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彭德 (杨琛摄)
「彭德,1945年生于湖北,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著名美术评论家、策展人、西安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长期从事基层美术工作,1984年调湖北美协。曾主编《美术思潮》、《美术文献》等。出版论文集《视觉革命》、《走出冷宫的雅艺术》、《中式批评》、《彭德自选集》(中国当代艺术评论文库)和专著《中国美术史》、《中华五色》。现为西安美术学院史论系系主任。」
“85美术新潮”是思想运动在美术界的体现
《美术思潮》1985年1月试刊号封面封底 (吕中元设计 )
回忆1985年兴起的“美术新潮”,彭德说,当时的文化倾向是反“文革”,反传统、反学院。从1976年“文革”结束一直到80年代,思想界、文化界都在批判“文革”。由于当时的众多政府高官在“文革”时期被打倒过,因此他们对“文革”很排斥。“文革”对人的思想禁锢,对封建专制作风、宗教作风的推行,知识界尤其排斥。“朝野都希望国家能够走出禁锢,走向开放、走向多元。这种倾向在当时非常明显,‘美术新潮’的出现,符合社会的期待。”在他看来,艺术自身的变革一开始不是首要的追求目标,关于艺术的本体、艺术自身的发展等还没有自觉,主要的任务还是社会变革。“85美术新潮”是思想解放运动在美术界的体现,是思想解放的一个组成部分。
《美术思潮》1986年封面 陈绍华设计
《美术思潮》终刊号封面
据彭德介绍,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中国艺术,依旧在官方体制下展开。以中国美协和各地方美协为核心,把美术家组织起来创作和展出。到了新潮时期,艺术家们就开始自己决定画什么和怎么画,逐渐走向了艺术的多元化。“美术新潮”和官方美术有很大的不同,官方美协沿袭了旧体制,不过那时候的美协也不是很保守。美协的负责人在“文革”中大都受过批判,他们深受极左思潮的压迫和抑制,也讨厌文革的那一套做法。他们和年轻人不同,年轻人像猛士直接投身到当代艺术中,而他们中的很多人是背后的支持者,准确的说是有条件的支持者。他们对“美术新潮”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1985年国画新作邀请展, 谷文达、李世南、聂干因、鲁虹等
国画新作邀请展1985.10 武汉展览馆 ,随后美术思潮编辑部召开了讨论会
中国当代艺术是“美术新潮”的自然延伸
“美术新潮”形成的多元状态,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现代主义采用欧美现代派的各种表现手法,后现代主义有架上艺术形式、装置艺术和行为艺术,比较突出的有政治波普、文化波普和艳俗艺术,比如王广义的作品就直接对政治、文化和历史发表意见。”当时大部分艺术家借用西方现当代艺术形式来打破中国千篇一律的、僵死的传统艺术和学院派艺术,也包括“文革”时期的极左艺术。
栗宪庭致彭德信件 1985年
当时的艺术面貌,一是在西方的艺术形式中赋予中国的内涵,二是改造中国的传统艺术和学院艺术,更多的是直接摹仿西方现代艺术和后现代艺术。彭德说:“尽管现代和后现代艺术早在十几年前、几十年前甚至大半个世纪以前西方就出现过,但作为中国文化与艺术转型的工具,它们却十分有效。当时的新潮艺术家不在于创造而在于选择。这就是‘美术新潮’在当时的意义和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21世纪,随着专利制度的建立和艺术家独创意识的自觉,摹仿的作风就不能延续下去了。中国艺术家要在世界艺术史上留下痕迹,必须超越西方现代艺术和后现代艺术。”
谷文达 、彭德于西安茂陵霍去病墓,西安美术理论会 1986年
彭德参加珠海会议 刘骁纯、高名潞、陈卫和、陈威威(前排) 、彭德、朱青生、费大为、李山(后排) 1986年7月
立者:谭力葍、陶咏白、彭德、李正天、皮道坚、谭斯慧、刘骁纯、高名潞 现代美术会部分与会者 1986年于珠海
彭德认为,当代艺术是80年代“美术新潮”的自然延伸,延伸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些变化。“首先是批评界不断地呼吁不要一味地追随西方,要有自己的特点,创造一种发自内心的艺术形态,但这种创造目前来看成功者特别少。”
洪淑娟、彭德、皮道坚于1988年的北京国际水墨节
邓平祥、皮道坚、陈绶祥、彭德 1988年 桂林 全国美术理论会 陈醉坚持要把彭德的中山服剪烂换西装
顾铮、彭德、皮道坚、李媚、陈锦,1988年在杭州摄影研讨会
前排:贾方舟、葛鹏仁、陈孝信、彭德、邓平祥
后排:陶咏白、周彦、刘骁纯
1988年10月在南京中国现代美术趋势研讨会
一些不为人知的历史细节
谷文达信封 落款为蛊蚊瘩 1987年
陈孝信致彭德信件 1989年
王林致彭德信件 1989年
“85美术新潮”后的彭德由于百无聊赖,就写了一篇很长的文章叫《美术思潮外传》,大约写了30个人物,有投身新潮的正面人物和批判新潮的反派人物,反派人物是王仲和钱海源。1993年,十六位批评家联手举办“批评家提名展”策展会,这篇文章曾在会下传阅。每个人都觉得写得很有意思,但涉及到被写的当事人,每个人都觉得对他们的描述不好。这篇文章彭德把他的同行都写成了有缺点的凡人,每个人都有一两个八卦故事。在他看来,人们只看到这些被年轻人关注的对象的正面,看不到他们的背面。其实写他们的缺点和八卦故事,是要把他们还原为自己身边的好友。
左起:严善錞、彭德、祝斌、皮道坚、唐小禾、张志扬在彭德的书房 1989年
立者:祝斌、皮道坚、鲁虹
坐者:萌萌、彭德、王广义(时在武汉任教)
1991年严善纯在雪地上摆拍
1993年,水天中向彭德约稿,让他在10天之内写一篇关于尚扬的文章,要求写2万字。彭德就把尚扬的学生召集起来,讲尚扬的八卦故事,内容特别丰富。当然一些不能写的他都没写,标准还是不要伤害第三者。这篇文章发表后,李正天从广州打电话给彭德,说这篇文章是他看到关于艺术家最有趣的文章。
彭德、张志扬、皮道坚、萌萌、黄专、尚扬于武昌饯行黄专
从此,经历湖北新潮美术的人物作散落四方
水天中接到彭德的文章后给他写了一封信,说他一看这篇文章就觉得不一般,必须在风清月朗之夜,品一杯好茶慢慢读。后来水天中说能不能给他也写一篇,彭德说不能写。水天中问为什么不能写?彭德说尚扬是我认识多年的朋友,他周边的人也都是我的朋友,他们可以讲八卦故事,而你我二人只在会议上见面,没有面对面地长时间相处和交流,除非你让你的朋友们,包括徐虹,把你和她的八卦故事统统告诉我,才有可能撰写。水天中说没问题,徐虹也答应提供。后来徐虹给彭德写了一封长信,讲她和水天中认识的全过程,通篇只讲学术而不谈八卦故事,所以这篇文章就无法完成了。
1991年武汉中青年美学学会成员
后排左起 易中天、熊晖、陈家琪、汪申申
前排左三张志扬、左六起皮道坚、萌萌、鲁虹、彭德
2011年,《艺术当代》的徐可和漆澜向彭德约稿,约他以轻松的笔调,写一组回顾中国当代艺术史的连载文章。这组文章,标题是《活着的历史-当代艺术亲历记》,每篇8000字左右,拟出一本书。文章写了一些可能被认为敏感的事件和观点,第一篇就被删了几处,包括一些细节。比如有一次彭德给王广义看相,他说“广义,你的长相很好,唯一的缺点是下巴短了,晚年不佳。”王广义听了就问:“那咋整?”彭德举例鲁迅暴牙蓄胡子的例子,建议他也蓄须延长下巴。于是王广义开始蓄胡子,一直到现在。可是在发表时,这些都被删了。最近彭德与王广义、徐可不期而遇,王广义对徐可说:“删得好!”由此看出每个人都希望给历史只留下正面的形象,但在彭德看来,有八卦故事的人更容易被人记住并传之久远。彭德将这些历史细节讲出来,可能也是为了还原真实的历史,让后人客观地去看待历史人物吧。
编辑:隋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