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蕊盈枝—粉红时期关键代表作
Lot 133
常玉《白瓶粉红菊》
1931 年作
油彩 画布
100 x 70.5 cm.
估价:HK$ 40,000,000 – 60,000,000
综观常玉一生的创作,静物主题横跨近四十年,其中尤以瓶菊为其最锺爱而反覆吟咏的题材,并曾写下诗句“秋菊诗人赏,文人对酒杯”,可想见他於创作中进一步反映菊花的深刻意涵。相较大多数作品多为单独或数枝菊花的特写,《白瓶粉红菊》(Lot133)不仅在尺幅上为早期作品最大的菊花作品,画面的十余朵菊花开放之盛,更是他描绘最多菊花的作品之一,显示艺术家企图突破自己的决心,可说完整代表了他在1930年代於静物主题的总结与完熟成就。
左:常玉《白瓶粉红菊》
右:常玉《帘前双姝》约1929年作
见证1930年代巴黎文坛的友谊
《白瓶粉红菊》曾於伊凡·维纳夫人与其家族珍藏超过七十年,始自侯谢於1921年底认识了维纳夫人,当时维纳夫人於巴黎市中心的波纳帕街上与友人经营一家书店,名为“窄门”,由於书店的经营方向以专业的艺术刊物及艺术评论为主,立即受到当时许多知名艺评家及收藏家们的喜爱与支持,其中不乏着名艺评家:安德烈·纪德、莫里斯·萨克斯、以及侯谢等,在1925-28年间,这些艺评家亦将他们的评论交由这家书店独立出版发行。侯谢因为书店的关系进而与维纳夫人变成了好友,甚至在一些出版着作的前言中经常提及对维纳夫人的感谢。当时他对常玉作品的了解与热爱也影响了周遭的友人,《白瓶粉红菊》因作品的特殊尺幅与主题的代表性,寄托了他的感谢与相知,成为侯谢致赠维纳夫人的纪念。维纳夫人自获得此幅作品後便一直於其家族珍藏,至2004年才首次於市场曝光,它不仅象徵了1930年代当时巴黎艺文界的交往盛况与情谊,也是常玉早期重要代表作品深受西方藏家欣赏的最佳例证。
左:亨利·皮耶·侯谢库存纪录(第100号)
右:书店 — 窄门
视觉经验的跨越与多重空间层次
《白瓶粉红菊》将瓶花主体置於画面中央,常玉打破了现实的三度空间,重新进行空间的配置与组构,并无描绘背景与桌面的分隔,白色背景虽看似单纯,却在厚涂的层次中隐约出现了浅蓝色调,与画面两侧的粉红色块共同和菊花的色调相互呼应,常玉将西方静物画的空间感与中国传统美学的相结合,形成了“留白”概念的转折与变化。自二十世纪现代绘画发展以来,後印象派、立体主义等已打破了追求三度空间透视感的一贯做法,不惜曲折或压平空间努力减低画面的幻象深度,《白瓶粉红菊》以技法的繁复与特殊性表现了与表面垂直的纵向深度,常玉首先在画布底层涂布蓝色油彩,待乾後以粉红色描绘菊花,颜料未乾时再刮出花瓣的线条与层次,菊花在刮擦的硬朗线条中透出粉红与靛蓝色,肌理的厚度再次打破平面,为视觉经验带来革命性的跨越与突破。
左:常玉《白瓶粉红菊》
右:亨利· 马谛斯《科利乌尔的落地窗》1914年作
法国 巴黎 庞毕度中心藏
画面左右两侧的粉色帘幕为常玉惯用的构图元素,帘幕的阻隔显示画面并非一览而尽,但与背景之间的轮廓并不清晰,彷佛似隔未隔、若即若离,透过帘幕由上而下的悬垂,虚实相融相间,我们无法判断桌面、背景、瓶菊与帘幕之间的距离与前後关系,主角与空间因而造成相互穿插、渗透的效果,产生了不同层次的视觉动线,更呼应常玉以白描手法写白色花瓶,瓶身的轮廓线彷佛一笔勾勒而成,线条的浓淡同时暗示了光线照射下的明暗变化,再度由纯粹的平面回归三度空间的描述。花瓶的留白与背景形成交错的前後关系,从瓶身的白描线条、花朵与枝叶以油彩肌理形成了特殊的空间深度,其间线条与色块的相互交融,显示画面对於形式的组构与空间的重新定义,在有限空间内创造出多重时空感受,传达了中国人特有的生命观与宇宙观。
左:郎世宁《聚瑞图》清代 1723年作
台湾 台北 国立故宫博物院藏
右:文森·梵谷《玫瑰》1890年作
美国 华盛顿 国家艺廊藏
《白瓶粉红菊》以交错的冷暖色调描写菊花,不若晚期的盆菊作品般着重枝叶的曲折角度,而是在画面的粉红色调中呈现出菊花的高挺姿态与热闹绽放,反映了常玉此时的生活现况与人生观,隐含着对自我与万物价值的自信和肯定。常玉在《白瓶粉红菊》仅以瓶菊作为主角,画面并无其他实际场景的描写,艺术家不只意图除去所谓“当下”的特徵,并将色块彩度与形式元素降至最低限,至此内在精神已与西方现代主义的观点大相迳庭,常玉选择回归中国传统文人的观点,创造了非日常生活的空间经营以陈述他的思想脉络,画面的空间看似抽象,却俨然成为一个更具体的退隐场所,常玉经由画中的描述,重新诠释与架构时间与空间的意义,正是营造出一个非世俗的“异境”。
左:常玉《白瓶粉红菊》
右:常玉《白菊》1930年代作
瓶菊—贯彻创作生涯的文人意识
据《荆楚岁时记》载:“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莲耳,饮菊花酒,令人长寿。”可见重九日饮菊花酒的风俗由来已久,菊花在民间作为吉祥福寿的象徵,另一方面,自陶渊明《饮酒》诗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不断的传颂与吟咏下,菊花的形象成为文人典型性格与清高淡泊品格的代表。中国传统文人笔下常见之菊,不仅是常玉提笔作诗的灵感来源,於创作中频繁描绘,也许亦与旅居异乡的景况相关,菊花乃是陶渊明归居田园的象徵,或藉此表达了他的思乡之情与心底企盼。他透过作品咏菊托喻的情志内涵,更进一步成为个人的情感寄托,以至於能在当时的生命处境之外,开辟出一个超越於现实的人生意境。《白瓶粉红菊》以交错的冷暖色调描写菊花,不若晚期的盆菊作品般着重枝叶的曲折角度,而是在画面的粉红色调中呈现出菊花的高挺姿态与热闹绽放,反映了常玉此时的生活现况与人生观,隐含着对自我与万物价值的自信和肯定。
左:常玉《白瓶粉红菊》
右:常玉《白菊》约1930-40年代作
《白瓶粉红菊》撷取了东方绘画传统中特有的空间美学概念,画面对於形式的组构与空间的重新定义,隐含深刻的中国传统文化与美学观点;常玉一再书写瓶菊,不仅以高洁形象作为当时他旅居异乡的自身写照,《白瓶粉红菊》更融入抽象观念组构场景与物象,超越了原本静物写生的直观呈现,以文人意识的传承深化画面的内在形式,透过画作为观者构筑出新的空间感与世界观,反映了艺术家独特的生命经历与应世姿态,进一步将他的核心理念发扬光大,揭示了贯彻其创作生涯的重要精神线索。
“藏玉於家”
近日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相思巴黎—馆藏常玉展?开幕,展出馆藏49件油画作品,成为艺坛年度一大盛事,晚期作品的回顾更完整展现了艺术家的重要突破与成就总结。有趣的是史博馆同时举办了文创展“藏玉於家”。“君子藏玉”与常玉创作理念中东方底蕴之相呼应有其脉络可循,艺术市场上常玉作品的履创新高,更是反映了作品的珍罕难得,收藏家争相“藏玉於家”,在学术与市场面向的双向肯定下,常玉成为首位作品在拍卖中破亿元港币的华人艺术家。
成就 ~ 中国现当代艺术:从常玉到曾梵志
日期:3月22-29日
时间:上午10:00 - 下午6:00
地点:保利香港艺术空间
(香港金钟太古广场一期七楼701至708室)
保利香港2017年春拍
预展:4月1-3日
拍卖:4月2-4日
地点:香港君悦酒店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