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的“洋画运动”为什么发端于上海?
0条评论 2016-01-18 11:50:09 来源:澎湃新闻艺术观 作者:黄可

“洋画运动”,是近代中国全面引进欧洲的西洋画并在全国推广的运动。洋画运动的开展是个系统工程,即必须具备几个条件:有相当数量的人直接学习过西洋画,掌握西洋画技法和创作技巧规律,并能充当教学师资;有相当数量的传授西洋画的美术院校等教学机构;有相当数量的西洋画创作和学术研究的社团机构,同时有适当展览场所;有相当数量的宣传西洋画的刊物和出版发行机构。而这一切必须相互配合运动。近代上海,应该说具备了这些条件。

“洋画运动”之说的提出,见于陈抱一(1893-1945)的长篇论文《洋画运动过程略记》(《上海艺术月刊》1942年第5至12期连载),详叙了发端于上海,以上海为中心的中国洋画运动的发展轨迹。

“洋画运动”,是近代中国全面引进欧洲的西洋画并在全国推广的运动。

洋画运动的开展是个系统工程,即必须具备几个条件:有相当数量的人直接学习过西洋画,掌握西洋画技法和创作技巧规律,并能充当教学师资;有相当数量的传授西洋画的美术院校等教学机构;有相当数量的西洋画创作和学术研究的社团机构,同时有适当展览场所;有相当数量的宣传西洋画的刊物和出版发行机构。

而这一切必须相互配合运动。近代上海,应该说具备了这些条件。

\

土山湾工艺场旧影
 

首先,上海有中国最早的西洋画传习场所。

1847年,天主教西班牙耶稣会士范廷佐(Joannes Ferrer,1817-1856)来到上海,主持董家渡教堂的建筑设计。1851年,范廷佐又设计徐家汇圣依纳爵教堂,教堂建成后,在教堂设立工作室,对外接受建筑设计业务。因他兼长素描和雕塑,亦对外招收学员传授西洋画和雕塑。而1846年来到上海的意大利传教士油画家马义谷(Nicolas Massa),后在范廷佐工作室对学员传授西洋油画。
 

\
清末土山湾画馆一景
 

土山湾画馆的学生,除吸收土山湾孤儿院具艺术天赋的学童外,亦对外招考画童,以及欢迎成年的中国画家任伯年(1840-1896)等来画馆参观学习。后成为中国早期西洋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周湘、徐咏青、张聿光、张充仁等,便是最早在土山湾画馆直接受到西洋画教育。

第二,上海聚集有大批赴欧洲留学或考察以及日本留学或考察西洋美术的专门人才,他们是发动和开展洋画运动的主力军。

据《上海美术志》(2004年上海书画出版社版)记载,自二十世纪初至1930年代,相继赴欧洲的法、莫、比、德等国留学或考察西洋美术而聚集在上海的有:李超士、吴法鼎、李毅士、江小鹣、徐悲鸿、林风眠、吴大羽、李金发、张弦、孙福熙、滕固、庞薰琹、傅雷、吴恒勤、颜文樑、刘海粟、潘玉良、岳仑、周碧初、滕白也、刘开渠、方干民等。

而日本自明治维新开始比中国早引进西洋美术,如东京美术学校(今东京艺术大学前身)、东京人文学院美术部等,早就设置西洋画科系,培育西洋画人才。上述两支出国直接专攻西洋美术的专业队伍,研习的范围包括欧洲文艺复兴前后以及近现代绘画各个风格流派,有的则专攻美术史论、美术考古、美学和艺术哲学(如滕固、傅雷),有的则专攻图案(如陈之佛),有的则专攻雕塑(如滕白也、刘开渠、金学成),有的则侧重研习风俗漫画(如丰子恺)。
 

\
1923年拍摄的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旧址
 

这些聚集在上海的西洋美术人才,为上海创办各类新型美术院校设置西洋画科系的教学提供了雄厚的人力资源。于是自民国初年(1912年)起,国人有识之士先后在上海创办的新型美术院校有: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12年创办)、中华女子美术学校(1918年创办)、上海艺术专科师范学校(1919年创办)、上海大学美术系(1922年创办)等二十余所。这些新型美术院校,大都注重西洋画教学。
 

\
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模特儿写生课
 

如此大量西洋美术人才融入社会,担当报刊和出版社编辑,绘制插图、版面设计和书籍装帧设计,厂商工商美术设计,影剧院团舞台美术设计和戏剧人物造型、服饰设计,以及大专院校和中小学美术教师,业余则可进行绘画创作,如此自然而然形成洋画运动的社会基础。

第三,洋画运动的展开,通过学术层面的学术争鸣、理论探讨,才能引向深入而形成声势。

自1915年至1940年代,上海相继创立的西洋画团体有:东方画会、天马会等促进着洋画运动的深化。

1918年11月,上海美专创刊的中国第一本综合性《美术》杂志,且侧重在介绍和研究西洋美术,可以说起着洋画运动的理论先导作用。所以,一贯支持进步新事物的鲁迅先生,非常赞赏《美术》杂志的创刊。当时,鲁迅在北京教育部任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负责主管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及美术展览等事项。他得知上海美专创刊《美术》杂志,就立即设法阅到新创刊的《美术》杂志,并以“庚言”笔名,撰短评《〈美术〉杂志第一期》,刊于李大钊和陈独秀主编的1918年12月29日出版的《每周评论》第二期。

就在《美术》杂志的理论先导下,以上海美专西画教授为主体,于1919年9月23日成立的学术性西画团体“天马会”,当天就举行会员和会友的油画、水彩画、素描、写生等二百余幅西画作品展览。此后每年举办会员西画作品展,前后举行九次。其成立时发表的《天马会五项主张》说:发挥人类之特性,涵养人类之美感;随着时代的进化,研究艺术;拿美的态度创作艺术,开展艺术之社会,实现美的人生;反对模仿的艺术;反对以游戏态度来观赏艺术。天马会是早期洋画运动中起着积极影响的团体。

\
《良友》1933年第82期专版“决澜社第二届画展”
\
《良友》1935年第111期专版“决澜社第三届画展”
 

又如,留学法国的庞薰琹和留学日本的倪贻德发起于1931年9月23日在上海成立的中国第一个油画团体“决澜社”,亦是洋画运动中有影响的团体。成员有王济远、傅雷、周多、阳太阳、杨秋人、段平右、陈澄波等。取名“决澜”,意在以河海决堤狂澜之势,冲破艺术界的沉寂、衰颓的病弱,发展20世纪中国的新艺术。

再如1932年8月1日,由刘海粟、倪贻德、王济远、傅雷、庞薰琹、张若谷发起成立的西画团体“摩社”,学术性更强。成员除油画家关良、段平右、周多、潘太良(女)、刘狮等外,尚有雕塑家张辰伯、美术评论家李宝泉等。

\
“马利工艺厂”的广告
 

1919年在上海创办的“马利工艺厂”和1926年在上海创办的“金城工艺社”,研制生产“马头牌”和“老鹰牌”油画颜料、水彩画颜料、水粉画颜料、粉笔画颜料、蜡笔画颜料等颜料,以及油画笔、油画布、水彩画笔、水彩画纸、油画箱、画架等西画材料工具,让画家可以买到国产价廉物美的西画材料工具,在物质上有力支持了洋画运动的开展。

当然,西画家们在不断举办西画作品展时,亦适当标价出售作品,以获得必要的经济收入,来补充创作费用的开支,持续开展洋画运动。


 

编辑: 冯轩羽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