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德轩·2017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二)中国油画 当代艺术
拍卖时间与地点
2017年11月12日(星期日) 上午09:30
成都香格里拉大酒店 一楼 锦官城 (成都市锦江区滨江东路9号)
预展时间与地点
2017年11月10日-11月11日(星期五至星期六)9:30至17:30
成都香格里拉大酒店 二楼 雅安厅 (成都市锦江区滨江东路9号)
网上预展
德轩微信公众平台:scdxpm
雅昌艺术网:www.artron.net
艺典中国:www.yidianchina.com
卓克艺术网:www.zhuokearts.com
现场咨询及委托竞投电话:
18140207551 18140101551 13348938281
028-87328511
竞买人办理竞投号牌,须交纳保证金人民币10万元即办理红色号牌,该号牌适用本次拍卖所有标的。如竞买人交纳保证金3万元则办理黑色号牌,该号牌仅限于本场中国瓷器文玩竞拍。
11月12日,四川德轩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中国油画、当代艺术专场,将在成都香格里拉大酒店拉开帷幕。本专场多达近百件拍品,囊括了周春芽、罗中立、何多苓、程丛林、叶永青、苏新平、庞茂琨、郭伟、郭晋等一批现当代艺术家作品。其中,周春芽早期“绿狗”系列代表作之一的《绿狗3号》、《平垣上站着的黑根》与庞茂琨的人物油画,叶永青的涂点作品将是本场的重点。而郭伟、郭晋、钟飙、张小涛等一批中、青年艺术家的作品也将亮相。除了一大批当代艺术名家,近代大家冯法祀的作品也是本次拍卖中的看点。当之无愧的西南地区当代艺术第一拍。届时四川德轩将为大家呈现一场现当代艺术的饕餮盛宴。
LOT 183
周春芽(b.1955)绿狗3号
布面油画 1997年
250×200cm
RMB:6,500,000-8,000,000
周春芽1997年的《绿狗3号》是周春芽第一批五张“绿狗”作品之一,画面中绿色的黑根呈现肌肉紧绷、后足直立的兴奋体态,嘴巴大张,露出上下两排尖利的犬齿,陪衬著这只鲜明的绿狗的,是灰褐色的风景画和速写的人物。绿狗占据了画面的中心位置,在周春芽构造的画境当中顶天立地,而人物、城市等意象的比例都远远小于绿狗。与绿狗相比,衬景中那些人物的形体交缠扭曲,矫揉造作,面目模糊,相形之下绿狗则散发出动物的天然之美,并以最原始的方式表现这种美,而人类却往往难以做到。周春芽曾解释说︰“绿狗是一种象征,一种符号…… 绿色代表了安静、浪漫和抒情,它预示着爆发前的一种宁静。”
“绿狗”象征着什么﹖也许是人与人之间模糊、暧昧的关系,也许是艺术家本人现实生存境遇的投射。事实上,周春芽是以近似传统文人画的方式来处理“绿狗”这个题材,就像在典型的文人画中,山水花鸟都是非常程式化的符号,但画家却通过对某种单一形象反复的描绘来重构自己内心的理想世界,往往借物借景抒发胸臆,并通过重複发掘绘画语言细腻多变的魅力。
尽管“绿狗”形象的出现有些“妙手偶得之”的意味,但这种“偶得”是基于周春芽此前长期的积累和准备。并且,这个有些怪异的形象在此后十几年中成为了周春芽最重要的题材和标志性的符号。一九九九年,黑根去世,周春芽悲痛得将近两年时间都没有再创作过“绿狗”相关的作品。
“绿狗”再次回归是在2001年,但与1997年的第一批作品相比,周春芽去除了“绿狗”的背景,“绿狗”的原型也不再仅仅是黑根,大大小小、不同类型的犬只凸现在白色背景前。与后期“绿狗」”的符号化趋向相比,1997年的“绿狗“系列显然更多地蕴含着一种人文主义者的情感传达。此外,尽管衬景中的黑色人体在一九九七年之后的“绿狗”系列中不再出现,但这同时却开启了周春芽创作的另一种类型,就是对于情欲、人体赤裸直白的描绘,据周春芽自述︰“1998年在画绿狗的同时,也开始了”红人“系列作品的创作……这些作品都隐藏著我现实生活的背景,只是我强化了形态,刻意压缩了生活的具体细节,为了达到我所追求的那种普遍、恒定的象徵性格,必须牺牲细节。”
LOT 184
周春芽 (b.1955)平垣上站着的黑根
布面油画 1996年
200×150cm
RMB:2,800,000-3,500,000
从1995年起,周春芽决定以他心爱的德国牧羊犬黑根为绘画主题。此后,他便以擅长画狗名声鹊起。艺术家在自己的爱犬身上找到了动物散发出的狂野之美和天生的活力,动物能以直接而原始的方式表现这种美,而成人却往往做不到。这些细致入微的作品充满了艺术家对狗的炽热情感。
正像达尔文陆龟的繁衍和变迁写出了《进化论》,狼狗黑根也最终帮助周春芽完成了艺术之路上的“进化”。在和黑根相处中,他开始研究中国的文人画,曾经画了批文人画式的油画风景,黑根自然成了周春芽笔下最好的模特。《平垣上站着的黑根》,就是这个时期的典型风格,油画笔触的运用,像中国传统狼毫斗笔画枯树山石的笔法,散开笔锋后连戳带拖,给画面增添了一种生气勃勃的表现力。
《平垣上站着的黑根》正是周春芽艺术风格的典型作品。正因为血缘来自异国,黑根浑身散发的气息是攻击性的,精神气质与本地土狗的不精确与惰性形成对比。所以,一方面,狗的自然性成为理解与联系生命自然本质的依托;另一方面,特殊的灵性提示了差异,构成了必须面对的紧张。来自西方的灵魂也许通过这只被称之为“黑根”的生灵将两种文化的潜在精神联系起来,而这种联系是没有文本说明的,甚至是没有一般意义上的学术理由的,可却是具有自然性的人能够觉察和感受到滋润的。没有任何字面的陈述和证据,只有你这样的觉察和感受能让我们体会到经历了数百千年的不同文化的交融与渗透。1997年,一向主张反自然方式色彩运用的周春芽,决定把“黑根”画成绿色。十余年间,周春芽不知疲倦地创作了几十幅《绿狗》系列作品。“绿狗”也终与周春芽一起扬名国际。直至1999年,“黑根”病逝。所以,《平垣上站着的黑根》的价值不言自明。
LOT 185
周春芽 (b.1955)春桃
布面油画 2006年
120×150cm
RMB:2,300,000-2,800,000
“桃花”是周春芽在2005年一个偶然机会下开始创作的。在周春芽看来,桃花不是单纯的一棵树,一朵花,他在色彩上进行了显而易见的调整,以达到一种在几乎单色的调子里显现丰富性的复杂效果。作品“春桃”也表现出了周春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古人通过他们的图像教会了周春芽关于宏观世界的认识,教会了关于笔墨中的自由的心境与趣味。
“一花一世界”这是通过领悟而知的精神事实。在人的世界没有被科技改造为纯粹的物理理性的世界之前,精神世界的微妙性仍然是最为宝贵的。同样,周春芽的的桃花亦不属于这个物质世界。
LOT 115
冯法祀(1914-2009) 反饥饿反内战游行
布面油画 1949年
200×144cm
RMB:250,000-450,000
简介:冯法祀,安徽庐江人。受业于徐悲鸿、颜文梁、吕斯百、潘玉良等大师门下。曾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顾问、徐悲鸿国际艺术研究会名誉主席,徐悲鸿艺术学院首席顾问。
说明:委托人可以提供本件作品与冯法祀先生家属合影照片及亲笔证明。本件作品于2017年8月23日由四川德轩油画部征集人请冯法祀先生之子冯世光教授鉴定为亲笔真迹,目前冯世光教授就职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LOT 118
郭伟(b.1960)有蚊子的风景2
布面丙烯 2010年
250×420cm(3联画)
RMB:1,300,000-1,600,000
郭伟的艺术展示了一种不同于以往的对于常态的生活关注。诗人钟鸣曾将他的作品定义为一种“极平凡的现象和感受”的进行描写的“风俗画”。
郭伟的作品并不是靠某种具体的思想支撑起来的图解,而是一部围绕着视觉经验建立起来的当代寓言。他对于生存经验和场景的呈现,其中心在于视觉化而不是观念化。在作品的构图方式上强调的是不完整性和断裂感。他们所展现的并不是一种天然的符合生理习惯的观看方式,而更多的带有人为性,有些类似于摄影或摄像效果,使被截去过后的场景的局部。在郭伟的作品中,我们发现艺术家并不是要“描绘”出一个场景给我们看,而是要“指”出一个场景给我们看,让我们对生活场景的观看慢一些,慢一些,再慢一些。画面中诸如蚊子、飞蛾、乃至贯穿始终的划痕这些人为的细节也都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开始具有寓言性特征的。
2010年以后,郭伟将视角明显转移到当下和历史的尖锐问题中——矛盾深重和激烈冲突的政治、经济、文化问题。在给人们的观看经验增加障碍和不适后,引起人们对真实、现实、实在这一永恒的重要话题的进一步反思,并可能由此对几乎无处不在的图像世界有会心的觉悟。“日常生活是我作品的基本调味品。我作品中出现的场景和形象都是我看到的,听说的,记忆中的,总之它们是某种混合的产物。我是在现实主义教育下长大的,现实主义影响我今天的工作是必然的。”
LOT 119
郭伟(b.1960)他们叫她苏珊拉
布面丙烯 2012年
160×100cm
RMB:300,000-400,000
LOT 120
郭伟(b.1960)教皇
布面丙烯 2013年
200×150cm
RMB:550,000-750,000
LOT 182
叶永青(b.1963)涂点系列(黑蓝黄红)四幅
布面油画 1997年
200×200×4cm
RMB:1,400,000-2,000,000
当大多数艺术家仍在严守那种已确立的稳定图像时,叶永青则冲出了这一牢固的范式从而转向对新的绘画性的实验,这正是他对“新”绘画的期盼,这种“新”是对流行绘画的怀疑,是对现有绘画方法的颠覆,是对支配性绘画话语的解构。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和理解,叶永青才建立起差异性的绘画风格。可以说,叶永青的艺术是一种建立在对图像分析的方法—包含了一种从无序到有序的观念。也就是说,自由混乱的表征被转化成有序的视觉结构。那么,如何体现他的这种绘画意义呢?叶永青直接用幻灯拍下鸟或抽象图案,然后投射在画布上并放大,看似草草涂鸦的线条实际上经过精心加工的涂鸦—从一种以黑粗线条为核心,其旁有细微纹理的现象,尤其再用画笔细心的描绘,形成了一种“模拟”的线条组成的有意义的形式。
而该组作品中,叶永青开始减少他作品中的内容,他抽取了那些涂鸦作品中的局部和个别符号。在红、黄、黑、蓝纯色大背景上,他将从他“鸟”中抽取一些随意的符号、图形,在确定了的迹印边界上填充。他着重强调那些毛糙的细节,让填充之后细琐、理性、繁复的“丁字线”使图形显得更加具有表现性。他将杜尚明确的观念和古人对“多少”或“繁简”的理解合二为一,从“有”与“无”的古人思想中去理解杜尚的合理性。最终,“鸟”的形象变为“非鸟”,而作品的创作过程则被叶永青以时间的维度凸显出来。
LOT 132
罗中立(b.1948) 吸水
油画 2014年
54×40cm
RMB:250,000-300,000
如果我们把罗中立前后时期的作品进行一番浏览寻绎,就会发现,其艺术风格的变化是缓慢发生的,并非通过休克式的自我否定来实现其风格的转换,在他的作品中新的因素一直在不停地潜滋暗长,且有迹可循。90年代开始,罗中立在语言上进行改变,他试图从表现性的语言中找到语汇。他开始用线条的方式来表现对象,而放弃了古典主义方法的细腻涂抹,罗中立认为古典主义笔触与方法导致的封闭性会影响到情绪的表现性流露,但同时他并没有滑向表现主义的逻辑,而是在松动的笔触和简化的色彩的调和中来实现这一改变。
LOT 135
罗中立(b.1948) 山村渡河
油画
54.5×39.5cm
RMB:150,000-220,000
LOT 137
庞茂琨(b.1963) 向日葵少女
布面油画 2004年
140×190cm
RMB:650,000-1,000,000
庞茂琨的《向日葵少女》以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似的人体和面像,隐喻了人在今日文化中的某种状态,既亲切又含混、既真实又恍惚。画家把片断化和神圣感、感官化和精神性、情绪化和亲和力交织起来,用单纯的方式画出,既表达了艺术家深藏于心的人文主义温情,也表达了他对当代人精神状态的体验,更表达了他对人的尊重爱惜以及由此产生的精神向往。用自己的感官去触及和寻觅着那些潜藏的精神自我,在对异物的获取和融合中去体验生命存在的悲苦与欢乐,但这些体验又都是转瞬即逝、不可把握的幻象,恍惚迷离中很难分清是苦痛或是喜悦,是当下或是永恒。
该作品是庞茂琨《虚拟时光》中的作品,是庞茂琨本世纪初才开发出来的新作。它们是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构成主义以及由庞茂琨的技巧张空的一系列图画。图中无邪、迷茫、顺从的少女像有吸力的某一个极,把画面形形色色的物体连同观者的视线都引向遥远的虚空。庞茂琨的“虚拟时光”是架上艺术功能十分贴切的阐释。
“此画以超现实的手法将人物、道具进行平面性的戏剧化处理,并采用虚实选择的手法将各种角色浮现于绘画虚设的空间之中,表现出当代社会中浮华和虚无的一面,而‘美’只是一种若隐若现的幻象、一种不确定的偶然。”这段话是庞茂琨他的《虚拟时光》系列所作的注解。
LOT 138
庞茂琨(b.1963) 蜕变之五
布面油画 2010年
180×160cm
RMB:1,200,000-2,000,000
庞茂琨创作的“巧合系列”“蜕变系列”“邂逅系列”等作品就表明了他与当下社会,与真实个体直接联系的决心。这是一种极端的描绘方式,它使我们联想到,庞茂琨这个定位于学院派的追随者开始反对自己。因为他意识到,绘画中太多的自我内心体验,在今天是缺乏说服力的。艺术必须虚拟出另一种真实,这当然也不是现实中的现实,他要假设的画面不是线性的叙事场景,而将错位的时空结构来构成咄咄逼人的视觉印象,让读者在他绘画的阅读中感到费力,产生障碍,并阻断那些长期以来,解读艺术的惰性。他开始否定过去一系列极其美丽的绘画作品,尽管在他的新作中仍有不可思议或自相矛盾的地方,但他试图尝试新的观念。艺术家认为,常态的美好使人类的精神生活显得平庸。庞茂琨在他的画面中,引发受众提出问题,从社会学的角度提供研究的案例,让绘画不仅仅只是回忆和审美,所以,他开始重新寓意人物形象,重新假设空间,重新定义他对文化的理解,把传统技艺的油画与绘画中的观念重新阐释,虽然他并没有抛弃自己娴熟的技巧,但他强调用技艺获得解脱,从而加强了作品中的隐喻。
——俞可
LOT 139
庞茂琨(b.1963) 绽放之二
布面油画 2010年
160×200cm
RMB:900,000 -1,500,000
LOT 152
苏新平(b.1960) 都市景观
布面油画 2007年
139×202cm
RMB:280,000-380,000
LOT 153
苏新平(b.1960) 干杯之57
布面油画 2008年
190×160cm
RMB:280,000-380,000
《干杯》系列是苏新平最典型和最著名的一个绘画系列。这个系列的画面用象征的手法很巧妙的对现实社会进行冷静的批判,这种象征性不会告诉你直接传递什么,提供给每个观众自由感受的空间。在《干杯》这幅作品中,两个中国男人,都光着膀子,在一个我们可以解读为后原子能时代风景的深红色的环境背景中干杯。这种红色是环境的一种寓意和象征。虽然人物形象各异,但是他们的神情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令人深思。90年代末以来,苏新平将人物置入梦境的、或幻影式的风景中,来表现如今社会最小单元中的中国人的状态。无论角度如何变,苏新平通过揭示人与社会的现实关系,隐约暗示了某种悬念,甚至焦虑。他作品中对现实和人的思考,与其说是从道德的角度,毋宁说是从命运的角度出发的。当然不是关乎于一个个体中国人的命运,而是所有漂浮在这一浮世之中的人。
LOT 154
何多苓(b.1948)龚巧明肖像
布面油画 1980年
48×37cm
RMB:220,000-300,000
LOT 155
何多苓(b.1948)少年
油画
37×54cm
RMB:200,000-300,000
LOT 156
李山(b.1942)阅读NO3
亚麻布丙烯 2015年
116×64cm
RMB:550,000-750,000
要说前卫艺术家中有谁对新生物种的迷恋达到如痴如醉的状态,非李山莫属。谈到李山,大家就会想起他的故事,关于鱼和蝴蝶的故事、人与其它生物的故事。早在纽约完成《阅读》后,他曾写过:“新的生物能够取代现有的、陈旧的动物、植物、菌类及人类,得取决于人类本身。人类是否有这样的意愿,……期望人类从现有的生物地位上移动一下,接受一点生命等价及生物大同的思想。”作品《阅读系列》正是试图让人类更清晰的认识到自身与其它生物的依存关系。新生物物种的探索本是生物学家和科学家的职责,而在李山看来,作为一个艺术家,他也同样肩负这种责任,但他更注重的是视觉上的全新演绎。这种期望与探索进一步阐述了他的生物艺术观点与对生物艺术的认识,由此也可以看到其超前的思考方式。此外,李山在作品的色彩把握上总是偏重理性思考,背景符号型的处理方式突显了主题的真实,完满的构图配上扎实的形体描写,可见艺术家匠心独运之处。
LOT 181
张大力(b.1963) 愚公移山系列
青铜 2015年
64×20×20cm 尺寸不一
RMB:250,000-350,000
LOT 117
程丛林(b.1954)二郎腿
布面油画 2008年
200×50cm
RMB:450,000-650,000
《二郎腿》系列作品依旧延续了程丛林对绘画艺术纯粹而深邃的追求,以其敏锐的识别力和特有的理性沉稳,把握时代脉搏,品类众生,钻研其艺术,也是探索生命特别是当下人们的内心诉求。相较于之前的深沉、凝重,画面更加率略简意,减掉了复杂的细节,深厚的色彩,沉重的氛围,背景写意概括,人体简单勾勒,透露出一种轻松自在、简逸欢快的气息。而该作品与其04、07年作的二郎腿系列也有些微不同,不是以衬布而是加重背景整体的暗度来突出人体,背景也由之前的写意莲花之类转而更加意象化,画面下部块面状的背景铺设让人产生毕加索《亚威农少女》变形人体的联想切换。人物保持了二郎腿的坐姿,但紧握的双手却透出一种压不住的沉静和忧伤,而红色的高跟鞋与温润的人体形成对比,点亮了整个画面,似乎也暗寓着少女内心深处的某种呼喊。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