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艺术计划:坐在家里逛博物馆
0条评论 2016-02-02 09:35:54 来源:新视线 

\
 

几年前的谷歌有一项“20%创意时间”的政策,它鼓励员工每周拿出 20%的工作时间去做本职工作以外的项目,工程师Amit Sood在这20% 的时间里萌生出“要让不同的博物馆出现在同一个平台上”的构想,而这个构想在后来很快演变成了一个100%的谷歌艺术计划(Google Art Project):利用谷歌街景技术记录博物馆内部的实景,再用拥有超高解析度的摄像头拍摄艺术品,由此为世界各地的博物馆搭建起看似真实的虚拟分身。
 
\
 

▲谷歌艺术计划首页

艺术计划从2011年被推出一直到今天,积累了来自900多个艺术机构的几万件藏品,而每周仍然有新的博物馆和艺术品不断上线。

尽管目前的谷歌艺术计划仍然无法代替线下博物馆空间,人们依然热衷于与艺术作品面对面的感受,以及立体的艺术氛围。但它却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观看艺术作品的方式,并推动了博物馆作为公共教育空间的改革。而虚拟博物馆之所以动人,在于它作为互联网产物的本质是去精英化,让大多数人受益。

《新视线》对话谷歌艺术计划负责人 Amit Sood
 

\

\
 

▲用户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浏览世界各地博物馆的艺术作品 ,通过放大功能,可以近距离欣赏艺术品的细节

你曾在一次演讲中提到你小的时候去过很多博物馆。你第一次参观的是哪座博物馆?印象最深刻的又是哪个?

每一座博物馆都让人印象深刻。我已经不记得第一次参观的是哪座博物馆了,因为当时的我年纪太小,父母常常带我去不同的地方。但最让我觉得震撼的是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和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

我去过的每一座博物馆都让人惊喜,但惊喜之处不尽相同。有些博物馆胜在建筑,比如韩国国家现当代艺术博物馆,它距离市中心很远,但非常震撼,我之前从未想到韩国竟会有如此浩大的当代艺术收藏和如此美丽的博物馆建筑,对在这个国家繁忙工作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一种享受。北京的故宫博物院也很震撼人心,整体结构非常宏伟,但你也能在博物院后面的紫禁城里看到很多小尺度的街道。有时候,即使是同一座博物馆,每次参观也都能发现不同的东西,有时是建筑,有时是藏品,有时候是人。
 

\
 

▲谷歌艺术计划合作的世界博物馆地图

那么是什么时候开始想要把技术和艺术结合在一起?

我觉得是从我在国外生活的时候开始。。。。。。好吧,算是从在谷歌工作开始。在这里,你需要挑战自己的思维,思考如何用技术解决不同领域里的问题,所以这不是我的第一个20%项目。第一个20%项目是和谷歌的团队一起通过技术帮助非营利组织展示亚马孙丛林滥砍滥伐的现状。 当时我们去了趟亚马孙,在丛林中待了两个星期,和当地一支部落一起 工作,并教会了他们如何使用谷歌地图来了解森林的砍伐程度。

我举这个例子是为了说明,在谷歌,人们一直都在做项目,一直都在思考如何利用技术帮助我们解决问题。所以当我在做这个项目的时候,我常去博物馆闲逛,我不停地在想博物馆本身存在的问题,于是产生了把博物馆和谷歌技术联系起来的想法,而这跟我有没有艺术学的博士学位一点儿关系都没有。
 

\

\
 

▲用户可在谷歌艺术计划网站上浏览到来自724家博物馆和12819位艺术家的作品

你之前讲到,和博物馆打交道的时候发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能和我们分享一下吗?

故事有很多。当我第一次向俄罗斯的博物馆提出这个想法的时候,他们都很吃惊。他们说永远不会有博物馆和我合作的,因为我的目的是让所有的博物馆出现在同一个平台上。有人认为这个想法很伟大,但不可能发生,因为他们不相信其他的博物馆会有兴趣参与,于是我说,让我们一起试试吧。之后我去其他的博物馆征询意见,几乎所有人都说如果其他的博物馆感兴趣,他们就会考虑看看。有时候我们觉得博物馆之间不怎么合作,但事实上他们经常合作,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展览,虽然他们还从来没有在网络上合作过。
 

\

\
 

▲馆内全景地图可以让用户拥有更好的观赏体验

那说服这些博物馆参与项目的关键是什么?

不同的博物馆,切入点是不一样的。我觉得,有些博物馆对技术非常感兴趣,有一些非常想进入虚拟平台,有一些想要用上十亿的像素来展示作品。有些博物馆是为了能够和其他大博物馆在同一个平台上,而大博物馆参与这个项目是因为他们想要展示一小部分藏品。所以我想。几乎每座博物馆都有上百个理由来参与这个项目。那些不需要推广的大型博物馆之所以参与,也是因为他们想要吸引其他国家的观众。所以,像奥赛和乌菲兹这样的博物馆其实非常欢迎印度、伯利兹、巴西和中国的观众能够了解他们,而这个项目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和国际连接的有利工具。
 

\
 

▲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的筛选条件选择需要的艺术品,如艺术家、地点、材料、历史事件等

你们是如何选择图片的?

都是博物馆自己选出来的,在线展览的策划也是由博物馆的策展人负责的。

你认为人们浏览这些图片的方式是否和在博物馆里一样?人们真的会在网上凑近观察图片中的细节吗?

其实我现在会。在博物馆欣赏艺术品时凑得太近,保安会提醒你后退,但我真的很想看细节,或许和其他站在线外随便看看的人相比我有些疯狂。假设你在一座博物馆参观。只有一个小时的时间,人们可能会匆匆看几眼然后离开,可是无论我看到什么,都会想这里面肯定有一些值得看的细节。
 

\
 

▲可以通过谷歌艺术计划,详细地浏览博物馆的展览资讯

所以,是否可以说这个项目改变了人们欣赏艺术的模式?

对我来说是的。有些人认为在线欣赏艺术品是错的,有些人认为不应该关注那么多的细节,但大部分被谷歌艺术项目收录的艺术家都已经不在人世了,我没有办法了解他们的想法,所以我就说,那就做起来吧,我们尊重他们的作品,但是借助了新的方法来让人们体验艺术品。过去,参观博物馆是一件很高雅的活动,属于高学历人士的专利,但也许这个项目会改变这一现状。

如果你把6台计算机放到任何一个国家的村庄,让它们和艺术项目连线,你会获得非常特别的体验。我希望能够把博物馆带进乡村,通过电脑屏幕和谷歌的艺术项目了解艺术与博物馆。你会发现,人们会自发地去欣赏艺术、参与艺术。但如果你让一个人从农村走出去,去北京参观一座博物馆,他看见建筑、保安,可能会不愿意进去。我们希望人们能够以更舒服、更放松的状态享受艺术,而现在的方式太正式了。
 

\
 

▲跨越了地域的限制,用户可以选择两张不同的作品进行放大对比

所以你认为未来的艺术欣赏会更放松?

我认为未来的艺术应该更开放,这是很重要的。如果开放意味着我们要让这种体验更加放松,那么是的。但说到放松,我并不是想让它变得无拘无束。我的意思是,人们不会在欣赏艺术的时候感到害怕,也不会因为没有钱,或者没有受过好的教育就不能享受艺术。
 

\
 

▲号称有70亿像素的作品图的细节图

有人将这个项目形容为文化的民主化,你同意这个说法吗?

这些都只是一些词汇而已,都是什么意思?谁又在乎呢?不管是民主还是专制,我都无所谓。只要一个人不再诚惶诚恐地欣赏艺术就行。我们做的这件事没有任何的政治目的,很多人都问过我,这是不是民主化的艺术? 是不是表达了你们的政治态度?这不是,原因非常简单。去问问那些没有上过学的人是不是很喜欢这个项目?再去问问那些受过教育的有钱人是不是也喜欢在线上欣赏艺术?这就是民主化,但跟政治没关系。

编辑: 冯轩羽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