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会不会也像日本一样面临艺术市场大崩盘
0条评论 2016-08-22 16:09:49 来源:雅昌艺术网 
\
2015年4月7日,香港,刘益谦以1500万美元的价格拍得一件南宋花瓶。 CFP 资料
 
7月底,artnet和佳士得相继发布了上半年的艺术市场报告。报告显示,中国(大陆及香港)市场的销售额今年上半年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0%,而中国大陆买家在全球佳士得的消费额却增长了47%。销售数据如此大幅的起落,不禁让人联想到同样正在经历巨幅震荡的中国股市。世界艺术市场专家感到担忧:中国会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日本一样,遭遇艺术市场大崩盘吗?
 
根据artnet公布的2015年上半年度艺术市场数据,全球销售额同比下降了6%。其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市场(包括大陆及香港市场)销售额大幅缩水,2014年上半年尚有22亿美元的销售额,今年上半年却仅有15亿美元,下降了整整30%。除了中国以外,全球其他主要艺术市场(英国、法国、德国)均有小幅缩水,仅有美国逆势增长19%,但仍难改变全球艺术市场的总体颓势。
 
\
当地时间2015年5月5日,美国纽约,凡·高作品《阿利斯康的小路》拍出6633万美元。 CFP 资料
 
与此同时,佳士得也在7月末发布了上半年的销售报告,显示来自中国大陆的买家在其拍卖行的消费额同比增加了47%。事实上,这一个趋势从今年春拍媒体热烈的报道中就可以看出端倪。3月,纽约佳士得举行的“亚洲艺术教父”安思远的藏品拍卖会吸引了大量中国藏家前往竞拍,中国收藏家刘益谦在现场拍到了一件“西藏十一/十二世纪铜瑜伽士坐像”。此后,在5月的纽约佳士得春拍上,华谊兄弟的王中军以1.85亿元人民币买下了毕加索的《盘发髻女子坐像》,万达集团以1.27亿元买下了莫奈的《睡莲池与玫瑰》, 以4亿元成交的凡·高作品《阿利斯康林荫大道》,其买家同样是中国人。
 
\
毕加索的《盘发髻女子坐像》以1.85亿元被王中军拍得
 
一方面,中国国内艺术市场似乎面临着整体的大幅缩水,另一方面,少数最富有的中国收藏家纷纷转向国际艺术市场淘宝。Artsy的Alexander Forbes分析认为,这反映了人们对于市场收缩的预期。而中国股市的不稳定状态更加强了西方分析者的这种感觉。
 
这一状况对于西方艺术界人士来说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1980年代末期,日本经济繁荣发展的时候,日本富豪同样曾经在世界艺术市场翻云覆雨,将当时的艺术品价格纪录推上了一个新台阶。1987年,凡·高的《向日葵》以3990万美元被日本保险巨子Yasuo Goto购得,成为当时全球最昂贵的艺术品。此后3年,这个纪录多次被日本收藏家打破,直至1990年,凡·高的另一幅作品《加歇医生肖像》以8250万美元成为新的全球最贵艺术品,买家是日本企业家齐藤了英。艺术市场的快速增长,引起了艺术专家对于市场泡沫的警醒。而在今年春拍的时候,来自亚洲的收藏家掀起了艺术市场的滔天大浪,再次引起了国际艺术市场专家的警惕。
 
日本经济泡沫最终破裂。此后,日本国内艺术市场缩水80%至90%,日本收藏家在世界舞台上集体退场。与此同时,世界艺术市场也急剧缩水,特别是日本收藏家曾经一度钟爱、热捧的印象派和现代艺术领域,更是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沉重打击。
 
艺术市场观测(Art Market Monitor)的Marion Maneker认为,参考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的教训,对于中国艺术市场的目前状况还可以有另一番解读。
 
日本艺术市场在1980年代非常繁荣,这与他们的商业贿赂文化相关。雅贿之风在世界各地都有发生,例如最近对于国际足联的调查显示,普京曾向国际足联赠送一幅毕加索的作品。中国艺术市场过去十年的繁荣景象也与这股风气脱不了干系。近年来,随着中国政府反腐败的深入,对于中国艺术市场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加之国内经济增速放缓,最终导致国内艺术交易的大幅下降。
 
中国的富豪开始选择在国外艺术市场购买艺术品。一方面是因为这些艺术品的价格与国内艺术市场的起伏关系较小,与此同时,他们也希望这些西方艺术经典作品,能够成为一种文化的保值品。
 
Alexander Forbes在Artsy上总结,中国艺术市场也许面临风险,但世界艺术市场暂时仍可以保持安全。因为,即便中国艺术市场崩溃,最富有的中国收藏家依然有能力在世界艺术市场上购买顶级艺术品。(在欧美次贷危机期间,也发生了类似状况。)甚至中国收藏家可能会花更多钱在世界艺术市场进行采购,因为他们会将西方经典艺术品视为一种另类的储备货币,保证他们在金融市场的起伏颠簸之中保持岿然不动。

编辑:汪珂宇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