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ISIS出售非法所得工艺品的广泛报道提醒我们在购买类似物品前务必要确定其合法性。大到博物馆,小到私人收藏家,都声称自己遵纪守法。但事实证明他们经常说话不算数。我们在此介绍10起有趣的文物或艺术品失窃案。
10.意大利在埃塞俄比亚的战利品
1937年,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意大利士兵在贝尼托·墨索里尼(Benito Mussolini)的指挥下来到阿克苏姆镇(Aksum),这里保存着埃塞俄比亚人最崇敬的一件宝物——阿克苏姆方尖碑(the Obelisk of Aksum),这座纪念碑可追溯到公元四世纪(从工艺上来说它是一块石碑,顶部没有角锥)。阿克苏姆是埃塞俄比亚最圣洁的地方,是国内科普特教派(Coptic Christianity)逐渐崛起的中心地带。
战争结束时意大利人被赶出埃塞俄比亚,并于几年之后签署了和平条约,条约要求他们在18个月内归还所有被掠夺的工艺品。意大利人将很多物品送回埃塞俄比亚,而这个石碑则树立在罗马的联合国大楼之外。后来又签订了另外两项条约,每一项都提及工艺品的归还问题,但这块石碑从来没被动过。直到2005年意大利人才将其归还,但为了上飞机只好把它碎成三块,因为它整个高24米(79英尺)重达160吨。(到达埃塞俄比亚后再重新组装。)这座石碑成为航空运输的最大且最重的货物。
意大利人最担心的问题是埃塞俄比亚人无法保管好这座石碑(当某国被要求归还其所窃取的物品时他们总会提出这样的担忧)。当时意大利的文化部副部长维托里奥·斯加比(Vittorio Sgarbi)说:“意大利不同意将这样一座被悉心照料的纪念碑放在战乱频发的地方,让它承受被摧毁的风险。”他甚至威胁,如果将石碑归还他就要辞职,但他后来也并没有这么做。这座石碑被一场猛烈的雷暴毁坏,他终于松口说:“它终究还是遭到破坏,那么我们还是把它还回去吧。”
9.洗劫圆明园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战败,英军进驻北京,认为需要获得一点所谓的“补偿”。为此,英军联合法国袭击了城市并径直进了圆明园。几千年来,抢劫掳掠一直是战争的副产品,他们需要向士兵支付报酬,还要负担死者的后事。因此欧洲人所到之处无不被洗劫一空,而当时有一位使者正与中国人商讨和平条约。
但是,这位使臣没有成功,因为他被中国人俘虏并虐待致死。英军指挥官埃尔金伯爵八世(the eighth earl of Elgin)怒不可遏,誓要报仇,他命令军队火烧圆明园。(埃尔金这个名字可能听起来有点耳熟,因为他的父亲也是埃尔金伯爵,曾抢走了希腊的巴台农神庙大理石雕塑(Parthenon Marbles))。被盗珍宝中包括一只狮子狗,被献给伊丽莎白女王,取名为“路提”(Looty)。
据中国官方估计,战后圆明园失窃物品约150万件,如今那里只剩一堆乱石。这次洗劫也给中国人民留下了严重的创伤。据说圆明园是全国建筑与艺术的集大成者。连英国人都赞叹它的瑰丽,当时参与抢劫的一位军官说:“你简直想象不到我们所烧毁的地方有多么壮丽迷人。烧毁它让我感到心痛。”
研究者花费数十年试图寻回这些艺术品,但多数请求都石沉大海。埃尔金的一位后人对此完全不理解,他说:“事情已经发生。重要的是向前看,而不是总要向后看。”
8.日俄战争
日俄战争是20世纪初两国为瓜分满洲(即现在的中国东北地区)与朝鲜而发动的帝国主义战争,持续了近两年。最后,日本取得胜利,这是近代以来亚洲国家首次击败欧洲民族的重要军事冲突。满洲跨越俄国与中国,因此日军常常跑到中国的领土上。
从第一次中日战争到二战结束,大约有360万件工艺品被劫掠,其中最抢手的一件宝物——鸿胪井刻石被盗于日俄战争期间。这块刻石距今已有1300年的历史,被认为是研究渤海国重要资料。大部分人,甚至日本的研究者都未能一睹其真容。
这座9吨重的鸿胪井刻石在东京皇城内存放了一个多世纪,日本人认为这是战利品,也是君主的财产。因此他们拒绝将其归还给中国。
7.建造东印度铁路
和著名的光之山(Koh-i-Noor)钻石一样,苏尔唐甘杰佛像(Sultanganj Buddha)也成为印度与英国政府争论的焦点,它于1861年被英军从印度掠走。英国地方工程师E.B.哈里斯(E.B. Harris)在印度北部城镇苏尔唐甘杰(Sultanganj)建设铁路站场时发现了这尊佛像。据说有人为了把佛像藏起来才将它埋在地下。哈里斯说:“通过这些发现我推断,当地的僧侣从威哈(Vihar)逃走之前时间紧迫,只能将这座巨大的佛陀铜像埋起来。”随后几个月内,苏尔唐甘杰佛像被转移到英国,并由一位参与铁路建设的实业家带到伯明翰。
这尊佛像建于公元500年,是印度政府最希望追回的一件失窃珍宝,它目前保存在伯明翰。与英国所有的博物馆一样,伯明翰博物馆坚决拒绝归还,支持禁止归还重要工艺品的律法。(但是,比较小,换句话说就是不那么珍贵的物品通常都已归还。)英国认为他们拥有这尊青铜像的所有权,哈里斯是当时唯一发现了它的价值的人,并使它免遭被当地人熔化的命运。
6.摩利亚战争
在威尼斯共和国尚存的时期,它的海军司令弗兰斯科·莫罗西尼(Franceso Morosini)毁坏并洗劫了雅典帕台农神庙(Parthenon),成为臭名昭著的人物。他们还窃取了众多工艺品,其中最珍贵的是比雷埃夫斯石狮(Piraeus Lion)。威尼斯人崇拜他们的守护神圣马可(Saint Mark),因此战争期间他们一直在打听这些石狮,以便将它们劫走。
奥斯曼帝国与统称为神圣联盟的一批欧洲民族发起了一场冲突,称为大突厥战争(Great Turkish War)。在此期间,不同国家之间也爆发了小规模的战争。其中包括摩利亚战争(Morean War),交战双方为威尼斯与奥斯曼帝国。随着战事推进,威尼斯人与莫罗西尼进入雅典,他们决定占领这座城市。成功后,他们开始洗劫城市,抢走了位于雅典海港比雷埃夫斯(Piraeus)的白色大理石狮子,这是最珍贵的一件纪念物。
比雷埃夫斯石狮建于公元前四世纪,在希腊屹立了近1500年,直到莫罗西尼和他的威尼斯士兵将它们劫走带到威尼斯的军械库,这些狮子至今仍留在那里。
5.拿破仑征服意大利
拿破仑·波拿巴(Napoleon Bonaparte)希望用艺术史上的全部瑰宝填满自己新建的卢浮宫,这给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和约瑟夫·斯大林(Joseph Stalin)这些后来的独裁者树立了一个榜样。他和法国的精英们认为法国人品味更高,比其他人更能欣赏这些掠夺来的工艺品。他们认为自己与这张清单上的其他国家不一样,但实际上,他们正是从其他欧洲人那里窃取了这些宝贝。
拿破仑那张长长的受害者名单里也包括埃及,而其中排在首位的是意大利。卢浮宫(Louvre)当时叫做拿破仑博物馆(Musee Napoleon),主要功能是陈列战利品,这是国民公会(Convention Nationale)出的主意,公会把珍贵的艺术作品当成对战争债务的补偿。正因如此,一些意大利最珍贵的作品都跑到了法国,其中包括柯勒乔(Correggio)的《圣母和圣杰诺米》(Madonna of St. Jerome)以及拉斐尔(Raphael)的《圣容显现》(Transfiguration)。
拿破仑完成洗劫之旅后将这些抢来的艺术品看作收获成果,他说这些宝贝会“像在意大利时一样美丽”。一开始法国人觉得他们的抢劫行为完全合法无可指摘,但拿破仑退位并遭流放后,法国政府归还了很多绘画作品。不过还有一些仍保留在巴黎。
4.挖掘卡鲁恩宝藏
尽管纽约大都会博物馆(New York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没有亲自参与卡鲁恩宝藏的挖掘,也没有偷运其中近200件宝物,但他们很清楚这些珍宝都是非法所得,理应受到谴责。事实上他们从一开始就知道。博物馆馆长托马斯·霍文(Thomas Hoving)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如果土耳其人能提供相关的证据,我们就归还东希腊珍宝……拿到证据时我们会把握住机会。”
这些于1965年发现的宝物统称为卡鲁恩宝藏(Karun Treasure)或吕底亚珍藏(Lydian Hoard),从西土耳其铁器时代的古墓中被抢出来。这363件艺术品已有近2500年的历史,由当地的寻宝猎人发掘并在随后的两年内私运出国。虽然这些珍宝于20世纪80年代在大都会博物馆短暂地展出过,但它们最终于1993年回到了土耳其。
在这批宝藏中最珍贵的一件宝物是吕底亚克里萨斯王(King Croesus)的一枚海马胸针,2006年土耳其人发现自己的这枚胸针是个仿造品,这使事情变得扑朔迷离。后来博物馆馆长承认,他们确实将真品掉包用来偿还赌债。(据说这枚胸针上被施加了古老的诅咒,他也将自己的坏运气归咎于此。)过了几年后真品终于被找到并归还给博物馆。
3.二战时洗劫柏林
纳粹投降后俄国军队抢劫了大量的工艺品,虽然大部分都已归还,但仍有很多珍品藏在俄罗斯博物馆和私人收藏中。(但是如果你问俄罗斯,他们会说90%的宝贝都已归还。)这其中最珍贵的是普利阿莫斯的宝藏(Priam’s Treasure),这批珍宝在希萨利克(Hisarlik)被发现,现在普遍认为这里是古特洛伊所在地。
一位业余的考古学家海因里希·施利曼(Heinrich Schliemann)发现了这批宝藏,起初认为其所有者是特洛伊的普利阿莫斯国王(King Priam),后来证实这批宝藏已有4500年的历史,比普里阿莫斯国王还要早几个世纪。这批铜制品中有一顶名叫“海伦之宝”(Jewels of Helen)的王冠,它们被非法私运到柏林,1945年被苏联政府抢走。俄罗斯人把它们看作战利品,数十年来一直不承认普利阿莫斯宝藏的存在,直到1993年才在莫斯科的普希金博物馆(Pushkin Museum)展出了这些宝藏。
无论把这些艺术品还给德国还是土耳其,似乎都不大可能,因为俄罗斯政府已将它们看作是纳粹政府向俄罗斯人民犯下的“道德犯罪”的补偿。普希金博物馆馆长在2012年的采访中表达了他们的态度:“一个国家有责任用它本国的文化宝藏来补偿它曾对另一民族的文化遗产所造成的伤害。”
2.阿玛尔纳出土文物
1912年12月6日,德国考古学家路德维格·博尔夏特(Ludwig Borchardt)发现了奈费尔提蒂皇后(Queen Nefertiti)的半身像,她是声名狼藉的法老阿肯那顿(Akhenaten)的妻子,距今已有3500年的历史。这座半身像在法老图特摩斯(Thutmose)的考古挖掘现场阿玛尔纳(Amarna)被发现,随后被私运出国并欺骗了埃及当局,诱使埃及政府同意分割所发现的文物。德国就此事进行争论,声称所有东西都是合法所得。
博尔夏特意识到这件文物的价值,据当时德国东方公司(German Oriental Company)的一位秘书说,他“想为我们拯救这座半身像”,这座半身像后来成为女性之美的象征。它一开始保存在文物投资商的私人住宅中。后来为了呼应法老图坦卡蒙(Tutankhamun)的黄金面具,博物馆也展出了半身像,为柏林赢得了全世界的关注。
埃及人努力想要回这座半身像,均以失败告终,无数德国官员都拒绝了这一请求。阿道夫·希特勒曾宣称:“我绝不会归还皇后的头像。”因为这是他最喜欢的一件宝贝。
1.1897年贝宁远征队
为了报复对英军制造的“贝宁大屠杀”(Benin Expedition)(译者注:贝宁是非洲西部国家),哈里·罗森(Harry Rawson)少将组织了贝宁远征队,意图摧毁每一座贝宁的城镇或村庄,并一路抢劫值钱的东西作为赔偿。到英国这种破坏性统治结束的时候,贝宁王国已被洗劫一空。
后来贝宁的艺术品来到伦敦,受到惊人的“款待”,每家欧美博物馆都想得到一件宝物。(德国尤其醉心于这些战利品。)其中最值得注意的艺术品是贝宁青铜器,包括1000多个金属徽章,是埃多族对战斗、国王、皇后与神话的纪念,可追溯到公元13世纪。这一“发现”之后,欧洲人开始醉心于非洲文化,如此“原始”与“野蛮”的文化却制造出如此高质量的艺术品,这让欧洲人感到吃惊。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