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活一座城的文化DNA?水墨艺博会为杭州赋能
2018-05-03 10:13:00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

着名建筑师沙里宁有一句名言:“让我看看你的城市面孔,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在追求什么文化”。

然而,对于今天的中国来说,纵然阅尽千城百态,又有哪座城市,能够清晰地展现出城市的面孔?

所以,对于正处在城市化进程十字路口的中国来说,即将于5月24-28日在杭州举行的“艺术西湖·国际水墨博览会”是一种历史的必然,而不是艺术的偶然。

Yang Jiechang 杨诘苍 Monochrome 黑白,1989-1990 Ink,gauze,xuan paper 墨,纱布,宣纸 86 5/8 × 59 1/8 in 220 × 150 cm
Yang Jiechang 杨诘苍 Monochrome 黑白,1989-1990 Ink,gauze,xuan paper 墨,纱布,宣纸 86 5/8 × 59 1/8 in 220 × 150 cm

为什么是杭州?

在全球化的背景中,城市化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和趋势。改革开放的40年时间里,中国走过了发达国家一二百年的历史进程,其经济的腾飞是以城市化快速发展为支撑的。

然而,全球化时代与中国城市化的共时性特征,以及社会转型期时空压缩的矛盾境遇,形成了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的文化缺失倾向。当你走在北京、南京、广州、苏州的主要街道,发现都是千篇一律的高楼大厦,找不出区别的时候,你会迫切地想知道,属于这个城市的文化面貌在哪里?

这个时候,城市文化的重要就日益凸显。其实,中国的城市都是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基因的,每个城市都不尽相同,只是被湮没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不易显见。如何激活它们,是地方政府的重要责任。

夜之三  180x97cm  纸本水墨  2013  武艺
夜之三  180x97cm  纸本水墨  2013  武艺

改革开放第40个年头的春夏之交,西湖之滨,中国第一个专业水墨博览会,示范了激活城市文化基因的一种可能性。

杭州,三吴都会,自古繁华,北宋时期,被词人柳永形容为“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可见城市之发达兴盛。

杭州的城市面孔,应该是什么样的?属于杭州的色彩,到底是什么?2005,受杭州市规划局委托,时任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宋建明,带领他的专业色彩团队,经过大量调研,最终为杭州找到了色彩定位--“水墨淡彩”。

水墨,可以说是杭州城市文化的核心基因,杭州自古以来就是艺术的都会。南宋时创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皇家画院,走出了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四大画家,彪炳于艺术史册,从此,杭州便成为艺术之都,繁盛近千年。明代武林画派名家蓝瑛就是杭州人,一代大师陈洪绶也曾跟随蓝瑛在杭州学画,进入20世纪以来,开设在杭州的一批现代美术院校或系科,培养了丰子恺、吴梦非、潘天寿、李鸿梁和赵无极、朱德群、赵春翔、吴冠中、李可染、胡一川、董希文、苏天赐等一大批叱咤中国现当代美术史的风云人物。

精神旅行09-12,宣纸水墨,张浩168x146cm,2009
精神旅行09-12,宣纸水墨,张浩168x146cm,2009

水墨,已经是杭州这座城市的千年名片,杭州已经与水墨融为一体,在新时代,举办一次高规格的水墨艺术博览会,必将使“水墨淡彩”的城市文化焕发出新的光彩。

朱岚,生,水墨,180X193cm, 2017
朱岚,生,水墨,180X193cm, 2017

艺术的西湖 国际的水墨

即将于5月24日开幕的“艺术西湖·国际水墨博览会”是我国内地历史上首个专业水墨艺术博览会,由中华文化促进会和浙江省文化厅主办,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55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策展人王春辰教授担任学术主持,蒋非默和王泊乔担任策展人。

这次博览会汇集了近百位最具实验性和探索性的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大家,更有深耕水墨艺术多年并取得较高艺术成就的西方知名艺术家。策展方还邀请了拥有68年历史、世界十大画廊之一东京画廊BTAP和25年专注水墨艺术推广和艺术史学术研究的美国墨斋InkStudio、香港世界画廊、亦安画廊、太和艺术空间、艾米李画廊、EGG画廊、玉衡艺术中心等数十家在国际水墨艺术领域具有突出学术与市场贡献的顶级艺术机构参展,他们将带来被国内外博物馆和藏家争相追逐的世界顶级水墨艺术家作品,相信会给收藏家和公众带来跟传统中国画完全不同的美学体验,刷新人们对“水墨”艺术的认知。

除了展览外,本次博览会还邀请了数十位博物馆馆长、艺术史学家、收藏家、画廊主“西湖论墨”,为杭州收藏家和艺术投资机构举办《无问西东:全球视野下的当代水墨艺术》《未来方向:艺术收藏的价值洼地》《国家收藏:美术馆为什么聚焦当代水墨》《时不我待:国际水墨艺术市场与收藏》《能量转换:水墨的传统与当代语境》《水墨无极:中国艺术的价值重塑》等多场艺术与收藏论坛活动,纵论水墨艺术收藏与市场发展现状,探索水墨艺术未来的全球化发展路径。

水墨世界无极于天下

对于本次博览会的主题“水墨无极”,博览会的学术主持王春辰是这样解读的:在今天讨论水墨,应该和整体文化的反思性态度联系起来。这个反思性要强调的绝不是走向保守主义,也不是走向传统主义,更不是走向极端的民族主义,而是以一个新的反思性的视角和态度来讨论水墨。任何一种文化的复苏,都可以对原有的文化传统和遗产进行一次大幅度的改进、改变和重新利用,这是充满创造性的。而在水墨领域,这个态势已经形成了。在今天,我们谈论“水墨无极”即是获得一种开放的思维、开放的心态及开放的人格,以更加积极、完备的知识与智慧来看待水墨。今天的水墨必然是以无限的可能性为大前提,是以世界的新知为大的框架,所以新的水墨世界必然是无穷大的,必然是无极于天下。

水墨是个形容词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被用来形容杭州美景,浓淡之间,留下了了杭州城市文化的历史印记。

策展人蒋非默认为,今天的“水墨”已经不单纯是材料,它不是个名词,更像个形容词,主要用来描写、修饰、代替或补充,当代文化的属性、状态、特征等等。水墨,在空间上不是封闭的,在时间上不是停滞的,是一个鲜活有机、不断吸纳的生命系统。水墨应该有个更宽泛、更开放的诠释。在文化上,人们一直讲中西融合、中为西用,在这儿,已经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只有回到事物的原点,看问题才不那么表面。今天,在这里所展现的水墨,对原有的传统艺术语言进行创造、进行转化,对原来缺乏的、薄弱的方面努力实验、改造、创新、发展的探索成果。水墨的命名不再是一个确定的意义,而是一股凤凰涅盘的无极力量。

水墨,中国文化永远转不了基因

在策展人王泊乔看来,纵观百余年来的西学东渐,使中国甚至整个东方屈辱性地沦为被西方观察的“沉默他者”、“被审视者”,丧失掉了自我的话语权,造成的结果就是自我否定与文化上的不自信,而在近年随着中国自省意识的日渐崛起,对于重新建构东方文化身份的呼声越来越高,反映在艺术领域,就是水墨倍受关注。就如亦安画廊宽先生所说,“中国当代艺术在某种程度上是中国在某一特殊时期,为西方定制的'外贸产品'已而。”所以,它不能代表过去、现在、未来的中国,这个重任只有水墨可以完成。

进入新时代以来,回归文化母体,在那里汲取成长的资源和力量,已成为当代中国艺术发展的大趋势。水墨艺术,以其特有的文化密度、技术复杂性、历史厚度,理当是新时代美术创作的中流砥柱。而随着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推进,水墨艺术那种独特的、简淡深厚的魅力,也必将弥散到世界的每个角落。

在新时代,我们需要从全面的角度、必要深度和正确的方式,来理解“水墨”这个古老而又不断刷新的概念,这也是举办本次以“水墨无极”为主题的“艺术西湖·国际水墨博览会”初衷和意义。

编辑:江兵

标签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