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的艺术圈,相比往年,多了几分热闹,不但传统绘画的圈子发生了蔓延全国的争论,对“书法与中国画关系”的讨论成为了传统圈子中又一根触动神经的弦,而当地艺术圈也不平静,有关“当代艺术是学问还是骗局”的讨论又一次被摆上了桌面。而双三年展的模式,也在今年给行内增添了几个疑问。真理越辨越明,无论是艺术创作本身,还是展览模式,似乎都即将要再上一台阶。
●书法与中国画关系之辩
形成“辨证论”等几大阵营
5月初,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陈传席一篇旧文直斥吴冠中“写的字根本就不叫书法,歪门邪道,是外行胡搞”,再次引起了行内对吴冠中书法的广泛争议。更从而延伸出行内有关“书法与绘画关系”的话题,参与的名家也从张绍城、梁照堂、张彦、张桂光、钟瑞军到陈履生、梁江、何家英、史国良、冷军、苗再新等。
参与讨论的艺术家、理论家涵盖数十人,覆盖领域从广东艺术界蔓延至全国。讨论名家基本形成几大阵营:“书法核心论”“书法绘画辨证论”以及“伪命题论”,第三种主要在江浙地区,在他们看来,书法对于国画的作用是与生俱来,不需要探讨的。所以,在某些画家看来,这是个伪命题。但更主要的观点,还是集中在前面两者。
5月7日,广州画院原院长张绍城、著名美术理论家梁照堂就陈传席“批评”吴冠中书法的相关话题在《新快报·收藏周刊》独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张绍城认为:“他(吴冠中)没有理解书法笔墨、笔法。书法线条强调起笔落笔,他完全没有。法度是中国书法和绘画最要命的地方,中国书法首先要有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梁照堂也认为:“他说‘笔墨等于零’,他的书法和画的的确确是‘笔墨等于零’,他只是表现出一种艺术感觉,其实中国书法和国画的率真,应该要站在深厚的国学基础上,并非一开始就率性而为,如果这样,小孩子就可以做到了。读美院就是为了学习法度,然后再强调率性而为。”
同期,广州美院中国画学院院长张彦同样通过《新快报·收藏周刊》独家发表了《我认为对于专业画家来说,能够用毛笔来书写一些字体已经够了》一文,但他的“对于专业画家来说,能够用毛笔来书写一些字体已经够了”的观点,把这次“书法与绘画关系”的话题热度推到了另一个高峰。
5月14日,张绍城、梁照堂再发文表示,“书法问题是解决岭南绘画如何进一步提高的突破口。”同期,中国美术馆原副馆长梁江强调:“不懂书法无法谈及中国艺术”,他更回忆称,“我十数年编辑生涯所经手刊发原稿,能一字不改发排的,仅蔡若虹、吴冠中二人”。
6月4日,中国美协副主席何家英直言:“书法用笔可以说是中国画的核心手法。”同时,他又强调:“书法与绘画的关系还得辩证看。”广东省书协主席张桂光也直言:“不学书法不能画好国画的讲法是错误的。”
6月18日,著名画家史国良在《不重视书法中国画精神就没了》一文中认为:“书法就是传统宝库里面分量最重的一块。不重视书法,中国画的精神就没了。”至此,“书法与绘画关系”话题正式在全国铺开,著名艺术家冷军接受《新快报·收藏周刊》独家专访时称:“对书法的掌握并非只是技术层面,重要的是修养。”
实际上,如果说刚开始的更多声音主要是通过文字表达观点,是文字传播,那6月25日,在广州美院东方诗意工作室举办的座谈会上,则从线上争论衍生到了线下现场的“针锋相对”,参与人员包括广州画院原院长张绍城、广州美院教授张弘、广州市美协副主席刘思东、广东省青年美协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朱光荣、顺德美协主席叶其嘉、广州美术学院讲师杨峻、青年画家黄稻子。
7月10日,中国国家博物馆原副馆长陈履生在《“以书入画”正在由主流变为支流》一文中,认为人们对于造型的追求已经高于“书法入画”这样一个基本准则。在这样的基础下,“以书入画”,或者是以“以书入画”所形成的中国传统笔墨方式这样一种主流形态,正在成为支流。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第五届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苗再新也通过《新快报·收藏周刊》独家发声:“书法对于画家是锦上添花 但不是必要条件。”
“书法与绘画关系”的话题从5月份到差不多8月份,持续了数月时间,覆盖范围涵盖全国,影响之广,探讨之深,是近年美术圈少有的学术争论事件。
●“骗局”之争
“当代艺术”该不该被否定?
2017年4月1日,西安2017当代艺术研讨会开幕式在西安美术学院某酒店举行,与会者包括贾方舟、陈孝信、王林、吕澎、尹吉男、刘淳、殷双喜、闻松以及黄河清等共计46位。
研讨会当天,来自浙江大学的黄河清在场发表“‘当代艺术’是骗术”的言论引起了争议,随后,4月18日,他在《大河美术》上,发表了一篇名为《中国当代艺术的末日正在来临 ——西安2017 当代艺术研讨会小记》的文章,一石掀起千层浪,他在自己十年前的著作《艺术的阴谋》一书的基础上,继续发挥了他近年来的观点,认为:“‘当代艺术’根本不是艺术,它是一种骗术。‘当代艺术’有七个特征:日常性、杂耍性、受操控性、股市投机性、宗教性、政治性、低俗幼儿性。”他更指出:中国“当代艺术”缺乏中国性,是中国对西方“当代艺术”的简单模仿……“当代艺术”不雅不正,是一种美国式杂耍,是当代巫术,彻底的骗术。
黄河清的文章引起了艺术圈广泛的关注,5月16日,彭德在《中国美术报》发表题为《彭德:谁有救药,救救黄河清?西安2017中国当代艺术研讨会引发的问题》,把话题争论推向高潮,他认为:“黄河清混淆了美国当代艺术与中国当代艺术。” 彭德认为:“当代艺术是演变着的艺术现象,不断有逸出各种定义的作品出现,因而不可定义,因为定义者无法满足定义要周延的要求。”
5月29日,艺术史家、《杜尚传》作者王瑞芸在《中国美术报》发表题为《王瑞芸:“当代艺术”可以被否定掉吗?与黄河清教授商榷》文章,正式参与到这场“论争”中,她指出:“我们哪怕稍具常识,就能知道,一种文化现象一旦成为实体,你是无法把它指称为骗局的。”她认为:“河清先生的言论充满战斗力,甚至有火药味,但这种‘战术’在学术界是不能使、不配使的。学术界从不兴喊口号,没任何人会为慷慨激昂买账。”
北京木木美术馆馆长晚晚认为黄河清:“对‘当代艺术’搬弄是非的损毁,对大众的误导,性质恶劣。”
而著名策展人陆蓉之更在自媒体上表示:“这位黄教授是谁啊?怎么能以这么偏颇的认知去教学啊?天哪!难怪圈里有那些对当代艺术特别执迷不拗顽冥不悟的艺术家啊……光是他说杜尚在去纽约之前在欧洲毫无名气这一漠视史实的例子,真的被吓到了。”
有关这场“论争”,西安美院党委书记王家春、知名美术史家陈传席、北大教授朱青生的观点均见诸报端。
●艺术生态
深圳是当代艺术增速 最快的第三城
年中,一个“2017中国艺术城市排行榜”引起了广泛关注,作为经济总量全国第三的广州并不在前十尤其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而经济总量在广州后面的深圳则名列第四。蜂巢当代艺术中心负责人夏季风表示:“深圳是北京、上海之后,当代艺术市场增长速度最快的第三城。”
《新快报·收藏周刊》刊登了一篇《深圳是当代艺术增速最快的第三城》的报道后,引发了广州、深圳两地的专家学者的广泛论争。随后,包括广东美术馆策展总监孙晓枫、艺术家黄小鹏、广州美院美术馆副馆长胡斌、蜂巢当代艺术中心负责人夏季风与活跃在深圳的艺术家周力、艺术工作者满宇等加入讨论。有关广州与深圳的艺术生态的对比话题,还将持续,生态的微妙变化,或将成为日后艺术红利倾斜的风向标。
●威尼斯双年展存争议
更像刷存在感的地方?
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于2017年5月13日至11月26日在意大利威尼斯举办。本届担任策展人的是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首席策展人克里斯蒂尼·马寨,她为这届威尼斯双年展选定主题——艺术万岁。克里斯蒂尼·马寨提道:“艺术是人类最宝贵的部分,是反思、自我表达、自由和探讨根木问题的理想场所。”
但这一届却引起了不少质疑之声中国国家画院副院民张晓凌用“失望”与“贫乏”来形容,他公开对媒体表示:“‘艺术万岁’这个主题从文化指向上看就是一句废话,毫无思想含量与文化针对性如此空洞的策展思想之下,你还能指望这届展览有多高的精神指标?”他形容威尼斯双年展:“更像是艺术家刷存在感的地方。”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