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1 年,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退出中国艺术品市场就已现端倪。如今,这出演绎了六七年之久的尤伦斯“谢幕大戏”终于落下。无论是因为其瞩目市场角色,还是出于恋恋不舍的情感,引发业界震动和争论实属必然。尤伦斯的离开看似意外,实则是一种必然。
自从2007 年11 月UCCA 进驻中国以来,对它的争议从未停止过。而今寻找新主,其实是一场正常的机构运营操作行为。从当下看,尤伦斯夫妇的撤离似乎让中国当代艺术市场陷入了窘境,但这仅仅是表象。从长远看,他们的离开对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是有好处的。
过去十年,一些艺术家和艺术品被炒到天价,或多或少存在着西方艺术的影子。为了迎合西方艺术市场,艺术家在作品里加入了非艺术性的东西,这让艺术本身失去了价值。风向标和话语权一旦改变,一切归零,但这反而有利于中国当代艺术形成自己的模样,得到新的发展契机。至于尤伦斯投资当代艺术的模式能否被复制,谁将成为下一个尤伦斯,目前无法得知。只能说,“大数据经济”与“粉丝经济”将成为成功商业模式的关键增长点。
从艺术市场的发展轨迹来看,艺术机构将从“坐销模式”转向“行销模式”,艺术机构与艺术家都将面临新的运营模式的思考。可以说,艺术机构乃至艺术家唯有转变思路、改变经营模式,才能改变窘境、获得重生。随着电商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画廊在网上拓展业务,传统意义上的等客上门已经不合适了。再比如,近几年不少画廊热衷与艺博会抱团,但抱团不等于取暖,参加艺博会是必要的,但也需要选到最适合自身定位的艺博会来参与。
目前有一个非常火爆的概念,即“艺术+”。“艺术+”时代的来临,这是艺术将成为生活常态的有效转变,并将真正撬动中国万亿艺术消费的金矿。我们可以理解为这是“艺术的后市场时代”。1 美元的艺术消费将带动200 美元的艺术后市场消费,艺术消费将牵引出空间规划、软装配置、美学教育等一系列的艺术后市场消费。尤其是拍卖市场逐渐进入理性阶段,艺术消费更是迎来无法限量的新契机。
2016 年广州艺博会现场
2016 年广州艺博会加入了“艺术+”概念,同时将大力推广“艺术消费”理念。一个健康的艺术产业生态链,首先是艺术生产、艺术鉴赏、艺术消费,然后是艺术投资,最后才是艺术金融——艺术消费在整个链条中,是最为重要的一环。这不仅适用于整个艺术市场,同样也适用于艺博会产业。南中国艺术消费经过这十多年时间的培育,正在进入爆发期,而广州艺博会是国内艺博会中最先尝到艺术消费头啖汤的艺博会,首先受益的就是我们的客户群体。
艺博会最基本的功能是“平台功能”,是一个综合的展示交易及大众教育平台。在新的市场背景下,它更需要能实现信息双向覆盖、线上线下沟通等功能,做大做强艺术产业,优化提升城市功能。新的市场背景下,艺博会也有了更多的使命,即培养年轻一代的收藏品味、尽量扶持可以再生产的艺术创作、尽量拓展进入我们文化消费和构建生活方式的设计型艺术品和功能性艺术品门类、尽量拓展可收藏艺术品的多元化等。
实际上,艺博会以及画廊机构本身就是一种建立在学术基础上的商业模式,其存在原本就是将学术与市场和谐融合的结果。当然,怎么让艺术展有更多的参与性和互动性、融入性是我们正在思考和实现的。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