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惠特尼博物馆夏季大展——窥探巴西艺术家何里欧·奥迪塞卡(Helio Oticica)作品中的躁动与天堂
0条评论
2017-08-22 09:24:26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徐安琪(纽约)
滥交、毒品、42岁死于高血压……何里欧·奥迪塞卡身上一直围绕着令人好奇但引人质疑的谜团。此次纽约惠特尼美术馆举办的夏季特展——《何里欧·奥迪塞卡:梳理癫狂》——聚焦在这位生于1937年的巴西艺术家身上。何里欧·奥迪塞卡被誉为二战后最有影响力的拉丁美洲艺术家。他来自一个优越的南美知识分子家庭,令他着迷于哲学与艺术的影响;全家还迁往美国,奠定了他在一生中穿梭于南北美的生活,间接铺垫了他“流浪游吟诗人”般的艺术家身份。
位于纽约的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夏季特展《何里欧·奥迪塞卡:梳理癫狂》,展览现场。图片来源:徐安琪。
何里欧·奥迪塞卡,图片来源于网络。
家庭环境、接触的氛围使奥迪塞卡早期极大地受到欧洲现代主义浪潮的冲击。具体艺术(与抽象艺术相对的艺术流派)、荷兰风格派运动等都对奥迪塞卡产生影响,使他徘徊于实用具象、跨界设计的手法与形而上的、几何抽象的风格,将二者无缝衔接,使作品带有艺术家的纯真、质朴、幽默,与设计师的深思熟虑和精雕细琢。
何里欧·奥迪塞卡的大型装置,展览现场。图片来源:徐安琪。
亚科夫·阿加姆(Yaacov Agam)的作品《浮雕节奏》(1966)是具体艺术的展现之一。作品收藏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木上颜料。图片来源:大都会博物馆。
颜色,成为奥迪塞卡艺术中最夺目的元素之一。他将单个颜色独立施于木板或其他媒介上,好似将其彼此隔绝,再在空间中折叠,完成的作品也悬挂于展厅内。如此一来,颜色似乎等同于材料,打造出跨空间维度。然而, 这些作品的根仍深深扎在欧洲现代主义艺术的土壤中。从马列维奇的几何图案到蒙德里安镌刻着艺术家“自主性”的直线条,无一不成为激发奥迪塞卡创作的先驱。
何里欧·奥迪塞卡的大型装置,展览现场。图片来源:徐安琪。
然而,这样对艺术元素看似纯粹的追求只是奥迪塞卡艺术的一部分。最令他闻名于世的是他的“环境艺术”,将观众放在“环境美学”的互动之中,激活了作品本身,也简介“评论”了参与在作品中的看客。他最大的装置艺术《伊甸园》于1969年在伦敦的白教堂画廊展出,也被囊括在此次回顾展中。游客可在脱鞋后走入装置中,或跳入一个个铺满稻草、图书、海绵等材料的大木盒子中,或走在铺着沙子、洒满水的地面上,还可以带上耳机,聆听音乐……奥迪塞卡将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同时糅合在一件作品中,调动观众的不同感官。如展览阐述引用艺术家自己所言,他希望人们通过“即兴”的参与形式,对创造性进行提问,并使人们“找到自己内心的自由”。
人们跳入何里欧·奥迪塞卡的装置作品《伊甸园》中的木盒之一,木盒中装满书籍、海绵、稻草等材料。
图片来源:徐安琪。
除此之外,此次惠特尼博物馆重塑了奥迪塞卡最知名的作品之一——装置《热带主义运动》。由木、石、热带植物、塑料等多种材料搭建而成,《热带主义运动》甚至可被看做一件小型建筑群,被认为是对巴西(尤其是里约热内卢)的微观描绘。装置中的材料无不代表着人们对南美的刻板印象,当青翠欲滴的植物唤起潮湿葱郁的热带雨林,人们似乎在艺术家的操纵之下,确信了南美洲伊甸园般的存在——自在、无忧无虑。然而,装置旁的监控仪却播放着当地的电视新闻,两个名为《可穿透物》的互动雕塑也令人想到巴西屡屡受阻的基建发展,使作品隐喻近代社会背景下的巴西,尤其是巴西人自己或嘲讽、或无奈的评论。作品啼笑皆非般的娱乐性,透露的反而是国家背后不可轻言的失望与痛楚。
何里欧·奥迪塞卡的装置作品《热带主义运动》一角。图片来源:徐安琪。
当我们抛开作品本身,聚焦艺术家时,还可以看到,惠特尼博物馆在夏季特展中选择奥迪塞卡这位巴西艺术家举办回顾展,其实也深有策略。近年来,美国艺术界开始缓慢将目光投向欧美地域外的现代艺术家与流派,深度挖掘早期被忽视的现代主义大师。这些努力都表明,现代主义是一场全球化的运动,并非以往所认为的,以欧美为主导,全球各地随之拔地而起的简单叙述。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些展览的导向最终对市场也必定会产生相对的影响——审美的多元化势必会带来市场焦点的多样。比如,今年年初举办的惠特尼双年展中,年轻的伊朗裔艺术家塔拉·马达尼(Tala Madani)的作品备受瞩目,在几月后的弗里兹艺术节中,其画廊便将整个展室聚焦她的作品,令人关注。展览与市场的密切关系,令人不禁期待,奔放自由的拉丁美洲艺术,是否也能在主流艺术市场上,逐渐攀升,拔得头筹?
位于纽约的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夏季特展《何里欧·奥迪塞卡:梳理癫狂》,展览现场。图片来源:徐安琪。
何里欧·奥迪塞卡,图片来源于网络。
家庭环境、接触的氛围使奥迪塞卡早期极大地受到欧洲现代主义浪潮的冲击。具体艺术(与抽象艺术相对的艺术流派)、荷兰风格派运动等都对奥迪塞卡产生影响,使他徘徊于实用具象、跨界设计的手法与形而上的、几何抽象的风格,将二者无缝衔接,使作品带有艺术家的纯真、质朴、幽默,与设计师的深思熟虑和精雕细琢。
何里欧·奥迪塞卡的大型装置,展览现场。图片来源:徐安琪。
亚科夫·阿加姆(Yaacov Agam)的作品《浮雕节奏》(1966)是具体艺术的展现之一。作品收藏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木上颜料。图片来源:大都会博物馆。
颜色,成为奥迪塞卡艺术中最夺目的元素之一。他将单个颜色独立施于木板或其他媒介上,好似将其彼此隔绝,再在空间中折叠,完成的作品也悬挂于展厅内。如此一来,颜色似乎等同于材料,打造出跨空间维度。然而, 这些作品的根仍深深扎在欧洲现代主义艺术的土壤中。从马列维奇的几何图案到蒙德里安镌刻着艺术家“自主性”的直线条,无一不成为激发奥迪塞卡创作的先驱。
何里欧·奥迪塞卡的大型装置,展览现场。图片来源:徐安琪。
然而,这样对艺术元素看似纯粹的追求只是奥迪塞卡艺术的一部分。最令他闻名于世的是他的“环境艺术”,将观众放在“环境美学”的互动之中,激活了作品本身,也简介“评论”了参与在作品中的看客。他最大的装置艺术《伊甸园》于1969年在伦敦的白教堂画廊展出,也被囊括在此次回顾展中。游客可在脱鞋后走入装置中,或跳入一个个铺满稻草、图书、海绵等材料的大木盒子中,或走在铺着沙子、洒满水的地面上,还可以带上耳机,聆听音乐……奥迪塞卡将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同时糅合在一件作品中,调动观众的不同感官。如展览阐述引用艺术家自己所言,他希望人们通过“即兴”的参与形式,对创造性进行提问,并使人们“找到自己内心的自由”。
人们跳入何里欧·奥迪塞卡的装置作品《伊甸园》中的木盒之一,木盒中装满书籍、海绵、稻草等材料。
图片来源:徐安琪。
除此之外,此次惠特尼博物馆重塑了奥迪塞卡最知名的作品之一——装置《热带主义运动》。由木、石、热带植物、塑料等多种材料搭建而成,《热带主义运动》甚至可被看做一件小型建筑群,被认为是对巴西(尤其是里约热内卢)的微观描绘。装置中的材料无不代表着人们对南美的刻板印象,当青翠欲滴的植物唤起潮湿葱郁的热带雨林,人们似乎在艺术家的操纵之下,确信了南美洲伊甸园般的存在——自在、无忧无虑。然而,装置旁的监控仪却播放着当地的电视新闻,两个名为《可穿透物》的互动雕塑也令人想到巴西屡屡受阻的基建发展,使作品隐喻近代社会背景下的巴西,尤其是巴西人自己或嘲讽、或无奈的评论。作品啼笑皆非般的娱乐性,透露的反而是国家背后不可轻言的失望与痛楚。
何里欧·奥迪塞卡的装置作品《热带主义运动》一角。图片来源:徐安琪。
当我们抛开作品本身,聚焦艺术家时,还可以看到,惠特尼博物馆在夏季特展中选择奥迪塞卡这位巴西艺术家举办回顾展,其实也深有策略。近年来,美国艺术界开始缓慢将目光投向欧美地域外的现代艺术家与流派,深度挖掘早期被忽视的现代主义大师。这些努力都表明,现代主义是一场全球化的运动,并非以往所认为的,以欧美为主导,全球各地随之拔地而起的简单叙述。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些展览的导向最终对市场也必定会产生相对的影响——审美的多元化势必会带来市场焦点的多样。比如,今年年初举办的惠特尼双年展中,年轻的伊朗裔艺术家塔拉·马达尼(Tala Madani)的作品备受瞩目,在几月后的弗里兹艺术节中,其画廊便将整个展室聚焦她的作品,令人关注。展览与市场的密切关系,令人不禁期待,奔放自由的拉丁美洲艺术,是否也能在主流艺术市场上,逐渐攀升,拔得头筹?
编辑:丁晓洁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