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西岸艺术生态初显
2017-12-29 09:44:11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钱梦妮

徐汇滨江的龙美术馆(西岸馆)
徐汇滨江的龙美术馆(西岸馆)

建筑师柳亦春2014年设计完成龙美术馆西岸馆时,可能无法想象徐汇滨江在之后三年内的巨大的变化。

原北票码头一排造型特异的煤漏斗引起了柳亦春的兴趣,他不但没有把它们拆掉,反而以其造型为灵感设计了“伞拱”建筑结构,成为整个龙美术馆西岸馆最为核心的部分。

“城市进入后工业时期就会开始自我更新。”柳亦春在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时说,“工业时期大量工厂混杂在城市当中,现在这些工厂里有一部分因为技术发展而丧失职能,还有一部分因为污染问题或者管理者有意识的规划调整而迁移到城市外围。工厂腾空之后,需要经过升级改造而变成城市发展的另外一种空间。”

在改造升级老建筑、改变街区形态的过程中,文化艺术是先行者。

距离龙美术馆西岸馆不远的余德耀美术馆,与邻居互相借力宣传,争做大展。两家私人美术馆在2014年西岸“艺术走廊”还只是个遥远的蓝图时开幕,如今成为上海乃至全国举足轻重的艺术机构。

印尼华人余德耀在英文杂志《艺术与拍卖》“艺术世界最有影响力的100人”榜单里多次排名靠前。他看中了上海这块有待开发的区域,请来日本建筑师藤本壮介,把原龙华机场飞机库改造成一半透明、一半敦厚的样子。

柳亦春又陆续接了好几个类似的工业改造项目,包括今年对外开放的艺仓美术馆、民生码头八万吨筒仓,加上之前由上海毛巾十六厂改建而成的雅昌(上海)艺术中心。“这可能是我们的城市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最为主要的建设方式。”他说。

随着徐汇西岸以及浦东东岸的区域更新与开发建设,在艺术创意的引领和推动下,上海的城市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在西岸,一个又一个新的艺术空间冒了出来。

政府报告提到,以上海西岸为核心,已经吸引了一批国内外知名艺术机构和艺术家入驻,“美术馆大道”初具雏形,而与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则致力于打造国际文化艺术双向交流平台。这个轰轰烈烈的过程,发生在短短四五年的时间里。

艺术家丁乙的工作室设在西岸艺术中心附近,柳亦春的事务所“大舍”新址也选在那里。2015年,摄影师刘香成筹建了上海摄影艺术中心,收藏家乔志兵打造出乔空间,不远处的油罐艺术中心2018年正式建成。画廊也来了,2016年,国内最重要的画廊之一香格纳画廊从M50艺术区正式搬了过来,在全新空间里庆祝它的20周岁生日。今年,阿拉里奥画廊也来到西岸,还增加了一家来自日本的大田秀则画廊。此外,值得关注的还有艺术家徐震的没顶画廊,以及来自中国香港的马凌画廊。

马凌画廊创办于2010年,2016年参加了ART021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和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在西岸开设了第一家分支画廊。马凌画廊总监江馨玲告诉第一财经,在两个艺博会同时进行展示,加上在西岸新空间的开幕,是为了尽可能多地接触到来自内地的藏家、发掘潜在合作伙伴。

对于多数外国画廊而言,进军中国艺术市场要以香港为基地,但现在上海可能正在变成一个新的选择。良好的商业氛围、政策环境、艺术品保税区,以及几个大型艺术博览会,都成为推动市场繁荣的因素。

根据一份2016年艺术品产业报告,上海艺术品经营机构总共达426家,交易规模59.36亿元。其中专业画廊数量约300家,全年交易额约12亿元;艺术品拍卖机构80家,全年举办专场拍卖会293场,拍卖额为34.26亿元;上海市举办艺术品交易展会8个,艺术品交易额约8亿元;艺术集聚区3个,总占地面积10.1万平方米,吸引150余家艺术机构入驻。

上海正在成为中国当代艺术最重要的窗口。双年展、官方美术馆与民营美术馆持续不断的展览与活动,艺博会和画廊的聚集,加上艺术家和收藏家群体的活跃,一个艺术生态系统也在每年一度的“疯狂艺术周”背后日渐完整起来。

从2016年开始,上海因为秋季某个时间段集中出现上海双年展、美术馆大型展览、画廊重要展览和多个艺术展会,让满世界定期相聚的艺术界重要人物们开始在日程里新增一个“上海疯狂艺术周”。

“全世界艺术圈就这么一群人,到处都看得到他们。”美国艺术评论家肯尼·沙克特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这样说。他所说的这些人,VIP藏家、大画廊主、艺术家、名流与观众一起,都出现在上海两个艺博会的VIP预展和公众开放日中。

今年11月12日结束的ART021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参观人数达7万人次。而同期举办的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的参与人次,也从去年的3.2万增加至4.6万人次。两个艺博会如今索性将举办日期重叠,不少画廊在两边同时参展,迎来同一批藏家、嘉宾和媒体,形成了强大的集聚效应。在互相竞争和比较关系中,两个艺博会品牌最终确立了各自的最佳定位。

沙克特观察认为,全世界范围内近几年都有艺博会暴增的现象,这可能是因为人们越来越想在短时间内看完所有画廊的东西,也可能是因为艺术品买家的确变多了。他的另一个重大发现,就是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崛起。

“大量新兴富有人群的成长、美术馆的建立、民众对艺术知识的普及了解,成为推动中国艺术市场发展的重要力量。大家对信息有着强烈的渴求,勤劳工作是大家普遍认同的美德,这也是为什么我会对这里感到尤为亲切。”他对记者说。

上海西岸的“美术馆大道”计划在一片质疑声中近乎奇迹般地趋近实现,将大大影响上海乃至全国的艺术格局。未来,西岸将陆续建设更多的美术馆、剧院,还要重点发展艺术品保税综合服务平台“西岸自由港”,构建从艺术品保税到展示、交易的完整艺术品产业链。

西岸的艺术发展路径,可以视为上海乃至中国当代艺术演进的一条普遍道路。这对于各家画廊和他们代理的艺术家而言都意味着更多的机会。

艺术家从社会现实中发现问题并创作作品;画廊发掘和支持艺术家的创作,帮助艺术家得到各种展览机会,并成为艺术家与藏家间的桥梁;艺博会让画廊、藏家与公众广泛接触;距离商业更远的双年展,也会从更纯粹的艺术与学术角度给予艺术家支持和肯定——藏家和画廊又会因此而更多地投以关注。一个完善的当代艺术生态就应当是这样互相交流、彼此影响。

编辑:江兵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