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x2的当代性| 当代图像的生成与转向
0条评论
2016-06-26 12:00:44 作者:99艺术网上海站
2016年6月25日下午,由了了策划的群展“2x2:当代图像的生成与转向”在上海M50的L+SPACE开幕。此次展览,汇聚艺术家肖丰与刘源、刘国夫与何天泉两对师生,是一场在当代语境下,艺术家面对个人经验和主观意识的积累,所生发出的独特“当代图像”语言的讨论。

展览现场 嘉宾合影

展览现场 刘源导览

展览现场 何天泉导览

展览现场 刘国夫导览

展览现场 肖丰导览






展览现场
说起此次展览,策展人了了在文章中写道:“本次展览所牵起的两对师生,在创作风格上都显得尤为迥异不同,但都带给我们之于‘当代图像’这一概念的启示和试验。艺术发展至今,艺术家身处当代,以当代的眼光,建构具有当代特征的表述,‘当代性’是当今艺术家都要去解决和思考的。如何生成个性化和时代性的‘当代图像’?如何将寻常的‘图像’转换为更具意义和特征性的‘当代图像’,以及如何将艺术家的思考凝聚在‘当代图像’之中?我们正看到,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关注到‘当代图像’的生成与转向。”

肖丰《真实的魅影-半边景NO.1》
布面油画 130×60cm 2012

肖丰《真实的魅影-半边景NO.2》
布面油画 130×60cm 2012

刘源《我的藏书阁》
布面丙烯 80x130cm 2016

刘源《山林断章》
布面丙烯 140x120cm 2016

刘国夫 《敞30》
200x300cm 布面油彩 2013-2014 (1)

刘国夫 《弥漫1》
布面油彩 137x200cm 2015

何天泉《园之二》
布面油画、丙烯 120x120cm 2016

何天泉《园之一》
布面油画、丙烯 120x120cm 2016

展览现场 嘉宾合影

展览现场 刘源导览

展览现场 何天泉导览

展览现场 刘国夫导览

展览现场 肖丰导览






展览现场
说起此次展览,策展人了了在文章中写道:“本次展览所牵起的两对师生,在创作风格上都显得尤为迥异不同,但都带给我们之于‘当代图像’这一概念的启示和试验。艺术发展至今,艺术家身处当代,以当代的眼光,建构具有当代特征的表述,‘当代性’是当今艺术家都要去解决和思考的。如何生成个性化和时代性的‘当代图像’?如何将寻常的‘图像’转换为更具意义和特征性的‘当代图像’,以及如何将艺术家的思考凝聚在‘当代图像’之中?我们正看到,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关注到‘当代图像’的生成与转向。”

肖丰《真实的魅影-半边景NO.1》
布面油画 130×60cm 2012

肖丰《真实的魅影-半边景NO.2》
布面油画 130×60cm 2012

刘源《我的藏书阁》
布面丙烯 80x130cm 2016

刘源《山林断章》
布面丙烯 140x120cm 2016

刘国夫 《敞30》
200x300cm 布面油彩 2013-2014 (1)

刘国夫 《弥漫1》
布面油彩 137x200cm 2015

何天泉《园之二》
布面油画、丙烯 120x120cm 2016

何天泉《园之一》
布面油画、丙烯 120x120cm 2016
在这两对师生中,肖丰与刘源虽然都有着相当的思考与认识,但却不尽相同。肖丰用他的作品,制造一个充满诱惑的“迷宫”,作品中弥漫出一种现代的更具有象征、隐喻意味的绘画语言。他将惊喜、挫折、不安等情绪代入,而最后却总以殊途同归的寂静的反思而作为结尾;与他的老师一样,刘源的作品中“内在体验”肆意,压抑、苍茫、雄浑、沉郁,情绪复杂却又纯粹真实。戏剧感的深意,在艺术家的编织盾与异化之下,将单一的景象转化为具有的可能;在刘国夫和何天泉身上我们也能感受到同样的激情碰撞。刘国夫的作品“灵气”氤氲,最纯粹的自然与风过的涟漪,仿佛能身临其境的感受到被风捎来的远处山谷的烟雨之味儿。繁忙生活下的精神出逃,在他的作品中带来汲取和焕然;何天泉也以风景的隐晦而来,他一主观的重构打破了原有的刻板山水。磅礴之气消散,何天泉以他的“小景”为线索,重新审视透视的关系,以及艺术家个人意识与画面塑造间的碰撞。
这四位风格迥然的艺术家,在同一空间中得以碰撞,我们可以在他们的作品中得到一种对“当代图像”的启示和富有想象的转述。艺术家的当代眼光,在其个性与时代的表述中将“当代图像”黏合。“图像”与“当代”之间的转移构建,将思考固化为“当代图像”的生成与转向。这或许,便是本次展览的意义吧。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到7月25日。
这四位风格迥然的艺术家,在同一空间中得以碰撞,我们可以在他们的作品中得到一种对“当代图像”的启示和富有想象的转述。艺术家的当代眼光,在其个性与时代的表述中将“当代图像”黏合。“图像”与“当代”之间的转移构建,将思考固化为“当代图像”的生成与转向。这或许,便是本次展览的意义吧。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到7月25日。
编辑:马玲玲
标签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