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视界”陈源初个展亮相德滋画廊 呈现“庄周梦蝶”之境
0条评论
2016-05-21 19:41:58 来源:99艺术网
嘉宾合影留念
2016年5月21日,美籍华人艺术家陈源初的个展“梦·视界”亮相德滋画廊,展览由策展人吴劭婧、艺术总监白洪共同策划,共展出艺术家十余幅作品。
本次艺术家展出作品以“梦境”为线索,陈源初的梦境是一种主体经验,也是一种不自觉的虚拟意识。陈源初艺术作品中潜藏的心理的或是下意识的思想是存在的,不可否认的。如果艺术作品永远仅仅停留在形式和技巧的探讨,那么艺术创作就会变得十分平淡无奇。对一件包含着许多不同元素的蒙太奇画面的作品来说,每个元素之间在未加组合下,可能是毫无关联的,可是一旦将其描绘在同一件作品中,它们之间就产生了相互作用,形成某种联系和关系,这不是对现实的一种新的创造,而是陈源初的一种视角和观念。可以说,这种蒙太奇般的处理方式是艺术家的一种情绪的表达。
艺术家陈源初
艺术家陈源初表示,自己的作品融入了大师经典的元素,会使得自己能够与大师有一种超越时空的交流。这是我在画画时的一种体会,大师生前的生活经验或者艺术创作的经验会经常在我梦中出现,我也能感同身受地领悟大师所走过的路。
艺术总监白洪表示,陈老师将中国与美国文化相融合,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思维模式。他的作品并没有按照传统当代艺术的模式去创作,画面表面的轻松掩盖不住作品背后厚重的思想,这也与他丰富的人生阅历有关。
艺术家陈源初与友人交流
陈源初的梦是一种意象语言,陈源初画梦的形式包括了以各种各样的形象表现的梦以及释放潜意识意象的冲动与压抑,这种梦幻的意向表现不断斗争,形成自我矛盾,进而形成一种动力。这种动力使陈源初寻找另外一种途径或满足,这就是陈源初的梦幻作品。陈源初的作品具有东西方多元文化的背景,绘画技巧上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表现,这与其的游学经历和知识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
展出作品
展出作品
在陈源初的作品中,常出现眼睛、女性人体的形象以及各种工业化的产物,“眼睛”在他的画中具有双重的意义,一是艺术家自身假借作品之眼对于现实世界的凝视,二为艺术家与观众之间、现实自身与观众之间的凝视。凝视在作品中的这种表现,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人性毫无掩饰,在相互的作用中,产生出某种心理暗示。对于观众来说,对于作品的理解是自由的,作品所要表达的内涵和情感,每个人的理解是不同的、多层面的,所以我们无需追求视觉传达的普遍意义。
展出作品
作品局部
展出作品
在他的作品中,感受到的是在进步的理念下,工业文明使得现实世界充斥着物欲和自我强调之重及个人现实的虚幻,作品中所创造出来的虚幻、幻想甚至恐惧,像一面镜子一样反映着现实世界、反射出人的本质。陈源初的自然主义追求绝对的客观性,崇尚单纯地描摹自然,着重对现实生活的表面现象进行如实的记录,而在陈源初的作品中,他并没有一味的排斥艺术本体在艺术创作的时候所运用的想象、夸张、抒情等主观因素,从某种程度上说,他将具象生活中各种物象的种种切面,如森林、山川、巨轮、以及各种动物等,进行主观的关照,在一定创作理念下,进行了有意味的组合,从而形成自己的艺术特色和风格。现实主义强调的是对生活的反映和表现。
展出作品
展出作品
展出作品
在表现形态上,现实主义的作品的基本特征是描述性的,陈源初在作品中也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表现,不过这种表现是艺术化的,是一种艺术的叙述。他克服了描述性的语言缺乏创造的弊端而是在主体的选择下,将生活中的种种集体或是个体的经验,用一组相关的视觉符号表现出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世界中的人与事。超现实主义认为艺术应为思想的照实记录,艺术创作应处于一种纯粹精神上的自动性,是以各种形式来表达思想的实实在在的活动。
展览现场
陈源初在艺术作品中并没有一味的追求对于现实的简单描摹,而是用自动性记述法( Automatism )和誊印法( decalmamia )等方法,放弃逻辑的、有序的经验记忆为基础的现实形象,将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的经验相融合,追求一种意外的趣味及意象的暗示性,从而呈现人的深层心理中的形象世界。作品中那些象征的符号和简化的形象,使作品带有一种自由的抽象感和无限的张力。
展览现场
艺术家梦幻艺术创作中的复合多元的理念就是基于这样一个全球化多元化的时代视界。对于他的作品,我们不能简单的用东方的或是西方的来概括,他的作品不是对现实世界的简单描摹,也不是媚俗的大众表达,而是从一个层面反映着现实社会存在的问题,它是对自身的质问也是对人类自身的反思。
展览现场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6月4日。
关于陈源初
陈源初,现工作生活于纽约。幼年时曾跟随哈定学习素描水彩油画,丁庆龄学习传统水墨。 1985年获肯辛顿大学建筑学学士学位。 1987年获纽约大学艺术学硕士学位。 1973年移居香港,绘画,在海港画廊展览售画。并工作谋生。 1978年移居纽约,学习,工作及艺术创作。 1983年带领众多中国当代艺术家在纽约举行“中国当代艺术展,取得广泛影响。先后加入纽约中国现代艺术家协会,纽约东西艺术家交流协会。作品在美国加拿大多个城市展览,并为洛克菲勒集团,跨地集团,中国银行,FNT集团和众多私人收藏。著有《世界近代艺术史》,计80余万字,2000多幅图片。
编辑:王晶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