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壁立千仞”映射了宋庄艺术区的形成史 追溯宋庄艺术精神源泉
0条评论
2016-10-01 10:55:11 来源:99艺术网
[1/1]
20161001111449740
20161001111450637
20161001111450402
20161001111450570
20161001111451379
20161001111451442
20161001111451540
20161001111452156
20161001111452667
20161001111506773
20161001111506854
20161001111507600
20161001111507107
20161001111509810
20161001111508986
20161001111508424
20161001111509584
20161001111510955
20161001111510108
20161001111524231
20161001111524117
20161001111524892
20161001111525334
20161001111525820
20161001111525313
20161001111526115
20161001111527582
20161001111526490
20161001111527883

展览海报
2016年9月30日,“海纳百川 壁立千仞——作为一种价值共同体的宋庄艺术精神溯源” 展览在北京东区艺术中心开幕,此次展览由宋庄艺术促进会主办,著名批评家、策展人吴鸿担任策展人,邀请目前生活、工作、创作在宋庄或曾在宋庄从事艺术创作的106位代表性艺术家参展,比较清晰的展示宋庄艺术区生态群体性特征及发展脉络。

开幕式现场
展览开幕式当日举办了“‘逃避的艺术’——作为一种自由主义想象与实践的宋庄艺术范本”学术研讨会,批评家高岭、 李晓峰、黄笃、 杭春晓、 段君、 王端廷、 管郁达、 张建建、 郑娜、 张红梅、 刘淳、 盛葳、 刘礼宾等14位活跃于中国当代艺术评论届的批评家,以及杭法基、马堡中、赵浥、伊德尔、伊灵、伊瑞、祁志龙、陈庆庆、库雪明、林春岩、孙华卫、王慧斌、杨文萍、赵志刚、沈敬东等15位本次参展艺术家代表对宋庄艺术区历史沿革及精神性源头展开了讨论。宋庄镇小堡村党总支书记崔大柏、宋庄艺术促进会秘书长曹维以及本次参展的百余位艺术家出席了展览开幕式。
“海纳百川,壁立千仞”映射宋庄艺术区的形成史

策展人吴鸿致辞
策展人吴鸿开幕式上说道,我们不要一谈到个体和自由精神,往往把它作为一个对立面,我想,在中国社会里面,我们还能保留一点独立思考的能力,保持一些独立思考的空间,这可能是中国未来文化的希望,中国未来社会的希望。
展览题为“海纳百川,壁立千仞”,语出林则徐任两广总督时在总督府衙大堂所撰的一副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以此来言志和自省,寓意作为一个具有济世情怀的知识分子所应具备的包容心态和坚韧品质。而对于广义上的宋庄艺术生态而言,即宋庄艺术区从早期零星艺术家的入驻,发展到以小堡村为核心,周边散布在各个村庄中的各种艺术家聚居地,这两句话,倒是可以用来分别对应宋庄艺术区的形成历史,以及艺术区里的艺术家的群体特征。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探讨宋庄艺术群体生态
自中国第一批所谓“职业艺术家”的早年开拓者们自发的聚集于宋庄,以及在随后不同历史时期中的一批批追随者们,到今天宋庄艺术区已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创作群体。在此过程中有不断有新的加入者,也有人陆续离开,不论是出于艺术市场的关注度还是以商业为目的的建立工作室,但是,开放、包容、理解,一直是它发展至今的主线索。从早年的自发性聚集到现在晓喻全国艺术区范本,宋庄艺术家群体们主动放弃体制化的职业、身份和收入,完全依靠个体化的创作方式,不仅支撑、丰富了自己的艺术创作生涯,同时,还通过他们不同时期的创作,在为中国当代艺术取得世界性声誉贡献的同时影响并改变着中国社会的文化面貌。这也构成了我们通常所说的“宋庄艺术家”的主体性精神特征——坚持、坚忍和坚韧。故此,用“海纳百川,壁立千仞”作为展览主题即是想历时性地回顾作为一个价值共同体的宋庄艺术区自身的历史,同时,宏观性地呈现出生活并工作在这个艺术区中的艺术家们的精神特质。

宋庄镇党小堡村总支书记崔大柏
宋庄镇小堡村党总支书记崔大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艺术家的生存状态是我们村发展的一个基础,没有艺术家,就没有小堡的今天,这是无可争议的。所以我再次重申“不忘初心”,没有忘艺术家们,也没有忘艺术家们的贡献。在未来我们会在医疗保险、用房问题、基金问题等方面在明年到后年之间形成一种强有力的固定模式,让艺术家在这儿安心创作,也创办一个很好的环境。

宋庄艺术促进会秘书长曹维
宋庄艺术促进会秘书长曹维在谈到宋庄艺术区的整个生态时表示,现在宋庄作为当代艺术群体,我个人的感受和我在这个工作室里面会觉得一种共同的情感或者共同的一种价值观现在在消失。所以我们这次展览邀请到这些工作生活创作在宋庄的艺术家聚集在这儿就想找到一些答案,希望通过具体的一些努力,包括所有艺术家,包括所有支持这个群体的人,能够细心地做一些工作。然后在我们这个地区能够让这样一个群体生活、创作,消磨的时间更短一点。有一些东西我们无法去回避,也没有良好的解决,但是我希望这样一个具有思想和情怀的群体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通过大家的建议或者说支持,能够延续宋庄这样一个整体的精神面貌,特别是当代艺术家的精神面貌在这个地区能够长久、能够可持续发展。

研讨会嘉宾王端廷(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批评家王端廷认为,这次展览是宋庄的艺术大会,这是宋庄当代艺术一个全面的展示。宋庄精神说到底是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一种精神、一种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是独立与自由。

开幕式现场 批评家代表刘淳发言
“这个展览意义和价值不在于它选择了什么样的艺术家,而是它对1979年以来中国现代艺术史的重新认识和梳理。从90年代以来,尽管我们当代艺术史与当代文学史,就是新时期的文学史相比,我们的著作包括现在的艺术史远不及文学方面。但是我们在我们有数的十几本现代的艺术史里面,我发现每个撰写者所针对的都是作品和艺术家,而缺少了生成作品和提供艺术家的环境和土壤。从社会学意义上来说我觉得它是一个回顾,通过我们对宋庄22多年来,从发展、从开始到今天聚集了几千人,这样一个庞大的,在全球具有广泛影响的艺术家聚集地,它怎么发展,应该保持什么样的生态,这才是我们下一步,尤其是批评家更加关注的,也是崔大柏先生的一个关注。” 批评家刘淳在谈到本次展览主题时这样说道。

研讨会嘉宾管郁达(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批评家管郁达也表示,最近这十年,中国美术史,中国当代艺术史的叙事方式发生了一个重大的转向。而且这个转向主要是以艺术区的聚散和迁徙作为一个主要的方式来呈现的。所以宋庄艺术精神的序言,就是我们追溯宋庄的精神从哪里开始的,宋庄很特别的一点,即是是自由主义精神,整个精神共同体可能早先宋庄小堡形成的时。

开幕式现场 批评家代表李晓峰发言

开幕式现场 艺术家代表祁志龙发言

研讨会嘉宾黄笃(今日美术馆学术总监,四川美术学院美术学系教授,中国艺术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

研讨会嘉宾李晓峰(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上海大学艺术研究院副院长)

研讨会嘉宾刘礼宾(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

研讨会嘉宾批评家高岭(天津美术学院教授)

研讨会嘉宾盛葳(《美术》杂志副主编)

研讨会现场
今天,在全国性文化产业热的背景下,各种“艺术区”如蘑菇般扩散,对宋庄范本的学习和模仿,也只看到现有的规模和生态。如果追溯其的精神源头,宋庄不仅仅是代表着一个特定的地域概念,更多的是象征着一种同道者之间能够平等交流,并且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艺术观念的艺术精神。故此本次展览的精神线索将围绕艺术语言的独创性、艺术精神的独立性及当代艺术家创作群体性特征三个方面展开,对宋庄艺术生态、精神源头进行梳理、分析,呈现出其原有的面貌。
另本次展览亦得到宋庄艺术家党支部的组织支持和保障,展览将持续至10月30日。
编辑:王晶
0条评论
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