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隆芝加哥诠释艺术“日常化”
0条评论 2016-10-15 16:13:53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
艺术家张隆

适逢中国的中秋节,当代抽象水墨画展《An Ink Trio of Abstraction 》在公牛城芝加哥拉开序幕,该展览由芝加哥艺术博物馆(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和芝加哥亚洲艺术研究中心(The Research House for Asian Art)联合举办。中国著名当代艺术家张隆,应邀参加并展出15件近期抽象水墨作品。

自1985年美术新潮至今,张隆一直探索着抽象艺术的精髓。在艺术事业初期,对中国明清时期画家八大山人情有独钟。他在中国85美术新潮的早期作品之中,可以看到德国表现主义艺术和美国抽象表现艺术对他的影响。他学习用西方油画,探索线条、空间、形态的构建,其研究不凡。张隆近期的创作则更偏向于中国当代水墨研究和其个人独特的绘画语言探索。每一件作品都透露出其对中国水墨、人文、环境的精准掌握。

\

Zee Peng对话张隆

Z:今年9月15号在芝加哥艺术博物馆举办的“狂墨”(Moonstrackt Ink)展览让观众欣赏到了你的水墨抽象画。不少人对你的抽象水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问你是如何看待中国当代抽象水墨艺术的呢?

L:对我来说,水墨就是一种材料。用水墨制作抽象作品是换了一种材料,但本质没有变化,还是抽象画。关于“中国当代水墨画”这个概念,艺术界还需要些时间才能分析清楚。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当今的画家还在用传统形式画传统主题,那么这不是“当代水墨”。

当代艺术的意义在于艺术家能够创造出前人没有尝试过的方法,其中“当代艺术”(Contemporary Art)的意思便是“不确定的”。 一些流行的艺术典范也许明年就不再流行了,但某些艺术行为在一开始不被人们接受,但一段时间后会被人们理解甚至追捧。所以“当代艺术”并不能够被称之为好的艺术,我们只能说它是不确定的艺术。

\

Z:你是如何在“不确定艺术”中确认抽象创作的发展呢?

L:一直以来我就对抽象艺术非常感兴趣。我喜欢用手机拍下生活中抽象表现的痕迹,因为我认为所有的乱涂乱画都是作者的自我表达,包括大街小巷中常见的小广告,水滴的印记,影子的叠加等等。抽象艺术能够被那么多人接受,因为它是一种能够完善人内心的绘画方式。试着想想:小时候看到一面白色的墙,我们都有上去随意地画上几笔的冲动。这种创作的直觉和潜意识的直接表达就是抽象绘画最根性的东西。

其实一直以来我都在围绕着新的抽象表现手法去发掘新的作品。早在85美术新潮时期我就反对写实绘画,1987-1989年之间,我画了300多幅纸上作品,全部都是抽象画。这些作品第一次展出时在1996年,纽约的两家画廊都展出过,也卖了不少。2009年时我开始尝试用水墨去画抽象画。创作中,我发现水墨能产生更多的偶然性,比方说笔的转弯、水迹效果、覆盖等等。除了画面表达外,我同样发现水墨和抽象在性质上也是非常般配的:抽象绘画会根据心情和环境而产生变化;抽象绘画的敏感和不可控性与水墨材料的性质都是相似的。这些发现让我意识到水墨不同于传统水墨的可能。

Z:那你是否认为水墨艺术能够最终卸除它的“中国性”呢?

L:我认为最终会的。从艺术的整体来说,现在很多艺术形式已经没有了国籍的限制。当我们在讨论西方油画或者中国水墨画时,我们其实是从绘画的方法和材料两个方面在谈。当我们在谈论西方油画时,我们谈论的是一种用油和矿物材料混合的固体材料来作画。但是,一个东方的艺术家也用同样的材料去表现平面的东方图案,那西方人对物体的观察方法也就消失了。“西方油画”中的“西方”二字便不再存在了。因此,介于中国艺术家对“西方油画”的材料以及绘画方式两方面的掌握,我认为西方艺术家也可以在掌握水墨材料的基础上学习中国式的观察方法、平面构图等。 水墨艺术最终会跳出“中国性”的框架,成为艺术家们的大众艺术。我没有认为我是一个水墨画画家。

\

Z:在专注研究抽象水墨绘画之前,你有尝试过其他的艺术类别吗?

L:我尝试过各种各样的艺术创作类别,包括油画、表演艺术等等。我是一个非常激进的艺术家,创作手法和观点都是带有观点。无论艺术创作的类别是什么,我都专注于展现作品的结构和思想。例如1992年在上海美术馆展出的《苹果阐述》:我和其他4位艺术家面对满满一桌的苹果用不同的方式对苹果进行解刨、吞咽、抚摸等,企图阐述对苹果和其他隐藏主题的见解。当时的表演艺术在中国还没有被完全认可,因此那件行为艺术作品形式化地被附上了“激进作品”的帽子。现在想想,《苹果》是我90年代艺术的代表作。它的形成来自艺术家对思想展示的渴望。《苹果阐述》的视频分别在法国和美国展示过,反映不错。和当时的我相比,我现在的作品更加“日常化”。

Z:可以具体解释一下这“日常化”的意义吗?

L:这所谓的艺术“日常化”就是作品创作的自发性和艺术形式单纯化。我所创造的艺术因心境的平常化有了很多的改变,很接近禅的体验。总的来说,我不再一味追求作品中的观念表达。以前的我重视作品的观点表达和陈述;现在专注在艺术画面和材料表现上。

\

Z:作为一个日常化艺术家,你平常会从哪些地方找到灵感呢?

L:我不太相信灵感这种东西。博物馆一般是我最大的信息提取中心。现代主义之后的作品能够给我最大的启发。但是,你必须跨过现代主义,不然就谈不上当代!

美国的芝加哥艺术博物馆是我最喜欢的博物馆之一,藏有很多现代主义和近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的作品。每次进到博物馆看到原作都让我激动。好的艺术家能够创作出有艺术价值的作品,哪怕过了几十年依旧能够找到令人激动的细节。 艺术家商业上的成功值得庆幸,但艺术上的成功更加永久。 这两者的成就并不是正比。

\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的展览更换不断,而且每一个展览都是具有极高的思想和观赏价值。我这次也非常有幸能够被芝加哥艺术博物馆亚洲馆王涛馆长邀请参加展览活动,这对我来说意义非凡,我心存感激。
 

编辑:隋萌

标签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