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最富有的将是懂艺术的人 一周市场资讯推荐
0条评论
2016-01-26 12:10:51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王大大整理
2015年,北京出版社出版了孙炜的长篇小说《拍卖场》,这本书以北宋画家高益所绘《鬼神搜山图》为线索,讲述了收藏拍卖圈幕后的故事,披露了艺术市场一些不为人知的交易细节,在收藏领域引起了一定范围的关注。书的作者孙炜生于上世纪60年代,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后,就职于 《人民政协报》,由此接触到众多文化名人。作为自上世纪90年代中国艺术品市场重建后的第一批艺术领域媒体人,他见证了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每一轮波折。多年媒体人的职业身份造就了孙炜敏锐的观察力,也让他对写作这件事有了深刻的领悟。“我决定通过写作,将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记录下来,将思想和幻想一起固 化。等到某一天,躺在某处,可以翻翻这些旧书,追忆那些似水年华。”
推荐指数:★★★
上世纪70年代,收藏东方文化最主流的力量来自欧美国家 和港台地区,当时藏家喜欢具有高品位的老窑器物,而并不看好明清宫廷瓷器,觉得华丽有余,典雅不足,缺乏历史厚重感。后来行情颠倒了。上世纪80年代,香 港苏富比以15万元港币卖出的“游春图瓶”,在前些年的拍卖会上拍出了一亿多元人民币。人们对艺术品的收藏目的和喜好,使市场格局在三十年中发生了翻天覆 地的变化。因此,投资艺术品一定会升值是一个伪命题。因为现在的人对古代文化的修养远远不及前代,对皇家器物的追捧背后,也隐藏着这个时代的某些浮夸和虚 荣,人们收藏的目的由原来的个人陶冶情操变成了单纯的投资赚钱。
【收藏指南】
编辑:王晶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