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士得香港秋拍】「先锋荟萃」特拍拍品精选 — 梅原龙三郎 《康城》
0条评论 2016-10-31 15:20:53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梅原龙三郎於1888年出生於日本京都,直至1986年离世,将近一个世纪的人生,横跨明治、大正、昭和三个时代,被誉为日本野兽派巨匠,开辟「日本风格的油画」,其注重个人风格的新艺术主张深深影响了日本以及台湾近代美术发展史,於画坛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梅原於年轻时期已经立志成为一位画家,後来成为明治时期日本洋画巨匠浅井忠(1856- 1907)的学生。1908年,梅原留学欧洲,入朱利安学院习画,师事法国印象派大师雷诺瓦 (Pierre Auguste Renoir 1841 -1919)。後来认识毕加索 (Pablo Picasso 1881 - 1973),时有拜访其画室,二人对梅原的绘画风格影响深远。1913年返国後参与成立「二科会」、组织「春阳会」等团体,乃日本洋画运动的母胎。梅原曾应聘威尼斯双年展国际评审,被任命为帝室技艺员,获朝日文化赏及法国金质文化奖章,作品收藏於东京国立近代美术馆及京都国立近代美术馆。

\
拍品编号 2510
梅原龙三郎
《康城》
油彩矿物颜料画布
129 x 95 cm.
1961-1963年作
估价:港元10,000,000-16,000,000

将於11月26日香港「先锋荟萃」特拍上呈现

「我相信,引领着我们艺术前行的主要大道不在那条对外表新颖性的追求;而是以直接却精致的方式表达清爽的美学印象。」-梅原龙三郎

融贯东西的色彩美学

创作於1961至1963年间的《康城》是属於梅原於六十年代时期的代表作。为了成就「日本式油画」,梅原於此幅《康城》完全将色彩从油画中解放出来,大胆地兼用金、银二色去延伸印象派对色彩的概念,这是其他西方画家所不曾使用之独到画法[1]。梅原出生於京都的纺织染布商家,自小便经常接触到各种布料极为精致的传统图案及绚烂的颜色,後来受日本传统狩野派(十五至十九世纪)艺术观念及技法的影响,使他於创作上试图寻求融合西方艺材与东方色彩的可能性。狩野派画家所绘之大型屏障画以金箔为底色,又以空中透视的角度,移去屋顶及把背景倾斜,呈现一览无遗的壮阔景观。

而後来影响印象派甚远的浮世绘亦是传承自狩野派和土佐派,明治维新时期,浮世绘已被介绍至欧洲并迅速得到追捧。究其因由,乃浮世绘之艺术特质与精神跟印象派所追求的观点一致,才会对印象派的革新产生了推波助澜的效应,塞尙、莫内、雷诺瓦、梵高等画家无不受浮世绘所影响。其中浮世绘所着重色彩对比明显,不追求阴影及融合过度,用规则的色块规律性地排布来表现远近关系和动感,令印象派的画家得到启发。梅原於《康城》的大胆创新,在於他革新传统绘画的规则,在色彩的运用上既不受制於传统日本用色的艳丽绚烂,也没有一味以野兽派讲求的强烈对比颜色作主导,因而创造出新的绘画风格。

《康城》画面上、下方均涂上大面积的金色来描绘云朵和棕榈树受夕阳照射而染上一层金碧灿烂的金色,中间以醒目的银色呈现建筑物受光面的折射,形成一种日本传统堂皇华丽的装饰性风格,此乃源自於日本传统色彩美学。由於金、银色在角度及光线的变动下会提高对比色阶的差异及可能性,同时亦捕捉光的特性与色彩交互以产生视觉的物理变化,令画面形成一种视觉上的冲突感及不稳定性,呈现了一份近似於「佗寂」的「不完美」之美学观。此独特的色彩重构於东西方并无二人,为实现油画日本化奠定了基础。此外,金色除了出现於金矿,原本是不存在大自然中的颜色,在此之前亦从未被西洋油画家所使用的颜料,於日本是具有很强烈的象徵性。人们不难发现部分日本传统寺庙墙壁以金为主色,例如日本国宝级建筑物——金阁寺之外墙就是以金箔装饰。在精神层面上,金色对於日本人所笃信的佛教是充满神圣感的,象徵佛法的光辉以及超世脱俗的境界。梅原追求油画日本化,不仅於绘画的技法上寻根索源,更尝试将传统的文化和哲思融入油画创作,创作迥异於西方与东方的日本式油画。

独特的平面结构

梅原於 1913年创作《黄金的项链》,大胆使用红色作为背景,以此作告别雷诺瓦和塞尚的风格。而绘画《康城》时,其理念下的新东洋绘画的表现与创作概念是一个全新领域,并无前人及西方艺术家的足迹,有如进入无人之境,随心所欲,进入属於梅原特有的东洋油画时代。《康城》的画面色彩涂得很厚很满,基本上找不到丝毫隙缝,这样令每个轮廓或边线看起来都是并排列於眼前,形成独特的平面结构,但运用扭曲变形、回转式的笔法使画面形成一个一个的小团块,呈现量感丰富的圆与晕轮,所以即使涂画的表面只是平面的构成,也能感受到立体块面的厚重。[2] 《康城》的构图则贴近於中国传统水墨画层叠式构图法,画面被横向切割成三份,上方的云与下方的树占去画面的大部分,所描绘之物象层层相叠而成,没有远近之分,大小之别,形成开阔的视野角度,前景不挡後景,相互穿插和对比。日本浮世绘以中国山水画之构图形式为本并加以发展,摒弃西方惯用的「定点透视法」,影响了印象派采用「散点透视法」及「重叠透视法」,使画面呈现不具「景深」的绘画性,但具有观念性、暗示性的空间,像是配上广角镜头低角度仰拍、高处俯拍,创作出许多左右不对称、前景突出的戏剧化构图来。这种灵活的构图使画中的物象能因应画家的个人情感表达而随意列置,冲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康城》所采用的「重叠透视法」构图,其根源於日本传统美术,梅原试图以西方的艺材融合东方的绘画理念,创造出独特的「梅原样式」之日本油画。

梅原作画多为具装饰性的中小型作品,故此幅《康城》尺幅之大是非常珍稀罕见的。根据美术评论家河北伦明先生为梅原的遗作展所写的文章中指出:「我细看遗作展的清单……尺寸在三位数以上的作品非常少,亦即五十号以上的作品屈指可数」[3]。

「先锋荟萃」特拍将为藏家带来众多艺术大师精品。包括常玉、张大千、赵无极、吴冠中、林风眠和金焕基等在内的艺术家都是不同时期艺术领域的前卫先锋。这些艺术大师大都曾於国外生活或求学,深受西方艺术文化及技巧薰陶。他们把吸收所得融会贯通,在混合东西方技巧的同时加以灵活发挥,成就了一种独特创新的风格。我们将陆续在佳士得微信平台上为您奉上本次拍卖中的一系列精选拍品。

1. 刘平衡:〈梅原龙三郎与郭柏川艺术比较〉《梅原龙三郎与郭柏川作品析论》(台北:台北市立美术馆,1998年),页24。

2. 王素峰:〈朱红,是梅原龙三郎与郭柏川的生命热情〉,《梅原龙三郎与郭柏川作品析论》,(台北:台北市立美术馆,1998年),页75。

3. 李既鸣:〈梅原龙三郎与郭柏川—绘画的材质运用与技法表现〉,《梅原龙三郎与郭柏川作品析论》,(台北:台北市立美术馆,1998年),页113-114。

编辑:隋萌

标签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