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 “常青藤计划”打造的青年艺术周 为天津地区当代艺术的发展打了一剂强心针
0条评论
2016-09-06 11:09:38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王大大
2016年9月3日,“常青藤计划2016中国青年艺术家年展”在天津美术馆开幕,今年是“常青藤计划”走过的第三个年头,前两届年展分别呈现在北京的中间美术馆和今日美术馆,而“常青藤”作为天津企业,今年年展也是首度回归天津,并且在年展开展的同时首次推出了“青年策展项目”,该项目的四个展览也于当日亮相于天津的棉三创意街区。本次“常青藤计划”打造的青年艺术周的整体亮相,无疑是给天津地区当代艺术的发展打了一剂强心针。
在“常青藤计划2016中国青年艺术家年展”开幕式现场中,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国家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主任谭平,天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成员、秘书长商移山先生,天津美术馆馆长马驰,“常青藤计划”发起人、本次年展策展人姜大方分别以各自不同的身份与视角发表致辞,并寄语“常青藤计划2016中国青年艺术家年展”顺利举办。天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万镜明宣布展览正式开幕。

学术主持盛葳为嘉宾进行导览
“常青藤计划2016中国青年艺术家年展”回家了
对于此次年展回归天津举办,常青藤计划未来的方向是否要在天津持续发展,展览总策展人康剑飞在接受99艺术网采访时谈到,展览的位置不是我们能提前预设的,常青藤也不一定就在天津或者北京扎根。这次来天津有很多机缘巧合,包括和天津的美术馆与空间有关,从对空间的要求包括经费的预算还有天津市政府的支持,它们能给这些艺术家一个最好的展示平台,所以这次我们来到天津来办展。
本届年展非架上作品超四成 积极寻求打破艺术边界的可能
“常青藤计划2016中国青年艺术家年展”延续往届年展策展团队核心成员,由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副教授康剑飞、“常青藤计划”项目发起人姜大方担纲策展人,《美术》杂志副主编盛葳任学术主持。
展览组委会通过为期三个多月的线上征集共收到国内外1551位(组)青年艺术家的近万件投稿作品,除18位报名者毕业及院校信息无法统计外,其他1533位报名参展艺术家毕业或在读于244所国内外高等艺术院校,其中国内院校202所,国外院校42所,最终86位(组)青年艺术家的300余件(组)艺术作品参与此次展览。
与往年相比,今年非架上作品占比有所提升,据“常青藤计划”发起人、本次年展策展人姜大方透露,这次的年展非架上作品占据总数的40%以上,更加完整地呈现了当下青年艺术的生态面貌,是本次展览的亮点之一。并且参展作品整体形式丰富多元,作品涵盖了油画、水墨、版画、水彩、数码、雕塑、装置、影像、声音、综合材料等多种艺术门类。

非架上作品

非架上作品

非架上作品

非架上作品

非架上作品
策展人姜大方因看到今年非架上作品比例的增加而产生了强烈的感受,他说道,这次无论是年展还是青年策展项目我们看到了现在的青年艺术家都在试图尝试多媒介创作,积极寻求打破艺术边界的可能,这是个非常好的方向。因为我们常常会习惯自己眼界中所看到的艺术,而外人并不认同。艺术这个圈子很窄,外面的世界很大,我希望青年艺术家们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去和不同行业的人多接触,去丰富自己的视野,从而改正自己的不专业的地方,这样成功的几率会更大。
意在对艺术家进行持续跟踪和关注
本届展览以“释放/Release”为主题,展览现场,作品以“主题展”“特别展”两个单元形式呈现,其下又细分为“世界”“故事”“理论”“语言”“换位”“再见”六个主题版块,从不同维度展示了青年艺术家对世界、对自我、对于表达形式和语言的真实观看和思考。
其中,“再见”部分具有跟踪性地展示了过去两年参加过第一届、第二届年展的青年艺术家的新近作品,通过对比他们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化,可以看到他们在走向成熟,甚至开始形成自己的观念系统和创作方法。青年艺术家作品中呈现的坚持与变化、背后创作理念的逐渐发展与成熟,正是“常青藤计划中国青年艺术家年展”所希望持续探究的话题所在。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在当日“青年艺术现状与未来”的学术论坛中青年艺术家代表张钊灜也说出自己的心声,他看到现在可以合作的画廊、艺术机构、青年艺术项目很多,但是品质良莠不齐,有很大一部分青年艺术家不能持续地与之进行合作,所以青年艺术家在面对如此多的选择时去做决定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他认为青年艺术家更愿意看到合作机构能够提供持续有效的关注和帮助。
四个青年策展人项目于天津棉三艺术区齐亮相
本届青年策展人项目共收到44份有效展览方案,经过评审委员会的初选、复选与终选,6份展览方案入选“常青藤计划2016青年策展人项目”进行展览。其中,由王麟担当策展的“社会现实剧场”展览已于8月14日在UCCA开幕。而亮相于棉三创意街区的四个展览项目分别是:“确定的是‘不确定性’叙事与非叙事的双重逻辑”、“小明的一天”、“新碑学2关节悬置”、“介入——艺术家与中华匠心”。
确定的是“不确定性”叙事与非叙事的双重逻辑是由青年策展人齐廷杰策划的展览项目,呈现了陈尚昌、彭丕、宋昱霖、孙子垚、唐明伟、王霄、魏久捷、魏阳阳、无人生还小组、闫占城、张建龙、张文荣等12位(组)艺术家的的34件作品。【详细】
“小明的一天”一篇小学作文的当代性由宋振熙策划,姜俊担任学术主持,展览将以特殊设置的展示形式进行呈现,共展出17位艺术家的30余件作品,作品涉及架上、综合材料、影像、装置及行为表演等多种类型,并特别邀请两个“LIVEART”表演团体以扮演者的身份参与展览,通过开放、即兴的肢体行为及影像声音自然融入到展览现场之中。旨在将一个荒诞的教育现象借由展览的设置和论述变成值得深思的当代性话题。【详细】


“小明的一天”展览现场

“小明的一天”展览现场

“小明的一天”展览现场
“新碑学2关节悬置”展由青年策展人王基宇担纲策划。共展出办事处小组(宋兮、杨欣嘉、耶苏)、陈督兮、丁楠、孔希、刘成瑞、陆平原、吕志强、姚益清、耶苏共9位(组)艺术家的作品10余件。【详细】
“介入——艺术家与中华匠心”展由青年策展人王建明、覃治斌联合担纲策划。展览特邀行为艺术家段英梅、雕塑艺术家戴耘分别通过现场表演和雕塑影像动画的形式,探索当下艺术认知与传统、历史关系的同时,为观众带来一种深刻的艺术视角。除特邀艺术家之外,还同步展出蔡飞、陈千桓、季宏伟、林熙、卿宴、于鹏、岳晓晓共9位青年艺术家的作品20余件和10余件征集而得的中华传统手工艺精品。【详细】

“介入——艺术家与中华匠心”展览现场

“介入——艺术家与中华匠心”展览现场

“介入——艺术家与中华匠心”展览现场

“介入——艺术家与中华匠心”展览现场
能生存就有能生存的理由 坚持就是胜利
常青藤青年艺术推广平台作为一个NPO项目,没有商业诉求,总策展人康剑飞在谈及常青藤的现状与未来时说道,目前来看,“常青藤”在青年推广项目里从资源到各项条件客观上来说,算不上是最高水平。我们是各个领域的人汇集在一起,通过这个项目开始磨合,开始对青年推广计划有了初步的认识,通过这三年也确实总结了一些经验,我认为“常青藤”这一路的发展更像是艺术家在创作一件艺术作品,情怀的成分更大些,与此同时,风险也会有。我们也在大量地做外围的项目来支持它,让“常青藤”一直保持那样的纯粹,其实,项目体量的大小以及展览地点未来可能都会有变动,但是让这个项目长期地进行下去,我们是非常有信心的。

学术论坛现场

嘉宾合影学术论坛现场
天津美术学院史论系教授邵亮也说到,在信息泛滥的时代,我们会面对这个时代很多东西百花齐放,比如说同时有十几个比较重要的青年大展同时开幕,这些大展哪个最后能够真正代表我们艺术的方向呢?其实我很期待,在常青藤计划2014年第一次展览的时候,我就提到一个问题:看看谁能够坚持。现在的青年都很有想法,就看谁真正有毅力、能吃苦、能够把自己的想法坚持下去和发扬下去。
“常青藤计划”发起人、本次年展策展人姜大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同样说到他会将“常青藤计划”坚持做下去,今年已经是“常青藤计划”的第三年了,虽然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但在他看来,什么事物能生存就有能生存的理由。
据悉,青藤计划打造的青年艺术周将持续至9月12日。
在“常青藤计划2016中国青年艺术家年展”开幕式现场中,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国家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主任谭平,天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成员、秘书长商移山先生,天津美术馆馆长马驰,“常青藤计划”发起人、本次年展策展人姜大方分别以各自不同的身份与视角发表致辞,并寄语“常青藤计划2016中国青年艺术家年展”顺利举办。天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万镜明宣布展览正式开幕。

嘉宾合影从左至右: 主持人“常青藤计划”发起人、本次年展策展人姜大方,《美术》杂志副主编、本次展览学术主持盛葳,天津美术馆馆长马驰,天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成员、秘书长商移山先生,天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万镜明,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国家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主任谭平,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艺术处处长张春雨,天津市美术家协会秘书长李跃春,本次展览总策展人康剑飞

学术主持盛葳为嘉宾进行导览
对于此次年展回归天津举办,常青藤计划未来的方向是否要在天津持续发展,展览总策展人康剑飞在接受99艺术网采访时谈到,展览的位置不是我们能提前预设的,常青藤也不一定就在天津或者北京扎根。这次来天津有很多机缘巧合,包括和天津的美术馆与空间有关,从对空间的要求包括经费的预算还有天津市政府的支持,它们能给这些艺术家一个最好的展示平台,所以这次我们来到天津来办展。
本届年展非架上作品超四成 积极寻求打破艺术边界的可能
“常青藤计划2016中国青年艺术家年展”延续往届年展策展团队核心成员,由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副教授康剑飞、“常青藤计划”项目发起人姜大方担纲策展人,《美术》杂志副主编盛葳任学术主持。
展览组委会通过为期三个多月的线上征集共收到国内外1551位(组)青年艺术家的近万件投稿作品,除18位报名者毕业及院校信息无法统计外,其他1533位报名参展艺术家毕业或在读于244所国内外高等艺术院校,其中国内院校202所,国外院校42所,最终86位(组)青年艺术家的300余件(组)艺术作品参与此次展览。
与往年相比,今年非架上作品占比有所提升,据“常青藤计划”发起人、本次年展策展人姜大方透露,这次的年展非架上作品占据总数的40%以上,更加完整地呈现了当下青年艺术的生态面貌,是本次展览的亮点之一。并且参展作品整体形式丰富多元,作品涵盖了油画、水墨、版画、水彩、数码、雕塑、装置、影像、声音、综合材料等多种艺术门类。

非架上作品

非架上作品

非架上作品

非架上作品

非架上作品
意在对艺术家进行持续跟踪和关注
本届展览以“释放/Release”为主题,展览现场,作品以“主题展”“特别展”两个单元形式呈现,其下又细分为“世界”“故事”“理论”“语言”“换位”“再见”六个主题版块,从不同维度展示了青年艺术家对世界、对自我、对于表达形式和语言的真实观看和思考。
其中,“再见”部分具有跟踪性地展示了过去两年参加过第一届、第二届年展的青年艺术家的新近作品,通过对比他们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化,可以看到他们在走向成熟,甚至开始形成自己的观念系统和创作方法。青年艺术家作品中呈现的坚持与变化、背后创作理念的逐渐发展与成熟,正是“常青藤计划中国青年艺术家年展”所希望持续探究的话题所在。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在当日“青年艺术现状与未来”的学术论坛中青年艺术家代表张钊灜也说出自己的心声,他看到现在可以合作的画廊、艺术机构、青年艺术项目很多,但是品质良莠不齐,有很大一部分青年艺术家不能持续地与之进行合作,所以青年艺术家在面对如此多的选择时去做决定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他认为青年艺术家更愿意看到合作机构能够提供持续有效的关注和帮助。
四个青年策展人项目于天津棉三艺术区齐亮相
本届青年策展人项目共收到44份有效展览方案,经过评审委员会的初选、复选与终选,6份展览方案入选“常青藤计划2016青年策展人项目”进行展览。其中,由王麟担当策展的“社会现实剧场”展览已于8月14日在UCCA开幕。而亮相于棉三创意街区的四个展览项目分别是:“确定的是‘不确定性’叙事与非叙事的双重逻辑”、“小明的一天”、“新碑学2关节悬置”、“介入——艺术家与中华匠心”。
确定的是“不确定性”叙事与非叙事的双重逻辑是由青年策展人齐廷杰策划的展览项目,呈现了陈尚昌、彭丕、宋昱霖、孙子垚、唐明伟、王霄、魏久捷、魏阳阳、无人生还小组、闫占城、张建龙、张文荣等12位(组)艺术家的的34件作品。【详细】
“小明的一天”一篇小学作文的当代性由宋振熙策划,姜俊担任学术主持,展览将以特殊设置的展示形式进行呈现,共展出17位艺术家的30余件作品,作品涉及架上、综合材料、影像、装置及行为表演等多种类型,并特别邀请两个“LIVEART”表演团体以扮演者的身份参与展览,通过开放、即兴的肢体行为及影像声音自然融入到展览现场之中。旨在将一个荒诞的教育现象借由展览的设置和论述变成值得深思的当代性话题。【详细】

“小明的一天”展览现场

“小明的一天”展览现场

“小明的一天”展览现场

“小明的一天”展览现场
“新碑学2关节悬置”展由青年策展人王基宇担纲策划。共展出办事处小组(宋兮、杨欣嘉、耶苏)、陈督兮、丁楠、孔希、刘成瑞、陆平原、吕志强、姚益清、耶苏共9位(组)艺术家的作品10余件。【详细】
“介入——艺术家与中华匠心”展由青年策展人王建明、覃治斌联合担纲策划。展览特邀行为艺术家段英梅、雕塑艺术家戴耘分别通过现场表演和雕塑影像动画的形式,探索当下艺术认知与传统、历史关系的同时,为观众带来一种深刻的艺术视角。除特邀艺术家之外,还同步展出蔡飞、陈千桓、季宏伟、林熙、卿宴、于鹏、岳晓晓共9位青年艺术家的作品20余件和10余件征集而得的中华传统手工艺精品。【详细】

“介入——艺术家与中华匠心”展览现场

“介入——艺术家与中华匠心”展览现场

“介入——艺术家与中华匠心”展览现场

“介入——艺术家与中华匠心”展览现场
常青藤青年艺术推广平台作为一个NPO项目,没有商业诉求,总策展人康剑飞在谈及常青藤的现状与未来时说道,目前来看,“常青藤”在青年推广项目里从资源到各项条件客观上来说,算不上是最高水平。我们是各个领域的人汇集在一起,通过这个项目开始磨合,开始对青年推广计划有了初步的认识,通过这三年也确实总结了一些经验,我认为“常青藤”这一路的发展更像是艺术家在创作一件艺术作品,情怀的成分更大些,与此同时,风险也会有。我们也在大量地做外围的项目来支持它,让“常青藤”一直保持那样的纯粹,其实,项目体量的大小以及展览地点未来可能都会有变动,但是让这个项目长期地进行下去,我们是非常有信心的。


学术论坛现场

嘉宾合影学术论坛现场
“常青藤计划”发起人、本次年展策展人姜大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同样说到他会将“常青藤计划”坚持做下去,今年已经是“常青藤计划”的第三年了,虽然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但在他看来,什么事物能生存就有能生存的理由。
据悉,青藤计划打造的青年艺术周将持续至9月12日。
编辑:王晶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