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史上规模最大的程丛林个展,读一段浸润伤痕的悯伤史诗
0条评论 2016-08-06 03:42:49  作者:马玲玲

程丛林 

 在炙热的上海,烦躁的生活需要诗歌的陪伴。就让我们进入静谧的展厅,读一段由“天才的画坛哲人”程丛林绘制的悯伤史诗。
2016 年 8 月 5 日,“悯伤的史诗——程丛林作品大型项目”登录上海自贸区森兰国际展厅及泓盛空间。此次展览,为上海自贸区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携手泓盛空间共同主办,以“一项展览·一件拍品·一段历史·一生收藏”为理念,系统地回顾了程丛林毕生创作之精华。
 





















展览现场




开幕现场


开幕现场  嘉宾合影


开幕现场  研讨会


开幕现场  高名潞

作为“伤痕美术”的代表人物之一,程丛林是中国当代艺术史上无法回避的名字。这位生于成都的艺术家,在历史浩荡的社会经验之下,以现实主义趋避时代过于浮夸的政治化、理想化、英雄化的状态。在他的画笔之下,普通劳苦大众的生存状态以一种独有的现代与会描述出个体存在,时代过于浓重的群体湮没被其排除。带有鲜明个人观念的现实主义精神,在上世纪末的中国艺术“红光亮”的审美之中意义悠长。画家邓平祥曾在评价程丛林时,说他是“拥有当代中国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的艺术家。”而美术史学家、评论家邵大箴先生则感慨道:“程丛林的新作树立了中国油画的范例,它们给予我们新的启示、新的勇气和信心。”
 

程丛林《大地史诗——迎亲的人们、送葬艺术的人们》
油画  1990  200x6200cm



程丛林 《大地史诗——送葬艺术的人们》
油画  1990  200x6200cm










程丛林《大地史诗——迎亲的人们》手稿












程丛林 《大地史诗——送葬艺术的人们》手稿

“悯伤的史诗”从“伤痕美术”着手,将历史纵深及现实生存引入,通过清晰的脉络爬梳、深入的学术研究、专业的市场评估,给予观众一场史诗般浩荡的云蒸霞蔚。“悯伤的史诗”展览以244件油画、素描、手稿等作品架构起一个艺术家生涯中规模最大的宏达叙事,而“伤痕美术”的里程碑式作品《华工船》与超大型史诗级长卷《大地史诗——迎亲的人们、送葬艺术的人们》在这场叙事之中急声感叹。
在这样一个浸润“伤痕美术”的展览之中,我们看到了程丛林的悲怆、沉重,以及那些为人所称道的人文情怀、场面恢弘。如此完整且处于创作高峰期的“程丛林”,在展览之中分别由7个部分还原,包括《华工船》、《大地史诗——迎亲的人们》和《大地史诗——送葬艺术的人们》的油画及素描等。

程丛林 《华工船》
油画 1984 185x185cm


程丛林 《码头的台阶》
油画 1984 185x185cm
 
创作于1984年的《华工船》,是程丛林个人创作生涯的标志性作品。与“伤痕美术”同时代的许多艺术家相比,程丛林的作品往往显得更富历史感和纵深度。《华工船》和《码头的台阶》这两幅油画的诞生,是而立之年的程丛林在艺术探索中的重要转折。《华工船》场面恢宏、人物众多,在历史的纵深绵延而上。
在《华工船》完成之后,程丛林便投入到《大地史诗——迎亲的人们、送葬的人们》这组超大型油画的创作之中。1986年,程丛林游历欧洲,寻访欧洲老大师的真迹。视野的开阔,给予了程丛林创作更大的可能性。在德国奥斯纳布吕克的3年,艺术家绘制出的全长62米、高2米巨作《大地史诗——迎亲的人们、送葬的人们》。尺幅之巨在中国当代艺术史上鲜有匹敌,其展示和观看的方式带来了较大的意义。《大地史诗——迎亲的人们》、《大地史诗——送葬的人们》为观者营造出一种庄重、凝练的风格,画中的行人被象征性的画幅断开,给眼睛看到的事物和内心感受到的事物以等同的重视。通过描绘对生命的迎送这两件人类生活中常见的事情,去寻求视觉和内心的统一。《大地史诗——迎亲的人们、送葬的人们》系列组画,从某种程度上是程丛林寻找自己的艺术角度和语言上极大的实践与尝试。程丛林执拗地追求油画语言的纯度,发挥写实油画的长处,同时又自觉地把握中国民族艺术的美学因素,使得整组作品显示出中西融合、中西合璧的特征。 
对于《大地史诗——迎亲的人们、送葬的人们》组画,美术史学者牟群说道:“程丛林的趣味在于委拉士贵兹、伦勃朗的豪放风,这种油画风格在高度的空间真实感中保留了布痕、油色自身的审美价值。达到这般造诣的中国油画家是绝少的,中国的几代油画家由欧美学艺归国,大都由于文化隔绝而丢失的技艺。对于欧洲油画这种豪放风领略深刻并挥洒自如的,似乎只有前辈画家李铁夫和当今的程丛林。”








程丛林  素描肖像
炭铅笔  纸面  1995


程丛林 《抱鸡的彝族女子》
布面油画  1990  59x49cm


程丛林 《肖像》
布面油画   1991  79x62cm


程丛林《拾篓女》
布面油画  1991 60x50cm


程丛林 《墙外》
布面油画  1990  111x84cm


程丛林 《村口》
布面油画 1993 81x91cm


程丛林 《去往地里》
布面油画 1993 61x81cm


程丛林 《藏匿小景》
布面油画  1992 44x44cm


程丛林 《古寺》
布面油画 1992 50x64.5cm


程丛林 《秋景》
布面油画  1993  55x71cm


程丛林 《西藏日喀则》
布面油画 1994  48.5x58.5cm


程丛林 《色拉寺》
布面油画 1993  48.5x58.5cm


程丛林 《廊柱》
布面油画 1993  48.5x58.5cm


程丛林 《藏区古寺》
布面油画 1992  50x59.5cm


程丛林 《藏楼》
布面油画  1991  81x100cm


程丛林 《旗杆》
布面油画 1993  91x73cm
 

资深华人藏家、山艺术文教基金会董事长林明哲

“悯伤的史诗——程丛林作品大型项目”全面的梳理了程丛林的艺术生涯。从99艺术网了解的情况来看,此次展览的作品聚焦于程丛林艺术创作高峰期的作品,包括了“伤痕美术”和“乡土写实”的众多代表作品。此次展览中展出的多数作品,将参与到未来泓盛拍卖举行的“程丛林专场”之中。无论是从作品体量、艺术价值,还是作品的稀缺性对于中国当代艺术史及写实绘画都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资深华人藏家、山艺术文教基金会董事长林明哲在展览现场接受99艺术网时谈到,“伤痕美术”和“乡土写实”在中国当代艺术史上是无法回避的,它的意义及其收藏价值几乎已经定型。虽然四川“伤痕美术”艺术家人才辈出,然而,在时间的过滤中,收藏的价值已经日渐聚集在罗中立、何多苓、程丛林、高小华等人身上。从林明哲先生的口中,我们也大致能从侧面感受到程丛林浸润伤痕史诗的价值。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8月28日。

编辑:马玲玲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