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笔生艺”胡有全版画作品展在沪开幕
0条评论 2016-07-06 00:23:17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
展览现场

2016年7月2日下午,“铁笔生艺”胡有全版画作品展在上海嘉源海艺术中心开幕。
 
\
展览现场

胡有全的作品多反映甘肃河西走廊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富有民族地区的乡土味和清新质朴的艺术风格。其木刻版画多用小圆刀、直刀向木,用粗轮廓线概括多变的形体,在大中求细、细中见大。善于发挥版画黑白艺术的强烈效果,构图饱满、结构严谨、刀法纯熟、刻画细腻。在刀法上,常以形见刀,刀中见形,以方求圆,圆中求方,具有木刻艺术浓郁的刀痕味。
 
\
 
\
展览现场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8月1日。
 
\
艺术家胡有全

胡有全
胡有全,男,汉族,1938年出生,四川开江人。1958年从朝鲜归国,历任北京军事博物馆美术创作员、部队美术编辑,甘肃省张掖地区群众艺术馆馆长。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理事、中国藏书票艺委会会员、甘肃省版画家协会副主席。

作品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第四、六、七、八、九届全国美展;中国美术家协会和中国版画家协会主办的第七、八、九、十一、十四届全国版画展览及中国百年版画展览和全国性专题美展;在日本、美国、捷克、韩国等国及香港、台湾等地展出。藏书票作品参加了全国第四、五、六、八、九、十、十一届大展,并获得八届大展铜奖、九届优秀奖。版画作品《捻线乐》1983年获得第八届全国版画展览最高奖项一一优秀作品奖。版画《喜饮丰收奶》1984年获得第六届全国美术展览优秀作品奖。2000年获得甘肃省第三届敦煌文艺奖。1996年个人被国家授予“鲁迅版画奖”终身荣誉奖,是中国版画界迄今最高的荣誉奖。版画《驼铃阵阵》等多件作品获全省美展一、二等奖。1999年被评为甘肃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首届“德艺双馨”文艺家。有多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北京民族文化宫、北京鲁迅博物馆、天津艺术博物馆、神州版画博物馆、四川美术馆、甘肃省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日本村上美术馆收藏。作品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连环画报》、《美术》、《版画》、《版画艺术》、《版画世界》等几十种国家级报刊发表,并被编入《中国版画》、《中国版画年鉴》、《中国新兴版画六十年选集》、《大陆百人名版画家联展作品集》(台湾)、《第十四届全国版画展作品集》、《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版画作品集》等多种国家级画册中。生平主要事迹收入《美术辞林版画艺术卷》、《中国美术年鉴》(1949-一1989)、《中国美术辞典》、《中国现代美术家人名大辞典》、《中国当代书画家名人大辞典》等多部辞书。

【艺术家专访】
问:老师您师从哪里,怎么会接触版画的?
 
胡有全:是这样的,我没有认什么师傅,但是我认识很多高手,为什么呢,中国版画的元老李桦,古元,彦涵,还有现在的王琦,这些是中国的第一代老版画家,现在唯一活着的就只有一个王琦,现在98岁了还在北京。这些人给我的影响最大了,王琦也经常教导我,虽然不是很熟,但是等于是他的学生,他对我们很关心,对我们的版画,对我们的画怎么搞,怎么起草,怎么弄,经常提出宝贵的意见。所以在他们的指导下就从事这个版画创造,因为那一代的版画家在中国挺有影响,他们的思想也是传统的,他们很多都是延安时代的版画家,是中央美术学院的。所以对中国的版画走上现实主义革命的道路起了很大的作用,所以为什么我搞这些,现在都是受他们的影响做的现实主义的画,都受他们老版画家的影响,他们每个人的风格都不一样,他们表现的都不一样,所以我们从他们每个老版画家精品里面学习了各有所长的东西来丰富自己,是这样的从他们那儿学的,他们其实也就都是我的老师。
 
问:您是从58年回国,然后是怎样的一个经历呢?
 
胡有全:是这样的,我从朝鲜回国以后,那时候我还很小,才二十岁,就把我弄到北京军事博物馆美术创作院,在那儿创作志愿军的题材,画志愿军的战斗生活。那会儿不光是画画,还搞模型,还搞陈列,因为熟悉。战斗的山上,土他炸平了两公尺。美国飞机把这个山,原来是很多的森林,最后炸得连树木都没有,只剩下了树桩,炸得太厉害了,你从土里捧一捧土出来全是弹片,因为两公尺都下去了。当时我们熟悉这个生活,所以我回到北京以后专门就到军事博物馆的抗美援朝馆,抗美援朝馆就是布置,画画,布置一些模型,模型现在还在那儿展出。为什么呢?当时只有我们有这个生活,所以要有生活才行,有自己亲身感受的才行,不然你怎么做得出来。当时我虽然小,不会,不会你也得会,你要学习,所以军队为什么是个大学校,不会你去学。设计也在做,工业也在做,什么都在弄,当然画也在画,所以我跟着老画家在一起学习,所以这样在那里待了很多年,然后就西北去了。
 
问:那为什么会去西北呢?
 
胡有全:西北有一个,用现在说就是过去的导弹基地,就是现在的卫星发射基地,现在神舟飞船,就酒泉那个地方。为什么把我抽调到那儿呢?因为当时的政治条件要求家庭出生要好才行,家庭出生不好的可能去不了,要审查你,审查你三代,三代有一代有问题都不让你去。最后把我抽上了,一查我祖上三代没有问题,又年轻,就把我派到西北去后了。派到西北去了以后,那时候年纪小,因为北京多大,又是军事博物馆,到后心理想不通,想不通我就和部长讲说我不去。部长说你休想,你走进了这个门你休想出去,我们是保密单位。原来说的这个单位是北京东直门左边的地方,脚一踏进这个门,组织部长就说不在这儿,在大西北,我一听到就晕掉了。说是你不去也得去,最后气得我说不干了,我要转业,人家看我,你还想转业,你转到那儿去,不行。结果我们那个大学的宣传部长说:“你还调皮,不去,走,我把你拎走!”就买上软卧就把我塞到那个硬座上,就到了西北。到了兰州,那个地方,北京和兰州比起来相差太远了,那也没办法,军人一切得服从命令,一下就把我拉到了现在的四号基地了。拉到四号基地以后是干什么呢,办报纸,叫我当美术编辑去了,刚开始没办起来,一天没事儿干,就到处打猎,打黄羊,很好玩,都干这些事。干到无聊的时候没办法,我们那个编辑部来的人都是从全国各地调的,有解放军报的,有其他报的,有大学毕业的都分配到那儿去了,到那儿去了实际上等着没有事情干,那你们玩,打黄羊,把车开到戈壁滩上打黄羊,那黄羊多得很的。再过了一段时间,因为我们是属于那个时候的政治部,组织部管的,就是解放军管的,说报纸不办了,撤销,我们又撤销掉了。撤销掉了以后,很多人又回到解放军报,有的人就走了,我刚好巧在什么地方,说那儿办一个中学,你去当美术老师。我说我当不了老师,当不了老师你也得去,我们是带枪的中学老师,也没有办法,把枪带着,别在腰上还得教书,到了我们现在的河西走廊。到了河西走廊以后确实那儿很偏僻,当然现在不一样了,过去我看个电影都害怕,把手枪都别在身上的,那个时候就这么搞笑。当然中间你从不习惯到习惯,生活也比较艰难,但是慢慢习惯了也挺好的,当然现在就更好了,现在那个地方确实很好,叫我走我还不愿意走,吃喝各方面都不不错,就一直待到现在。
 
问: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这次展览的一些作品吗,作品大多反映甘肃河西走廊少数民资的风土人情,是什么吸引您以此为创作题材的?
 
胡有全:那个小的画,是以前在朝鲜创作的一些,再一个从朝鲜回来以后,到了北京以后,最后到了大西北,到了大西北我就扎根在那个地方,怀念我们那会儿少数民族的东西,和那儿地域特色的一个东西,是关于这个方面的。因为那个地方的民族和整个的环境都比较好,适合我搞画画去弄的,把那个反映出来。几十年,在那儿待了算起来得有五十多年了,五十多年扎根在那个地方。为什么扎根在那个地方呢?因为那个地方的民族特色,那个地方民族的风情也挺好的,所以每年都要深入到那个地方,到那个地方跟牧民打成一片。所以每次下去以后都有新鲜的心灵感受,所以少数民族那种生活都非常激化我们。因为那个时候的少数民族生活,因为偏远,而且带有原始型的,和其他的地方还不一样,所以那些草原也好,各种动植物也好,看着都很新鲜。所以每次下去都在那个地方生活,下去一次感受一次,心灵上的创意都不一样,题材看着也不一样,所以那个地方很好的。
 
当然刚开始下去对那些少数民族并不熟悉,特别是对他们的生活也很不熟悉,草原上晚上爱喝牛奶,我不太爱喝那个东西,因为我是南方人,但是又为了尊重民族我也喝,喝了以后长了一身的疙瘩,以后再也不喝了。但是那个地方的民族就是这样的,那儿的民族比较豪放,对人也很热情,你说你这样你不喝不行,就喝,喝了以后就长了一身的疙瘩,受不了也得受。再一个他们那儿热情,他对来的客人特别地热情,少数民族爱唱歌,就是歌声不断酒不断,你不喝就把你灌到了。所以那个地方,少数民族确实是很朴素,也热情,所以我们每次下去,老往那儿跑,他们的生活很丰富,他们本身民族特色的丰富,所以每次下去感受就比较深。作为我们来讲刚开始不习惯,慢慢习惯了就热爱这个地方了,而且和这个民族交上了朋友,对我们的绘画也支持,也热情,可以从这里找创作素材。所以我表现的题材也很多都是他们平常的生活场所,他们平常的生活场景,因为他们的生活随时随刻都印在我的脑海当中去,所以我待在那儿也愿意表现他们,也愿意画他们的每一个细节,每个他们的东西都愿意表现。那儿的山,树,草都感到亲切,是这样的,那个地方看着很偏僻,其实很丰富的,题材、素材都很丰富,有画不完的东西。
 
再一个我们那个地方的地域特色也很突出,看到各种的地貌,色彩,丹霞,世界有名的丹霞,丹霞很漂亮,那确实是作为画画的人是画不完的题材,挺好的。气候也适合我们现在去,你看上海很闷人,我们那儿没有,我们那儿全是阳光灿烂,几乎雨少一些,当然看着干燥一点,但是待习惯了是挺好的一个地方。所以你每次下去,它山山水水你搜集的素材多得很,也很有感受,所以这一点为什么地理特色比较突出,待习惯了那个地方所以这个就不一样。但是因为还有地域特色,所以我用什么方法去表现呢,黑白版画适合表现我们那儿的地域特色还有山水,为什么呢?版画的黑白它是比较朴素,而且也比较简洁,再一个它很有力。我搞了一辈子的版画都是喜欢那个地方,因为它那个地方的素材适合我用版画表现,特别是我喜欢黑白版画,用黑白版画去表现。所以为什么我一直几十年,将近六十年都充实黑白变化就是这个道理,因为黑白版画朴素,黑白,鲜明,再一个有力。所以我一直把它做下去了,而且我认定的这一条道路我一直都把它走下去,我也为其他所谓的那些元素干扰,当然各种各的路,所以认定了这条路我就要走下去,所以几十年我一直走的就是这条道。
 
所以现在我的画黑白版画很多,因为我喜欢它,喜欢用这种形势去表现它,所以我把它走下来了,几十年,几乎就是这样走过来的。当然走的这几十年有坎坎坷坷,也有不容易。虽然生活艰苦,但是素材丰富,所以就不愿意离开那个地方。特别是因为黑白版画表现出来的画,那是我自己认为,我愿意用那种方式表现,所以做出来的黑白清楚,明明白白的,清清楚楚的,我那个画也是,一看黑白清楚。二是讲究道法也有利,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所以这样我对那个画也是这样,一辈子坚持这个道理走下来的。确实没有断过,一直就搞这个,我现在虽然八十岁了,我坚持搞我这的这个画,坚持搞我的版画,也确实累得很,因为年纪大了确实搞版画比较累,但是因为认定这条道路我要坚持走下去。我平常除了搞版画还画一些水彩画,也是我们那个地方的特色,这样就充实了我们年纪大的这种生活和他的创作方面更多充实这过方面的素材。
 
到这儿来搞展览,我想去向广大人民学习,对我的艺术有更好的提高,因为眼界开阔一些而且更好,因为我们那个地方毕竟闭塞,不像一线大的城市。所以在这个方面我来也是一种学习的机会,一方面展示一下,一方面向大家学习的机会,当然还要把自己的绘画水平提得更高,就集思广益的学到更多的东西,从各个的画。我一生提的就是必须要走自己所谓认为的道理,要坚持走下去,这样才能达到最后你自己满意的程度,你就是自己认定的路,我自己这么走下去,要达到自己满意的程度进行。一生看起来几十年过去了,其实也很简单,就是这样的,认认真真的做事,勤勤恳恳搞所以你的作品就行了。

编辑:王乾龙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