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从"Re"到"睿"的思考
2019-03-27 17:00:20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海报
海报

2019年3月26日下午2点半,第58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展览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嘉德艺术中心举行。

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新闻发布会现场
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新闻发布会现场

第58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展览的主题为“Re-睿”,展览由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组织实施,策展人为吴洪亮,艺术家为陈琦、费俊、耿雪、何翔宇。展览将从2019年5月11日持续到11月24日。

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晨主持发布会
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晨主持发布会

嘉德投资董事总裁兼CEO、嘉德艺术中心董事长寇勤致辞
嘉德投资董事总裁兼CEO、嘉德艺术中心董事长寇勤致辞

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策展人邱志杰致辞
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策展人邱志杰致辞

本届威尼斯双年展的主题是“愿你生活在有趣的时代”,也有翻译为“恰逢其时”,这是一个可以开放性理解的题目。而今天的中国已经走入一个强调创造与创新的新时代,中国既拥有悠久的艺术文化传统,又与世界其他国家一起,正面对全球化语境下复杂的机遇和挑战。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是汇集全世界艺术主张的盛会,中国国家馆作为彰显中国新时代文化主张和文化自信的国际平台,此次着眼于倾听时代的脉搏,将新的技术方式融入中国艺术的传统逻辑中,用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姿态面对艺术与时代、艺术与大众的互动关系,让艺术为大众的美好生活开启新的思维角度。

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策展人吴洪亮致辞
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策展人吴洪亮致辞

从“Re”到“睿”的思考

中国国家馆的主题“Re-睿”源于对本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主题的再思考。所谓“有趣的时代”放在21世纪上半叶的今天,的确是有所指的。从媒体的信息到我们的日常生活,每一个“我”都或多或少感受到人类仿佛开始面临所谓的“新问题”。

面对已然步入的这个“有趣的时代”,中国馆以“Re-睿”来回应。“Re”是西方多种语言词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前缀,有“回、向后”之意,给后缀的词汇构成一个往前回溯的动势。中文里有一个相似读音的字:睿,它的意思是智慧。面对今天的新问题,回眺或许才能获得由“Re”及“睿”的洞察。因此,策展人吴洪亮希望通过展览虚拟与现实世界的两条线索,营造一段让观者回归本心的路径。展厅的空间节奏如同一幅中国画的立体长卷,它的有趣之处在于不能一览无余,时而逼仄,时而豁然开朗,只有漫步其中,用心体会,方能感悟。

总之,本次展览是一次多感活化、心灵舒逸的艺术之旅。策展人提出“Re-睿”,试图强化因为“Re”,所以“睿”的概念,这也是当代艺术思考的一种方式。通过作品回溯文明的共识、生活的日常与人自身感知的呈现,重新审视那些人类文明发展的共同经验,又能给当下这个“有趣的时代”什么样的启发呢?

艺术家陈琦
艺术家陈琦

艺术家费俊
艺术家费俊

艺术家耿雪
艺术家耿雪

艺术家何翔宇
艺术家何翔宇

中国国家馆的展场位于军械库展区最深处,在威尼斯曲折的巷子和错综的水道桥梁之间穿行很容易迷路,艺术家费俊利用手机App创作了作品《睿寻》,将威尼斯的桥与导航功能相结合,不仅可以游戏般体会人类过往创造中“桥”的相似,更能指引观者去往中国国家馆方向。走进中国国家馆后,观者首先必须穿过一条狭长的通道,这条通道的右侧是军械库历史建筑古老的斑驳砖墙,而左侧是一个与观者、玩家互动的,正在成长中的虚拟世界。这个《有趣的世界》简单而又错综复杂,有纠葛也有共创,它们会以桥相连,沟通彼此。

费俊 作品《睿建》
费俊 作品《睿建》

费俊 作品《睿寻》app效果图
费俊 作品《睿寻》app效果图

走过历史沧桑与未来感对望的游戏世界,豁然是一片开阔的小广场,走上广场一侧圆拱形的小桥,可以站在整个展厅的制高点俯视艺术家耿雪的《金色之名》,这是一件影像装置作品。长10米高4米的视频作品,整个影片主体在绝对的黑白世界中呈现出这位女性艺术家对生命初始与轮回的关照。而在结尾时一艘金色的船,从黑白影像的虚空中漂来,呼应着地面上几朵金色如“水花”、如“脐带”的装置,其中的影像是一个金色的人漂浮、分解、羽化……水是这一区域的主题,无论观者在桥上还是桥下,都会透过漏窗,看到艺术家陈琦巨大的、超写实的、源自中国传统的黑白水印木刻作品《2012生成与弥散》。如果观者走近它,甚至会融入其中,身与心同时荡漾起来。

《金色之名》耿雪2019 视频截屏11/ 摄影:刘大鹏
《金色之名》耿雪2019 视频截屏11/ 摄影:刘大鹏

《金色之名》耿雪2019 视频截屏14/ 摄影:刘大鹏/泥塑:甘浩宇
《金色之名》耿雪2019 视频截屏14/ 摄影:刘大鹏/泥塑:甘浩宇

《金色之名》耿雪2019 视频截屏16/ 摄影:刘大鹏
《金色之名》耿雪2019 视频截屏16/ 摄影:刘大鹏

《金色之名》耿雪2019 视频截屏19/ 摄影:刘大鹏
《金色之名》耿雪2019 视频截屏19/ 摄影:刘大鹏

观者可以穿过桥,沿着窄窄的夹道进入一个完全意料之外的粉红色空间。这是艺术家何翔宇的装置作品《我们所创造的一切都不是我们自己》。此作将身体内部的触觉感知外化,他用舌头碰触上颚,再将触觉感受到的形状转译出来做成铸铜雕塑,数年间像日课一样持续完成这种身体知觉的可视转化。观者可以坐下来,触摸那些雕塑,达成与艺术家触觉的共知。

何翔宇《我们所创造的一切都不是我们自己》
何翔宇《我们所创造的一切都不是我们自己》

何翔宇《我们所创造的一切都不是我们自己》
何翔宇《我们所创造的一切都不是我们自己》

何翔宇《我们所创造的一切都不是我们自己》
何翔宇《我们所创造的一切都不是我们自己》

此时,正是观者体会这个园林空间妙处的时候。观者或者穿过粉红色空间,经过拱门回到耿雪作品的小广场,也可以折返到桥下的出口,右拐,斑驳的光影从头顶蚀刻的曲折洞隙里洒下,这是艺术家陈琦的空间装置《别处》。这些光影的形态来自古书被书虫咬噬的虫洞,隐喻着人类文明与自然力量的冲突与和谐。走出这条光线幽暗的巷子,天光大盛,随即进入了中国国家馆的室外展场,花园的草坪上一只淡粉色的巨大盒子,盒子内部却是阳光穿过“虫洞”投影出的虚静空间,它是送给观者的一份来自中国的礼物,可游可居。

陈琦作品《别处》
陈琦作品《别处》

陈琦作品《别处》
陈琦作品《别处》

陈琦作品《别处》
陈琦作品《别处》

陈琦作品《2012 生成与弥散》
陈琦作品《2012 生成与弥散》

陈琦作品《无去来处》
陈琦作品《无去来处》

当然,如果观者恰好是从花园的入口进入中国国家馆,也一样能感受到这空间手卷的另一番景致,这是中国国家馆为观者建构的又一有趣之处。

中国馆搭建方案平面图(加作品)
中国馆搭建方案平面图(加作品)

由互动激发的多维体验

“Re”不仅仅是中国艺术家面对社会历史与当下“有趣时代”的反思与自我表达,也是艺术家在技法、风格、主题、观念上不断进行的对根系中动能的新探索。艺术的力量表现为对世界的洞察和影响,但同样也取决于观者对形式和内容中特定细节的理解,因此科技在挖掘深层感知显得尤为重要。然而,新的技术的运用不仅是为了增强体验感与参与感,更重要的是解决当代艺术的语言与文化表述,如何让各个层面的观众找到人类共有的认知问题。为此,中国馆展览将心理学、大数据的研究成果与艺术家的作品融合,来拓宽展览的边界。不仅有费俊老师的作品《睿寻》,带你走入中国馆,策展人还尝试与中国科学院合作,给部分观众制作了体验手环。通过与手机的联动,可以根据观者参观过程中的生理数据测算出情绪状态,并转换成一幅以陈琦老师作品为基础的你自己独一无二的心理图像,成为此行的留念。与威尼斯双年展同步,策展人在中国各地建立了多个分享信息的“驿亭”,在中国就可以感受威尼斯双年展的魅力。这些户外装置还将与太阳能技术相结合,使作品更加节能环保。当然,作为一个普通的参观者,不借用手机、手环这些“外挂”,在展厅中一样可以体会《有趣的世界》、《金色之名》、《别处》、《我们所创造的一切都不是我们自己》,甚至双循环结构的空间带给你带来的多维感受。

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搭建方案
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搭建方案

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搭建方案
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搭建方案

总之,那些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都在面临某些共有问题的升级,中国馆利用互动体验希望强调这种共有性和艺术本体的人文精神,尝试地将不同领域的成果融于作品与展览,将东方与西方、传统与当代、虚拟与现实完美调和,为观者构建一个感知的场域,从而更好的思考自己、世界以及这个“有趣的时代”。

编辑:江兵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