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纳图书馆正式开放——首推“现当代雕塑理论译丛”新书发布
0条评论
2016-12-19 20:28:36 来源:99艺术网上海站 作者:周瑾
香格纳图书馆(ShanghART Archive)于12月14日在香格纳西岸新空间一楼正式开放,这标志着香格纳画廊正式启动面向大众开放的公共教育功能,届时图书馆将推出首期新书推介的活动, 发布由北京隋建国艺术基金会、中央美院雕塑系与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联手推出的“现当代雕塑理论译丛”以及近期问世的两部新译作《雕塑的语言》与《现代雕塑的变迁》。译丛的两位主编——著名雕塑家隋建国和加拿大著名艺术家James Carl——将亲临发布现场,与《现代雕塑的变迁》的译者吴彦一同介绍译丛的宗旨与未来发展方向,以及此次翻译历程的心得体会。
国内艺术理论与批评界有一个长期的说法:雕塑无历史。这种局面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雕塑专业著作稀缺,使得关于中国雕塑的理论与批评一直没有足够的词汇和话语积累,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坐标体系。在这种情况下,长期以来,中国雕塑家依靠有限的专业知识和学术线索,习惯性地埋头工作。雕塑界缺少外来刺激,少有学术与创作流派的争论与交锋。直到20世纪90年代,“文革”后成长起来的一代人登上雕塑舞台,才出现了“中国现代雕塑”与“后现代”雕塑的现象,但由于缺少现当代雕塑理论建构,批评界基本处于失语状态。
为了改变上述现状,北京隋建国艺术基金会、中央美院雕塑系,与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联手,推出国内第一套以雕塑为主题的高质量翻译丛书——“现当代雕塑理论译丛”。丛书由国际专业编委会精选包含重要观点、对国际雕塑艺术思潮具有节点式影响的著作译介至中国,涵盖罗丹之后的现代主义雕塑盛期、20世纪70年代的极简主义时期,以及观念艺术兴起直至21世纪初的百年时间。
丛书计划每年面世两至三本,翻译和校对工作均由专业艺术理论工作者与有实践经验的雕塑家担纲。并在新书发布时召开专业研讨会,邀请作者、国内外理论与批评界的专家学者和雕塑家参会,就相关雕塑理论与批评方面的问题进行研讨。研讨会前后,围绕每本著作的深层次理念与核心词汇,再委托专人撰写论文加以论述并发表。
2016年12月10日,中文版威廉·塔克《雕塑的语言》和罗莎琳·克劳斯《现代雕塑的变迁》在中央美院正式发布,围绕新书展开议程的“雕塑之道”国际研讨会,也于9日、10日两天在中央美院报告厅举行。
现代雕塑入门必读书:《雕塑的语言》与《现代雕塑的变迁》
“现当代雕塑理论译丛”中首批问世的《雕塑的语言》与《现代雕塑的变迁》,都是现代雕塑领域的代表性著作。书目由丛书主编、著名雕塑家隋建国亲自敲定并校译,谈到为何首先引进这两本书,他说:“这两本书写于上世纪70年代,将从罗丹、布朗库西到极简主义的雕塑史描述得相当清楚,而这方面中国一直没有专业书籍出现。英国雕塑家塔克站在欧洲立场上,未将极简主义看作必然归宿;而克劳斯代表了美国人对现代雕塑发展路径的认识,认为极简主义是必然的。两者对比阅读,为国内读者展开了一段西方理论视野。”
《雕塑的语言》的作者威廉•塔克,从一个雕塑创作实践者的角度,在自身经验的基础上,深入论述了罗丹以及五六个受其影响却走上完全不同雕塑创作道路的重要欧洲艺术家个案。《雕塑的语言》的核心,是对抽象艺术的信念,对雕塑作为自我包含的物体的信念。
本书由青年雕塑家徐升和张一等翻译,内容不仅包括塔克1974年出版的小册子《雕塑的语言》,还有上世纪80年代他创作理念转变以后陆续写就的多篇论文,在这些文章里,塔克又重谈梅达多•罗索、马蒂斯、布朗库西,甚至重新评价贾科梅蒂。作为补充,书中还收录了塔克谈自身创作的几篇重要访谈与文章。通过此书,读者得以同时面对20世纪70年代的塔克与21世纪初的塔克,目击一位杰出雕塑家的思考与成长。
“《雕塑的语言》作为一本雕塑家的著作,具有一般理论家、批评家所没有的视角——从雕塑的内部看雕塑。”隋建国表示:“这本书70年代出版以来一直是欧美雕塑界从业人员入门的必读手册。如今辗转翻译成中文虽已是40多年后,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流转,也滤掉了许多表面的泡沫,将大海深处的洋流标示出来。此书将作为时间与空间上的双重节点,为中国现当代雕塑提供参考。”
《现代雕塑的变迁》是美国艺术批评家罗莎琳•克劳斯上世纪70年代的成名作,也是她日后声望的基础,由策展人吴彦和艺术家James Carl(柯乔)合作翻译。贯穿全书始终,克劳斯向我们强调,时间是雕塑的主要属性,与较为明显的空间运用同时存在。
从文化持久性的角度来看,《变迁》足以跻身20世纪美国艺术批评的经典,40多年来从未停印。而就历史的观点,《变迁》是第一批真正意义上将当时“法国理论”的新思想引入现代雕塑讨论的著作之一。克劳斯借用结构主义、现象学和精神分析的理论和观点阐释现代雕塑,未必是一次彻底成功的尝试,但她的洞察力确是深刻犀利。回溯当时的历史背景,我们便能理解克劳斯成书时的勇气:《变迁》是在格林伯格现代主义的阴影下形成产生的,在当时,那是最具影响力的艺术批评体系,可谓铁板一块。《变迁》的成功与它经久不衰的相关性,使之成为克劳斯远见的一座丰碑。直到今天,我们依旧可以感受到书中所及的范式变化。
编辑:周瑾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