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玲个展《山水女子/化时》即将在悦美术馆开幕
2017-08-20 10:24:10 来源:99艺术网

作品《山水女子/化时》布上油画 210X210 mm
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的本源,也是炎黄子孙血液中流淌的自觉。李晓玲的艺术以“天人合一”为根脉,从中华文化的沃土中发芽,生长,并在亚欧大陆中延伸,汲养,开出绚丽的花,从不同的角度呈现出有关自然之美好,人性之恒常,成为多变世界中的美丽坚守。近年来,李晓玲的艺术作品在法国巴黎、意大利罗马、英国伦敦、日本东京等世界各地应邀巡展,成为中国文化输出的一个重要窗口,而令人期待的是,2017年8月22日,李晓玲最新个展《山水女子/化时》即将在北京798悦美术馆隆重开幕,该展览由法国著名策展人Ashok Adiceam担任策展,将展出李晓玲最新的油画系列作品,并首次呈现李晓玲的两件装置作品,是李晓玲艺术精神和形式的集中体现。

作品《山水女子/化时》布上油画 210X210 mm

作品《山水女子/化时》布上油画 210X210 mm



作品《山水女子/化时》布上油画 210X210 mm
李晓玲的山水人物往往具有一定的具像叙事的图像特征。《山水女子》系列油画中的山峰似乎总是远景,有气势,有气象。即便在画面的中近景之中浮现,却仍带有远景的样貌,艺术家所画的小红人却总是中近景。他们栖息在山水之际,或耕作,或伫立,或赶路,或垂钓,或对弈,或嬉戏,或打太极,活灵活现。小红人如同明清民间雕版艺术中的小人符,形体简化,时而五官不彰,时而男女难辨。但其形象一律造型简洁,线条流畅,具有一种鲜明的标志性、符号性。然而,李晓玲的具像叙事也仅仅是一种表象,仅仅是一种承载艺术家自身分析思维、解构思维的表述方式。山水和人物是她表现并深化形式主义个人经验的视觉文本。《山水女子》系列并非回归水墨传统,也并非固守现实主义手法和准则。其实,李晓玲是在反其道而用之。她借由传统的表象来解构传统、消化传统,再重构传统;并且借由现实主义的既有规则来拆解规则、消化规则,再重构规则。从圆形的画面结构、解构主义方式的谋篇布局,到超越笔墨意趣的个性化笔痕、造型,李晓玲在创作中不断反思、清理、扬弃中国传统水墨范式和西方现实主义绘画规则,并且不断走向自身经验的形式重构和语言创新。



装置作品《化时》效果图
而装置作品《化时》在她的创作历程中具有一种自身符号化的标志意义。在《化时》中,她把图文文本呈现在一组纵向并列悬挂的9块透明亚克力面板之上。她挪用达•芬奇关于人体比例的著名手稿《维特鲁威人》图像为作品脚本,以简易的PS换头术将卡侬男子的头部置换成自己的女性面孔。然后在这一图像的前方,层层叠叠地纵向悬挂了8块带有镂空同心圆的方形亚克力面板,尺度由小而大,从而为观众预设了一种特殊的、以多个不断收窄的镂空同心圆组成的圆孔视觉通道。外方内圆的亚克力面板上分别镌刻着标记四季、时辰、八卦和身体部位的中国字符。李晓玲建构的这个观看西方文艺复兴范本的“中国式”视觉通道,极具符号性和象征意义。
艺术家简介:

艺术家李晓玲
李晓玲,青年艺术家,京城四大名媛之一。毕业于清华美院平面设计系,在英国学习摄影,在法国深造美术。个人艺术展曾在巴黎、罗马、伦敦、东京、香港、北京举办。获得奖项包括:意大利但丁国际奖、“亚洲时尚女性大奖”、“品行家”奖杯,以及“奥迪非凡成就奖”。

山水女子/化时——李晓玲个展
开幕时间:2017年8月22日 15:00
地点:北京798艺术区悦美术馆
编辑:丁晓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