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富比(Sotheby's),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拍卖行,自1744年起就开始为艺术收藏家搜罗世界级的艺术作品。但是这家拍卖行的龙头位置如今已被后来者佳士得赶超。270多年的时间里,蘇富比经历了多次洗牌转变。而如今已发展到哪一步?就和《艺术市场通讯》一起来看看吧!
蘇富比的进程
1744年3月初,英国伦敦有一处叫“科芬园”的地方,是果菜和花卉市场,而当时却成了一个书籍拍卖会的举行地点。主办者是一位叫山米尔·贝克的书商。书籍拍卖会共举行了十天。白天,买家可以欣赏和浏览准备拍卖的书籍,夜幕降临,拍卖官司开始主持叫价。参加竞投的除了书商,还有一些收藏家,大家似乎很满意这种竞价交易方式。十天中,共有数百本珍贵的书籍易主,总成交额876英镑。这就是拍卖作为一种行业最初在世界上出现的情形。由此,也诞生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拍卖行——蘇富比。
从那时开始,经历了250多年的时间,蘇富比在国际古董和艺术品市场上渐渐确立了龙头大哥的地位。或许是由于山米尔·贝克的书商背景,在蘇富比前200年的历史当中,一直以印刷品和手稿的拍卖最为世人称道。
1778年,贝克先生的外甥约翰·蘇富比成了这家拍卖行的合伙人,并使拍卖行的业务更上层楼。其子山姆·李·蘇富比子承父业,在1843年时,曾有一位德国记者这样描述山姆主持书籍拍卖会时的现场情景:“每当蘇富比举起珍贵的文件或书籍,台下就一阵交头接耳的骚动。兴奋之情随着拍卖会进行而起伏,只有在拍卖官司落槌的那一刹那,才有瞬间的寂静。”正是由于蘇富比的拍卖技巧,使得这家拍卖行声誉日隆。于是,“蘇富比”也就成了这家公司的金字招牌。虽然蘇富比家族与拍卖行的关系止于1863年,但其名称却保留至今,成为公司资产的一部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艺术品市场逐渐形成。蘇富比也朝着全球化方向发展,并且逐渐垄断了重要艺术品的国际市场。六十年代初,蘇富比进军美国,收购了已有八十多年历史的“派克勃内画廊”,并成立了美国第一家国际性拍卖行。七十年代,蘇富比又陆续将拍卖业务推广到香港、蒙特卡罗、日内瓦等国际都市,并在世界主要城市设立办事处,广为搜罗各国艺术品,逐步形成了国际艺术品拍卖的格局和规范。五十年代末,蘇富比公司的年营业额不过600多万英镑,而到了1980年,年营业额已达上亿英镑。蘇富比以让全球客户无束缚地观赏伟大的艺术品而引以为傲。如今可触及到全球艺术市场的每个角落:办事处遍布达40个国家,总共90 个,括中国大陆及香港、台湾,还有日本、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及菲律宾,并于香港及北京定期举行艺术拍卖。蘇富比业务遍及全球34 个国家,主要拍卖中心设在美国纽约及英国伦敦,并定期在世界9个主要艺术中心举行拍卖,包括香港、法国、意大利及瑞士等地。
蘇富比当前业绩
1955年,蘇富比从伦敦扩展至纽约,蘇富比遂成为第一所真正的国际拍卖行,也是首家于香港(1973年)、印度(1992年)及法国(2001年)举行拍卖的机构,以及第一家于中国营商的国际艺术拍卖行(2012年)。不过从2012年起,蘇富比的拍卖业绩就开始一直不如其老对手佳士得。
本轮秋拍,香港蘇富比拿到了22亿港元的成交额,对比上半年春拍31.39亿港元,下降了30%,同时也低于佳士得24.37亿港元的成绩。放眼国外,纽约蘇富比当代艺术拍卖日,以总成交额8022万美元画上句号,相比去年的9760万美元也有所下降,未能达到预估金额。不过,香港蘇富比12月的两场中国艺术品拍卖表现精彩,总成交额7240万港元,大幅超越高估价(4650万港元),接近 70%拍品超越高估价成交。证明了中国拍品的竞争力犹在。香港蘇富比2016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共录得总成交额16.9亿港元,创亚洲区国际拍卖行中国艺术品拍卖最高年度总成交额。
看蘇富比2016年上半年整体业绩报告,上半年蘇富比的全球拍卖总额为24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37亿美元下降了 24%。但这个数额并未包括私洽的销售情况。尤其在蘇富比自1月收购艺术品投资顾问公司“Art Agency Partners”后,其私洽的销售情况收到了市场的关注。而在总体业绩方面,在南美洲的销售总额下滑趋势明显,从14亿美元下滑到8.69亿美元;但亚洲区销售额上升,从3.82亿美元上升到4.615亿美元(约合36亿港元)。
蘇富比今年已连续两轮下降,但其实去年的成交额也并不乐观。四季度一向是拍卖行的丰收时段,但蘇富比2015年四季度财务报告显示,销售总额为4.38亿美元,较2014年同期下降33%,亏损了1120万美元。而且从2012年起,蘇富比的拍卖业绩就一直不如对手佳士得, 2012年蘇富比全年完成45亿美元,佳士得则完成了52.7亿美元;2013年蘇富比51亿美元,佳士得59亿美元;2014年蘇富比年成交60亿美元,佳士得68亿美元(以上数字均不包括私人洽购和网络销售的交易额)。
蘇富比面临恶性循环困境
除了在成交额上的连连不顺,其附带效应也使蘇富比风波不断。与拍卖业绩对应的是,蘇富比股价在2015年间下跌了近40%,每股价格从41.73美元跌至25.18美元,今年2月股价更是惨遭腰斩,跌至19.14美元。
作为当年大多处于第一位置的美国上市公司,蘇富比倍感压力。拍卖业绩下滑,造成股价、盈利双低,经营颓势明显,致使蘇富比管理层离职潮的涌现。蘇富比高级副总裁、当代艺术私洽交易北美地区主管麦蒂·海登于今年3月初辞职。而2月底,蘇富比美国区副主席、印象派及现代艺术部全球副主席大卫·诺曼,全球当代艺术部副总裁亚历克斯·罗特以及蘇富比欧洲区主席亨利·温德曼也相继离职。这些元老高管中,任职时间最短的超过15年,有的甚至长达31年之久。
这次爆发“离职潮”与现在的国际拍卖市场的压力也不无关系。最大变化发生在现当代艺术领域。因为长期以来,无论在纽约还是伦敦,蘇富比的现当代领域,包括印象派领域,近年来业绩持续下滑,都略逊于佳士得,而这一领域却是拍卖成交额最大的板块。此外,蘇富比在珠宝首饰拍卖、网络销售、私人洽购等方面都明显落后于佳士得,因此,蘇富比调整其经营战略也是必然的,这无疑也是促使专家们纷纷离职的原因。
主营业务不善、新业务开展不佳、业绩股价双跌、人才流失严重等等状况都让蘇富比陷于恶性循环的困境。不仅如此,昔日拍行龙头蘇富比已沦落到股权大肆被分夺的境地。并且有趣的是,目前股权份额占据最高的竟是中国的泰康人寿。
蘇富比股权分配
2015年5月,陈天桥在收购了1.98%蘇富比股权后,获得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批准盛大集团针对蘇富比的反垄断增持申请,计划增持到10%左右。同年7月,美国证监会(SEC)披露,嘉德拍卖创始人陈东升旗下的中国泰康人寿保险集团,在过去的一个多月内,连续数次增持蘇富比股票,买入价格29.61-31.99美元不等,共持有791.87万股,耗资近2亿美元,累计持有13.5%的股份,成为了蘇富比的最大股东。
泰康人寿在提交SEC的监管申报文件中表示,对蘇富比业务的“积极看法”是购买其股票的首要原因,同时它已就蘇富比的董事会任命“提供了一些建议”,指出“此类提名可能包括(泰康人寿)相关人士”。蘇富比行政总裁Tad Smith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蘇富比董事会已经与泰康高层会面,“热烈欢迎他们对蘇富比的战略支持”,希望所有的股东、客户以及员工都会因此举受益。
据公开的资料显示,泰康人寿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的陈东升正是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的创办人,2016年6月,泰康人寿发布的《偿付能力报告》显示,其第一大股东为嘉德国际,持股比例23.77%。作为中国内地艺术品拍卖市场的“风向标”,早年借鉴了蘇富比的运作模式,经过过去的20多年里,嘉德国际成为世界顶级拍行,而这次的增持行为或意味着嘉德国际将加快国际化进程,也不排除蘇富比与嘉德国际进一步深入合作的可能。
蘇富比全球董事长Domenico De Sole和泰康保险集团董事长兼CEO陈东升参访泰康商学院及嘉德艺术中心
对蘇富比来说,新大股东陈东升懂行,又有钱,而且还代表着现在相对强劲的中国市场,而且经过一轮清洗后,元老都走了,新管理层上任,根本没啥情怀,能把业绩做上去,啥都好说。如果能打造嘉德+蘇富比这样的组合,借道蘇富比进军国际市场,布局全球,这个文化剧本也是相当的诱人。
至此,蘇富比拍卖公司现在的第一大股东是持股13.5%的泰康人寿,第二大股东之前大战管理层的丹尼尔·勒布的公司“Third Point”,持股11.38%,第三大股东Marcato Capital持股11.22%,两者相比2015年9月都进行了增持。前一阵盛传要收购蘇富比的盛大投资集团则持股1.98%。股东中还隐藏着:投资人、藏家史蒂文·科恩的公司“Point72”,持股5.5%。
结语
第一拍行蘇富比的位置,如今已被佳士得替之。在遭遇种种不顺,元老大换血,蘇富比情怀也早已不再。与嘉德联姻或许对其来说是一件好事,对于巨大的中国内地市场,蘇富比与佳士得至今都未能深扎立足,谁能率先抢得中国市场的话语权,相信会是之后两者较量的有力资本。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