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落幕的进博会上,100多件中国当代艺术作品为进博会的胜利召开锦上添花。14日下午,童雁汝南,与刘国松、仇德树、俞晓夫、周长江、陈心懋、谷文达、王建中、谭根雄、孙良、樊枫、蒋正根、桑火尧、张洹、林岗、戴舒丰、李磊、司徒立等艺术家,评论家王春辰、林晖一同,向在场媒体揭示了进博会艺术品展的台前幕后。本次陈设在展现了艺术家个人风格的同时,也代表了当代中国的艺术高水平。这一百多件艺术作品,为国家外交活动赢得公共空间,向世界展示艺术水准,用当代艺术讲好中国故事。反映中国艺术与世界艺术相互影响与关照,向世界展现生机蓬勃的中国当代艺术情景。
本届进博会分为主会场和平行论坛两大区域,主会场又分为中方贵宾区、外方贵宾区、中外共享区三个部分。艺术品的布局也依此分为四个单元阐释区域主题:中方贵宾厅主要呈现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艺术品包括具有中国特色、传统底蕴的古字画、古瓷、水墨、陶瓷等;外方贵宾厅主要体现全球视野与主动开放姿态,艺术品包括更具当代性和国际性的当代水墨、综合绘画、当代陶瓷及装置等;中外方共享区则探索中西合壁的道路,形成文化的对话,艺术品主要选择山水造型与当代抽象的形式,传递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多元并包的海派文化精神,表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决心与担当。
与以往不同,本次进博会的艺术品陈设,紧扣"主动开放"的关键词,大胆运用当代艺术作品,这是继杭州G20峰会和厦门金砖峰会主会场艺术创陈之后,进一步推进活跃在国际艺术领域的前沿艺术创作在外交空间的作用。其次,艺术家的选择除了近代大师外,还邀请对艺术史产生重要影响、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华人艺术家,各艺术流派的创始人、推动者,先锋当代艺术的生力军和具引领性的青年艺术家,来共同参与会议空间的艺术品创作,以多维立体的角度展现出世界华人艺术家的最高创作水平。艺术类型繁多,包含古瓷、古字画、当代水墨、书法、油画、雕塑、陶瓷等多个艺术门类,是一部高度浓缩的中国当代艺术谱系展。
良好的空间氛围是一种无形的外交推力,即能在文化上塑造大国形象,又能在国家元首们会议期间,引出中国传统文化和普世价值观的讨论,增加话题,增进文化认同感。为国家外交活动赢得公共空间。在向世界展示艺术水准的同时,也显现了文化外交的软实力,共建文化价值观共同体。
本次进博会艺术陈设,在国务院、外交部、商务部、上海市政府、上海市宣传部的指导和关怀下,得以顺利而圆满地完成。通过本次进博会的艺术陈设工作,我们已经看到,艺术所呈现的文化内涵,同政治与经济彼此渗透、相互融合,不断迸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本文艺术家排名不分先后,按年龄顺序排列)
四大单元及主要艺术家及作品介绍
一:天地古今,构建共同体
中方领导人动线中,艺术品创作和陈设思路是要体现中国的视野与格局:传统文化中的宇宙天地观,纵通古今、横贯东西的人文发展观,全球视野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全局观。赵无极的作品蕴含一种东方精神的凝聚,是对"道"的观照。"道"就是"无形"之"大象"的抽象境界,如在鸿蒙中俯视地球,是一种对宇宙的观照方式。肖谷的《青山瑞华》是青山绿水的现实关照。吴为山的雕塑《孔子问道》与王中的《道法自然》,生动鲜活地呈现了古代中国两大重要思想流派的特征,追溯历史,照应当代。唐云《牡丹》的国色天香,吴昌硕《白玉兰》是上海市花。艺术陈设从传统到创新,从抽象到具象,从天地到国家再到上海,融汇贯通、生动呈现。
赵无极 《300176》 油画
吴为山 《孔子问道》 铸铜
吴昌硕 《白玉兰》 水墨纸本
二:水墨上海,书写未来
外方领导人动线,艺术品语言更加国际化,艺术手法相对当代,讲好中国故事,娓娓道来上海历史和现在,呈现了在新的历史时刻中国主动开放的姿态与决心。创作元素以水墨为主,描绘上海的都市风景。书法创作集中体现了典型性的人文艺术层面的中国元素。
系列灰调的水墨意象的上海城市风景向外宾回顾上海的历史,也展示今天的发展。作为最有影响力的国际大都市水墨是中国传统绘画材料,当代水墨是中国艺术在当代世界交汇交融下的一种反应,是中国文化融汇开放的观念在艺术中的具体体现,"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中国水墨传统自觉的全球化转身,正是一种主动开放的姿态。当代水墨经过几十年主动变革的发展,如今已是全球当代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把"民族的"转化为"世界的"成功案例。系列当代水墨意象和城市风景体现了中国文化包容、融合与开放的态度;活化传统的能力、接纳和吸收外来文化的全球视野,化古为今、化洋为中的力量。
此区域呈现的艺术家有王秋童、董小明等。
王秋童的《太阳雨》描绘了浦东南京路阳光与雨云下的太阳雨幻景,是生存现实与文化环境转型下的当代"山水"画。董小明的《上海印象》与《百年沧桑上海滩》中刻画了屹立在黄浦江畔的老建筑与底下川流不止的江畔大道,寓意城市的百年沧桑历史与风生水起、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俞晓夫 《城市生活》 布面丙烯
许江 《逝去的风景—豫园》 布面油画
书法是最具中国特色的艺术门类,书法是真正与整个民族文化血脉相连的艺术。在全球化时刻,书法也做出了应对时代的变革。
本区域内陈设的主要有谷文达、徐冰、崔宪基、魏立刚、范勃等艺术家的书法作品。
谷文达的谷氏简辞是通过把约定俗成的结字方法打破,建立起另一套结字方法。谷文达为进博会创作的作品是《汇流·通达》,取意开放的上海,各方流域汇流长江和东海,同时象征汇流世界的商业博览。作品开拓出具有国际视野的当代之路。徐冰的《对话》运用了其创造的"英文方块字书法",作品看起来像中文但是为英文,表达了艺术家对艺术与社会及不同文化之间关系的看法与态度。崔宪基的《雪国》以光塑造作品空间,仿佛黑夜被雪白的大雪赋于光亮,而他的另一幅作品《打坐系列》则是借鉴了狂草笔划的"落书",萃取狂草笔法的视觉元素,融入于当代绘画艺术创作之中,与传统形成新的关系。魏立刚的《浦江云集》区别于西方的抽象艺术,而在东方艺术中展现了一种非常独特而又全新的面貌。范勃的《交流》系列作品带有玩味意义地利用盲文的凸点,将这种绝对的触感之物重新纳入到视觉系统中来,让它们成为视觉的对象。
谷文达 《汇流•通达》 纸本水墨
徐冰 《回到轮辋河边》 纸本水墨
范勃 《交流》 综合材料
史金淞 《松》 木、不锈钢螺丝
三:抽象山水,包容开放
中外共享区域,包括会场周边附属区域,是迎宾开幕前后中外贵宾双方会见、交流的地方,重在交流对话。在这里,艺术品需体现中西合壁的理念,体现交流对话的模式。上海作为海派文化的发源地,像一个容量巨大的海洋--上海本来也具有海洋文化的开拓性和包容性--通过不断的汇入,广蓄并收,中西合壁,转化为新的力量完成一次次升级。因此,该区域的艺术品陈设,主要分为中国山水意象和抽象两大风格类型,力求体现海派文化这种开放、包容、转化的品格及能力,以此形成艺术领域的对话与交流,最后归结到人类相通的、内在的价值观,同时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支撑。
"山水精神"是中国绘画的核心精神,山水已内化成文人艺术家的处世态度和精神追求。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而仁和智,是理想人格的象征,仁智一体是最完美的人生境界。山水共生,山的笃定雄伟,水的交流生成、吐故纳新、上善若水。山和水互为映照与依托,两者相辅相成,是合作共赢的象征。
本区域主要陈设了刘国松、仇德树、陈心懋、霍波洋、邓国源、岳敏君、桑火尧、薛松、林岗、张恩利、陈文令、戴舒丰、蔡志松等艺术家的作品。
刘国松对传统文人画所追求的"笔墨"有即深刻又当代的理解,擅于对传统水墨画进行当代艺术语言转换,在艺术图式上确立了新的范式。《海上明月》呈现了一幅东方美学意境。仇德树的《天下》与《寰宇天地》打破了传统水墨画的程式,画面既保有传统山水的诗情画意,又别于传统的手法程式化,赋予物象具有独特的东方式思辩精神。陈心懋的《有牡丹亭的风景》左部呈现牡丹亭的故事,主要表现南方山水、园林灵秀之美,而右部则展现了了北方山水的雄伟壮阔。霍波洋的《水融霜》与《水融霜-2》的创作来源于东北冬季窗户上凝结的霜影,作品如同一组青绿山水,意向地表现了一种难以名状的因自然景观而生成的人文景观。邓国源的《墟园》系列将汽车废墟化身为通灵剔透的太湖石,"皱、漏、瘦、透",姿态万千,宛若天成,以废弃材料重塑作品,喻示复活与重生,同时也拓宽环保的含义。岳敏君的《圆融》以圆构图,契合东方文化里圆融、圆满的美好喻意。以油画为材料,呈现的画面意境却如水墨的淡雅,绘画马匹、鸟雀、花草、人物,正是一幅万物一体、和谐自然的美好图景。而《抬铁皴》、《披麻皴》、《荷叶皴》、《解索皴》、《鬼面皴》也展示了其现代的创想。桑火尧的《家园》从中国传统山水画演绎过来,有着艺术家自成一体的境象水墨风格。薛松的《春江红亭》在画面上塑造出中国风特有的园林风景符号:园林、假山石、亭子等极具江南情调的艺术元素,带有强烈中国传统人文气息。林岗的《抱石》系列、《仓木吟》与《仁者乐山》以金石之声为引,使琴之音律得以在空间中幻化为有形,形式精巧,材质古拙,尽显琴心剑胆,自由潇洒,喻正气与洒脱的人生境界。张恩利的《迷彩球》作为手绘"地球仪",不仅是"可以触摸的点缀",更使整个展览平添一份动态趣味。陈文令的《别有洞天》系列与《见微知着》采用一种东方式的中国古典智慧和心念做为价值指向。揉合了山水、树木.盆景等元素重组出一个具有超现实主义语言的当代雕塑。体现天人合一、以道为本的自然宇宙观。戴舒丰的《蓝色寂寞》、《山谷系列之一》与《宁静的船》三件琉璃作品展现了大自然与人类自身的关系,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精神与当代中国厚积薄发、与各民族和谐共处的大国姿态。蔡志松的《微浮云》以玻璃钢烤漆制作,融入现代科技手段,把硬材质营造成柔软漂浮的形态,把矛盾对立中融汇在和谐统一中。
黄宾虹 《黄山险峯图》 设色纸本
刘国松 《海上升明月》 设色纸本
仇德树 《天下》 设色纸本
岳敏君《圆融》 油画
霍波洋 《水融霜》 瓷、不锈钢
邓国源 《虚园之像》 漆、金属
张恩利 《地球仪》 丙烯
抽象派是二战后在西方发展起来的一个艺术流派。抽象代表着外来文化,一组赤橙黄绿青蓝紫的抽象作品,阳光普照、时代共享的勃勃生机。在此区域中,朱金石的布面油画作品中颜料的厚度、褶皱及对重力极限的挑战,折射出艺术家这些年来在空间、材料、媒介中的游刃有余。是他个人在中国当代绘画产生巨变的这十年中的探索与回答。
在这一区域中,朱金石的布面油画作品中颜料的厚度、褶皱及对重力极限的挑战,折射出艺术家这些年来在空间、材料、媒介中的游刃有余。是他个人在中国当代绘画产生巨变的这十年中的探索与回答。王建中的《天·元》与《古韵》以手工雕琢的古玉云纹装饰图案作为核心,在一片旋转的光斑或雾霭中,表现"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的意境,寓意自然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对于时空的感悟与思考。隋建国的《物体2号》是他做的"没有实用性的东西",而艺术对人类文明的价值却就在这个地方。傅中望的《种子》系列作品以孕育生命的种子形象寄托了对未来的展望。孙良的《荡漾》中飞翔和浮游着充满神秘色彩的生命体,宛若混沌创世之初、洪荒乍开之时生命的演变。呈现的是艺术家白日梦般的超现实主义体验。蓝正辉的《行歌》、《潮汐》与《徐云》解放了水墨画的形式,而中国山水画的精神留存在画中,让水墨展现了另一种能量。张羽的《上茶》作品的灵感来自于茶汤的痕迹,以红茶和水果茶多次在宣纸上上色而成,艺术家以茶当墨,把茶文化与艺术相结合,形成独特的视觉效果。谭平的《夏日》改变了常态的视觉观念和刺激思想与灵魂,创造一次再生的机遇。王衍成《对话》里最重要的是艺术家生命的跳动,与自然协调一致的跳动,在这幅作品里,人重新回归为自然的一部分。秦风的《文明景观》穿越时空与文脉,发现人类共同赋予红线相同的涵意:生死祭庆等重要仪式。生命意识流淌与穿越于自然时空,如日月星晨与我们呼应。而他的《憧憬》则将墨与咖啡和茶混合,线条犹如时间长河之中的冥想,在阴阳黑白之间达到一种动态平衡,不断探索人与自然之间的微妙和谐。王易罡的《流动的光阴》中不同颜色的笔触如岩浆一样流动,画面奔放自由,强烈的能量在笔触运动中翻滚,大量的颜料的倾注涂抹形成独特的抽象风格。郑重宾的《合成的记忆》融通中国传统水墨和西方抽象绘画,形成独特的个人语言。从中延续了中国古代道家思想。丁乙的《时空之谣》画面由其经典的"十"字形图案为单元,通过排列组合达成极具动感与活力的画面结构,饱含持续向上的态势,并散发着充沛能量。方力钧的《时间的形状》两件作品赋予无形的时间具体的形象,引发观者思考。唐承华的《秋锦华彰》以抽象的形式描绘大自然,画面中的色彩与笔墨情趣,宛如梦幻般的场景或色调。李磊的《上善若水》与《春江水暖》以春江潮水为意象,气势磅礴,气象万千。象征风云际会、万商齐聚、合作共进。张方白的《凛》与《凝聚》吸收了中国水墨画、书法、篆刻的特点,以强烈的黑白对比,浓重的笔触,凝固的造型,塑造了一个强大、具有张力的抽象画面,体现了一种临危不惧、果断勇敢的英雄气概。周铁海的《竹》是其国画风格的系列作品中的《竹》,取"竹"在中国文化中的高洁、骨气之意。严智龙的《升腾》与《多彩曲线》将明快热烈的色彩,迅疾有力的笔触,富有音乐性与诗歌意味的情感氛围,笼罩在点线交织、无尽稚趣的遐想中,呈现出一种圆融和谐的理想境界。丁设的《抽象系列》与《上海早安》用线条层层叠叠缠绕叠加而成,描绘了国际大都市上海早晨的祥和、繁华景象。徐震的《永生》中"曲项瓶"造型、尺寸、图案、材料都严格遵循中国经典传世瓷瓶原作,瓷瓶的脖颈却有90度的转弯,是其开创的一种新的陶瓷瓶样式。
朱德群 《灵魂的光芒》 布面油画
朱金石 《言何金秋》 布面油画
蔡国强 《新生》 纸本火药
孙良 《荡漾》 布面油画
张羽 《上茶》 纸本点茶
谭平 《夏日》 布面丙烯
丁乙 《时空之谣》 综合材料
傅中望 《种子》 木
方力均 《时间的形状》 陶瓷
四:梅兰竹菊,透明营商
在主会场的一侧,是进博会的平行论坛区域,作为共商协作的重要功能区,分别以梅、兰、竹、菊划分为四个区域,同时作为创作元素,"四君子"呈现深层的文化内涵:梅的高洁气质,兰的淡雅脱俗,竹的虚怀若谷,菊的傲霜亮节,体现了具有深厚历史人文的大国礼仪。我国外交保持着民族气节与风骨的同时,秉承着"亲、诚、惠、容"的共处原则,营造公开、透明的营商环境,以开放包容、亲仁善邻的姿态处理国际关系。中国传统邦交之道就是以仁德和智慧待之,"大道不孤,德必有邻"。
本区域主要陈设了闵学林、潘公凯、司徒立、杨诘苍、张国龙、任戎、张洹、苍鑫、金阳平等艺术家的作品。闵学林的《兰》以酣畅淋漓的水墨与狂草笔法谱写了一首"深谷幽兰狂想曲"--任自然的君子之风。潘公凯的《菊石图》以人与自然、社会、自我的有机和谐为内在意蕴,强调中国绘画应该体现传统精神中人与周遭关系的有机和谐。司徒立的《朱砂兰花》体现了艺术家在写实绘画中对海德海德"所谓真理并非陈述与表现符合事物对象"这一哲理的探寻。杨诘苍的《飞天之一》灵感源自民间习俗迎春的喜庆,"飞天"有如敦煌莫高窟壁画描绘的天使散花,以超现实手法喻示宇宙能量。张国龙的《幽兰》、《凤竹》《秋菊》与《梅花》四作,体现出"世界详和,共同进步"的大国情怀。任戎的《花语》与《青春》对未来、对人类生活赋予美好的想象和祝愿。张洹的《重生》利用香灰画这一艺术家独有的发明,传达出一种集体记忆、集体灵魂、集体思考和集体祝福。苍鑫的《水晶种子》中,以微观的、有机的生命能量组成微观中的能量体,体现了艺术家对"意识"与"精神"的思考。金阳平的《竹石图》以圆形扇面构图,以油画材料构建了一个具有鲜明中国传统审美的意境,而晕染效果和自由滴落的颜料痕迹又体现了艺术家的当代思维。
潘公凯 《菊石图》 设色纸本
司徒立 《朱砂兰花》 绢本朱砂
杨诘苍 《飛天》 绢本水墨
张洹 《重生》 香灰
(文中所列艺术家均按年龄排序)
活动现场艺术家及作品介绍
11月14日,俞晓夫、樊枫、谷文达、王建中、仇德树、陈心懋、桑火尧、薛松、戴舒丰、周长江、谭根雄、孙良、蒋正根、林岗、张洹亲临现场,与媒体交流。以下是艺术家及作品,按照4大单元分版块介绍。
1单元:中方贵宾厅---传统文化与宇宙天地观
2单元:外方贵宾厅---主动开放与全球视野
版块2:当代水墨城市风景版块
●俞晓夫(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城市生活》,纸本水墨,265×166CM,2018
艺术家简介:1950年生,现为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刚泰集团艺术总监;中国美协油画艺委会委员;中国油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
备注:俞晓夫不是在作品仅仅再现一个世界,他以具象的表达方式创造了一个"意念真实"的境界。他的作品具有天真和颖慧的混气质,《城市生活》体现的就是这样一个独特的艺术境界。
●樊枫(武汉美术馆馆长)
《大上海》,纸本水墨,265×166CM,2018
艺术家简介:1958年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国家画院都市水墨研究所研究员,湖北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中国博物馆协会美术馆专业委员会理事,武汉美术馆馆长。
备注:作为当代水墨画家,樊枫擅长现代都市风景。艺术家要表现的城市,是当代人对于城市的理解,一种用水墨艺术形式对城市的新解读。
版块3:中国独创书法艺术版块
●谷文达(着名当代艺术家)
《汇流•通达》 ,纸本水墨, 2.59×1.62 CM ,2018
艺术家简介:1955年生于上海。祖籍浙江上虞。一九七六年毕业于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一九八一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研究生班。师从陆俨少先生。并获文学硕士学位。一九八一年至一九八七年任教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一九八七年谷文达获加拿大国家外国访问艺术家奖并在多伦多约克大学举办了其首次在国外的个人展览。于同年移居美国纽约为职业艺术家至今。
作品描述:"汇流""通达":开放的上海,汇流长江和东海,汇流世界的物流!
版块4:雕塑版块
●戴舒丰(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玻璃艺委会会长)
艺术家简介:1971年生于江西吉水。1999年硕士毕业于英国胡佛汉顿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玻璃系,2000回国被清华大学作为海外专家人才引进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任教。创办开设了中国第一个玻璃艺术工作室,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玻璃艺术专业委员会会长、教授。
《蓝色寂寞》,琉璃,12.5×32×5 CM,2004
作品描述:作品基本含义为一个蓝色海底世界的片段,蓝色是理智、宁静和希望的象征,中间缓缓升起的露珠代表着中国梦想的厚积薄发。
《山谷》,琉璃,13×41×5 CM,1999
作品描述:"山谷系列"作品阐述:自然的力量形成了山谷,人类的力量使得天堑变通途,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中国传统文化的温润崇玉使得天人合一的精神营造出更加包容大度的大国风范,同时也传递出中国方式的与自然相处之道,与国际社会的相处之道。
《宁静的船》,琉璃,12×44×15 CM,2002
作品描述:"宁静的船"作品阐述:自然就像是一艘宁静的船,承载着自然界的种种,船又是一首歌一首诗,它吟诵着从此岸到彼岸的风景,它注定是要驶向远方,载着宁静与美好。
3单元:中外共享区域----海派文化与文化自信
版块5中国山水意象版块
●刘国松(现代水墨画之父)
《海上升明月》,设色纸本,260×260CM,2018
艺术家简介:刘国松,19332年生,祖籍山东青州。现任台湾师范大学讲座教授。被誉为现代水墨画之父。收藏其作品的美术博物馆包括故宫博物院,大英博物馆共有八十几件。金砖五国领导人峰会艺术家。
备注:刘国松对传统文人画所追求的"笔墨"有既深刻又当代的理解,擅于对传统水墨画进行当代艺术语言转换,在艺术图式上确立了新的范式。《海上明月》呈现了一幅东方美学意境。
●仇德树(着名当代艺术家)
《天下》,设色纸本,221.5×442 CM, 2012
艺术家简介:1948年生,现工作生活于上海。"草草社"发起人、着名艺术家。杭州G20峰会、金砖五国领导人峰会艺术家。
作品描述:我从小喜欢画画,梦想成为画家,在改革开放时代潮流励练中明白了,:只有通过自已创新努力,才能获得从弱到强,从破到立的成长。几十年耒,我坚持对一千多年耒传统文化象征"宣纸"通过撕裱磨琢叠层等创新的"裂变"技法,使宣纸唤发自身材貭美。颜色从后面透上来,有神秘的光感。使传统美术在当代有了新面貌,新品种。现在,我有机会通过创作巨幅画表现寰宇天地新风光,世界共此同好的愿望。它源自中国传统文化山水美,表现了一个中国画家对祖国的热爱与自豪。
●陈心懋(华东师范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有牡丹亭的风景》,纸本水墨,400×600 CM,2018
艺术家简介:1954年生于上海,祖籍湖北;先后就读于上海戏剧学院、南京艺术学院,1987年获硕士学位;现为华东师范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主持中国画工作室,硕士研究生导师。
作品描述:我喜旅行、观景。中国人观景,荒山野岭,名山大川固然皆可观赏,但骨子里,中国人观景则是"有仙则灵"。在我看来,中国风景的美,主要就在于她的"人文"。没有"人文",没有历代故事与人文痕迹,可足观的景便少之又少。当然,也有例外的。
"有牡丹亭的风景"固然是有牡丹亭了,但其实主要是想画"中国的、现代的风景"。我觉得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笔墨表现语言及审美方式正处于现当代的转型,毕竟,我们见到"山水画",不是太过于传统就是太像素描。
"有牡丹亭的风景",设想的画面是兼具南方山水的灵秀,北国、中原大地的壮美,还有中国园林的前后观、步步观、借景的审美。"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力作,说的是杜丽娘与柳梦梅相爱的故事。在画面左部最主要部位画了牡丹亭与男、女主人公,具有符号的性质,主要是表现南方山水、园林灵秀之美。画面下方画了剧作家汤显祖,以示景仰。园林、湖堤、拱桥、寺观、宝塔、佛窟、灵石、古树俱是人文观景不可或缺之构成;主景之外,是构成山形的数层大轮廓线,以杭州西湖为例,可视作周围山形构成,也可视作当今城市周围之数层公路环线。画面右部主要画了北方山水的雄伟壮阔。当然,同样有城郭、宝塔、佛窟、古树等等,在古老的山水之间,依稀有当今的高铁、高速公路的雄姿贯穿。
●桑火尧(中国画院副院长)
《烟雨江南》,纸本水墨,200×50CM×5,2018
艺术家简介:桑火尧,当代艺术家。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画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境象主义艺术的创导者。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浙江美术馆、广东美术馆、今日美术馆等重要机构收藏,并被中国杭州G20峰会主会场永久收藏陈列。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备注:桑火尧的作品是从中国传统山水画演绎过来的,他在深度探研水墨审美的世界性与水墨形式的当代性,逐渐开创了自成一体的境象水墨风格。
●薛松(着名当代艺术家)
《春江红亭》,布面丙烯,130×180CM,2016
艺术家简介:1965年生,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1996年在上海美术馆举办薛松个人画展,2011年在上海美术馆举办回顾展。
备注:本作品在画面上塑造出中国风特有的园林风景符号:园林、假山石、亭子等极具江南情调的艺术元素,带有强烈中国传统人文气息。
版块6:抽象版块
●周长江(上海美协副主席)
《起航》,布面丙烯,300×200CM,2018
艺术家简介:1954年生。上海美协副主席、原华东师范大学艺术学院院长。中国油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杭州G20峰会、金砖五国领导人峰会艺术家。
作品描述:"起航"为首届国际进口博览会顺利开幕祝贺,画面用上海市花白玉兰抽象元素喻示朝霞扬帆的奋发意气,向着未来起航!
●王建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天•元》,琉璃,33×60×15CM,2016
作品描述:本件作品造型源于古玉,但展现出的当代性异常清晰与完整,也表现了一种深刻的人文思考,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与反思,又是对当代艺术的孜孜以求。
《古韵I》,琉璃,64×43×13CM,2016
作品描述:手工雕琢的古玉云纹装饰图案作为核心,在一片旋转的光斑或雾霭中,表现"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的意境,寓意自然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对于时空的感悟与思考。
艺术家简介:生于北京,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工艺美术创新研究,玻璃与陶瓷艺术及手工艺艺术的创作与理论研究。学术主张:基础知识的宽厚是创新的源泉,学科的交叉和审美意识的通达是创新的重要途径。学术研究是严肃而艰苦的工作,只有静得下心,沉得住气,脚踏实地,勇往直前,才能在创作与创新方面有所作为。创造力和创新力的表达,不仅仅体现在知识的多寡,也体现在阅历的深浅和经验的丰富。因此,勤于实践和不间断地思考是我们艺术家每日之必需。古人云:"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工艺美术领域涵盖甚广,即便是玻璃与陶瓷两个专业也是深如江海。学术研究需要有炉火般的热情,更要有琉璃般透明纯洁的品质与坚忍不拔的毅力。
●谭根雄(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紫禁城2018•十号》,300x200CM,布面丙烯,2018
艺术家简介:1956年生于上海,1983年毕业于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现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美协理事、油画艺术委员会委员。
作品描述:无法从视觉上辨识这些画的内容,只能看出层层叠叠的颜料交织出凝重繁复的色彩,还有在色块之上力道十足稍显狂乱的粗粝线条。唯一提示人们画中物质实体可能是"紫禁城"的题名。因此,我将这一系列抽象画命名为"紫禁城"而非"故宫",暗示作品表现的是过去,或者更准确的说是站在当前所可能看到的过去的中国,即历史。这历史由于融合在现实的视野中而显得模糊不清--它既是历史视野的起点,同时又干扰现实的视野;它给人们慰藉,同时也让人们焦虑。反复覆盖的颜料营造出的纵深感暗示了时间漫长,雄浑厚重的笔触呈现出的混沌感则暗示了关于历史的困惑。"紫禁城"无疑属于"纪念碑性"的隐喻特征,并对于此种"纪念碑性"美学特征的绘画表现应该是清晰的、庄重的、和谐的,引导观者在思想中撕开繁复混沌的形式,去思考历史的真正内核,这就是作品的批判式的千年历史忧患意识。
●孙良(着名当代艺术家)
《荡漾》, 布面油画,130×130 CM
艺术家简介:1957年生,毕业于上海轻工业学院美术设计系,现居上海,任教于上海理工大学。曾参加45届威尼斯双年展。
备注:画面中飞翔和浮游着充满神秘色彩的生命体,宛若混沌创世之初、洪荒乍开之时生命的演变。呈现的是艺术家白日梦般的超现实主义体验。
●蒋正根(上海工艺美术学院教授)
《点苔—2018NO.A01》, 布面丙烯, 300×200 CM ,2018
艺术家简介:1958年生于上海,上海工艺美术学院教授。杭州G20峰会艺术家。
作品描述:我的一点创作想法
1,我的绘画很慢,慢的作品往往显得安静,批评家把这种慢和安静称之为"虚静"。"虚静"就是说,你在创作中要保持的一种平和与安详的心态,一旦进入这种状态,那些原先看不见的东西就会自然显现,人就能与之对话。所以我努力想保持这样的状态,我相信好的作品是安静的!艺术就像一方石磨,慢慢碾才能闻到香气。
2,我的绘画是在直线的秩序中完成的,然而在虚与实之间,我更喜欢"实中见虚"的表达方式。同时,直线代表着一种逻辑和秩序。在我们这个焦虑和浮躁的当下,确实需要一场精神秩序的重建。
3,我以为我的所谓抽象绘画,既不是表现性的,也不是完全的理性的,而是介乎于两者的之间,是一种不是抽象绘画的"抽象"绘画。
因为我的抽象创作是从范宽,王蒙到龚贤等中国传统艺术家的内核里一路走来的。有批评家把它称之为"点苔",也有批评家把它称之为"后抽象"。我以为这些都有某种合理的意义,
我想,这恐怕是中国"中庸"哲学在中国当代绘画艺术中的自然体现吧!
4,我一遍又一遍地画,就是希望作品变得简单。从繁复走向简单我的心更加平和,作品由此也更加空灵。
我一层又一层地画,这样层层地叠加与覆盖就是想把色彩渐渐地隐退到画面的背后,使它近似于一种单色,这样的单色好像更丰富。
我的绘画呈现的是一个时间的过程,我希望在这样的时间过程中,我的能作品达到温润如玉的境界。
4单元:平行论坛----梅兰竹菊
版块7梅兰竹菊版块
●林岗(杭州市雕塑院院长)
艺术家简介:林岗,1967年3月生于杭州,现为杭州市雕塑院院长,中国雕塑学会副秘书长,浙江省雕塑家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杭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作品曾在台湾、韩国、德国等国内外美术馆和艺术机构展出,其多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大剧院、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上海市人民政府、韩国利川市政府、南京博物院、清华大学等诸多国内外相关机构收藏。
金砖五国领导人峰会艺术家。
《抱石》,不锈钢,75×30×30 CM,2018
《抱石》,不锈钢,66×27×27 CM,2018
《抱石》,不锈钢,111×30×30 CM,2018
作品描述:《抱石》系列说明"时闻洞中泉滴声,良久一滴,清如金石。"作品以金石之声为引,使琴之音律得以在空间中幻化为有形,形式精巧,材质古拙。作品将金属之气力入石心,相宜之音触石而出,尽显琴心剑胆,自由潇洒,声瑟鸣诉,欲说还休。金不能语扬正气,石不能言最可人。
《仓木吟》,铸铜,120×80×25 CM,2016
作品描述:作品以金石构建出类似中国古乐器古砚的空间意向,金属的冷峻与石材的粗粝相互碰撞,对材料的处理包含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点的精巧,线的流畅尽显了音域的自由和挥洒。
《仁者乐山》 ,金属 ,15×18×100 CM, 2018
●张洹(著名当代艺术家)
《重生》, 香灰,250×160 CM
艺术家简介:1965年生于河南安阳,现居上海。90年代活跃于北京,是中国当代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1998年移居纽约幷获得世界赞誉。
备注:香灰画是艺术家独有的发明。香灰是一种希望的载体,它能凝固灵魂。用香灰制作的艺术作品传达的是一种集体记忆、集体灵魂、集体思考和集体祝福。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