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雅集“荣宝斋藏近代京派绘画展”在京开幕
0条评论 2016-04-11 12:23:37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
研讨会现场

\
展览现场
 
2016年4月9日, “世纪的背影——荣宝斋藏近代京派绘画展”在北京荣宝斋书画经营一部举办。本次京派绘画展共展出了包括金城、陈师曾、马晋、徐操、汪慎生、陈东湖、陈半丁、陈少梅、王雪涛等在内的16位近现代名家的百余件绘画精品。此次展览既是荣宝斋百年老店深厚文化底蕴的体现,同时也是其顺应当下时代需求,从经营型到学术型变革转型的首次尝试。
 
二十世纪的初叶,是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巨大转捩的特殊时期。千疮百孔的旧王朝远去,充满朝气的新时代君临。这种“辞旧迎新”的特别文化征候不仅体现在政治、经济之中,同时,也深刻地影响了这一时期的文学、艺术,以及此际的“文人画传统”。

\
展览现场

\
展览现场
 
众所周知,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一些具有改革倾向的政治家以及具有西方艺术背景的画家们,提出运用西洋美术革命中国画的主张。并且以“与时俱进”为宗旨,以自己的身体力行率先示范,开始了一场浩浩荡荡的“新美术运动”。当然,与此同时,以金城、陈师曾等人为代表的所谓“国粹派”画家,则竭力主张捍卫中国画的民族传统,保持中国画“血统”的纯净。他们不仅提出观点,更以宋元、“四王、吴、恽”以及宫廷绘画的传承线索,与“创新派”相乖离,深情地恪守着中国画的底线。他们为了匡正“新美术”时风对于画坛的影响。甚至矫枉过正地向传统回溯,这与此际学术界的“新学”与“国故”之争,可谓是“异曲同工”。

\
展览现场

\
展览现场
 
这些画家们,多半是传承有绪、心仪旧邦的耆宿和有着深厚国学修养的文人。与其说他们恪守的是画法,倒不如说是对渐行渐远的文化风景的守望。其实不仅是画坛,此际的文坛、诗坛皆如是。古往今来,西风东渐。旧的未完全退却,新的又尚未完全建立,这或许正是清末民初文化思潮的特别之处,也是今天“民国文化热”的心理动机。
 
近半个多世纪以来,荣宝斋收藏了大量此际画家的作品,如金城、陈师曾、马晋、姚茫父、王梦白、陈半丁、陈少梅、王雪涛等,这都是他们在不同人生时段的力作,充分地反映了他们对中国绘画的理解。从另一个侧面更为彰显了近现代绘画一脉传承的基本线索和风格渊源。

\
陈半丁画启功题《茶花》136X66

\
陈东湖《喜上梅梢》129X32
 
之于当代,那个色彩斑斓的年代似已渐行模糊,但却又有着不可抗拒的亲切感。“世纪的背影——荣宝斋藏近代京派绘画展”正是想让广大读者朋友,透过诸如陈师曾、金城、溥儒等绘画巨匠们的作品所展现出的鲜活与生命力,来体味他们迥然不同的风度、气质、胸襟和学识。他们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功不可没,他们的灵魂与精神也理应得到一份尊重和守护。
 
展览期间,荣宝斋亦邀请了诸多业界专家、学者、收藏家亲临展览现场,与书画爱好者们分享经验,交流心得。就如展览开幕当天所举行的学术交流会上,主持人王登科先生所言的,这次的京派绘画展更像是一个“雅集”,请到了很多业界的学者和专家。而且作为荣宝斋文化战略调整的一次重要尝试,丹青卷的呈现就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与此同时,“世纪的背影·丹青卷——荣宝斋藏近现代名家绘画展”,作品集亦同时出版发行。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016年4月19日。

\
陈师曾《松涧听泉》182X39

\
胡佩衡《山水》137X34

\
金城《牡丹》65X26

\
溥伒画秦仲文题《雪山行骑图》99X38

\
萧谦中《石激水流》67X32

\
周肇祥《松石》99X32
 

编辑:成小卫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