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卫主义新潮”在上海明圆美术馆重装亮相
2018-01-31 09:58:00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继“前卫·上海——上海当代艺术30年文献展(1979—2010)”第一单元展览“重启现代主义(1979—1985)”成功举办之后,该系列展的第二单元展览“前卫主义新潮(1985—1992)”于2018年1月27日下午16时在上海明圆美术馆隆重开幕。

策展人朱其致辞
策展人朱其致辞

艺术家代表孙良致辞
艺术家代表孙良致辞

艺术家代表张健君致辞
艺术家代表张健君致辞

展览出品人、上海明圆美术馆馆长凌菲菲,展览策展人、着名艺术批评家朱其,日本着名艺术史学者、艺术评论家千叶成夫,以及本次展览的参展艺术家及文献资料的提供者孙良、张健君、潘德海、杨冬白、倪卫华、秦一峰、范钟鸣、赵葆康、陈心懋、袁顺、何旸、张隆、沈忱、刘坚、胡建平、王小君、成其好等曾见证并参与了“上海85前卫”的艺术家们齐聚上海明圆美术馆,共同出席了当天的开幕仪式。此外,上一单元展览“重启现代主义”参展艺术家查国钧老先生也专程赶到开幕现场并致辞。

艺术家代表袁顺致辞
艺术家代表袁顺致辞

日本艺术史学者、艺术评论家千叶成夫致辞;艺术家范钟鸣翻译
日本艺术史学者、艺术评论家千叶成夫致辞;艺术家范钟鸣翻译

艺术家代表查国钧支持
艺术家代表查国钧支持

展览出品人、上海明圆美术馆馆长凌菲菲致辞
展览出品人、上海明圆美术馆馆长凌菲菲致辞

作为上海明圆美术馆2018年的开年首展,本次展览以“前卫主义新潮”为主题,在承接上一单元“重启现代主义(1979—1985)”之遗绪的基础上,超脱了早期的抽象艺术,以行为表演、表现主义、实验水墨、装置艺术等形式进行激进的探索。在知识视野上,扩展至战后艺术及晚期现代主义,甚至后现代主义和波普艺术。在艺术的议题上,存在主义、新马克思主义等战后哲学和文化思潮以及拉美的第三世界现代主义等成为新的思想背景。

在展览架构上,本次展览以“偶发与表演”、“表现及其现代之后”、“水墨的现代主义”、“‘后89’转型”这四条线索为主体,呈现上海在改革开放后自八十年代中后期至九十年代初这一时期当代艺术的发展脉络。内容涵盖了1986年的“凹凸展”、文革后中国当代艺术史上第一个纯粹的行为表演展“M观念艺术表演展”、文革后首个在官方美术馆(上海美术馆)举办的行为艺术表演“最后的晚餐”、“85新潮”第一个具有影响力的表现主义画展“新具象”、标志着上海木刻进入现代主义的“四人版画展”、上海首个纯粹的表现主义画展“现在画展”,以及进入“后89阶段”的“车库艺术展’91”、“苹果阐释”和“连续扩散事态”系列等观念艺术展。

展览出品人凌菲菲女士接受媒体采访
展览出品人凌菲菲女士接受媒体采访

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发轫的现代主义,经五、六十年代成为一条现代主义的地下潜流,这一潜流至七十年代末率先重启现代主义。作为摩登现代主义的潜流,这一现代主义的种子,被埋入了1949年以后归化后的土壤,从而在1980年代后期获致一种重生的前卫艺术。尽管扮演着现代主义种子维系者的角色,无可否认,1949年之后,作为一种摩登现代主义的民国彻底断裂,上海不可避免被归化入一种红色体系的总体性。经过五、六十年代的社会主义改造及文革的意识形态狂热,上海被归化为一种新的总体性,这一新的结构属性,并未消灭民国的摩登基因,最终在八十年代中期诞生了一种重生的精英主义。

“上海当代30年文献展:前卫主义新潮”展览开幕式合影
“上海当代30年文献展:前卫主义新潮”展览开幕式合影

1985年是上海精英主义文化涅磐的开端,即真正超越了民国的摩登孤岛,站在1980年代激进主义的文化运动的前沿。这不仅可以追溯到文革后期的陈逸飞、魏景山的《攻占总统府》、沈嘉蔚、陈丹青等知青宣传画,文革后李斌等人的连环画《枫》、宗福先的话剧《于无声处》,以及1980年代掀起的文学、戏剧和视觉艺术的先锋新潮。

“上海当代30年文献展:前卫主义新潮”展览开幕式现场
“上海当代30年文献展:前卫主义新潮”展览开幕式现场

相比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前期的抽象艺术,1980年代后期的上海前卫主义不再沾有民国现代主义的摩登遗绪。1980年代后期,在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全方位形成了一场激进主义的文化运动,尤其是77、78级之后的“后知青”一代,掀起了一波比一波更为激进的新潮艺术运动。在这一背景下发生的以先锋派为特征的前卫新潮,标志着上海新文化的涅磐重生,即民国的摩登孤岛归化入“新中国”的总体意识形态,但它又以自己的深层趣味和语言方式,使这座摩登犹存的城市蜕变出脱胎换骨后新的前卫特质。

\

\

\

\

\

\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3月25日。

编辑:江兵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