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艺术之父康定斯基曾说:「抽象艺术表面上与现实毫无关系,但却在现实世界旁边为我们建立了一个新世界。」这也是亚洲艺术家们自20世纪以来,基于各自的文化根源、结合个人感悟,不断力图开拓创新的方向。
此次上海秋季拍卖「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晚间拍卖囊括了一系列以抽象元素为概念的作品:草间弥生笔下平静而圆满的点带领观者通向无限的路径;展望通过他的假山石,反射出一个传统与现代相互融合补充的世界;丁乙以萤光色的抽象十字元素架构了一个迷幻空间;而由金却反其道而行之,将真实的空间加以叠加及翻转,令观者感受其笔下多面世界的天覆地载。
观者亦可迷失于苏笑柏所创造的那一片古朴而神圣的白色之中,继而又在朱德群笔下温暖朦胧的拂晓和钟泗宾所描绘的海天一色中,重新发现自然之美。
苏笑柏(中国,1949年生)《三色 – 殷白》
油彩漆麻布木板
223 x 205 x 10 cm.
2013年作
估价:人民币 800,000 -1,600,000
苏笑柏早年在武汉工艺美术学校和央美接受传统绘画教育,1987年移居德国后在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学习绘画,西方前卫艺术的冲击带给他全新的灵感和观念的转变。2003年时,苏笑柏回到中国,因一次在福建参加文化交流专案的机会偶然接触到了在当地发展非常成熟的大漆。大漆泛称中国漆,是一种从天然树脂中提取的涂料,作为中国传统漆绘特有的媒材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苏笑柏被大漆独有的细腻和蕴藉吸引,随即展开长时间的研究与实践。他渐渐发现,大漆有着其他媒材没有的流动性和平整性,运用在绘画中时,这种细腻平滑与麻的粗粝形成了有趣的对抗,作品表面呈现出大小不一的色彩颗粒以及复杂多变的肌理效果,这是油彩未能给予的。与此同时,大漆具有非同寻常的光洁色域;苏笑柏通过新的制作工艺,将这种光泽控制在一种微亮的范围内。单一的色块经过他层层的渲染变得越来越复杂醇厚,而大漆的浓稠与古朴,让他的抽象作品在看似新潮前卫的同时又包含了东方的内敛以及厚重的历史感。
《三色 – 殷白》创作于2013年,此时苏笑柏已对大漆的使用得心应手,作品经过几十次层层复杂工序,他耐心打磨、抛光,以调整大漆的光泽度和色彩。站在作品前,慢慢形成的厚度带来的体积感模糊了绘画与雕塑之间的边界,看着表面布满的错综裂纹,深浅不一的白泛着微光,苏笑柏曾称希望观者能在自然光中欣赏他的作品,或是在低亮度的灯光下去感受作品的多变性与神秘感,正如艺术家所说的:「白色,存在于时间尚未融入的空间,思想可以在这里自由掠过。」
《三色– 殷白》去除了具象与内容,聚焦在色觉特征中,让观者能够用平和纯净的心态去观察画面中细微的色彩变化,感受光线折射在作品上时带来的神圣之感。如果说深浅不一的刻痕是他一时兴起的灵感,那么一次次的调和与覆盖达到的和谐画面便是长期的耐心积累。每个色彩变化、每道印痕,甚至是画面上某个看似随机的巧合,都是艺术家创作时留下的「存在」的痕迹。这样简化的画面,却是由细致复杂的制作过程逐步形成的。他说:「我不再依赖对自然的描绘,不拘泥于自然世界,只专注营造画面。」于是他将西方极简主义避免象征性以及情感表达的概念融入到作品中,完成了从抽象表现主义企图表现可见的世界,到回归到关注最纯粹的艺术本体的进程。抽象艺术不再是被借用来捕捉和表现某种意境的手段,而是真正认识到一件艺术品本身存在之美。
草间弥生(日本,1929年生)
《点》
丙烯画布
15.8 x 22.7 cm.
1990年作
估价:人民币340,000 - 640,000
在《点》一作中,无数的黑点在暗红背景之中呈现。重重覆覆丶如幻似梦,草间弥生独特的画风营造出贯切全作的律动。早在她10岁时,这些斑点已开始出现在她的绘画,对黑点的执迷,自此绵延50年,成为她艺术生涯中最有个人特色的标志。
草间弥生的童年阴影启发了她的创作,此作亦可见这种强烈得叫人震惊的感情。在草间弥生的幻象中,包括她自己在内的万物都在规则与斑点的空间自我消亡及叛逆。此作充分表现出草间弥生幻觉中的晕眩感。红与黑的强烈对比更加剧了作品的幻觉效果。草间弥生把她的绘画称为「疗愈艺术」,她的作品与精神病有密切关系,而绘画在她人生中,起着疗愈的角色。透过偏执地重新经历这些阴影,她以重覆回顾来纾解及驱除她的恐惧与焦虑。
草间弥生与她的作品与先锋艺坛关系密切,亦与波普艺术有所连系。当她1960年代住在纽约时,草间弥生与包括安迪?沃荷(Andy Warhol)在内的一些波普艺术家结为好友,他们为她作品的重覆性及亮丽的外观所吸引。草间弥生富个人特色的作品表达了她的执狂,她的作品形式简单,却有复杂的视觉及心理层次,「催眠」着不同的受众,将他们引领至无限的世界。
丁乙(中国,1963年生)
《十示97-11》
丙烯格子布
135 x 200 cm.
1997年作
估价:人民币 900,000 - 1,800,000
一横一勾一乙,丁乙的名字如他的作品一般抽象而神秘。在1980年代,无论是西方现代主义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耳濡目染,都让丁乙觉得繁琐驳杂。他突破原有的规律形态,回到起点,让艺术变得理性而纯粹。1988年,丁乙开始了《十示》系列的创作,为避免标题的隐喻,他将作品系列与年份命名。抛开先入为主的具象描述,丁乙匠心独具的运用「十」与「X」的笔触符号,给予边缘性的尝试,绘制高度规律性的垂直交叉线条,其无限可能的组合呈现出变幻莫测的抽象画面。
在《十示1997》中,丁乙运用大量的绿色与黄色,加入霓虹般亮丽的萤光颜料绘于红绿相间的苏格兰格子布上,仿佛一个巨大的彩格棋盘。格子布在19世纪曾是苏格兰各家族的身份象征,后逐渐遗失其文化含义,演变为高速工业化背景下千篇一律的大批量复制品。1997年,丁乙首次尝试在苏格兰格子布的纹路基础上创作,个性化了自动化流水线上的出产物,他将阡陌交错的十字进行延伸,分解,重组,缩放,层层叠加,相互交织。
从小生活在上海的丁乙,见证了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一条条纵横交叉的街道,那些严谨而简洁的线条与块状结构留给了艺术家深刻的印象。作品如同楼宇般融入当下环境,亦遵循建筑中的平衡逻辑与缜密运作。丁乙把工作室从上海郊区搬到了苏州河沿岸的市区后,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与变迁不断地产生新的资讯,刺激着艺术家的创作思考,渐渐地开始运用萤光色绘谱那些竞相争艳的光线,强调画面的色彩明亮度;他用交错往复的光与线映写车水马龙与万家灯火,同时折射着都市物质化的繁荣,纯粹地反映城市生活的变迁,呈现出一个时期的浓缩特征。
丁乙的作品如同电脑回圈程式设计,不断地开始下一次反覆运算,直至破解神秘代码从而中断整个循环体。不同于早年具备高度理性风格,作品从内心世界的呈现到与多元化社会的融合互动,记录着工业化背景下城市的喧嚣与刺激。一如丁乙所述:「这些发展和变化在我的作品中可能看上去只是表面上的一些改变,而事实上,它反映的是中国社会中正在发生的深刻的变迁。我的思路和想法来源于我从整个世界中捕捉到的资讯。」而始终不变的则是丁乙抽象的十字元素,纯粹的视觉语言下回归绘画本质的初心。
由金(中国,1979年生)
《路径– 后花园》
油彩画布
180 x 260 cm.
2015年作
估价:人民币 280,000 - 580,000
由金的画作富有激情的色彩及错综的空间感:画面中的门廊与阶梯通向四面八方,成了复杂层层递进的房间及视窗,将观者的眼光引到画面空间的深处;而现代建筑的碎片从蔓生的杂草丛中兀立而出,像是明亮的橙黄柳绿在争妍斗丽。乍看之下画面似是杂乱无章,当观者面对巨幅画作时,可体验到艺术家精心思索的布局:以多角度的方向将不同空间、景深和视角在平面的画布上组合而成的精彩世界。
由金生于辽宁沈阳,毕业于鲁迅艺术学院,现在北京工作及生活。他早期作品描画超现实场景,其中的图像相互融合交错而成梦幻世界,其中平面与阴影的叠加成纯粹色彩振动。近期的作品基于相同的理论,但着重探索复杂空间及内在的思索。在《路径– 后花园》中,他将门窗、走廊及阶梯等实物作为空间的转换点和界定建筑空间的象限,可是它们之间却似没有任何空间关系。画中每个片段看似合理,但随着眼光在画面游移,一切都在变动。如由金所说:「混搭和错乱式的空间组合,正是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一种新的媒介,……这种新的混乱环境,同样容纳了一种新的消费意识、包括生存的概念,文化和社交的各种消耗。」
浓厚幻化的色调亦是由金作品特色之一。透过以强烈的线条将纯粹的色彩叠加于平面之上,由金营造出如安迪?沃荷的波普艺术美感。而相对于沃荷意图以叠影的方式在平面画布上产生连续画面的效果,在由金的作品中,那些对比鲜明的色彩轮廓线条在画面上构建成无数个错综复杂的深度空间,意在将四维空间的概念引入平面绘画中。站在这幅巨作之前,不禁令人沉醉在千变万化的色调及变幻无常的空间及透视之中,感受由金笔下多面的世界的天覆地载。
朱德群( 中国/法国,1920-2014 )《拂晓》
油彩画布
78 x 63 cm.
1989年作
估价:人民币1,200,000 - 1,800,000
朱德群于1955年抵达巴黎后,受到抽象艺术的强烈冲击,随即开始探索与实践用崭新的方式去诠释和重现眼见的自然。在作品《拂晓》中,画面色彩交响融汇,明暗对比强烈。整体偏暗的色调中不时透着深浅不一的通透的蓝,中上方的淡色块光耀夺目照亮了整个画面,又于光源处加入了荧荧绿色和些许柠檬黄,充满通透感和生命力,几抹柔和的橙褐色轻轻覆盖,仿若温暖的晨光正缓缓取代即将过去的黑夜。
作品的丰富性来自于明与暗的相互衬托,浓与淡、轻与重的相互交织,彩色间的界限时而模糊时而分明,彩墨渲染般的手法制造出清晨时分的朦胧氤氲之感,而自由挥洒的笔触散发着东方的书法性,气势雄厚而深沉有力。而油彩的不透明性与厚重感,以及朱德群对冷暖色的使用,更赋予了画面更强烈的空间层次感。暖色的加入让部分色块在视觉上更为突出,而冷色则看起来向后退却。蓝与橙、紫与黄作为两组互补性颜色,带来它们似乎在画布上跳跃的明快感觉。
受抽象表现主义影响的朱德群抹去了前人惯于的对风景的具象描绘,以简表繁,更加突出了光影间的变化。艺术家巧妙领会了西方抽象艺术与中国山水诗词中传统的写意美学的共通之处,将之融合,通过独具个人风格的绘画作品,释放了自然界有限形象中无限的美。
展望(中国,1962年生)
《假山石系列第63号》
不锈钢雕塑
83 x 44.5 x 15 cm.
版数:5/8
2006年作
估价:人民币500,000 - 750,000
历经风啄水蚀,假山石承载了数百年中国文人美学精神。这些峰壑嶙峋,巉岩叠嶂且姿态万千的石头凝天地造化之精华,蕴亘古不朽之生机。作为展望渴求在自身文化根基与迅速现代化的中国之间寻找平衡的产物,《假山石系列第63号》这座不锈钢雕塑作品,造型取自中国古典文人赏石。与凭借自然之力成形的石头相反,展望的人工假山取高度抛光的不锈钢材料拓制而成,以恒久不变之姿伫立于时间长河之中,试图透过人工制造的持久性凝练刹那间的时代精神。
展望先用不锈钢板一片片包裹住自然成形的假山,再用锤子敲打定型。拼缀焊接后,其高度抛光的钢制外表使得该作品跳脱了传统的文人逸趣,充满当代工业化的闪亮浮华,转化为原本假山石的一具封密反光的外壳。其扭曲的反射倒影与空洞的躯壳仿佛是展望对当代中国社会工业化的急速发展以及世俗化的精神堕落与空虚的批判性注解。最终,这件脱胎自中国文人美学的现代工业化作品既呈现出无数多样的身份内涵,却又并不能被任何标签所概括。
然而,这件雕塑作品更是对重塑中国传统文化的呼唤,并为此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与答案。如同康斯坦丁?布朗库西(Constantin Brancu?i)的雕塑,展望采用看似不可调和的材料对传统文化标志进行再创作,打造出既熟悉又奇特的和谐之势。他以反光的不锈钢板重塑中国古典艺术元素,同样让观者窥视到一个传统与现代相互融合补充而非对立的世界。最终,《假山石系列第63号》既是一幅了解展望对于当代中国社会所持见解的蓝图,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直面艺术家创作构想的机会。
钟泗宾(新加坡,1917-1983)《村景》
油彩画布
56 x 86.5 cm.
1966年作
估价:人民币 260,000 - 350,000
为了艺道上的精益求精,钟泗宾从生活中提取灵感同时,亦四处远行,去异国他乡寻觅创作灵感。他游历甚丰,足迹不仅遍布东南亚各地,还于晚年再次踏足神州。他在1960年代初曾寓居于伦敦一段长时间,与一众学艺英伦的弟子一同生活及创作。艺术家1960年代初的作品受到他游历欧洲时所接触到的西方抽象主义影响,因而对山水画传统中的抽象有所探讨。这些绘画不以写实为目标,使艺术家得以肆意追求笔触与色彩上的感情表达。
1960年代中叶,钟泗宾重回东南亚,这段时期的作品可见他在以南洋山水为题入画的同时,意欲保留抽象主义赋与的自由。《乡村风景》一作成画于1966年,当时他刚回新加坡不久。细致的笔触,勾勒出兀立沙洲之上的高脚木屋。这些细笔,可见其深厚的国画基础。然而,与推许偶然性的西方抽象主义作品不同,此作中每一笔一划,都是艺术家深思熟虑的结果。鲜明强烈的色彩,为较疏淡的颜色取代,配上滴画与及横向的粗笔触,按表现出从朝霞之间欣赏到的海天一色景致。《乡村风景》是钟泗宾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它表现了艺术家如何在深厚的东方艺术根底与鲜活的西方影响之间找到完美的平衡,同时又描画出他在这新的家国耳闻目睹的风光。
上海秋拍的另一场「开创|上海」拍卖同样聚焦一批亚洲抽象艺术作品,尤其是中国当代艺术家中的年轻创作力量,如黄宇兴、秦一峰和秦风等,此外,亦有不少来自韩国、菲律宾等亚洲地区艺术家的精彩抽象作品。
黄宇兴(中国,1975年生)《气泡》
丙烯画布
115 x 150 cm.
2014年作
估价:人民币180,000 - 380,000
秦一峰(中国,1961年生)《线场373》
丙烯亚麻布
135 x 110 cm.
2001年作
估价:人民币40,000 - 80,000
秦风(中国,1961年生)《欲望风景系列030》
水墨丙烯亚麻布
160 x 130 cm.
2014年作
估价:人民币280,000 -380,000
秦风的作品笔触宏大而有力,在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下,随着墨锋的展开,观者可以自由地领略到画面上流动的美和水墨的淋漓尽致,用墨与留白相得益彰,极致地呈现出书法艺术的生命力。1980年代初,秦风曾用一条红线横挂在通往圣山的路上,引起经过的人不同的反应。从此,秦风的作品常呈现一条红线,他认为红线能「贯穿古与今,东与西,连接记忆和历史,以承传本真的文明信信息。」
草间弥生(日本,1929年生)《秋》
粉彩墨水纸本
26.4 x 18.6 cm.
1952年作
估价:人民币280,000 - 400,000
隋建国(中国,1956年生)《手迹》
铜雕雕塑
21.3 x 16 x 40 cm.
版数:1/6
2017年作
估价:人民币30,000 - 50,000
谷文达(中国,1955年生)《遗失的王朝J系列之十七》
水墨设色纸本
96.5 x 59.7 cm.
2006年作
估价:人民币 60,000 - 90,000
李纲(中国,1962年生)《水墨元素NO 20161217》《水墨元素NO 20161219》
水墨纸本两幅
每幅:45 x 48 cm.
2016年作(2)
估价:人民币70,000 - 90,000
帕斯塔(菲律宾,1946-2004)《彩虹之上》
油彩棉布画布
100 x 100 cm.
2001年作
估价:人民币40,000 - 60,000
南宽(韩国,1911-1990)《纪念碑》
油彩画布
65.5 x 53 cm.
1975年作
估价:人民币75,000 - 85,000
金灿一(韩国,1961年生)《点》
铜粉画布
90 x 90 cm.
2005年作
估价:人民币100,000 - 200,000
黄用烨(韩国,1931年生)《无题(人体)》
油彩画布
60 x 50 cm.
1977年作
估价:人民币75,000 - 85,000
上海秋季拍卖
开创|上海 9月24日 下午3:30
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 9月24日 下午6:00
地点
上海半岛酒店
预展
9月22及23日上午10:00 - 下午6:00
9月24日 上午10:00 - 下午2:30
佳士得上海艺术空间及上海半岛酒店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