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衡艺术中心简访(策展人篇)
0条评论
2016-09-21 14:17:50 来源:99艺术网
1、您认为一个好的展览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赵力:主题要有前瞻性,展览展示要专业,学术阐释要有创新。
魏祥奇:好展览当然是需要最好的作品,当然,好的策划和展示非常必要,最好展览能够提出一些可以思考的学术性的问题。展览不仅仅是一个现场,还需要很好的文献出版,这样可以将展览留存下来,为以后的研究工作提供便利。当然从画廊的空间来讲,可能还需要好的销售,因为维系一个空间需要很高昂的成本,那就需要展览空间有自己的学术定位和学术理念,有自己固定的收藏家群体。这样也容易固化,还是需要更多的交流。归根结底,还是需要专业的人才,才能够使各个方面都做到极致。
孙欣:我认为一个好展览至少应该具备三个特点:第一是文化视野。在消费主义流行文化风行、物质与精神倾于失衡的时代,其实艺术展览往大处说,具有重塑人文价值的使命和文化责任,往小处说,带来一种俗世精神生活的重构可能。“综学在博”说的就是一个视野问题,“致广大、尽精微”说的是博大视野基础之上的深致,“以通驭专”的前提也是文化视野的通达,好展览往往引发文化幅面的思考。其次是精神自觉,说到精神自觉,往往牵引出其与传统、与历史、与记忆的关系。真正的自觉使得文脉以艺术家个人化的风格语言复活并显现在视觉实践中,在此时,所谓的传统文化精神才真正获得延续与输出价值,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继往开来,可以说是好展览的看点。第三是暗示力,这一点不仅存在于艺术创作之中,也同样存在于展览的呈现方式中。在展览空间中,作品与空间属于相互映照、彼此塑造的关系。交相感应引发的暗示力启动观者的想象力,增强体验感与思考力。概括一句话,好展览以余味定输赢。
2、您能够为我们回顾一下与玉衡合作过的展览?从您与玉衡在展览方面的互动过程中,您对于玉衡展览的定位、展示空间有着怎样的印象?
赵力:玉衡的开幕展我参与,空间一流,画廊投资人对画廊定位明确,画廊管理团队专业性强。玉衡是一个致力于水墨当代的画廊,很有价值。
魏祥奇:我参加过玉衡“微物之辞”的展览研讨会,整体感觉玉衡还是很努力地在推进水墨理论上的探索。玉衡空间的定位还是很明确,显示出特别的活力,展示也是很用心。水墨近几年都是中国当代艺术市场上表现比较突出的类型,但同时也容易比较局限。我想一个空间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有一个主要的策划思路,还要再有一个不同甚至是迥然有异的策划思路作为辅助,这样能够使空间更为开放也更为灵活。
孙欣:去年11月我有幸与玉衡艺术中心合作过一个展览“微物之辞——当代水墨的文本意识及其叙述”,这个展览旨在以精微切口窥探六位艺术家的个体美学及其言说方式,进而打开当代水墨文本意识叙述的可能性。合作前我其实对玉衡艺术中心的学术定位、业内影响力以及综合执行力做过考量,后来发现它的诸多要素都与我的意图不谋而合,而且呈现的展览效果也超乎预期,很愉快的一次合作。玉衡艺术中心是一家学术定位清晰、具有文化责任感和较强执行力的专业机构,能够以精诚之心对待每一个面向公众的展览。空间虽不大,但足以营造一个极具精神性的场域。
3、您如何看玉衡在上海当代艺术的推动和中国当代水墨方面的努力?
魏祥奇:玉衡在中国当代水墨方面的推动力有目共睹,做了大量的工作,确实受到业界的普遍关注。上海当代艺术的氛围在近两年发展的特别好,很多重要的展览都在上海举办,玉衡在这样一个整体的空间格局中有自己的优势。我想每个时期都会有新的变化,玉衡也应该适时调整自己的定位和方向,这应该是自然而然的经营方式。我想中国当代艺术在未来的时间里还是会有很多不确定的变化,包括整个世界政治和经济环境的影响,都可能是比较明显的。玉衡空间要维持自己的优势状态,就需要特别注重展览的质量,有最优秀的艺术家合作、有最优秀的作品的遴选,才能够在残酷的竞争中生存下来。
孙欣:玉衡作为一家以当代水墨为主的专业机构同时兼顾多种艺术形式的推广是值得肯定的。不固守于单一方式而容涵多种,其初衷在于精神指向的一致。我想,它多年在当代水墨的推广经验,毫无疑问会促进它对于其他艺术形式的推广,也同样反过来映照和推进对于当代水墨的认知。
赵力:主题要有前瞻性,展览展示要专业,学术阐释要有创新。
魏祥奇:好展览当然是需要最好的作品,当然,好的策划和展示非常必要,最好展览能够提出一些可以思考的学术性的问题。展览不仅仅是一个现场,还需要很好的文献出版,这样可以将展览留存下来,为以后的研究工作提供便利。当然从画廊的空间来讲,可能还需要好的销售,因为维系一个空间需要很高昂的成本,那就需要展览空间有自己的学术定位和学术理念,有自己固定的收藏家群体。这样也容易固化,还是需要更多的交流。归根结底,还是需要专业的人才,才能够使各个方面都做到极致。
孙欣:我认为一个好展览至少应该具备三个特点:第一是文化视野。在消费主义流行文化风行、物质与精神倾于失衡的时代,其实艺术展览往大处说,具有重塑人文价值的使命和文化责任,往小处说,带来一种俗世精神生活的重构可能。“综学在博”说的就是一个视野问题,“致广大、尽精微”说的是博大视野基础之上的深致,“以通驭专”的前提也是文化视野的通达,好展览往往引发文化幅面的思考。其次是精神自觉,说到精神自觉,往往牵引出其与传统、与历史、与记忆的关系。真正的自觉使得文脉以艺术家个人化的风格语言复活并显现在视觉实践中,在此时,所谓的传统文化精神才真正获得延续与输出价值,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继往开来,可以说是好展览的看点。第三是暗示力,这一点不仅存在于艺术创作之中,也同样存在于展览的呈现方式中。在展览空间中,作品与空间属于相互映照、彼此塑造的关系。交相感应引发的暗示力启动观者的想象力,增强体验感与思考力。概括一句话,好展览以余味定输赢。
2、您能够为我们回顾一下与玉衡合作过的展览?从您与玉衡在展览方面的互动过程中,您对于玉衡展览的定位、展示空间有着怎样的印象?
赵力:玉衡的开幕展我参与,空间一流,画廊投资人对画廊定位明确,画廊管理团队专业性强。玉衡是一个致力于水墨当代的画廊,很有价值。
魏祥奇:我参加过玉衡“微物之辞”的展览研讨会,整体感觉玉衡还是很努力地在推进水墨理论上的探索。玉衡空间的定位还是很明确,显示出特别的活力,展示也是很用心。水墨近几年都是中国当代艺术市场上表现比较突出的类型,但同时也容易比较局限。我想一个空间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有一个主要的策划思路,还要再有一个不同甚至是迥然有异的策划思路作为辅助,这样能够使空间更为开放也更为灵活。
孙欣:去年11月我有幸与玉衡艺术中心合作过一个展览“微物之辞——当代水墨的文本意识及其叙述”,这个展览旨在以精微切口窥探六位艺术家的个体美学及其言说方式,进而打开当代水墨文本意识叙述的可能性。合作前我其实对玉衡艺术中心的学术定位、业内影响力以及综合执行力做过考量,后来发现它的诸多要素都与我的意图不谋而合,而且呈现的展览效果也超乎预期,很愉快的一次合作。玉衡艺术中心是一家学术定位清晰、具有文化责任感和较强执行力的专业机构,能够以精诚之心对待每一个面向公众的展览。空间虽不大,但足以营造一个极具精神性的场域。
3、您如何看玉衡在上海当代艺术的推动和中国当代水墨方面的努力?
魏祥奇:玉衡在中国当代水墨方面的推动力有目共睹,做了大量的工作,确实受到业界的普遍关注。上海当代艺术的氛围在近两年发展的特别好,很多重要的展览都在上海举办,玉衡在这样一个整体的空间格局中有自己的优势。我想每个时期都会有新的变化,玉衡也应该适时调整自己的定位和方向,这应该是自然而然的经营方式。我想中国当代艺术在未来的时间里还是会有很多不确定的变化,包括整个世界政治和经济环境的影响,都可能是比较明显的。玉衡空间要维持自己的优势状态,就需要特别注重展览的质量,有最优秀的艺术家合作、有最优秀的作品的遴选,才能够在残酷的竞争中生存下来。
孙欣:玉衡作为一家以当代水墨为主的专业机构同时兼顾多种艺术形式的推广是值得肯定的。不固守于单一方式而容涵多种,其初衷在于精神指向的一致。我想,它多年在当代水墨的推广经验,毫无疑问会促进它对于其他艺术形式的推广,也同样反过来映照和推进对于当代水墨的认知。
编辑:王晶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