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姆特笔下的“金衣女人”终归何处?
0条评论 2016-02-18 13:03:35 来源:艺术云图 

《阿黛尔·布洛赫-鲍尔夫人肖像一号》由克里姆特在1907年完成。克里姆特曾为布洛赫-鲍尔夫人绘制两幅肖像,都被认为是克里姆特在“金色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布洛赫-鲍尔是维也纳狂热的艺术爱好者,在拥有艺术赞助人身份的同时,他也是克里姆特的挚友。这件肖像画的创作共花费了三年的时间,独具匠心但又极其复杂的纹饰是“新艺术风格”(Art Nouveau) 的典型。

这幅作品在阿黛尔的丈夫费迪南德·布洛赫-鲍尔(Ferdinand Bloch-Bauer)的委托下创作而成。费迪南德是糖业实业大亨,他也十分喜欢克里姆特的绘画风格,并长期资助这位艺术家。

据奥地利政府称,阿黛尔在其遗嘱中表示希望在自己的丈夫去世后将这幅作品捐赠给奥地利国家美术馆,而她早在1925年就因脑膜炎去世。

当纳粹占领奥地利后,她的丈夫逃亡至瑞士,其全部家当,包括克里姆特的画作在内,全部遭到罚没。德奥合并期间,这些被纳粹掠夺的作品被放置于奥地利国家美术馆。费迪南德在1945年的遗嘱中指认他的侄子及侄女成为财产继承人,这其中就包括玛丽亚·阿尔特曼。

2000年,玛丽亚·阿尔特曼向奥地利当局提出归还包括《阿黛尔·布洛赫-鲍尔夫人肖像一号》在内的被罚没画作,但遭到行政阻抗;而后她在美国将奥地利政府告上法庭。由于当时画作仍在奥地利,奥地利方面认为根据阿黛尔本人的遗嘱,这些画作应该留在奥地利。2006年,在经历了长久的法庭争斗后,玛丽亚·阿尔特曼最终获得该画作及其他4幅作品的合法所有权。

在案件告一段落后,玛丽亚·阿尔特曼将《阿黛尔·布洛赫-鲍尔夫人肖像一号》以天价出售给罗纳德·洛德,这一举动引来了艺术界的阵阵批评。《纽约时报》的艺术评论人迈克尔·基姆尔曼(Michael Kimmelman)就将这一行为形容为“急于套现”,并说“大屠杀后的正义与救赎”演变成了“又一件疯狂的艺术市场神话”。

漫长的诉讼过程

玛丽亚·阿尔特曼原名为Maria Victoria Bloch,1916年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随后将姓氏改为Bloch-Buaer。她在1937年嫁给了Fredrick Altmann,蜜月后不久,奥地利被纳粹德国进行“德奥合并”,而玛丽亚历经磨难移居美国,而后成为美国公民。她的叔叔费迪南德去世后,将其遗产留给了他的一个侄子与两位侄女。然而费迪南德所拥有的5幅克里姆特画作已被德奥合并的政府占有。

奥地利在1990年代饱受重新审视纳粹历史的压力,奥地利绿党在1998年协助通过关于纳粹时期被劫掠艺术品透明度的法律。这使得当时的奥地利调查记者Hubertus Czernin发现,费迪南德从未将这5幅画作赠与国家美术馆。

此后,玛丽亚与奥地利政府就归还画作进行交涉。刚开始她只希望要回克里姆特的风景画作品,而允许奥地利政府继续持有肖像画作品,但此提议并未受到奥地利当局的重视。1999年,玛丽亚在奥地利法庭起诉奥地利政府,但因当地法律规定,诉讼费用与画作价值挂钩,而这5幅画作当时总估价为1。35亿美元,高昂的诉讼费用使得她不得不撤销起诉。

2000年,玛丽亚在美国正式起诉奥地利政府。2006年1月,她最终赢得官司,并在三个月后得到归还的5幅画作。以其1。5亿美元的估价为标准,这成为当时奥地利规模最大的一次归还纳粹劫掠艺术品的行为。这批作品2006年3月离开奥地利,到美国开始展览。而几个月后,玛丽亚将这些克里姆特作品送拍佳士得,总计拍出了3。25亿美元。

玛丽亚·阿尔特曼的故事曾出现在三部纪录片中,分别是2008年的《阿黛尔的愿望》(Adele‘s Wish)、2007年的《窃取克里姆特》(Stealing Klimt)与《欧罗巴暴行》(The Rape of Europa)。2015年4月上映的电影《穿着黄金衣裳的女人》着重呈现玛丽亚·阿尔特曼近十年与奥地利政府斡旋的经历,影片在玛丽亚的老年与童年中不停穿梭,也让观众领略到克里姆特“金色时期”的华丽风情。

编辑: 冯轩羽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