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文物外流“伤心史” :为收刮文物 西方列强成立学会
0条评论 2017-01-19 09:17:38 来源:中国旅游新闻网 作者:段清波 刘艳

60年被烧毁的圆明园
60年被烧毁的圆明园

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在汉唐之际通过丝绸之路与西方世界紧密相连。但唐朝灭亡后,中国社会开始走下坡路,经济、政治、文化中心逐渐向东、向南转移,陆路交通的地位一落千丈。元朝时虽一度回光返照,也涌现出诸如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东游中国的壮举,但陆路交通衰败的颓势毕竟已不可逆转。明、清两朝,闭关自守成了中国社会历史的主旋律。

列强成立学会纷纷搜集中国文物

寻找中国是15世纪欧洲社会的共同愿望,而1298年成书的《马可波罗游记》最终被尊为西方人走向东方的指南书。地理大发现后,欧洲人争先恐后地在印度登陆,走近久违了的中国。西方列强在武力征服东方的过程中相互竞争,最终形成英、俄两大势力。

伴随着西方各国向东方的殖民扩张,与之相适应的“东方学”也应运而生。1784年1月15日,英国“东方学之父”威廉·琼斯在英属印度孟加拉省首府加尔各答创建世界上第一个亚洲研究机构“孟加拉亚细亚学会”,其宗旨是“探究亚洲的历史(包括文明历史和自然历史)、文物、艺术、科学和文学”。1814年,孟加拉亚细亚学会在加尔各答创设博物馆(今印度博物馆的前身)。长期与英国为敌的俄国,到19世纪初也开始大力发展其东方学研究。1818年,俄罗斯帝国科学院在首都圣彼得堡创建亚洲博物馆(今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写本研究所的前身)。英国人和俄国人充满觊觎的目光,牢牢盯上了中国的历史和文物,尤其是中国西部的文物。

近代学术史显示,东方学的发展,必须与地理学互相配合。1821年12月15日,法国人在巴黎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级地理学会“巴黎地理学会”。1822年4月1日,法国人又将孟加拉亚细亚学会的模式移植到巴黎,创建了欧洲境内的第一个亚洲研究机构“法国亚洲学会”。面对法国人的挑衅,前孟加拉亚细亚学会会长亨利·托玛斯·考尔布鲁克于1823年3月15日召集英国一批东方学家,在伦敦成立“皇家亚细亚学会”。此后,欧美各国的亚洲学会或东方学会纷纷建立,但皇家亚细亚学会始终是世界上最大的东方学会。

巴黎地理学会成立之后,英国人也于1830年5月24日创建“伦敦皇家地理学会”。在此前后,欧美各国的地理学会纷纷建立,但伦敦皇家地理学会始终是世界上最大的地理学会。1838年,伦敦地理学会开始颁发两枚年度皇家金质奖章,即“创建者奖章”和“庇护者奖章”,奖励世界各国的探险家。近代大部分在中国西北进行过考古学探险的文物搜集者,都是这二奖得主。

1844年,沙俄政府多次下令,督促驻亚洲各地的所有领事官都积极搜集古代东方语言写本和文物。1845年8月18日,“俄罗斯帝国地理学会”成立,除研究俄罗斯地理外,其“第二等最重要的任务是研究外国,首先是那些与俄罗斯接壤的国家,譬如土耳其、波斯、中国等等”。1846年,“俄罗斯帝国考古学会”成立,其中最重要的分支机构是东方考古分会,负责搜集中国文物。

英国人第一次在中国境内调查文物

英国霸占香港后,于1844年任命汉学家外交官德庇时为英国驻华全权公使、商务正监督、香港总督兼英军总司令。德庇时离英赴港前夕,拜访了研究法显《佛国记》的皇家亚细亚学会会员威廉·亨利·塞克斯,请教在华应从事那些业余文化工作。塞克斯建议德庇时设法调查、搜集法显等人从印度带回中国的“巴利语”佛教典籍的下落。德庇时到香港后,将调查工作委托给了他的秘书、德国裔传教士汉学家郭施拉。郭施拉接受任务后,在广东沿海一带调查汉文佛典状况,编成《用汉文写成的来自巴利语的主要佛教着作目录》,后由塞克斯整理刊布。这是近代史上英国人第一次在中国境内实地调查文献类文物的活动,主要兴趣点放在法显获自印度的佛教文献上,但没有实质性收获。

1846年,参与创建皇家亚细亚学会的英国汉学耆宿小斯当东给德庇时写信,提出有关中国的33个问题,其中第29个问题是:“是否能够遇到任何种类的古代遗迹或古物?”德庇时收到小斯当东33问后,又委托郭施拉进行答复。郭施拉写成《对小斯当东爵士于1846年提出的有关中国的问题之答复》的文章,于1847年1月16日在皇家亚细亚学会宣读。这是英国人第一次对中国文物古迹状况进行问卷调查。但郭施拉的答复文也反映出当时西方人对中国文物古迹的了解非常片面。为应付来自皇家亚细亚学会的不断要求,德庇时于1847年1月19日在香港成立“英国皇家亚细亚学会中国分会”,自任会长。中国分会成立后,曾开始全面调查包括中国文物在内的70个问题。但随着德庇时于1848年去职,这些调查工作没有完成。

1851年1月,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太平天国对中国传统文化持排斥态度,曾下令“凡一切孔孟诸子、百家妖书邪说者,尽行焚除,皆不准买卖藏读也,否则问罪也”。在太平天国统治的中国东南地区,大量儒、佛、道三教文物和图书遭到焚毁。这一文化劫难,也为正在觊觎中国文物的西方列强提供了机会和口实。

1854年初,英国政府任命另一学者型官员包令为英国驻华全权公使、商务正监督、香港总督兼英军总司令。由于包令还自动兼任了由德庇时创建的皇家亚细亚学会中国分会会长一职,他在离英赴华就职前夕,也专程拜访了皇家亚细亚学会理事长、东印度公司图书馆馆长霍拉斯·海曼·威尔逊,请示到华后应为皇家亚细亚学会承担哪些工作。当时威尔逊已开始研究玄奘及其《大唐西域记》,于是他向包令建议,如能在中国的佛寺中找到玄奘从印度带回中国的“凡五百二十夹、六百五十七部”梵语佛经,那将会对印度学研究做出巨大贡献。

包令到达香港后,忙于侵华事务,无暇亲自寻找玄奘遗经,只能将此事委托给英国驻华商务监督署秘书、皇家亚细亚学会中国分会干事麦华佗,麦华佗又将这项工作委托给了他父亲麦都思。身居上海的伦敦会传教士麦都思,在驻上海另一传教士艾约瑟等人的帮助下,对玄奘所取梵语佛经下落进行了调查,自然不会有结果。1854年内,包令又派遣麦华佗等人深入到太平天国统治区域,搜集到3批汉文佛教典籍,均由包令出面转寄给了威尔逊。太平天国时期英国皇家亚细亚学会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的这次文物搜集活动,确证法显、玄奘等僧侣从印度带回的梵语写本原典已难觅踪影,这令欧洲印度学界和中国学界大失所望,也不得不将搜寻同类文物的目光转向中国内地。

英法联军将圆明园抢劫一空

包令到任两年后,于1856年10月借“亚罗号事件”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57年,英国政府改任加拿大总督额尔金伯爵为驻华全权公使,从英国率海军驰援中国战场。额尔金出身于英国一个酷爱文物收藏的贵族世家,其父老额尔金伯爵曾在英国驻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大使任内(1799—1803年),曾将雅典卫城帕特农神庙等地的大批古希腊雕塑艺术珍品切割下来,盗运至英国伦敦。额尔金有这样特殊的家庭背景,从加拿大等地区转到文明古国中国后,其抢夺文物的动机可想而知。

额尔金到香港后,迅速组建了英法联军,并于1858年5月20日攻陷天津大沽炮台,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圆明园,开始在圆明园大肆抢劫,可移动之珍贵文物被抢劫一空,不可移动之宏伟建筑也遭彻底破坏。西方列强利用战争手段抢劫中国文物,此后成为常态。为了掩盖抢劫罪行,额尔金令英军于1860年10月18—19两日纵火焚烧圆明园。这座举世无双的皇家园林和艺术殿堂,从此化为废墟。

1860年10月,中英、中法互换《天津条约》,并签订《北京条约》。《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特别规定,外国人得以持护照前往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沿途中国地方官不得拦阻。1861年1月,清朝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同年3月,各国驻华公使驻节北京。从此以后,清朝国门洞开。西方各国的探险家在各类东方学会、地理学会的支持下,利用不平等条约的保护,打着游历、通商、传教的幌子,进入到中国内地调查汉唐遗物和法显、玄奘足迹,并搜集可移动文物。近代中国文物大规模外流的悲剧,拉开了沉重的帷幕。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