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丨栾倩:民营美术馆要成为艺术航空港
0条评论 2016-11-06 11:32:37 来源:99艺术网成都站 
从2005建馆开始,华侨城当代艺术中心(OCAT)便专注于中国当代艺术的研究和发展,着力于中国与国际当代艺术的交流。从2011年开始,OCAT启动了“OCAT馆群”工作计划,在原有的深圳两馆(深圳馆、华•美术馆)基础上分别建立了上海馆、西安馆、北京馆。“四城五馆”的模式不仅形成了OCAT独特的文化现象,也为美术馆所在城市注入了新的艺术气息:在西安,为西安当代艺术带来了一个参考标准;在北京,开设OCAT研究中心;在上海与深圳推行公共艺术(“上海浦江华侨城十年公共艺术计划”“深圳华侨城段地铁壁画工程”)……

\
华侨城当代艺术中心(OCAT)馆群总馆馆长 栾倩
 
99艺术网:华侨城当代艺术中心(OCAT)从2005年成立至今已过十余年,先后在深圳、上海、西安、北京建立了五个美术馆。栾倩老师您也是从98年便任职于何香凝美术馆、2012年又担起了OCAT馆群馆长的重任。这十多年也正好是中国民营美术馆、博物馆建立的高峰期。您作为这段时间的见证者与参与者,能谈下其中的看法和感受吗?
 
栾倩:98年我到何香凝美术馆任职办公室主任,开始接触美术馆事业,通过筹备和执行四届深圳当代雕塑艺术展,对国内国际美术馆的管理和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和认识。05年帮助黄专老师为筹建OCAT协调赞助方华侨城提供支持。OCAT在中国来说是一个独有的文化现象。最初在黄专老师的主持下专注于中国当代艺术的研究和发展,同时也致力推动中国与国际当代艺术的交流。从2011年开始,在前面几年累积的专业建树和工作基础之上,我们启动了OCAT馆群的前期筹备工作:规划馆群的学术定位和方向结构,政策咨询,展开调研,针对运营模式研究了若干份不同的方案,为馆群的落地铺垫基础。2012年4月,OCAT首先独立登记为一个非营利的艺术机构,随后,馆群的规模、形态、内容等也逐渐在实际运作中被清晰地呈现出来。这对OCAT来说是一个质的变化。
 
迄今四年,我们实现了OCAT馆群在深圳、上海、西安、北京四个城市的布局,形成了包括五个不同专业方向分馆的综合性结构。其中,深圳馆(2005年1月成立)和华•美术馆(2008年9月成立)已经有了一定的运营基础;上海馆(2012年9月开馆)、西安馆(2013年11月开馆)、北京馆(即OCAT研究中心,2015年6月开馆)在馆群成立后也陆续顺利开馆,并且开展了不少实实在在、具有社会影响力的活动。

\
OCAT馆群
 
回顾这当中的运营挑战,OCAT的升级转变和馆群形态在当时的国内并没有可以参考的先例,我们只能自己一步步摸索当中的方法,在过程中累积经验。这一变革所带来的挑战,首先就是OCAT既需要在既往7年部门式的工作基础上保持学术和研究的独立性与持续性,又要让分布全国多个城市的新馆群形态在现在的美术馆生态环境下健康发展,这对于当时我们的运营机制是一个全新的考验。
 
99艺术网:从美术馆体系中应有的学术(展览、出版等)、公共教育(公共项目、表演等)、收藏专业领域来看,我们知晓OCAT除了收藏方面以外,公教以及学术的建设在国内民营美术馆中都在前列。尤其在学术方面,汇集了国内顶尖的相关人才。这是否能视为,在美术馆体系中,OCAT将学术建设放在首位?如果是,将其放在首位的缘由是什么?该决定是否是根据国内艺术生态而定?
 
栾倩:OCAT首先以独立性、专业性、公益性为宗旨,在建立之初确有认真考虑过这个处于中国非中心地区的艺术机构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首任主任黄专老师为OCAT坚持专业性和研究工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在黄专老师看来研究和展示是无法分开的一体。当时国内当代艺术的研究条件还比较欠缺,主要是展示。2004年华侨城提出在东部工业区改造一个空间作为何香凝美术馆分馆,黄专老师就应邀提出了做一个当代艺术的研究性机构的想法,赞助方华侨城也非常支持和尊重这一专业判断。

\
黄专

 
在去年OCAT十周年出版物《OCAT 10年:理念、实践与文献》中,有一篇黄专老师的访谈《理念形成:在独立艺术机构实践中寻找自己的逻辑》,当中详细讲述了这一模式形成的过程。“多年来,中国艺术的内涵已被‘当代’这个概念掏空,媚俗、消费化、景观化和去价值化使艺术日益成为一种文化的堕性力量,而除了当代艺术自身原因外,体制化权力和资本的合谋也开始成为一种常态。也许我们需要一种源于历史与记忆非现实与利益的政治意识才能走出泥潭,我一直希望从一个有距离的角度观察中国艺术,这不是一种逃避而是一种反思。艺术史除了有自身独立的研究价值外,它还可以为我们提供这样一种思维角度:它不仅有可能使我们在对自己历史的反思中重新获得某种自我价值认同,也可以使我们与世界之间建立起真正有尊严的关系,我们的努力是希望使当代艺术重新成为一种批判性的文化力量。OCAT 研究中心(注:2015年6月在北京开馆)将把注意力集中在对艺术史研究自身也正是出于这种判断。”
 
OCAT研究中心是从年度讲座出发,围绕它启动一系列的研讨班和公共对谈活动、展览和出版,贯穿全年共同形成本年度的总主题。这种特别的工作方式也充分阐释了我们的目的和对自己的理解。

\
OCAT研究中心巫鸿研讨班第三期,2016

\
“关于展览的展览:90年代的当代艺术展示”展览现场,OCAT研究中心,2016
 
99艺术网:国外优质的民营(或私人)美术馆,一般是由于某位藏家或企业拥有大量的藏品,其后由于某种缘由建立美术馆。这使得建好的美术馆有着自己的收藏和常规展,以后在购置藏品时可以以此为基础进行刷选,而对于藏品的学术研究也可持续性进行。而国内的众多美术馆,在收藏这一块中仍然极其欠缺,也成为最大的短板。当然国内美术馆藏品量的不足有其原因,但从美术馆的建设来说这是不可丢失的一部分,请问这种情况之下,民营美术馆该如何面对自身美术馆的收藏体系?除了购买藏品,能否通过其它方式获得藏品?
 
栾倩:目前OCAT没有设立专门的收藏资金,藏品主要来自象征性的有偿收藏和捐赠,并且多是基于展览和研究而收藏的。其实对我们来说坚持做学术研究工作并不一定必须建立在大量收藏的基础上,另外也是资金上的考虑,收藏耗费巨大,OCAT也不通过收藏来实现增值盈利。这也是我们的特殊情况。

\
OCAT收藏,黄永砯《蝙蝠计划》,2003,钢板,860×350×1060cm
 
99艺术网:对于国内民营美术馆来说,经费的不稳定或者欠缺一直是最大痛处,也成为各美术馆展览、出版等不健全的最大说辞。在您来看,经费是能成为美术馆发展的最大障碍吗?在经费方面,OCAT一直由华侨城所支持,您们是如何平衡与华侨城间的关系?您们是否还有其它“开源”的方式?
 
栾倩:经费的保障当然是美术馆良性发展的基础,除此之外,明确的定位和良好的运营模式也很重要。文化艺术的投入确实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如何让美术馆继续前行是一个需要不断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比较幸运的是,华侨城支持当代艺术的发展也并不是一个短期的行为,而是从企业的文化理想和人文精神出发,积极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从1989年开始,华侨城集团积极助推公共文化艺术发展,之后参与建设了国家级美术馆何香凝美术馆,建立OCAT、华•美术馆、OCT-LOFT等一批艺术机构和创意产业园区。在OCAT馆群的建设中,独立性、专业性、公益性的办馆宗旨也得到了赞助方的肯定和大力支持:OCAT 的性质不是企业美术馆,而是企业资助的独立艺术机构。OCAT十年的发展见证了对它的投入一直是稳定、持续和纯粹的。

\
《OCAT十年:理念、实践与文献》,2015年出版
 
当然,从理事会的角度来讲,也希望OCAT能有更多元的经费来源,有更多的人来关注和参与它的发展,把美术馆真正建成当代艺术的航空港,而不是自娱自乐的平台。我们也在保持独立性、专业性和公益性的基础上,积极争取着更多来自政府和社会的各种资助和支持。

\
OCAT学术丛书《世界3:作为观念的艺术史》
 
99艺术网:不管是展览还是公教,OCAT一直着重与公共艺术的推广。这一出发点的缘由是什么?是否和华侨城品牌形象有一定关联?作为民营美术馆,如要在公共区域进行展览活动,它是没有公立美术馆等政策等优势,能不能简单介绍下你们在做公共艺术展时所遇到的一些问题?
 
栾倩:我们没有政策优势,但也有自己得天独厚的条件。在华侨城成片开发的模式里有很多公共区域,可以为公共艺术和作品的公共化提供各种各样的条件。从98年首届深圳当代雕塑作品展我们让艺术作品进入公共区域,到第二届开始结合华侨城的公共空间进行邀请创作,我们一直在积极推动当代艺术与公众之间的对话。2006年,OCAT的三件重要藏品—王广义、张晓刚、方力钧参与的“深圳华侨城段地铁壁画工程”事件,实现了在地铁这一公共空间里展示中国当代艺术原作的创举;2007年开启的“上海浦江华侨城十年公共艺术计划”,以“无墙艺术博物馆”的理念,坚持每年在上海浦江华侨城实施;在日常中,我们很多藏品也是放置在华侨城开放的自然环境和公共空间里,直接融入生活,多年来于人们身边存在,在潜移默化中慢慢影响人们的感知力。

\
上海浦江华侨城十年公共艺术计划(2007-2017)之《偏离 17.5°》规划图 , 隋建国
 
后来OCAT馆群在分馆专业方向的设置上,也考虑了几个落地城市的特点,跟当地观众和历史背景的关系,由此开展的展览和公共活动都与此相关。OCAT还尝试通过分展区在城市公共空间推广当代艺术,为艺术与公众的对话寻找一个共同的基点和有效的途径。
 
遇到问题是不可避免的,观众和城市土壤的培育都需要时间,需要做好引导和解释,对随之而来、难以避免的压力也要有所预期。

\
OCAT表演“回忆•现实”之“我的深圳记忆”,OCAT深圳馆,2012
 
99艺术网:你们OCAT主页上开设了一个“纪念黄专”的页面不由让人感动,以后会不会以类似的方式为一些对美术馆有着极大贡献的人开设类似的纪念主页,继而发展成OCAT的一个特色?
 
栾倩:黄专老师是OCAT的创始人和学术领头人,对他的尊敬、缅怀是自然而然的。明年还有一系列与他相关的学术活动,现在正在筹备,包括有艺术家发起的纪念性展览、学者的学术专著等。
 
99艺术网:如今的艺术领域,相关从业者的流动性极大,面对这种情况美术馆自身团队的建设如何做到可持续性?这种快速流动性对于美术馆来说又有那些优劣?
 
栾倩:人员流动在现在的社会中是一个整体现象,人们个体追求的意识更强烈了,对工作环境与个人发展的匹配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并不只是发生在艺术领域。不管有没有人员流动,都要做自身的团队建设,人才是最重要的。美术馆里有大量在幕后默默付出的、灰头土脸的工作,还有繁琐枯燥的日常事务,我认为公益心是招募美术馆人才时的一个基本价值观,不追逐于名利,在普通的工作中也乐意实践自己的价值并获得成就感。而美术馆能给予现有人员的培训、实践机会和自身发展的空间都很重要。

\
华·美术馆展览现场,“游走 • 混沌界— 田名网敬一之异想世界”,2010

\
华·美术馆D-TALK系列设计论坛

\
“在 • 现—王功新二十年影像艺术展”展览现场,OCAT上海馆,2015

\
“与绘画的动作有关”展览现场,OCAT西安馆,2015
 

编辑:范佩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