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生物学介入艺术 | “项目空间·青年策展实验室”之“复象之肝”亮相央美美术馆
0条评论
2016-09-02 23:03:09 来源:99艺术网

展览海报
2016年9月2日,“项目空间·青年策展实验室”之“复象之肝”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2c展厅开幕。该展览由李晟曌策划,梁霄担任医学顾问,参展艺术家包括郭奕麟、贾宏宇、刘国强、潘子申、宋振、王坚欣、叶楠、易连、朱昶全。 展览由人体器官“肝”切入生命主题,呈现出一种修复与循环的展览空间。
展览现场企图把这些先在的文本和今日医学的解释,以及艺术家对于肝的成像杂糅在一起,如何让作为显像工具的肝成像?镜子如何映照自身?中性的希望对我们意味着什么?这些关于“肝”的像素,交叉增补着一张“肝”的“复象”——恢复、修复、重复、复苏、复杂。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致辞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介绍道,“项目空间·青年策展实验室”2016-2017年度项目于今年7月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正式启动了,这是一个跨学科的项目,从第一个与科技跨学科到本次与生物学和生理相关的展览,都体现出这些年轻策展人的思路非常的活跃,对一些问题的展开也很有意思。

策展人李晟曌致辞
展览由策展人李晟曌进行导览,现场她为观者介绍到,肝脏与其他器官相比所突出的地位,她说道,在古巴比伦、阿拉伯等早期语言痕迹中,肝脏作为一个明显的藏血器官,被认为具有等同于生命的位置,同时包含着灵魂、情感和智力。人们习惯用“肝脏”代替后来的“心脏”来表述情感。《耶利米哀歌》中,当母亲被抢夺走了孩子,诗人让她惊呼的是“我的肝脏倒在地上”,以此来表达生命被压碎的悲痛。脑和心的优越地位则是在柏拉图的《蒂迈欧篇》中才被确立,但他依然赋予远在腹部的平滑、光亮的肝脏作为反射大脑中理性的镜子的角色,监督着腹腔中欲望的灵魂。

该作品类似于“肝硬化”的状态
亚述文明中,古老的“剖肝占卜术”(hepatoscopy)也同样把羊肝视为天堂的镜子,它们反射的是神的意志,在天人之间建立着连接,此类占卜术的兴盛无意中也推动了古代医学和天文学的发展。如果依《黄帝内经》所言“肝开窍于目”,那么,肝和眼睛的确都是“显像”的器官:一个是处理来自外在世界的像,一个是来自理性大脑和天上神明的像。



一些展品都将创作外框制作成类似于盒子的形状,意图将肝脏的知识结构和案例以档案的形式重新打开。

黄疸患者的眼部
人体所有器官中,肝脏的再生能力最为强大,这种理念构成了现代肝外科和肝病治疗的基础也成为再生医学中的重要研究课题。不断再生的“肝”如同一个永恒的齿轮,避开了因为神的死去而让故事戛然而止的结局,苦难如同被囚禁在钟表盘中的时间,在日复一日的旋转中凝结、发酵、遗忘。

希望(elpis)之门
但转机的可能也因此被保留了下来,“唯有希望留在它坚牢的住所”,这个不死的肝脏如同潘多拉盒子里最后剩下的那个中性的希望(elpis),留在了故事中,也藏在了我们身体里。

肝脏细胞的再生

伤疤的自我修复


人体脏器做成的乐器,声音从这些错位的腔体中找到宣泄的出口。

药草作为肝脏的护卫,共同维护着这套古老而又弥新的解毒系统。


影片中作者把语言逻辑像做数学计算一样反复的建立打散,推理出来一种不带任何问题的表达

打通药与艺术的思考轨道,让生活为药引,艺术可入药,试图化解所谓的日常,而不至于畏惧那被期望着的彼岸的遥远,与到达之间的巨大的空洞,将疗愈进行到底
这些神话和传统中的“肝”,无论由于和情智相关的“镜子”意象,还是和再生、修复相关“希望”的意象,都和现代医学中对肝的理解和实证有所交叉。这些看似神秘论的概念都有其现实的维度,它们互相编织了一张巨大而复杂的文明网络。

皮亚琴察铜肝(公元前3世纪),青铜羊肝模型,1877年发现与皮亚琴察附近,上面刻有伊特鲁里亚文字,标明了大部分神的名字。用于剖肝占卜术(hepatoscopy)。
卡诺皮克罐(约西元前1000年),新王国时期第二十一王朝,上埃及,达尔巴赫里遗址,方解石陶瓷罐彩绘木盖。现藏于大英博物馆。根据埃及的葬礼信仰,四个罐子分别保管死者的内脏。人首的艾姆谢特(保管肝),狒狒首的哈碧(保管肺),狼首的多姆泰夫(保管胃),隼首的凯布山纳夫(保管肠)。
展览文本—关于肝的文献

卡诺皮克罐(约西元前1000年),新王国时期第二十一王朝,上埃及,达尔巴赫里遗址,方解石陶瓷罐彩绘木盖。现藏于大英博物馆。根据埃及的葬礼信仰,四个罐子分别保管死者的内脏。人首的艾姆谢特(保管肝),狒狒首的哈碧(保管肺),狼首的多姆泰夫(保管胃),隼首的凯布山纳夫(保管肠)。

展览文本—关于肝的文献
据悉,展览讲持续至9月23日。
策展人介绍
李晟曌,独立策展人,“开放问题研究所”研究员。硕士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当代艺术与社会思想研究所。长期致力于策展与理论研究的双向推进,工作贯穿策展、创作、理论研究及写作。从2010年开始参与策划了众多学术性展览以及艺术家画册编辑。2010年以《卷入思想史的当代艺术》获《Art forum艺术论坛》批评奖二等奖。策划展览《大地备忘录》获2014年首届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青年策展人计划优胜方案。2015年任清影艺术空间艺术总监。文章发表于众多艺术杂志和期刊。目前研究重点是关于“反建制”和日常生活的可能性实践。现生活和工作于杭州。
展览医学顾问介绍
梁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肝胆胰外科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医学博士。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胆道外科医师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创伤医学分会全国青年委员。中国研究型学会加速康复外科专委会常委。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数字医学委员会常委。
相关艺术家

参展艺术家从左到右:郭奕麟、朱昶全、潘子申、王坚欣、易连、宋振、刘国强、叶楠、贾宏宇
“项目空间·青年策展实验室”介绍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项目空间·青年策展实验室”2016-2017年度项目将于今年7月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正式启动。本项目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与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青年策展人专项基金共同发起,邀请了六个青年策展人/团队,在“项目空间”的平台上,策划、实施、展示六场不同向度的跨界展览实验。本年度“项目空间·青年策展实验室”强调主题性与实验性,是回应新的艺术环境和青年策展人状况的全新举措,也是“项目空间”核心理念的延续与拓展。
“项目空间·青年策展实验室”2016-2017年度展览计划:
2016/7
当形式不成为态度:生物学与当代艺术的相遇(策展人:魏颖)
2016/9
复象之肝(暂定)(策展人:李晟曌)
2016/10
流变的“声音”(暂定)(策展人:巢佳幸)
2016/12
眼见为虚——幻境与沉浸(策展人:石冠哲)
2017/3
机治(策展人:某集体)
2017/4
台球场(策展人:刘畑/开放问题研究所)
编辑:王晶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