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书画
6月20日(周三)晚上7:30
嘉德艺术中心拍卖厅A厅
文|李伟
以亚洲当代水墨的视野,为市场呈现了一个风格多元、精彩并存的水墨作品专场。如在国内首次推出“落脱身心——井上有一的墨道笔痕”,多年前就在国际上受到关注的井上有一,近年来在国内同样受到藏家们的青睐。21件上拍作品皆为其艺术成熟期的代表性作品,能够让我们充分领略一位深谙中国传统书道而享誉国际的艺术大家风采;又如首次推出“案头览萃”专题,作品呈现多以册页、手卷、等案头形式,强调作品在案头上的观赏感,注重引导当代水墨收藏趣味,也更多角度让藏家感受到当代水墨作品魅力;另馆藏级的经典性作品,这次也有着重力推。通过这些作品本身的学术价值份量也更多的展示当代水墨自身魅力,为整个当代水墨领域亮出她的高光点。
其中朱振庚创作的《欢乐颂》水墨重彩作品,为其精心巨制之作,凝结了其一生对现代水墨探索追求的理念和数十年的绘画践行经验,将笔墨生动的表现力以本土的民间美术元素做以图像表达,尽显水墨表现的感染力。画面以双龙戏珠为画面主体进行建构,两边排列及画面中穿插的飞鸟走兽自由的组合,将整个画面以欢快、吉祥的浓郁氛围展现。在其所创作的作品中画面构思如此精心布局的创作大尺幅作品极为罕见。另周思聪创作于上世纪80年代末的《观音》作品,是目前市场上唯一能见到的此题材作品,且创作于画家艺术风格最为成熟期。此作首次于2002年嘉德春拍释出,时隔十六年再次出现在市场上必能引起不少藏家的关注。
尤为可期的一件《丹枫呦鹿》作品,为实力派画家任重精摹五代传世绘画的同名之作。画家亲见原作,深揣古人画意。画秋日枫林中,群鹿嬉游憩息的情景。画鹿先淡勾轮廓,再以墨多次渲染;浓淡凹凸分明,效果突出。用色皆为古法矿物着色,艳丽而沉着。精炼的笔法充分还原画面完整的造型,更让我们通过此作感受到原作在千年前的色泽光华。
“INK+”专题、“新文人画现象”专题延续精彩的呈现,当代实力名家贾又福、王明明、崔如琢、范曾、丁观加、石齐等均有佳作呈现,正可谓“春风百啭,佳音可期”。
Lot 1257
王镛
b.1948
江上千峰
镜心 设色纸本
68.5×137 cm
钤印:WY、王镛、井心人
题识:江上千峰紫翠浮,松门苔径映清流。茅堂雨绝湘帘暝,卧听空山一夜秋。公元二零零六年一月写于洗风亭畔。王镛。
观赏王镛近年的山水画,人们不难发现,画家摄取或构置的景色,无论是南国的竹林村舍,还是塞北的黄原窑洞,无论是蔚然深秀的山脚人家,还是清风徐来的路畔田园,他所着意表现或强化的美,则无不着眼于拙朴无华,疏野自得,如粗服乱头,如卞和抱璞。在他的画中,仁者的山多于智者的水。北国的雄多于江南的秀,秋日的生机多于春天的草长莺飞。其邱壑林木的布置,大多着意于整体的大璞不琢,雄厚,圆浑,少瓤棱圭角,无剑拔弩张,却又十分注意显现其蕴合的生机与内美。有趣的是,这生机与内美的表现,在王镛腕下,主要不靠葱笼的草木,而山筋石脉,随处可见,秘叶繁枝,少无可少。一般而言,随四时而荣枯的草木,最宜在春夏两季显现其葳蕤扶蔬,生意勃发,但是正因其有荣枯之变,相对于山岩原坳,古人亦曾视为毛发而非体肤,华而非实,王镛大约有见于此、他为了表现更深厚永恒的内在活力,往往在秋山中驰骋才思。如果说《霜林落后山争出》一画反映了上述命意的话,那么,《清秋入画图》中的题诗则把画家的立意阐述得更加明白。诗日:"新谱清秋入画图。恐闻萧瑟使人愁。无情最是孤巌好,不辨枯荣任去留。"俗云:"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画清秋而省略凋落的草木,非但不是画家无情,这恰恰反映了画家的深情;深在着力揭示山原中永恒的生命力,揭示在似乎看不见的地壳运动中奔突的经久不衰的活力。他既然在对自然的认识上去华存质,抛开瞬间的感受的表达而精求那深藏其内的生机,他也就理所当然地放弃了对最大众化的却又不免"五色使人目盲"的缤纷色彩,而致力于水墨画表现力的开拓。
——薛永年
Lot 1258
陈平
b.1960
山居图
镜心 设色纸本
甲申(2004年)作
136.3×68.5 cm
钤印:陈平印信、平、别调、四壁云山、常幻此山庄
题识:甲申陈平。
陈平既不否定古典主义,也不挑战当代艺术,他主张兼具诗、书、画、印的全面修养,同时也不以激进的姿态超越最有影响力的当代文化思潮,他所展示的是一个"纯粹"的个人世界。他以山水见长,构图稳健、构思新颖,其特色是笔墨的叠置,使得画面温厚紧密中透露着光影,引人入胜。尤其是黄色和红色的运用形成了神秘的光感和现代意识。他长期以"费洼山庄"为系列画题,似有所寄。
Lot 1262
李老十
1957-1996
梵高
镜心 设色纸本
134×65 cm
出版:《李老十画集》,第21页,河北教育出版社,2016年。
其实他有着广阔的视野,具有力求突破以开新风的巨才广识的大家气派。他对艺术的真诚,对理想的执着,对浮华的鄙夷,对生命的激越,在中西画坛巨匠中不乏同调。比如徐渭,比如凡?高,都极相近似。凡?高一生深受东方美术的影响。他说:『我的一切作品都是以日本艺术家(葛饰北斋)作为根据……日本艺术在法国印象派艺术家中生了根。』(张士楚《在历史的地平线上》)凡?高笔触粗放,用色大胆,感情激烈,终因不堪世俗的压制,愤而自杀。徐青藤因狂狷的艺术个性也累入大狱,自杀数次。但是这些孤独的大师们,并不因生前坎坷的遭遇而减色。相反,他们的杰作昭如日月,光景长新。老十短暂的人生,正如同划破夜空的彗星,将照亮人们的心智,留在永恒的记忆里。
——周笃文
Lot 1266
田黎明
b.1955
喝红酒的女孩
镜心 设色纸本
70×47.5 cm
钤印:田、黎明
题识:黎明画
说明:发表于《近山者厚》画册,2011年。
老十学人物,画人物画,自然容易将精神引向关注自己、别人以及这个时代人的命运,不这样他就是个卖艺的匠人或者打发业余时光的爱好者。因他的自弃,我也常常想到芥川龙之介《地狱变》中的画家良秀--那个可怜可敬又可恨的艺术家,创作的冲动竟会越过亲情,使一个绘画天才完全无视天伦中的基本责任,而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女儿奔入火海。个性、欲望、责任、良知和善意通常总是混杂地聚于人身,只有一二天才,还只在某个时刻,他所肩负的责任感会突然占据压倒一切的上风--技艺因此而进步,个人命运则更为悲惨。老十做了些什么呢?或者说他那支笔写下的东西能告诉我们些什么呢?--支离的赤裸裸的肉体、长久压抑之后爆发的贪欲、丑陋的色情、家庭暴力、争吵的男女、诈骗甚至还有杀戮等等等等,老十命名为"鬼趣"--是的,"鬼"而有"趣",否则人世间到不了今天的地步。而中国画中代表正义的钟馗却面对银两在叹息;就连他画中济世却又乞讨的铁拐李,苦修不成欲驾云西归的达摩,都境况可悲,了无生机。这些是不是可视为老十本人一道反讽的符咒呢--这是老十想要告诉我们的东西吗?显然,他的描拟与现世繁华的景观并不相符。老十的画最动人的是一幅写意人物《观花图》。画中有达摩,但并不坐禅,而是被一盆荷花所吸引。达摩离开蒲团,走到茶几边,瞪大眼睛数着两朵孤零零的荷花的花瓣发愁,他自语道:花瓣多,数着难过了半天,没能数完。这张画完成的时间就在老十弃世的那一年。达摩与花朵何干?此公竟怀着一种珍罕的发现的目光,盯着我们习见的象征着纯洁的花枝--这幅作品表现出了老十仅有的柔情,可是我却难以消受。
——曾印泉
在平常的日子里,净化着心绪的步履,在淡淡的画面上移动着感觉的分寸。于生活中留意着感觉,感觉中积蕴着情愫,情愫里调整着语言,语言在自然的状态中平实地对待着生活和画面。情出于生活,语出于情,生活似群山,情似溪流,情景交融显真语,山水回绕而有声,声在虚实间,语在感觉中。这是一个生命的真,是一个自然的纯,也是一方言语的准。
——田黎明
Lot 1251
朱新建
1953-2014
春色
镜心 设色纸本
1991年作
54×53 cm
钤印:新建画印
题识: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春色图。大丰新建一九九一年制。
出版:《花事——波普艺术在中国画领域的开拓者朱新建》,荣和精舍,北京,2013年。
“新文人画”现象
文人画是通过毛笔直接把心灵感受的东西表达出来。比方讲,有的人的笔墨很讲究、很严谨,就能反映出这个人的处世风格、人生态度很严格。有的人很冷涩,不喜欢世人褒奖;有的人很自我;有的人很平淡、清高,不是他画的一棵树平淡或者清高,完全在他的运笔、用墨中表现出来。笔墨直接表现为反映心情的一种载体,并不在于题材、形式等这些东西,而在于笔墨本身的轻重缓急、干涩浓淡等境界,来塑造自己的艺术形象,反映自己的价值取向、价值观念,这是文人画最重要的东西。假如把这些东西去掉,就不能叫文人画。
——朱新建
Lot 1267
江宏伟
b.1957
薰风十里藕花香
镜心 设色纸本
丙戌(2006年)作
48×177 cm
钤印:江、宏伟、近水楼
题识:薰风十里藕花香。丙戌年,宏伟。江。
出版:《清塘荷韵——江宏伟工笔荷花精选集》2008年福建美术出版社出版。
江宏伟当然属于有所借鉴而不见痕迹者。他说,他和朋友"经常一起谈起莫奈、塞尚和莫兰迪。"他最初画荷花,源于对波提切利的《春》《维纳斯的诞生》以及安格尔《泉》的神往,这神往又让他想到宋画《出水芙蓉》,两者的重叠使他模糊了中西画的界限,并说这种双向吸收是在"反传统与扞卫传统的20世纪80年代形成的。""把古代绘画当油画,当素描阅读,那么同样,我可以把一幅古典油画当成晕染得体的宋画来看。"他画虞美人所感受到的花朵枝叶的红与绿"艳丽而凄婉","隐隐地透着莫奈、毕沙罗的情绪,而在情感深处,却积淀着东方的性格。"他把这种"由着自己的性子看古代绘画,看西方绘画",称作新的"认知方式",觉得这种认识方式使他将中西传统和现实感受"作了一种融合"。但在画面上,这种"融合",除了并不显明的光色因素之外,几乎看不出别的。他借鉴于西方绘画的,基本不是它们的形式和画法,而是它们对修养的潜在影响,以及它们的内在品质,如感性真实、和谐、独特个性、色彩的情感倾向以及物象与环境的关系等。这是一种隐性的融合。
——郎绍君
Lot 1270
徐乐乐
b.1955
秋清古思
镜心 设色纸本
辛巳(2001年)作
33×138 cm
钤印:乐乐之印、眠琴处、清音
题识:辛巳春,乐乐画。
鉴藏印:叶青
签条:自题签条:秋清古思。 钤印:乐乐之印、眠琴处
出版:
1.《泓雅清赏——徐乐乐》2006年8月,香港王朝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2.《意象古今——徐乐乐人物精品集》,2013年逸空间、诸子艺术馆出品。
3.《澄怀—— 风骨志卷》,2011年,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
4.《画风》卷二十六,2013年四川美术出版出版。
5.《东方艺术?国画》,第108页,今日出版社,2018年3月刊。
展览:
1.意象古今——徐乐乐作品同好集珍展“,2013年南京逸空间、诸子艺术馆。
2.“古风意趣——徐乐乐绘画精品展”2018年3月,南京逸空间。
3.”泓雅清赏——徐乐乐画展“2006年,南京泓雅画廊。
说明:画家曾将此作做复制限量签名版画。
我画中国画已经有不少年头了。所画得题材一直很固定?可以说是对传统亦步亦趋。画女子不是闺阁幽思?便是仙境神游?画男人则表现传统文人思维:淡薄的、儒雅的、闲情的、懒惰的、不是高士、便是隐士、不是竹林七贤、便是饮中八仙,总之一个个都是一副做不成大官,只好退而寄情山水的典型姿态。一句“进则匡扶社稷,退则独善其身”的名言,实在一语概括了中国文人的处事纲领。当然啦,在官蝇营狗苟,这一题材即不入诗,也不入画。可是自古以来很少有几个是人、画家不是先画一切努力去争得官场一席之地的,只因位置有限,不得已,安心做艺术家。辞官而去的陶渊明,说的很明白:不为五斗米折腰。若是十五门呢?嫌官太小爷。辞官归田这一情节倒是很入画,陈老莲书中的陶渊明,将印解下丢给一哈腰弓背之小人,这神态之不屑,煞是风光。历代诗词中歌颂这一壮举的比比皆是,将之奉为最理想的归宿,可是陶公自己呢,辞官之后的生活可就惨了。
——徐乐乐
Lot 1272
任重
b.1976
丹枫呦鹿
镜心 设色纸本
130×36 cm
钤印:侯父、画图留与人看
题识:逸侯。
朔方任重,年少才俊,深思敏学,自幼得乃翁教诲,筑基国学,涵养诗文,钻研书法,入院校而力脱时趋,不竟其业,隐于沪而精研古法,自成家数。善师前贤之迹,更师前贤之心,尤能借径大千张,解读古人,始工花鸟,渐耽人物,亦作山水,上溯晋唐宋元,时参老莲唐仇,于徽宗院体,参悟尤深。一往从容不迫,兼以沉思静虑,见其微,察其着,恭摹,对临、背临、缩临,时局部,时整体,良工苦心,焚膏继晷。间以造物为师,对景写生,精心体物。欲集古之大成,自出机杼,年方逾立,各科并兼。或工笔,或白描、或没骨、或青绿,功力深厚,古意盎然,笔法老到,设色精美,周密不苟,时见远思,题画小楷,亦复妍雅。人物体格多样,重在传神,巧密而有情思;花鸟尤自成体貌,荟萃众美,神妙生动,精工而恬静,华贵而雍穆,松针松果,穷其变化,栩栩如生,幽情远思,不让前贤。近岁作品之广为流传,遍获赏音,良有以也。余览其作,惊其功力深湛,别有卓识,虽不敢谓人物、山水无懈可击,滥发溢美之词。然叹羡之余,环顾画坛,举一反三,颇觉良有启示。盖今之画者,自成一家无非两途:急躁者,每先求新异无法,再求艺术品位;沉稳者,而先求古法吾手艺术质量,再求化古为我。人所共知,后者之难远甚于前者,而欲求接续文脉,血战古人,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又非后者不能。
任重知难而进,无愧后者。新生代之翘楚,宜其名任重字千里也。
——薛永年
Lot 1298
周思聪
1939-1996
观音
立轴 设色纸本
116.5×68.7 cm
钤印:周
题识:思聪敬绘。
鉴藏印:多慧收藏
说明:此作品委托人直接得自于中国嘉德2002年春季拍卖会。
此幅周思聪创作于上世纪80年代末的《观音》是目前市场上能见到唯一一幅此题材的作品,且创作于画家艺术风格最为成熟期。此作首次于2002年嘉德春拍释出,时隔十六年再次出现在市场上必能引起不少藏家的关注。
1985年后,周思聪始终生活在严重类风湿的病痛之中。在足不能出户、手难以握管的境遇中,她渴望重返大自然,经常驱动着变了形的关节执笔作画,陆陆续续画了许多荷花和山水风景小品。这些作品尺幅不大,大都随意泼写,其中以雨荷、秋荷为多,湿润幽寂。画时适当用矾水,把笔墨与肌理融为一体,她不是像古人那样强调对荷花的近距离刻画,表现它出"出淤泥而不染"的妍美,而是将它们安排在一定距离之中,突出荷塘或清幽、或迷离的气氛和情境。更确切地说,这是画家因渴望自然而对自然的一种想象和再造——在体验了人生悲喜、生命内蕴之后对自然的想象性观照。……格调是理解中国画品质的一把钥匙。15年前,我在《周思聪画集?序》中写过一段话:"思聪作品的一大特点是格调高。如果说风格是艺术家把握世界的一种态度和方式,格调就是对这种态度和把握方式的价值判断。人们可以勉强说风格各有千秋,却必须承认格调的高下。换言之,格调是透过形式风格折射出来的艺术趣味的等级形态,其根源则是一种人格价值和品位——寓于美中的真善程度和形式化的精神品位。
——郎绍君
Lot 1303
朱振庚
欢乐颂
2012年
镜心 设色纸本
144×360 cm
钤印:朱振庚
题识:朱振庚绘制。
说明:
1.待出版《风骨有相——20世纪中国画名家?朱振庚》文化艺术出版社2018年。
2.待展览“生为变法——朱振庚艺术作品展”2018年8月10日,武汉美术馆。
总体而言,朱振庚很难将自己寓于某种一定的风格或样式的作品之中,几十年来,他始终随着其个人的绘画感觉游走。敏于发现,让朱振庚在他的绘画历程中保持了一种游牧特性。这种特性形象化的说法,就是左手"拿来"、右手"改造"。洋的、土的、古代的、现代的、设计的、摄影的等等,只要足以诱发画兴,朱振庚都会"拿来"加以"改造"成自己的东西。这样的结果就是朱振庚的作品不具有惰性,始终洋溢着一种"活泼泼"的自由的生命意志。朱振庚正是以自己作品鲜活的品质反对了绘画中那种容易结壳的习性与俗套,对人对己一律。朱振庚在他的《读〈金刚经〉感记》中引言:"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可以看作是朱振庚艺术态度的彻底表白。"无人相"即作品无他人之痕迹,"无众生相"即作品不落入艺术寻常的习见或俗套之中,"无寿者相"即作品不以样式追摹古人便自视高古;而这当中"无我相"则是最具有气魄、胆量并直揭根本的一句重语。至艺之碍,莫碍于画人心中之"有我相"。"有我相"虽然可以成就绘画之"我"的风格面貌,但"有我相"之为病,便有碍于绘画创造的自由,使画人创造之心灵不得通透,也就会由碍心而碍眼而碍手。人心莫不有所执,执于"有我",即成"有我相",这一点,虽学术研究亦难免,何况绘画成为商品竟成种种诱惑。朱振庚以其绘画之"无我相"切入绘画创作的本质,实有蹄签摈落的意味。他从"观古、观土、观洋、观我"——拿来主义的方式入手,出手而为"不古、不土、不洋、不我"的画境,其过程,通透而圆融。而要领在于不执"有我"而"我"自现。
——钱忠平
此幅《欢乐颂》水墨重彩作品,为画家精心巨制之作,凝结了其一生对现代水墨探索追求的理念和数十年的绘画践行经验,将笔墨生动的表现力以本土的美术元素做以图像表现,尽显水墨的感染力。画面以双龙戏珠为画面主体进行建构,两边排列及画面中穿插的飞鸟走兽自由的组合,将整个画面以欢快、吉祥的浓郁氛围呈现。在其所创作的作品中,画面构思如此精心布局的大尺幅作品极为罕见。
中国画之变革不是望着西方画东方,而是讲究中国味的现代感,与西方艺术平起平坐的独立性,催发传统艺术的全新化。
——朱振庚
Lot 1305
石齐
b.1939
阳光普照
镜心 设色纸本
68×68 cm
钤印:石齐
题识:阳光普照。石齐。
Lot 1321
史国良
b.1956
一年一度又金秋
手卷 设色纸本
庚寅(2010年)作
引首:24×49.5 cm
画:24×269.5 cm
钤印:史国良、与佛有缘、庚寅、大自在、肖形印
题识:一年一度又金秋。国良写于北京紫竹精舍。
引首:画家自题引首:满身汗水,一路黄金。国良为“金秋”自题于紫竹精舍。 钤印:沙门慧禅、国良、史国良印
签条:画家自题签条:一年一度又金秋。庚寅,国良题于紫竹精舍。 钤印:史画家自题外盒:一年一度又金秋。国良自题。 钤印:史
Lot 1320
韩羽
b.1931
戏剧人物
册页十开 设色纸本
28×28 cm
钤印:羽(十次)
题识:(一)韩羽。(二)关公战秦琼。韩羽。(三)甲午冬,韩羽画狮子楼。(四)韩羽。(五)失街亭。韩羽。(六)童年看戏。韩羽。(七)韩羽。(八)韩羽。(九)韩羽。(十)打金砖。韩羽。
自题签条:韩羽画戏。 钤印:韩羽
这么喜欢书,是因为韩羽从小顶着一头高粱花子,从沙土窝里爬出来的,那时印刷业没现在发达,能够找到想读的书不易。韩羽挤入文艺队伍之后,经过笔墨纸砚、人情世事的磨炼,他的画、他的书法闻名于世了。名气大了,喜欢收藏的求字求画的人就多了。来求的,是抱着贪心来的;被求的,是素有贪心的。你看看下面这两件事。一、韩羽的字画,自己不满意,是不愿意出手给人的。为了画满意,一幅字画,翻来覆去折腾多遍。韩羽说:"都说我的画和字难求,其实不是难求,是难写难画。谁都能糊弄,但自己糊弄不了自己。"一旦把字画弄得熨帖了,韩羽又舍不得给人了。因为他是个认真的人,因为艺术家不是复印机。二、某美术馆要高价收藏韩羽的画,几次催。韩羽说:"不见我正在写书吗?"来人说:"名画家不画画,是聪明人干糊涂事。您写一本书,才几个钱?"韩羽说:"眼下我喜欢写书。"来人说:"看来您真不喜欢钱,多少人要买您的画,您总是没有。您多画点不就有了?"韩羽说:"钱可是好东西,我岂能不喜欢?不过,有句大家熟知的话:‘我爱吾师,我更爱真理’。我套用一下:我爱人民币,我更爱我的事业。"韩羽在20世纪80年代初,韩羽刚调到河北美术出版社任总编辑时,一次,单位组织全体职工去看电影。韩羽抢先上了大轿车,找当中靠窗的座坐定。人到齐了,电影快开演了,车却没有启动的意思。大家催促,组织者答复说,再等会儿,总编还没来呢。韩羽闻听,气不打一处来,说什么狗屁总编,架子这么大,让一车人等他。大家当时还不认得韩羽,于是也跟着骂开了。正骂得起劲儿,车外的组织者听到车上有韩羽的声音,忙上来查对,一看果然是他。组织者叫道:"韩总编,下面的小轿车等你半天了,你怎么坐在这儿?"四人打斗图此时,韩羽才知道自己正是挨骂的总编。全车人见状,大笑不止。传来传去,传成韩羽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韩羽说:"哪是打成一片,我是抢好座去了。我是积习难改,紧要关头没想到我是‘领导’,现了‘群众’的原形。哈哈。"《将相和》韩羽的心得韩羽的画,多戏曲人物,有人说"俗";韩羽说话,也是土话连篇。你看,他把"推陈出新"说成"是和死人(前人)较劲儿";把"善于学习",说成是"会偷";不会偷的往往露马脚,于是人们说:瞧,这家伙又"抄袭"了。俗就俗吧。韩羽承认,他写过这样一副对联:琴棋书画堪称大雅,柴米油盐未能免俗。求雅而不避俗,好俗而不失雅,道出的是心得。《宇宙锋》说到雅与俗,就不能不提到巧与拙。韩羽尚拙,尚朴,乍观其字画,似顽童涂鸦,无甚章法。但细品,却发现此种境界,非有十分功力不能至;而有十分功力,却无赤子之心者亦不能至。此中微妙,韩羽这样说:"率真与拙,是穿着连裆裤的。"在人们看来,韩羽能书会画,的确有两手。但是,没想到韩羽还有第三只手,那就是写文章。韩羽的文章写得美,因此荣获了第一届鲁迅文学奖。韩羽写文章,在一番"贺知章云"、"抱朴子曰"之后,会不经意间冒出一句:"河心撒尿,顺了大流了。"关于书法绘画写文章,韩羽自有他的秘诀,"我最佩服一个铁匠师傅的话:烧红了的铁,千万不要用手摸"。
Lot 1327
贾又福
b.1942
深山云影
镜心 设色纸本
96×94 cm
钤印:福、贾
题识:深山云影。又福。写我自家感受。瓢者。
说明:原藏家得自佳士得 Swiresale 30/3/1992, lot322。
追求永恒感,藏着中国艺术幽深的秘密。永恒感显然与时间有关系,传统艺术观念受禅宗影响,就有个"瞬间永恒"的问题,但它的意思绝不是在短暂的妙悟片刻切入绵长的时间,永恒不是相对于有限的无限时间量度。瞬间永恒,就是没有瞬间,没有永恒,在生命的彻悟中完成对时间性的超越,在时间的背后,也就是表相世界的背后发现生命的真实。说到永恒感,又总与抽象的玄思有关。但中国艺术追求永恒,绝不是追求抽象的绝对的"道"的概念,它要在变易的世界背后显现世界的不变性,不是表现物质世界的非运动性,而是体现挣脱一切知识、欲望、情感等束缚的自由境界——纷纷扰扰世界背后的生命精神。永恒感虽是中国艺术追求的崇高境界,然而非有深湛思虑者不能达至。近代以来,在中国山水画创作领域,能够有此方面表现者极少。近读当代着名画家贾又福的与太行相关的大量绘画作品,联系他的一些非常有意思的作画笔记,使我强烈感觉到,他是中国当代中国画领域很少见的以永恒感作为根本追求的画家。他的影响巨大的太行系列作品,不光是去表现壮丽的太行山水,而是通过亘古如斯的太行山景,表现他面对人生、历史、宇宙时的感觉。他的画具有强烈的时空超越的特性,他的画"无画史纵横气息",不是记录,而在"发现",通过一心的体验,去发现大化运演的节奏,去体现内在生命的秘密。这一倾向正反映了他继承中国艺术正脉的努力,也是他的作品最能打动我的地方。
——朱良志
Lot 1332
丁观加
一峰顶上只通云
镜心 设色纸本
乙酉(2005年)作
131.5×65 cm
钤印:观加、老丁、丁观加、山水清晖、心意
题识:一峰顶上只通云。乙酉之夏于江南碧榆园。丁观加。吮笔含毫漫写生,山形矗矗水潺潺。知君自有真丘壑,不在区区翰墨间。文徵明题赠紫峰论画图轴诗一首。乙酉六月录此诗。丁观加。
展览:
1.“墨彩心意——丁观加书画艺术展”广东美术馆、深圳关山月美术馆2014年。
2.“墨彩心意——丁观加书画艺术展”江苏省美术馆2015年。
观加善于在平凡的自然山水中发现美,虽然他的足迹遍及名山大川,可是他画中描写的多为看似平常的田野、河流、山丘、草地、渔舟……他用勾、勒、点、擦、皴、染等传统笔法墨法,结合西画的造型、满构图和光与色彩经验,写自然景色的生动,抒发自己的主观感受。他善于用墨,浓、淡、枯、涩,求其在变化中的美感;他敢于用色,有的作品以色彩为主,把色彩当作墨来使用,甚至在以一种单纯色彩作为主色调的画面中,用少许墨来点缀;有时墨与色相互调和,融为一体;有时色与墨相互辉映,相得益彰。为了使画面呈现丰富的墨与色彩的层次,墨中透色、色中透墨,以墨压色、以色压墨,或者以墨衬色、以色衬墨,都是他常用的手法。他如此钟情于色彩,一是由于他要表现春夏秋冬季节色彩分明的江南自然界的情调氛围;二是他出于对变革中国画语言的自觉。基于对中西绘画规律与原理相通,质材、手法虽不相同,但是可以相互沟通、借鉴,而不必泾渭分明的认识,他大胆吸收西画色彩用法,以增强水墨画的表现力。
观加是按照"中西融合"这条道路在进行山水画创作的,20世纪中国画的衍变历史已经充分证明,继承文人画传统做"以古开今"的努力和兼蓄中西做"外为中用"的探索,都是继承和发扬中国画行之有效的途径。两者的目标是一致的:追求传统的中国文化精神及其现代形态。观加理解的山水画的中国文化内涵,是根源于中和、通融哲学观的天人合一与仁爱精神,这种精神集中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上,反映在绘画中则是笔墨、形与色彩、章法等语言传达的真实感情。观加的山水画有浓厚的抒情意味,这既表现在景色的选择上,更体现在颇有推敲的点线面与色彩的组合中。他的画从早期偏向写实逐渐转向强化写意性,近期的作品更重视心境的表达。他说,画画,画到底是画心意。正是他许多作品中耐人寻味的、真切的情与意,征服了不少国内外爱好艺术的观众,也得到业内行家的好评。
——邵大箴
Lot 1334
董欣宾
月上枝头
镜心 设色纸本
136×68 cm
钤印:欣宾、墨相
题识:残月枝头图、辛未年画于天地居。无锡张泾人董欣宾。
展览:
1.欣然为宾-董欣宾先生逝世十周年纪念展,2013年,炎黄艺术馆。
2.天地生人-董欣宾绘画专题展,2015年,翰海当代艺术中心。
说明:发表于2016年“天地居主人墨宝”台历。
我这几年恣意用线且自创漱墨之法形貌自然也会有千虑一得之变然而纵求二千七百余年历史积淀之魂魄不免有今月古人之叹拟象不易,取性更难。
真形何在真魂何在真谛何在,积三十余年追恋艺术之衷愫就教于天下知识者也!
——董欣宾
Lot 1353
范曾
b.1938
诸葛教诲图
镜心 设色纸本
乙丑(1985年)作
68×69.5 cm
钤印:范曾所作。范曾意造、抱冲斋主
题识:白帝城头古庙存,英雄遗意仅残痕。托孤未保刘公业,灭魏空劳宰相身。胜负何妨夔下水,节操恰似柏之根。群山万壑今犹在,雪浪时闻梁父吟。甲子年游三峡作。乙丑仲夏抱冲斋主十翼范曾。
说明:此作品于2018年5月9日经“北京范曾艺术品鉴定中心”确认为真迹。
中国嘉德2018春季拍卖会
预展Preview
6/15-6/17
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嘉德艺术中心
拍卖Auctions
6/18-6/22
嘉德艺术中心
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
预展Preview
6/10-6/17
嘉德艺术中心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