减小有着直接关系,“以前几百件东西是一个专场,白手套很难拿,但是现在一个藏家拿出了十几件东西就能做一个专场,和东西数量有关,因此是相对的,所谓的全部成交并不应被过分看重。”

神秘网络买家拿走过亿拍品

12月6日,保利秋拍“国风——中国近现代书画夜场”中,互联网买家发力传统拍场,通过艺典“同步拍”拿下当晚最贵两件拍品:齐白石“叶隐闻声”花卉工笔草虫册6000万起拍,以1.15亿元成交,另一件高价拍品,李可染的《昆仑雪山图》950万起拍,7015万成交。北京保利拍卖执行董事赵旭表示:“夜场中有两件拍品被艺典网络买家竞得,这也反映出买家对于网络竞价已经非常适应了。”

除保利之外,传是秋拍也联合大咖拍卖线上平台同步直播,上万人通过大咖拍卖围观传是2015秋拍,部分藏家通过大咖拍卖平台拍得藏品。对于此类同步拍的方式来说,场内买家与网络买家的PK无疑是最大看点,但是打破传统格局的同步拍方式是否能得以长远发展,目前还是一个未知。

潘天寿李可染两次过亿

目前为止,2015年的春秋拍一共出现了6件过亿拍品。潘天寿《鹰石山花图》和李可染的《井冈山》分别以2.79亿元和1.265亿元成为春拍过亿拍品,而后秋拍继续发力,李可染《万山红遍》以1.84亿元成交,齐白石“叶隐闻声”花卉工笔草虫册、十四世纪《释迦牟尼》先后以1.15亿元、1.035亿元成交。12月13日,潘天寿《鹰石图》以1.15亿元成为上海拍卖第一件破亿作品。然而诸多市场专家却普遍认为,过亿并不意味着市场回暖。在季涛看来,春拍的两件过亿商品是“意料之中”,“这样的作品什么时候拍、交给谁拍都会过亿。然而过亿至少可以说明市场并不缺钱,只要有好东西出来就会出现高价成交。”

值得一提的是,潘天寿在上世纪60年代创作的《鹰石山花图》拍出2.79亿元,创潘天寿个人作品拍卖新纪录,同时也是截至目前今年拍卖市场价格最高的拍品。

“西方艺术”收藏风渐行

相比国内艺术品市场的持续调整,中国富豪们却在国际拍场上对西方艺术品进行疯狂购藏,他们的豪掷行为已多次让世界侧目。继前两年万达斥资以1.72亿元人民币买下毕加索名作《两个小孩》、王中军斥资3.77亿元人民币拿下梵高油画《静物,插满雏菊和罂粟花的花》之后。今年11月9日晚,刘益谦以人民币10.84亿元的成交价拿下了意大利表现主义画家与雕塑家阿梅代奥·莫迪利亚尼的《侧卧的裸女》,引发全球艺术收藏界的震动。有业内人士称,在艺术品拍卖中刷新竞拍价的新高已经成为中国买家的专利。

手稿信札了解名人“朋友圈”

相比书法、绘画,信札和手稿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只能算是艺术品市场上的“配角”,但随着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藏家有意避开传统领域。在2015匡时秋拍“畅怀——历代书法夜场”中,“鲁迅赠给日本友人清水安三的书法作品”,估价80万至100万元,成交价超过了300万元。这件作品内容为四句偈语,平均算下来,一个字约19万元。

值得关注的还有保利推出的《情愫东瀛——山田家藏大千遗墨》专场,该专场齐聚84件拍品有79件是时年62岁的张大千写给日本女朋友山田喜美子的情书,最终全数成交,取得2043.1万元的成交额。季涛分析:“这次张大千的信札获得如此高的关注,主要是因为它是情书,出自家人,真实性毋庸置疑。而且张大千的书法作品本身就有不错的价位,拍的好也是自然。”不得不说,在那个没有微信的时代,想要了解名人“朋友圈”中的故事,手稿无疑是最好的研究对象。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