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艺术品市场未来的方向在哪儿
0条评论 2016-02-02 09:54:0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陈君达

\

纵观过去一年,在全球金融市场中,除美元外,股票、债券、商品等几乎全数下挫。2015年明晟全球股票指数、彭博全球主权债指数以及标普高盛大宗商品指数的年收益率分别为-1.74%、-1.22%和-19.6%。伴随着国际大宗商品的一路下行,中国的宏观经济也面临严峻挑战。长期以来依靠人口红利、能源消耗、基础建设刺激的中国经济高增长时代或将一去不复返。

与此同时,经济景气度下降造成银行借贷萎缩,民间投资增速持续下滑。大量资金流向债券、货币基金等低风险类现金资产,导致金融市场出现“资产荒”。基于这种经济形势,国泰君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教授表示,通缩背景之下,成熟的投资者正在回避风险资产,“现金为王”是当前资产配置的核心策略。

2015年是中国经济颇为动荡的一年,对于中国艺术市场来说,既是非常艰难的一年,但同时也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一方面,艺术市场规模持续萎缩,进入市场的资本规模不断下降,行业整体遇冷,市场信心明显不足,投资者出手谨慎。据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AMMA)发布的《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调查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成交总额为506亿元,比2014年缩水约20%,同时拍品上拍量也有明显缩减。而另一方面,市场在艰难困境中又逐渐衍生出诸多新趋势、新状况,艺术品收藏投资的文化价值取向日趋显现;顶级藏家开始转向艺术品全球化资产配置;收藏投资群体正在更新换代,年轻化趋势日渐明显;艺术品消费市场逆势上涨;“互联网+艺术+金融”的跨界融合的新业态模式应用逐渐广泛,等等。

“供给侧改革”是最大的调整方向

去年11月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概念:“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这一概念及其意义后来又在多个重要会议中被反复强调。

“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在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中,给予了文化产业前所未有的重视。其实,中国艺术市场作为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此前三十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中,着实算是受益者。然而,艺术市场野蛮生长的时代已成为过去时。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如何能够实现“十三五”规划的新格局,则需要在艺术市场供给侧进行结构性改革。

北京大学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贺雷认为,“供给侧改革”是未来中国艺术市场最大的调整方向,也是最大的机遇。“中国艺术市场的发展历程几乎可以说就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以前一提到经济增长、市场发展,首先想到的就是扩大需求,刺激消费,而现在需要转换思路。如今依靠传统资源高速增长、艺术资产短期大幅升值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寻找新兴领域,挖掘和培育新的市场需求,让整个艺术市场更贴合当代人广泛的艺术审美需要,是未来发展的方向。”贺雷说。

艺术品资产配置迈向全球化

随着前些年艺术市场的持续火爆,高端艺术品作为资产配置的一个种类已经得到了高净值投资者的普遍认可。尽管中国艺术市场自2012年以来,已经连续四年处于持续调整的状态,市场交易规模萎缩明显,投资者出手谨慎,但是,真正有价值的艺术精品仍然能够受到藏家青睐。这一现象在2015年表现得尤为明显。包括李可染的《万山红遍》、齐白石的《“叶隐闻声”花卉工笔草虫册》、潘天寿的《鹰石图》等一批重量级作品,都拍出了非常高的价格。中国艺术产业研究院副院长西沐认为,这充分表明,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艺术市场建构起来的价值投资平台,虽然在这轮比较大的调整中正在进行重塑,但并没有垮塌。

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国内一部分顶级藏家在投资中国艺术品的同时,已经开始涉足西方艺术品收藏。其中,最引人瞩目的事件就是2015年末,着名藏家刘益谦在纽约佳士得以1.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84亿元)的天价拍得莫迪利安尼名作《侧卧的裸女》。另外,王健林、王中军等藏家也都陆续在海外拍场高价竞买西方名作。这与前些年中国收藏家在海外市场高价竞买中国艺术品的现象形成了鲜明对比,说明中国藏家、投资者的艺术品资产配置内容开始全球化。

林采宜对记者表示,顶级的收藏家和成熟的投资者到最后往往不会只收藏单一文化的艺术品,最终走向艺术品全球配置,这是一个非常正常的现象,也是市场迈向成熟的一个标志。“前些年,当经济处于上升阶段时,一些来自房地产界、能源界、金融界及各个传统制造业的本土企业家们,在海内外各大拍场频频高价竞买中国古代和近现代艺术品,推高了中国艺术品的整体行情,同时,也促进了流散海外的珍贵文物回流。他们一方面是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另一方面也是通过这种方式来展示自己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但随着经济环境越来越严峻,实体经济愈发困难,这批投资者中有很多人陆续退出了艺术市场。与此同时,一部分具有国际视野或有海外教育背景的富豪,却在调整艺术品资产配置的方向,或者说是在重新构建多元化的艺术品资产配置,以降低资产配置的风险,也正因此,他们开始收藏西方艺术作品。这些顶级收藏家的投资方向具有风向标式的作用,会迅速引发连锁效应,引导更多的投资者跟进。”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说。

随着人民币的持续贬值,美元的持续走强,纽约作为全球艺术品市场核心的地位更加凸显和稳固。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赵力就认为,未来全球性的高端艺术资源将会更加流向纽约市场,而香港地区作为亚洲艺术品交易中心,其市场地位也会更加稳固,交易品种和交易板块将会进入一个渐变调整的过程,“泛亚洲”的内容会逐渐替代过多的“中国色彩”,国际化程度也会随之明显提升。

艺术品消费或将支撑市场结构调整

在中国艺术市场陷入持续萎缩的态势下,其实,受冲击最大的既不是稀缺性的高端艺术精品、也不是中产阶层和普通大众都买得起的艺术消费品,而是那些艺术品中的普通作品。它们虽然具有一定的投资价值,但在艺术市场去泡沫化的阶段,需求急剧萎缩,价格持续下跌。

沪上青年藏家、万一文化投资管理有限公司CEO万丰源向记者表示,由于前几年拍卖行业盲目扩张,拍卖公司数量急剧膨胀,导致藏家资源被过度消耗,作品重复上拍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一件作品,上半年刚拍过,下半年又拿出来拍,这还算是好的了。还有更离谱的,我曾经就见过,同一件作品在一年之中竟然在不同的拍卖公司出现了6次。市场需求与供给严重失衡。即便是在艺术市场处于最高峰的时期,直接进场参与艺术品拍卖的买家总数也不超过十万人。”万丰源说。

着名书画收藏家、上海大观古书画研究院执行院长颜明也向记者表示,由于此前盲目扩张,导致现在征集困难,熟货充斥于市场。“真、精、稀的高端艺术品,例如古代书画,行情仍然十分坚挺,但是这部分的量很小,而中低价位的普通艺术品的价格越来越便宜,很多买家也因此而离场。”颜明说。

艺术品消费是区别于艺术品投资的完全不同的市场。大多数的艺术消费品不具备投资价值,或者说,仅仅只是在理论上具有投资价值。然而,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在艺术市场整体处于低迷的状态下,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艺术品消费或许将支撑中国艺术市场未来的转型和结构调整,改变过去以收藏投资市场为主要属性的状况,这种改变会使中国艺术市场进入一个具有广泛参与度的大众化市场,博览会、画廊等一级市场的交易会成为未来促进艺术品消费市场增长的主要力量。

“艺术品消费市场的潜力通过去年上海艺博会的成交很直观地体现出来。在艺术市场整体萎缩的形势下,2015年上海艺博会的成交总额达1.41亿元,这其中主要是来自低价位的艺术消费品的成交。这些艺术消费品的价格主要集中在千余元至二三万元之间。虽然在品质上不及同期举办的Art021艺博会,但是作为一个已经连续举办了19届的艺博会,在很大程度上扮演了艺术普及和推广的角色,拥有广泛而坚实的群众基础。”上海华府画廊艺术总监吴放对记者说。

赵涌集团董事长赵涌向记者介绍说,从近两年的情况来看,集团在传统拍卖部分的业绩下滑非常明显,但线上艺术消费品的交易量却有明显增长,且呈现出年轻化趋势。“艺术品消费将会在未来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而作品内容和风格也会日趋当代化,根据‘供给侧改革’的思路,改变艺术品的创作方式和产品结构,去适应一个艺术品消费的全新时代是艺术市场未来的方向。”赵涌说。

中国嘉德董事总裁兼CEO胡妍妍在近日举办的艺术品市场高峰论坛中就公开表示,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艺术品消费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而是确确实实存在的市场,未来嘉德在着眼于高端艺术品拍卖的同时,也将放眼艺术消费新趋势的到来,把市场做得更加精准化,在提升服务和品质的同时梳理符合消费需求的艺术特色,从而得到市场的重新提升,把更广泛的人群带入到艺术市场中来。

艺术金融或主导市场转型

在接连曝出兑付危机等负面消息后,前两年在艺术市场大行其道的艺术品基金、艺术品信托等艺术金融模式,不断受到质疑,之后偃旗息鼓。而在此之前,曾一度无序膨胀、暴涨暴跌的文交所艺术品份额化交易则早早就被国务院“38号文件”给清理整顿。然而,在艺术市场融资需求的推动下,业界对艺术金融的探索和尝试仍在不断进行。

纵观已经过去的2015年,尽管新的艺术金融模式层出不穷,这其中就包括基于互联网概念的艺术品众筹、艺术品p2p网贷以及艺术银行等,但很快便又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而文交所邮币卡电子盘也是在经历了大涨大跌之后,伴随着全国各地交易所的快速扩张以及投资者开户量增速趋缓,逐渐进入了盘整阶段。

中央财经大学拍卖研究中心主任刘双舟教授认为,我国的艺术金融实践从2005年开始,经历了十余年的发展,这期间,艺术金融与艺术市场的发展态势大体是保持一致的,而2015年的艺术金融陷入了十年以来最尴尬的场面。刘双舟在肯定金融对于艺术市场推动作用的同时,强调未来艺术金融的发展应该由量入为出转向量出为入、由价值评估转向风险评估、由卖方鉴定转向买方鉴定、由精英消费转向大众消费、由理财金融转向服务金融。而刘双舟的这一观点,也正是基于“供给侧改革”的主要思想。

然而,当身处十字路口的“艺术金融”遇上退潮在即的互联网概念(据相关数据显示,互联网投资从2015年8月开始迅速降温,这意味着互联网概念的项目估值从目前的水平上将持续下降)时,似乎就成了艺术市场未来的方向。近日,文交所概念首创者、北京华章东信文化投资集团总裁彭中天就提出了《关于率先成立国内第一家文化互联网专业银行的建议》。彭中天认为,金融是百业之首,经济转型需要金融的助力,而金融本身也处在变革的关键时期,从经营模式、抵质押物到服务对象和盈利结构,互联网金融是国家大力倡导与鼓励的方向,专业化经营亦是深化金融改革的必由之路,文化产业的发展与文化资源的转化离不开金融和互联网的推动,而文化互联网专业银行的成立,将会为巨大的文化艺术资产释放经济价值找到有利通道。

对此,西沐也表示,中国艺术市场长期以来的实践表明,依靠艺术市场自身系统的力量无法解决那些长期存在的问题,必须依靠金融的力量、资本的力量,在中国艺术市场结构转型过程中,实现艺术金融发展的新突破。“从目前来看,中国艺术市场发展的创新,核心还是在交易环节。长远来看,艺术金融与传统艺术市场之间的关系,首先就是推动传统艺术市场向现代市场转型,核心是市场结构转型带动市场动力机制重塑。以艺术品及其资源资产化→金融化→证券化(大众化)为主线,形成以艺术金融主导的市场转型新动力,推动中国艺术市场从传统走向现代。特别是在‘互联网+文化+金融’发展的大势与格局下,中国艺术市场的交易创新离不开‘平台化+互联网’这个基础与机制。”

在近日举办的一次论坛上,保利国际拍卖执行董事赵旭就公开表示,未来中国艺术市场要把握的三个方向:立足亚洲、放眼全球,开发新买家、新板块,大力发展艺术金融和艺术品互联网。但现实问题是,目前艺术金融的发展仍有诸多困难亟待解决。赵涌就对记者表示,这几年业界对于艺术金融的探索并不成功,主要原因在于,在艺术品产权、鉴定评估体系、监管体系、退出机制等一系列基础建设还没有完善的情况下,就急于启动金融杠杆,将产品推向市场。“面对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和艺术市场持续萎缩的现实状况,要让金融资本的钱能够放心地流向艺术市场,就必须构建一系列完善的保障体系,艺术品的产权要清晰,作品要有明确的市场定价,要有信用机构的背书,还要有完善的退出机制,等等。”赵涌说。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