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贤毕至,盛世雅集 | 嘉德2016春拍重器预览
0条评论 2016-05-05 13:41:18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六、袁庆一《春天来了》

本次春拍隆重推出袁庆一的博物馆级力作《春天来了》,此作曾于1984年入选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前进中的中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并获得鼓励奖。作品强调了思维框架的画面结构,扬弃了情趣化的构成样式,新“理性精神”初现端倪。而这种“理性精神”成为“‘85新潮美术”一种性质上的启蒙,故此作被美术史家誉为“‘85新潮”时期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85新潮”在近年的拍卖市场上受到持续关注,中国嘉德的现当代艺术专场更是屡创佳绩,作为象征着“85新潮”开端的博物馆级巨作,《春天来了》必将为我们带来新的惊喜。
 

2016嘉德春拍

袁庆一《春天来了》

七、清雍正 珐琅彩月季绿竹诗意小杯

珐琅彩瓷器是清代养心殿御作坊专门为皇帝烧制的御用珍玩,十分贵重。此次春拍推出的珐琅彩月季绿竹诗意小杯,是现身大陆地区拍场的首例雍正瓷胎画珐琅器,且见录于清宫《活计档》、《陈设档》,是当世罕见的顶级瓷器。杯身一面珐琅彩绘月季、翠竹图案,寓意“四季平安”。另一面墨彩行书题五言诗二句,“数枝荣艳足,长占四时春”,诗末落“凤采”钤印,器底以蓝色珐琅彩署“雍正年制”四字楷书款,极典型。清代珐琅彩瓷系内廷秘玩,直到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后,才部分散落民间。现今清宫珐琅彩瓷器大部分为台北故宫博物院和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数量极少,雍正珐琅彩更属凤毛麟角,极少在拍卖场上出现。见诸拍卖市场之案例为香港著名收藏家庄绍绥(AlanChuang)先生所藏的一件清雍正珐琅彩月季绿竹诗意小杯,与2016嘉德春拍登场的这件珐琅彩小杯本为一对。
 

2016嘉德春拍

清雍正 珐琅彩月季绿竹诗意小杯

八、帕拉11世纪至稀至珍双色铜合铸释迦牟尼成道像

双色铜佛像铸造工艺较一般精铜造像更为艰难复杂,随着近年来人们对喜马拉雅艺术愈渐深入的关注和研究而开始逐渐出现在各大拍场。中国嘉德2016春拍的这尊双色铜释迦牟尼成道像,佛陀的肉身以及身下的蒲团和须弥台由黄琍玛铸造,而衣裙部分则系紫琍玛,两者之衔接浑然一体,相得益彰,工艺精湛至极。佛陀结全跏趺坐于蒲团之上,面貌平和恬静,饱经岁月洗礼的铜质宝光蕴藉,更彰显出佛祖觉悟成道时的庄严神圣,令人欢喜赞叹。对于此类双色铜的断定始终众说纷纭,学界虽尚无绝对定论,但多从风格特质出发,将其与印度东北部的帕拉王朝联系在一起。这件双色铜合铸释迦牟尼成道像与美国洛克菲勒三世(JohnD.RockefellerIII)藏于纽约亚洲协会的一件藏品十分相似,属于同一地区时代之作品。
 

2016嘉德春拍

帕拉11世纪  至稀至珍双色铜合铸释迦牟尼成道像

九、清康熙陈鸣远制南瓜壶

清代康熙朝的陈鸣远为宜兴紫砂一代巨匠,他的仿生花果作品,历代陶人无出其右,堪称花器圣手。中国嘉德今春隆重呈现的“陈鸣远制南瓜壶”为其代表力作,南瓜造型活灵活现,整器比例匀称,便于提携。一边刻“骨清肉腻和且正”苏东坡诗句,并钤“陈鸣远”篆书小印,应为康熙朝书法篆刻家曹廉让书迹,坡仙佳句、名家镌刻、巨匠制壶,这穿越时空的合作,奏响了紫砂文人壶的先声。已知陈鸣远南瓜壶真迹,目前所见仅有四件。中国嘉德2016春拍的这件陈鸣远制南瓜壶,系上海青帮大佬杜月笙姻亲谭敬旧藏,后为香港著名收藏家罗桂祥所得,并得到近代紫砂泰斗顾景舟的赏识,定为陈鸣远真迹。1984年罗桂祥将自己收藏的逾600套茶具捐献给香港茶具博物馆,但多方咨询好友及专家的意见,最终留下了他情有独钟的这件陈鸣远南瓜壶,直至罗老逝世,这件挚爱藏品才经由家属释出于拍卖市场。2016中国嘉德春拍预展时将为广大藏友奉献专题特展《鸣而远兮——陈鸣远陶艺研究》,同时呈现五件陈鸣远的作品,是目前国内展览陈鸣远精品数量最多的一次,欢迎广大藏友前来鉴赏。
 

2016嘉德春拍

清康熙 陈鸣远制南瓜壶

十、清前期·黄花梨五抹十二扇围屏

2016年春拍,中国嘉德工艺品部将继续与香港嘉木堂合作,推出《嘉木万重光—明式家具集珍》专场,共有三十九件(组)明式家具精品亮相,伍嘉恩女士将37件套明式家具精品以无底价形式上拍,答谢诸位明式家具爱好者。其中,既有明式家具标准器,又有变化创新的佳作。这套十二扇围屏的完整性不可思议。黄花梨木坚硬的厚度也成就了其上非常精细的雕刻,不致轻易破损。围屏双面有工,制作颇费工耗时,加之黄花梨十分珍贵,大面积镂雕非常奢侈。因此有理由推断此套围屏非大户人家不能为之。此外,大面积镂雕的围屏保存不易,多有破损或遗失,成套传世并且保存如此完好者屈指可数。这早清十二扇围屏,保留了明代围屏的基本式。围屏中部十扇,每扇两根立材与五根横枨组成框架镶入花板。每扇可分为三部份,上为透雕福寿字及螭纹绦环板。中部为屏心,可嵌装书画屏条。下部分三段:上为绦环板,透雕缠枝莲纹;中为裙板,透雕寿字及螭纹;下为亮脚,浮雕螭纹。左右尽端两扇上下与其余十扇相同,只是增加立柱将屏心一分为二,内半部留空,外侧则栽入横枨两根,镶绦环板三块,透雕方鼎及螭纹。十二扇屏之间各用三组黄铜钩环连结,腿足包黄铜套。煌煌重器,完美亮相,令人震撼。
 

2016嘉德春拍

清前期·黄花梨五抹十二扇围屏

十一、陈介祺《十钟山房印举》稿本

《十钟山房印举》是陈介祺簠斋先生晚年的宏幅巨制,毕其一生心力辑录而成。印谱的编纂采用了举类分列的编排方式,故名“印举”。此谱开集各家收藏古玺印于一谱的先例,辑录古玺印之多之精,前所未有,被誉为“印谱之冠,印学之宗”,是中国印学史上一部空前的巨著。因为《十钟山房印举》编纂体例形制浩大,“世无完本,亦无定本”。因此,要想研究簠斋考订、编纂印举的思想,稿本、批校本便显得弥足珍贵。目前已知《十钟山房印举》的稿本、批注本共有五部,主要集中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上海博物馆和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嘉德春拍呈现的此套《十钟山房印举》稿本是十函一百零四册,为日本学者金山铸斋旧藏,清晰的体现了陈介祺对传统印学编排分类的思想及脉络理念,具有极重要的学术价值。
 

2016嘉德春拍

(清)陈介祺 辑《十钟山房印举》稿本

十二、贝多芬《庄严弥撒》创作手稿

《庄严弥撒》是西方古典音乐史上的不朽巨作,是与巴赫的B小调弥撒并列的两大顶峰之作,也是贝多芬投入精力最多的作品之一。现身中国嘉德2016春拍的这套贝多芬庄严弥撒(MissaSolemnis)的创作手稿,包括圣哉经(Sanctus)、降福经(Benedictus)和荣耀颂(Gloria)乐章的草稿,十分重要。这份手稿一直鲜为人知,直到1996年,人们才在贝多芬私人助理安东·辛德勒(AntonSchindler,早期的传记作者)持有的文件中发现了它。备受敬仰的音乐学家和贝多芬研究者,威廉·金德曼(WilliamKinderman)高度评价这份创作草稿的,认为它不仅记录了圣哉经起源,还记录了降福经和荣耀颂的起源。很少有作品能够像本手稿一样展示天才对创作所持有的非凡见解,其恢弘之势,更是无与伦比,因此该贝多芬手稿非同凡响、千载难逢,是一笔真实的历史宝藏。
 

2016嘉德春拍

贝多芬《庄严弥撒》创作乐稿

古往今来的风流人物,在艺术与美的场域里,总能随时展开心灵的沟通,碰撞出崭新的火花。艺术与美,本就是天地间最为瑰丽不朽的伟业,它凝结在先贤的手泽里,闪烁于巨匠的杰作中,也沁润在一壶茶、一瓶花、一炉香的闲情逸趣里。2016春季拍卖,嘉德相伴,至美同行,我们诚邀您共赴这场群星璀璨、重器迭出的艺术盛筵。

 

编辑:隋萌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