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上海博物馆新一轮的书画常设展开幕。经过书画研究人员对藏品的不断整理与发掘,这次书、画两馆更换展品的力度空前,首次露面以及许久未展的作品将近三十件。其中,明代台阁体代表书家沈度的《隶书四余箴页》是在一本合册中偶尔发现的(弥补了上博沈氏作品的空白),而元代顾园的《丹山纪行图卷》是经过重新研究并更名后的首次亮相。另外,首次露面的金陵八家之一的谢荪的传世作品极为罕见,目前所见仅仅六七件。
上海博物馆历代书法馆、历代绘画馆陈列了目前海内外唯一的书画分开、系统展示中国古代书画通史的常设展,通常每半年更换一次展品,每次都有一定数量的新面孔精品出现。
书法馆展出文物四十余件,将有十件极少展出、首次作为常设展品的书法珍品名迹出现。如唐代虞世南《汝南公主墓志铭卷》、颜真卿《楷书麻姑仙坛记册》,北宋赵佶《草书七言诗纨扇》、司马光《宁州帖》、黄庭坚《行书华严疏卷》,元代虞集《楷书刘垓神道碑铭卷》、张雨《行书自诗轴》,明代姚绶《行书洛神赋卷》、陈淳《行书千字文卷》,等等。
本次换展,以往陈列的展品还有北宋沈辽的《行书动止帖》。此帖不仅是中国大陆唯一的沈辽墨迹,而且所用的宋代水纹砑花笺非常精美,是研究书画纸张的珍贵材料。还有赵孟坚《行书自书诗卷》、鲜于枢《行书诗赞卷》、赵孟頫《行书杜甫秋兴诗卷》都是传世名品。而松江书派的重要人物陈璧传世作品罕见,本次他的《临张旭秋深帖轴》也将登场。
宋代米友仁作品与跋
绘画馆展品中,元代高克恭《春山欲雨图轴》、赵原《合溪草堂图轴》,明代吴彬《山阴道上图卷》都已超过10年未曾展出。而南宋米友仁《潇湘图卷》,明代蒋嵩《策杖行吟图卷》、文徵明《句曲山房图卷》,清代龚贤《江村图卷》、谢荪《山水册》、虚谷《山水册》等展品则属于首次登场。
谢荪《山水册》
虚谷《山水册》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15年来未曾展出的上海博物馆书画珍品《丹山纪行图卷》也将在此次换展后与观众见面,这也是其经过重新研究并更名后的首次亮相。
《丹山纪行图》(局部)
《丹山纪行图》局部
从康熙年间起,这幅画的作者就被张冠李戴,原作者元代画家顾园一直被误认为是明代画家顾琳。经过上海博物馆书画研究部研究员凌利中深入研究,真相才被发现。那么,这幅画的作者为何会被张冠李戴?原来,两位画家都姓顾,且同号“云屋”,时人都称为顾云屋。康熙四十七年(1708)所编的《御定佩文斋书画谱·顾琳》是张冠李戴的始作俑者。该书所用的三条依据为宋僖《庸庵集》、吕不用《得月稿》和朱谋垔《画史会要》。事实上,三本书中所记载的画家顾云屋并非同一个人。宋僖、吕不用所记的是顾园,而朱氏所记载的其实是顾琳。“《御定佩文斋书画谱》的编者误以为是一人,张冠李戴,并以讹传讹三百余年。”凌利中说。
另外,首次露面的金陵八家之一谢荪的传世作品极为罕见,目前其存世作品仅六七件;尤诏与汪恭合作《随园女弟子图卷》则于业内闻名遐迩。
《随园女弟子图》(局部)
《随园女弟子图》(局部)
1、唐虞世南《汝南公主墓志铭卷》
虞世南(558-638年),字博施,浙江余姚人。赐爵永兴县子,世称虞永兴。书法得隋智永传授,“初唐四家”之一。此系李世民第三女墓志草稿,书于贞观十年(636),作者时年七十九。是传世唯一接近虞世南书法的墨迹,因有米芾笔意,前人亦有“米临虞书”之说。虞世南书《汝南公主墓志铭》原作在宋代便是书法名品,米芾已有记载并临摹,曾着录于《宣和书谱》。汝南公主生平不详,因嫡母长孙皇后去世而哀毁早逝。因此,这篇墓志铭是了解汝南公主生平的重要资料。因是草稿,关于汝南公主的名字,以及封赐年月均未详载。此稿后半部分缺失,仅止于公主去世的时间。
时隔多年未与观众见面,《汝南公主墓志铭》成为本次展览的重磅展品。不仅本幅即将亮相,而且明代李东阳的篆书引首与题跋,以及翁方纲题跋都将一并展开。
2、唐颜真卿《楷书麻姑仙坛记册》
颜真卿(709-784年),字清臣,封鲁国公,山东临沂人。工真、行、草,从张旭得笔法,创为“颜体”。本唐刻全称《有唐抚州南城县麻姑仙坛记》,大历六年(771)撰并书,作者时年六十三。书法端严雄秀,有篆籀笔意,为颜书代表作之一。原碑已毁,有大、中、小字三种,此系宋拓大字本,是清代戴熙旧藏,尤为难得。
此册曾出版印刷,是观众非常熟悉的作品。这一珍贵的大字宋拓本,在时隔20多年后即将再次展出。出于保养维护的需要,此次仅展出四页。
3、北宋赵佶《草书七言诗纨扇》
《草书七言诗纨扇》四行十四字,书七言诗两句,署“天下一人”花押,钤“御书”葫芦印记。纨扇就是用细绢制成的团扇,又名宫扇,为古代后宫常用纳凉之物。其形制起源于秦汉,至唐宋时期大为盛行,并发展出丰富的形状和式样。团扇上经常饰以书画,在实用之外又兼具艺术欣赏价值。宋代的团扇书画艺术相当盛行,宋徽宗赵佶尤喜作扇面,邓椿《画继》云:“政和间,每御画扇,则六宫诸邸,竞皆临仿一样,或至数百本。其间贵近,往往有求御宝者。”
赵佶的草书墨迹传世很少,此作发挥小品书法以少胜多的特点,用笔婉转挺拔,章法疏密跌宕,气息典雅隽永。在养护多年之后,《草书七言诗纨扇》重返展厅,以飨观众。
4、北宋司马光《宁州帖》
《宁州帖》为司马光去世前一年即元丰八年(1085)冬十一月,写给侄儿的手札,作者时年六十七岁。信中内容为叮嘱其辞官,归里侍养尊亲,晓以孝义,并顾及朝廷的制度规定,语言真切。该帖书法结体方正,用笔古雅淳厚,并寓隶书笔意。司马光虽不以书法见长,但是他的人格魅力很高,因此广受世人推重。黄庭坚认为,司马光“正书不甚善,而隶法极端劲,似其为人”,即使《资治通鉴》数百卷也没有一字潦草。他的隶书,神似汉人,宋高宗评价是“米芾辈所不可仿佛”。
司马光作品传世极少,此作是一件流传有绪的名作,弥足珍贵。《宁州帖》是明代王世贞所藏《宋贤遗墨》中的第一页,徐邦达《古书画过眼要录》以《宁州帖》为“真迹六帖”之一收录,曾作详细介绍。
5、北宋黄庭坚《行书华严疏卷》
黄庭坚(1045-1105年),字鲁直,号涪翁、山谷道人,江西修水人。书法受学于苏轼而自成一家。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本卷书于花绫之上,并非佛教典籍中为经文所作的疏,而是为僧人化缘所撰疏文。
黄庭坚此卷书佛偈一首,其后自注说乃是因“巽上人为华严作佛事”所书。此处“华严”是京师华严禅院,《五灯会元》记载了宋仁宗宠遇华严道隆和尚,并赐修华严禅院始末。华严道隆是禅宗高僧,初参曹洞宗石门和尚,尽得洞上厥旨;后又参临济宗广慧禅师,成为临济宗法嗣。《山谷集》有黄庭坚《华严修造疏》,正可与此卷珍贵的文物相参照。
6、元虞集《楷书刘垓神道碑铭卷》
虞集(1272-1348年),字伯生,号道园,世称邵安先生,江西崇仁人。祖籍四川仁寿,为南宋丞相虞允文五世孙。工真、行、草、篆。本卷书于至治二年(1322),作者时年五十一。此卷是虞集难得的大字楷书长卷,刘垓生平记载很少,且此碑铭未收于虞氏文集,故兼具史料价值。
7、元张雨《行书自诗轴》
张雨(1283-1351年),字伯雨,号句曲外史,浙江杭州人。从赵孟頫学书,得唐李邕《云麾碑》神骏,清逸有晋唐风度。此作书于至正三年(1343),作者时年六十一。内容为于揭傒斯家雅集时分韵所赋诗,书赠卢山甫。
8、明沈度《隶书节录四余箴页》
沈度(1357-1434年),字民则,号自乐,上海人。曾任翰林侍讲学士,擅篆、隶、楷、行各体。书法端庄清逸,尤为永乐皇帝喜爱,凡诏诰制敕及御制碑刻之属,皆出其手,被称为“台阁体”。此作节录《四余箴》,沈度是上海松江书派的重要代表,这也是沈度的作品首次出现在上博书法展中。
9、明姚绶《行书洛神赋卷》
姚绶(1422-1495年),字公绶,号丹丘、云东逸史,浙江嘉兴人。擅画山水、竹石。此卷书曹植《洛神赋》,篇末作者自称师法赵孟頫笔意。本卷是罕见的姚绶书法长卷,字数尤多。这也是此卷首次在书法馆展出。
10、明陈淳《行书千字文卷》
陈淳(1484-1544),字道复,号白阳,江苏苏州人。书学米芾,兼受祝允明、文徵明影响,为吴门书派代表。嘉靖庚寅(1530),作者时年四十七岁。书赠魏诚甫。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