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剧之王“查理·卓别林:卓眼视界”全球首次大型回顾展即将登陆余德耀美术馆
2018-05-24 10:14:44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

余德耀美术馆日前宣布与瑞士洛桑爱丽舍博物馆合作,将喜剧之王查理·卓别林的大型回顾展带到中国。

《摩登时代》(联美公司),1934-1935 年
《摩登时代》(联美公司),1934-1935 年
©Roy Export SAS / 洛桑爱丽舍博物馆惠允,博洛尼亚电影资料馆惠允扫

查理·卓别林是现代喜剧电影的奠基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表演艺术家和电影导演之一。 他头戴圆顶礼貌、手持竹拐杖、留一撇小胡子的喜剧形象,家喻户晓,深入人心。1928 年,卓别林因《马戏团》荣获奥斯卡特别奖,1972年又再获奥斯卡荣誉奖(即"终身成就奖"),为 20 世纪电影的发展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他亦是著名的反战人士和社会活动家。

世界著名的摄影博物馆--爱丽舍博物馆自 2011 年 1 月起受卓别林协会和 RoyExport SAS 公司委托保管查理·卓别林的照片档案资料,包括约 20000 张底片、印刷品及原始影集,记录了这位电影人六十年来的职业生涯和私人生活。这些收藏还包括影片剧照、场景照、旅行相册以及由知名摄影师詹姆斯·阿贝(JamesAbbe)、爱德华·斯泰肯(Edward Steichen)和理查德·埃夫登(Richard Avedon)拍摄的肖像照片。爱丽舍博物馆与博洛尼亚电影资料馆基金会合作,将卓别林的摄影及纸本档案电子化并使之可用。

2015 年 10 月,余德耀美术馆的创始人余德耀先生受爱丽舍博物馆馆长塔蒂扬娜·弗兰克女士邀请,前往瑞士洛桑参加研讨会,并在参观爱丽舍博物馆藏品库房时发现了这些珍贵的卓别林原版照片。这批摄影档案充分体现了这位喜剧大师的魅力,也见证了卓别林著名的"流浪汉"形象的演变,以及艺术家职业生涯的真实场景。照片还显示卓别林曾到访中国及巴厘岛,这与余德耀先生创办美术馆的背景极为契合。余德耀先生认为,通过卓别林的摄影档案以及相关的当代艺术作品来回顾卓别林这位深受中国观众喜爱的喜剧大师,将会使观众深入理解卓别林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之所以能超越时代成为经典的原因,其卓越的电影艺术视野和开放的探索精神在今天依然具有深远的影响和启示意义。余德耀美术馆团队随即决定和爱丽舍博物馆合作,并开始了长达两年多的展览筹备。

2015 年爱丽舍博物馆卓别林摄影档案策展人卡罗勒·桑德兰女士与余德耀美术馆的创始人余德耀先生
2015 年爱丽舍博物馆卓别林摄影档案策展人卡罗勒·桑德兰女士与余德耀美术馆的创始人余德耀先生

大型展览"查理·卓别林:卓眼视界"由爱丽舍博物馆和余德耀美术馆共同制作呈现。展览将遵循时间线索,通过重新挖掘卓别林及其塑造的经典人物形象所 具 有 的 深 刻 的 人 文 精 神 , 来 帮 助 观 众 更 好 地 理 解 他 们 的 现 代 性 。 卓别林是谁?他看到这个世界的哪些东西,它们又如何影响了他的艺术?他试图向我们传达什么?这个世界,尤其是他所处那个年代的艺术家是如何看待他以及"流浪汉"这个形象的?现代艺术家又是如何理解他的?此次展览将探索促成卓别林成功并为其带来关键性机遇的原因,研究摄影图像在艺术家走向传奇的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2017 年 11 月,爱丽舍博物馆馆长塔蒂扬娜·弗兰克女士在余德耀美术馆年度晚宴上公布了两家机构的展览合作计划。展览通过拍摄/被拍摄的片段来走进卓别林的生活与事业、解密其电影语言,也试图重估艺术家革命性的艺术遗产。除了展出卓别林档案资料中的 300 多张照片、文献和将近两小时的电影片段,展览还将呈现来自私人或公共机构收藏的原版海报、录像、油画、手稿及版画作品,反映卓别林的形象对于世界各地的艺术家的影响--从 20世纪 20 年代的前卫艺术家直至今天,诸如费尔南·莱热(Fernand Léger)、马克·夏加尔(Marc Chagall)、欧文·布卢门菲尔德(Erwin Blumenfeld)、瓦尔瓦拉·斯捷潘诺娃(Varvara Stepanova)、托尼·德拉普(Tony DeLap)、C215 和丽塔·卡贝鲁特(Lita Cabellut)等艺术家都在艺术创作中 绘过卓别林的形象。

2017 年爱丽舍博物馆馆长塔蒂扬娜·弗兰克女士在晚宴上公布展览计划.
2017 年爱丽舍博物馆馆长塔蒂扬娜·弗兰克女士在晚宴上公布展览计划

《大独裁者》(联美公司),1939-1940 年
《大独裁者》(联美公司),1939-1940 年
©Roy Export SAS / 洛桑爱丽舍博物馆惠允,博洛尼亚电影资料馆惠允扫

查理·卓别林扮作流浪汉形象,约 1915 年
查理·卓别林扮作流浪汉形象,约 1915 年
©来自 Roy Export Co. Ltd 档案 / 洛桑爱丽舍博物馆惠允

作为大型国际展览项目,"查理·卓别林:卓眼视界"将于 2018 年 6 月 8 日至 10月 7 日在上海余德耀美术馆首次展出,于 2018 年 11 月巡展至墨西哥城,未来也计划在另外两个城市展出。展览同期将出版配套画册。

展览由洛桑爱丽舍博物馆与余德耀美术馆共同制作,由余德耀基金会倾力支持。除此之外亦获得 Roy Export 和卓别林遗产的大力支持,并与博洛尼亚电影资料馆基金会共同合作策展。


关于策展人

卡罗勒·桑德兰,爱丽舍博物馆卓别林摄影档案策展人;朱斯蒂娜·查帕蕾,助理策展人塔蒂扬娜·弗兰克,爱丽舍博物馆馆长切奇莉亚·琴恰雷利,博洛尼亚电影资料馆基金会卓别林项目主管;埃莱娜·科雷拉,助理策展人

关于查理·卓别林

查理·卓别林,1889 年 4 月 16 日生于伦敦,1977 年 12 月 25 日于瑞士沃韦去世。20 岁时他就跟随弗雷德·卡尔诺的剧团来到美国,不久即被基石电影公司的导演麦克·塞纳特相中。他的第一部电影短片《谋生》拍摄于 1914 年;而在他的第二部电影《威尼斯儿童赛车记》中,卓别林就开始以"流浪汉"的形象出现。1914年至 1923 年间,卓别林创作了 70 余部电影短片;1925 年至 1967 年间,他又完成了 8 部电影的拍摄。卓别林以演员身份入行,在他的艺术生涯中迅速转型,成为身兼其作品导演、制片人、演员、作者和作曲人等数职的多面影人。卓别林档案目前由其创立的不同权限持有公司所有,由巴黎卓别林办公室管理。更多详情:www.charliechaplin.com

关于爱丽舍博物馆

爱丽舍博物馆是世界重要的摄影博物馆之一。自 1985 年创立至今,通过举办开创性的展览、出版重要刊物以及组织多样的活动, 高了公众对于摄影艺术的理解与认知。

作为视觉文化遗产保存推广领域的专业中心,爱丽舍博物馆拥有超过一百万张印刷品,并保管数个照片档案,其中包括艾拉·马亚尔(Ella Maillart)、尼古拉·布维耶(Nicolas Bouvier)、扬·格鲁弗(Jan Groover)、萨比娜·韦斯(Sabine Weiss)以及勒内·布里(René Burri)等人的珍贵资料。爱丽舍博物馆也通过支持年轻摄影师、 供新角度审视大师作品并将摄影与其他艺术形式融合,来探索图像的可能。爱丽舍博物馆每年在瑞士洛桑举办四次大型展览,并在全球其它久负盛名的博物馆及艺术节中举办约 15 场重要展览。立于地域,放眼国际,爱丽舍博物馆不断创造与观众互动的新颖方式,并与更多机构开展合作。

于博洛尼亚电影资料馆基金会

博洛尼亚电影资料馆是享誉全球的电影档案机构,机构使命包括电影影像的保存、传播、训练、研究和出版等多个方面。其一年一度的"失而复得的影像"电影节是全世界电影史学家、学者和影迷们最翘首以盼的活动之一。在过去的 20 年中,博洛尼亚电影资料馆的"失而复得影像实验室"已成为一流的电影修复中心之一,与美国奥斯卡电影档案馆、马丁·斯科塞斯电影基金会、百代电影公司、高蒙电影公司、索尼影业、卢米埃电影学院等机构合作,已成功修复了 800 余部影片,包括皮耶尔·保罗·帕索里尼(Pier Paolo Pasolini)、让·雷诺阿(Jean Renoir)、费德里科·费里尼(Federico Fellini)、卢基诺·维斯孔蒂(Luchino Visconti)、维托里奥·德·西卡(Vittorio De Sica)、塞尔乔·莱昂内(Sergio Leone)、罗伯托·罗塞利尼(Roberto Rossellini)、让·维戈(Jean Vigo)、巴斯特·基顿(Buster Keaton)等大师的杰作。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归功于和 Roy Export 公司/卓别林协会的合作,博洛尼亚电影资料馆开始启动"卓别林计划",修复了查理·卓别林的全部影片,共计 80部。

关于上海余德耀美术馆

上海余德耀美术馆由印尼爱国华侨、企业家、慈善家和收藏家余德耀先生创办,于2014年5月正式开馆,坐落于上海徐汇滨江西岸核心区域,是"西岸文化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余德耀美术馆以"将世界的目光引向上海"为理念,将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视为己任,力图打造中国当代艺术新坐标,成为世界顶尖的当代艺术馆。作为非营利机构,余德耀美术馆积极支持艺术教育事业,让中国公众了解国际当代艺术,更通过横跨中西的展览让世界了解中国,了解上海。

上海余德耀美术馆坐落于黄浦江畔,东临龙腾大道,北依丰谷路,由日本知名建筑设计师藤本壮介(Sou Fujimoto)执掌,在原上海飞机制造厂老机库上改建而成。美术馆总面积达9000平方米,其中由大机库改建而成的主展厅面积就超过3000平方米,主要陈列大型装置艺术。其余展厅总面积逾1000平方米,展出各类国内外当代绘画、雕塑、摄影等艺术杰作。

关于创始人余德耀及余德耀基金会

余德耀先生是印尼爱国华侨、企业家、慈善家和收藏家,余德耀基金会和余德耀美术馆的创始人,曾任英国泰特美术馆亚太地区委员及收藏委员,并于 2017 年被法国政府授予法兰西共和国荣誉军团军官勋章。在2007年,他创立了余德耀基金会,基金会致力于通过其理念、收藏、美术馆、赞助项目和学术项目,向公众

 推广国际当代艺术。2008年,余德耀基金会在印尼雅加达开设了当地第一间私人美术馆。2014年,基金会在徐汇滨江"西岸文化走廊"开设的上海余德耀美术馆也正式落成。

这位出生于帕米朗印度尼西亚、成长于新加坡、回乡后一度专注农业及食品的成功企业家,于2004年开始痴迷于当代艺术,转身潜心研究艺术品收藏。十多年来,作为亚洲顶级收藏家,他建立了横跨中西的收藏体系。他关注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当代艺术,尤其是从八十年代初期到九十年代末期创作的作品。他的西方艺术收藏涉猎广泛,从大型装置艺术到德国战后艺术以及年轻艺术家创作的互动新艺术均有涉猎。对他来说,艺术带来的感官体验远比作品本身重要。他秉承"收而不藏"的理念,常常慷慨借出自己的藏品以支持专业艺术机构展览,从而增进国际艺术界对当代艺术的理解。此外,他还持续通过余德耀基金会向世界级美术馆捐赠优秀的中国艺术家作品,将亚洲文化艺术推向世界舞台。

余德耀先生曾在当代艺术领域荣获诸多荣誉,包括 2011 年纽约《艺术+拍卖/Art+Auction》杂志"当今艺术界最具影响力的十大人物",2012 年、2013 年连续入选国际权威当代艺术评论杂志《艺术评论/Art Review》评选的"全球艺术界最具影响力的 100 人"("The Power 100")榜单,以及 2015 年 Artnet 全球艺术网艺术界最具影响力 100 人等。

 

编辑:江兵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