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光化合物 亮相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2017-12-07 22:00:08 来源:99艺术网


徐震-没顶公司出品 《优化》,装置,表演,2017

徐震-没顶公司出品 《“猎物”套装》,300×400×100cm,装置,2017
宗教情怀和无目的的行走并没有化解何岸的日常“焦虑”和“狂躁”,倒是常常碰撞和闪现出灵感的火花和久违的质感。基于铝板、铅笔、钢、水泥、织物这些“廉价”的材料和现成品,他尝试重探物质、身体与视觉的诸种临时关系,以及隐伏其间的图像叙事和更多微妙的感知维度。四千多年前的斯通亨奇巨石阵,在徐震(-没顶公司出品)这里,意外地成了中国传统武术表演的舞台。这种嫁接固然可以追溯到之前的“永生”系列,但除了戏谑、调侃式的象征关系以外,别具深意的还有身体如何丈量大地、时空,以及瞬时让人一愣的幻觉和失神感。按郑国谷的话说,这一刹那,人其实是处在另一个磁场了。他相信每个人身体中都有一个能量的聚集点,据此,他将人的经络结构及其运行抽离为一套符号系统和视觉原理,并选择了一些历史上的经典个例(包括艺术家、思想家和相应概念等)逐一进行分析和图式化。当观者面对画面的时候,自然会形成一个感应的磁场,并牵动起彼此乃至整个宇宙的能量运转。

何岸《加拉加斯》,装置,2017

何岸《一万光年》,铝板、铅,140cm×200cm×3,2017
本雅明的“灵光”(aura)一度被贬为“保守”和“腐朽”,然而,透过上述这些实践可以看出,他们非但没有丧失本真性,反而衍生出一种新的“灵光”。他们不仅诉诸各自本真的一面,或明或暗还回应着这个已然丧失重心和重力的时代。借阿甘本的话说,这是一个“显灵”的空间,是一个令人难以言喻的秘境。不过,“化合物”亦提醒我们,这并非是个人神秘主义,也不是纯粹形而上学,实际上,还是多个不同物质或元素间“化学”反应的美学结果——尽管“化合物”本身在多数人眼中同样带有些许的“灵光”。但也许,这正是三个不同特质和气象的实践在此所共享的一种异曲同工的妙处和神所。

郑国谷《是什么让我们身随境转》,绘画,2017

郑国谷《是什么让我们身随境转》,绘画,2017

郑国谷《幻化窗花,显影过程》,单透,2017

展览现场
编辑:丁晓洁

延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