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入口
主办方嘉宾合影
开幕仪式——四川美术学院环艺系主任赵宇
四川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黄政
开幕仪式
开幕仪式
开幕仪式
开幕仪式
开幕仪式
嘉宾接受采访
合影
合影
合影
合影
3楼学术学术研讨会现场
3楼学术学术研讨会现场
3楼学术学术研讨会现场
3楼学术学术研讨会现场
3楼学术学术研讨会现场
3楼学术学术研讨会现场
3楼学术学术研讨会现场
3楼学术学术研讨会现场
3楼学术学术研讨会现场
3楼学术学术研讨会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四川美术学院环艺系主任赵宇接受媒体采访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1楼榫卯体验区
1楼榫卯体验区
1楼榫卯体验区
1楼展厅
1楼重庆民居模型
1楼重庆民居模型
2楼嘉宾合照
2楼涂鸦体验区 (2)
2楼嘉宾合照
2楼展厅
2楼涂鸦体验区
2楼拓片体验区
2楼展厅
2楼展厅
2楼展厅
2楼展厅
3楼展厅
3楼展厅
3楼展厅
3楼展厅
3楼VR体验区
3楼VR体验区
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重拾营造——中国传统村落民居营造工艺作品展”,是在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传统村落民居营造工艺传承、保护与利用技术集成与示范”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弘扬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遗产的急迫需求,聚焦传承千年却濒临断层的传统村落民居营造工艺,以“重现本土营造智慧、重拾本土营造传统”为主题而进行的兼具历史文献价值与观赏性、互动性的多媒介综合展览。
展览分两站展出,首展2018年6月9日~6月30日在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举行,终展2018年11月在重庆美术馆举行。
2018年6月9日下午2点,首展开幕式在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隆重举行。四川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黄政、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秘书长邓千、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副秘书长刘原、中央美术学院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王铁、天津美术学院建筑环境设计学院彭军教授、中国美术学院环境设计系副主任邵建、苏州大学城市环境学院副院长王琼、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吴国欣教授、南京艺术学院环境艺术系主任韩巍、山西传媒学院教授周恒、中国建筑装饰协会重庆市分会秘书长肖能定、四川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院长段胜峰、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副馆长曾春兰等嘉宾出席开幕式。项目负责人赵宇主持开幕式,四川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黄政致开幕辞,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副馆长曾春兰介绍了展览情况。
开幕式结束后,在展览馆三层举行了学术交流座谈会,围绕工匠手艺的当代价值、营造工艺和当代艺术、传统文化在当下的存活传续等话题进行了富有价值的对话与交流,对展览在唤醒大众对工匠营造精神的认识、感受传统营造工艺的魅力、传承华夏文化上的努力给予了充分肯定。
四川美术学院在传承华夏历史文脉、服务地方乡村振兴、以腹地智慧创新设计上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做了很多研究。2014年起承担的“传统村落民居营造工艺传承、保护与利用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研究,通过对传统村落民居营造工艺谱系脉络进行梳理与研究,构建了国内首个集文献价值与应用价值于一体的传统村落民居营造工艺数据库,为推进我国传统村落民居的保护、传承与利用提供了坚实的平台与有力的技术支撑。
展览借助课题研究的部分内容成果,针对中国传统村落民居营造的材料、构造、工法、工具、工序、习俗等进行深入挖掘与整理,创作传统村落民居营造工法步骤《图绘传统营造十步工序》、展出了设计图稿、调研图片,收集整理了传统营建工具200余件、材料30余种、民居构件20余款,制作场景模型四组,配合现场演示、交互体验、虚拟现实等当代展览理念与技术,用物化形式和视觉语言,展现中国传统村落民居营造深邃的工艺智慧,多维度呈现历史与现实、科学与艺术、当代与传统的交融对话。
展览在国家艺术基金的支持下成功推出,旨在提升民居营造的文化艺术价值,重新审视传统工艺成果的社会认同,唤醒艺术界与大众抢救与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重新定义和艺术解读这一中国乃至世界独一无二、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与艺术宝藏,协力重现营造工艺的璀璨光芒,使其得以良性的传承和持续的发展。
编辑:江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