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慧”在长征空间的第五次个展 将“拾回”“承认”生成一种“结构”
0条评论 2016-07-24 16:52:12 来源:99艺术网 
\
展览海报

2016年7月23日,“张慧”个展即登陆长征空间,这也是迄今为止张慧在长征空间所做的第五次个展,距他首次呈现绘画的个展已过去整整十年。
 
本次展览也将是张慧创作生涯的第三次重要转折 。第一次转折出现在2006年的“局部地区”,他以绘画为主的作品在长征空间展出,表明了 他艺术创作媒介的转向——从以现场感转至以平面绘画为主要手段的叙述模式;第二次转 折出现在2009年的“二十一层半”中,张慧以“创造一种存在”的方式取代“表达已存在 着的东西”,继而在“空地”(2012年)和“广场”(2014年)中,张慧反而尽量控制形式语言的部分,逐渐“拾回”描绘方式,创建一种可以成立的结构形式。“拾回”的开启也直接促成了此次个展。

\
艺术家张慧为媒体进行导览

“拾回”是他多次谈到的创作概念,艺术家一直在做的就是表达物本身的存在价值,努力去除世人给它冠以的某种文化意义,这是“拾回”最核心的理念。并且,艺术家除了在艺术创作中运用“拾回”,自己也身体力行地以“拾回”的方式生活,“我在某种程度上算是一名劳模,每天固定八小时的工作时间,除了教学,就是画画”。
 
本次展览中展出了一些艺术家的“过去”,这些组画同样以“拾回”的方式重新认识和找回自己成长过程中所受的影响和教育,无论是好的或者坏的方面,接下来便“承认”整个艺术史、社会发展历史中被忽视的东西的重新考量,这样艺术家从中生成一种“结构”,是依据前二者的突破所可能出现的新模型,其中既包括现存的,也包括曾经被抛弃的,重新联结在一起,形成互构和共构。

\
展览现场

\

展览现场
 
\
展览现场
 
回归到作品中,张慧开启了一种新的观看方式—在对过往的观照中,对结构有所延展和丰富,观者经常能够从新作中找到艺术家过去创作中的符号或元素,而彼时的那些元素在张慧的脑海中经过重新排列,再次生长,形成了与过去作品间视觉上的互通关系。

\
展出作品

\
展出作品
 
而同期的作品间也互相影响,张慧利用相同的颜色及相通的表达内容构建作品间的相互关系。当人们看到一件作品时,却能看到这件作品背后的网状的“结构”,此时,艺术家的目的达到了。

\

\

\

\

\
 
张慧将过去两年中创作的13件绘画新作分解为七个部分,每个部分的主体创作往往与过去 作品中的某一个元素相契合,以层叠式的叙事方式出现。新作中张慧首次使用“护士”形 象,这系列作品中出现的皱褶和人形的线条可追溯于“蓝图”系列(2012-2013),画面中交叠了现实场景和虚拟镜像,一幅画中褶皱的表面似织物但是却有肌肉的分量,银色线条穿梭于画面之中,同时担负着构造真实和幻景的作用;救生圈和霓虹灯的形象则从2011年 开始反复出现,类似于音乐中的变奏或是小说人物的一再登场,因其并置了有迹可循和陌生的两种感受,而产生叠加的观看效果;透着蓝光的雪景画面则透露着重新结构的可能, 与人物肖像融为一体的积雪被提炼而成一幅完全意义上的雪景图,此举消解了作品独立性, 使其互相覆盖形成小的章节内的合奏。

\
水粉作品

\
水粉作品

\
水粉作品
 
在已有的对空间方位、存在物的共构中,往常的张慧作品已经包含了对社会大景观的分析, 此次展览作品中,除了以上所述大的框架式的考量,张慧也在其他方面努力重构他的结构 。这次,张慧有意将情感元素置入展览结构中,如首次在展览中出现的逾三十件水粉画, 张慧从成长过程中“拾回”诸多片段进行创作,以回顾的方式厘清被遗落的历史,依照视 觉逻辑将其分配置展厅不同角落。这种碎片化的存在让张慧所要构筑的世界真实并且充满了能动性,它流动起来,再也不是一个固态社会模型中僵持的状态。而情感所带来的普遍 的可能性,也足以让张慧所试图构建的“自由的结构”言之有据,并且可以被作为存在物 而“凝视”,而另一方面,个人情感的置入和指引,也让艺术家有机会摆脱宏大叙事,从个 人经验的角度,有感而发。

\
展出作品

\
​展出作品
 
“拾回”的工作方式,及相继被纳入的“承认”、“结构”被作为他近期工作和此次个展 的三个关键词,既承接着过去展览中的转向和探究的逐步加深,也直接指向对未来工作的 开启。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8月28日。
 
 

编辑:王晶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