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院教授周至禹谈《当代艺术的好与坏》
2019-06-28 10:36:33 来源:新浪读书  

《当代艺术的好与坏:中央美院教授的10堂当代艺术课》周至禹老师新书分享会
《当代艺术的好与坏:中央美院教授的10堂当代艺术课》周至禹老师新书分享会

安迪·沃霍尔曾说过, “每个人都能成名15分钟”。这句话用在当代艺术领域同样合适。今天仿佛是人人都能成为艺术家的时代,艺术家也成为了所有不可名状的职业或事件的代名词——布置餐桌摆盘的现在叫餐桌艺术家,提个洒水壶在白纸上肆意喷洒的叫现代派水墨艺术家。

马塞尔·杜尚(Marcel Duchamp)说:“我的行为像艺术家,但我不是艺术家。”约瑟夫·波依于斯(Joseph Beuys)说:“什么工具可以用来表示政治行动?我选择艺术。真的,我跟艺术并没有太多关系、艺术吸引我的仅只在于它给我与人对话的可能性。”

什么是艺术,什么是艺术家?经过了上千年的争论,我们并没有越辩越明,反而在当代艺术中越来越迷失。2019年5月25日下午2点,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周至禹在上海被称为“最美书店”的之禾空间,以其最新力作《当代艺术的好与坏:中央美院教授的10堂当代艺术课》为题,与现场观众分享了他关于当代艺术的思考成果。

周至禹老师为中央美院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委员
周至禹老师为中央美院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委员

周至禹老师为中央美院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中国流行色协会色彩教育委员会委员。其作品多次参加中外美术展览并获奖、版画作品被英国大英博物馆、日本神奈川美术馆、美国波特兰博物馆、德国路德维希博物馆、澳大利亚维多利亚艺术学院、中国美术馆、广州美术馆、中央美院陈列馆等收藏。周至禹老师常年游历于欧洲各国,长期以艺术家的视角观察、以研究者的思维探究和记录当代艺术的发展。本次讲座,他从当代艺术批评领域里最前卫的热点话题出发,结合当下的社会风尚,多角度解析当代知名艺术家的成功秘诀与其作品的奥秘。

什么是艺术,什么是艺术家?观看艺术的人群有哪些?他们抱着什么样的目的去看艺术作品和艺术家?艺术作品有哪些基本的评价标准?作为艺术家来说,又有哪些基本的责任?当代艺术的审美最难理解,也是艺术家们也最避讳谈论的艺术话题。

《当代艺术的好与坏:中央美院教授的10堂当代艺术课》
《当代艺术的好与坏:中央美院教授的10堂当代艺术课》

在“当代艺术的好与坏”讲座中,周至禹老师与现场的读者分享了他的认识:当代艺术已经无法单纯从技法、传统审美需求上来评价它的好与坏。周老师从实践、理论以及市场等多角度分析了大量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当代艺术中的态度,情感,以及商业化等多角度解析了当代知名艺术家成功的秘诀与其作品的创新与突破性,从而帮助读者更好地观看和理解当代艺术。

周至禹教授并不旨在告诉读者当代艺术是什么,当代艺术的好坏的标准是什么,什么样的人才配享当代艺术家的称号。他从一个艺术家和艺术教育者的角度,引导读者去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全新的艺术评价体系。从而让读者能够独立去欣赏和评价自己心目中的当代艺术作品和艺术家,能够真正读懂当代艺术。

当代艺术在这个时代是与语言同样重要的人类表达方式,无法理解当代艺术,就缺失了一种与当下社会、人群、思想者深度沟通的语言,我们需要艺术地生活,更需要艺术地沟通、艺术地表达自我。人如果兼有学术的高度理性和感觉的高度敏锐,对人生来说,是非常幸福的事。

在讲座的最后,现场读者与周老师进行了热烈的交流。以下为现场实录(有部分删节):

主持人:

今天我们很高兴邀请到了周至禹老师来到活动现场,讲到当代艺术最近有一个很大的新闻,在前段时间美国艺术家杰夫·昆斯的一幅作品达到了9100万美元的拍卖价格。大家会疑惑这样的当代作品为什么拍得这样的天价,作为普通人怎么三言两语阐释当代艺术。周至禹老师这本新书是让大家入门,又浅显易懂的让大家了解当代艺术,提升当代艺术的审美。

我们现在马上邀请周至禹老师开始今天的活动。

周至禹:

首先我很开心来到之禾空间,2008年在重庆有一个书店做推广参加过一次,站在这儿有点不同。但是我在之禾空间里边感受到一种文化的气氛,包括商业提倡文化底蕴的东西让我觉得很新鲜。这是第一。

第二,我现在习惯于不在美术圈里头谈美术了。我刚开的时候面目很年轻,我很开心,之禾空间的人告诉我报名的人都不是搞艺术的我很开心。我又看到一个老先生坐在这里,非常好。为什么会这个样子?我讲课经常会说为什么?因为这就是一个不断思辨的过程。当得出一个结论的时候会说为什么,我不在美术圈里边谈为什么?是因为我发现世界是很通融的,在一个专业圈子里边谈很容易谈得死掉了或者僵掉了,而在非专业里边会谈的很融通。

比如说我前两年在北师大做了一个个人展览,我不请画画的,中央美院的大腕儿都不请,请的欧阳江河、西川来谈我的绘画。我发现特别有启发,欧阳江河,他说看到我的画,他说我对美是怀有乡愁的。因为我的绘画里边始终保持了对美的追求,而美永远在我们生活中间,不会有任何的变化。虽然可能时代的文化在变化。我觉得跨越了圈子去谈会谈得更有意思。

今天在座很多都不是从事艺术的,虽然也有从事艺术的。我喜欢非专业人士提出的问题,后面有互动交流的环节,你们有任何问题都可以提,我如果不懂就说不懂。为什么?因为大家都知道我在国外很多当代艺术中心参观,我经常发现没什么观众。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当代艺术在这个时代离人那么远?当代艺术自己把自己封闭掉了。我就认为它其实是涉及到如何看当代艺术的问题。

我很想留很多时间来互动,让你们提问题我来回答,我是一个人来疯,只要你们一提问题我就愿意讲。我先讲一个基础的东西,大家有印象之后我们再继续往下讲。

一、观看态度的三种方式

我现在谈一个态度问题,在书里边都写到了,每一篇文章说一个当代艺术问题。先说观看态度问题。你们喜欢艺术你们才会到书店来听这样的讲座,我相信你们会经常看展览馆的一些当代艺术展览,这是非常好的。很多人不看,觉得看不懂。所以他其实提出了三种观看艺术的方式,一种是艺术家的观看。我也是艺术家,我也创作,但是我会发现当代艺术里边很多艺术家,包括批评家会把自己的艺术特别专业化或者形而上化,附加了很多很玄妙的理论,把自己的艺术弄得很艰深,造成了跟普通观众的距离。这是为什么呢?这和当代艺术的产生有关系。

艺术死了,指的是过去通常能看懂的艺术,看懂的艺术就是描述性的艺术,我画了一个宗教故事,图象里边就有耶稣和圣母,然后描述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都是用图象来表达的。并且在长时间写实艺术扮演了画像、描述,在17世纪荷兰小画派非常典型,当时有钱的艺术家画像,艺术扮演了画像这个角色。但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候艺术发生了变化,艺术逐渐走到了内心,走到了表现,当走到表现的时候画就不容易看懂了。通过各种不同的符号,通过色彩、造型表达自己的情感,很私人化、很私密化,这就造成了跟观众的距离。因为我们在文化圈子里边能看懂它描述的故事,如果走到了表现,尤其再往抽象走,就跟观众拉开了距离。

在这个时候你们会看再往上发展,这时候大家都说艺术死掉了,指的是传统的艺术死掉了。为什么?杜尚拿着小便盆的时候其实是划时代的行为,一个小便盆谁当它是艺术呢,我们就觉得是一个实用的东西,但是杜尚把生产商的名字写上,提交到展方展览的时候当时展方都不敢展出。那时候都觉得是惊世骇俗,到后来越琢磨越有意思,就彻底解构了艺术。

我们曾经拿杜尚做其他的例子,我曾经在课堂里给学生讲课,指着教室里边的一个扫把,一个扫把放在教室里边没人关注它,就认为它是扫地的,但是你把它放到美术馆里边,做一个白色的柱子,把扫把放到柱子里边,每个去美术馆的人都要看,企图从这个东西中间看出点内容来。

区别在哪里?东西没有变,语境变了,眼睛变了,逼迫着你用艺术品的眼光看这个东西,为什么生活中间不这样看呢。就提示我们观看的眼光和思维很重要,如果每个普通人具备了艺术观看的思维,在生活中间就会发现很多的艺术。因为再加上别的一些要素,通过理论家的炒作就把当代艺术变得很专业,因为看不懂,必须要有人解释。当阐释变得重要的时候阐释就越来越悬,大家就越来越不懂了。这个时候你们会看到这是一种观看方式。

还有一种就排斥了普通人,把普通人压得很低,但是我自己认为我是艺术家,但是我也不是艺术家,我认为普通人的观看是很正常的。在座的各位都有具备正常看艺术品的勇气和态度。为什么呢?就是因为这个东西不是讲故事了,这个东西放到这里就是这个东西,每个人都会对它进行阐释,每个人都会对它有态度,而每个人的态度就跟他的生活经历有关系。你们要告诉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有理由对它进行阐释和解说。只要你有感觉就完全正确,一点错都没有。

这就是普通人,你要大胆的说我不喜欢它,也可以大胆的说我看出来什么。这个东西和画者是没关系的,一旦成为一个物的时候每个人都可以对这个物提出他的态度来。所以以后你们再去观看展览有信心了,你就说你的理由好了,完全正常,完全正确。这就是一种观看,就再不会畏惧它了。这个艺术品有理由对它进行判断,这就是普通人的观看。

还有第三者的观看,我认为要把艺术看得有意思,第三者的观看就很重要。我要告诉各位我年轻的时候希望做一个图书馆员,我觉得那么多书,如果做图书馆员的话我多么幸福,我一辈子都在读书。杜尚后来做图书馆员了,不做艺术家了。我读书读到现在,我看着浩瀚的书,我发现这辈子什么都不干,书都读不完。怎么办呢?我就告诉我自己,你这一生读的书是有限的,你只能读你最喜欢的书,选择性的读。这是很重要的。

其次除了读书之外把任何的社会现象当书来读。我后来写一篇文章叫做读书不如读现象,社会现象本身就是一本书,如果包含一个思考,我们看整个社会出现的现象我去思考它,我当书来读我会获得非常多的领悟。这一下就解放了。我虽然实质的书读得少了,但是我不断地写书,记录对这个现象的感悟,后来发现很通了。

所以一个文化学者的观看就是把现在当代艺术不在当代艺术圈子里边讲,而是把它看成是一个社会现象。如果任何当代艺术纳入到文化现象里边,一看就看得很清楚。所以我获得的体悟就是你懂得越多,对社会、经济、思想、哲学发展懂得越多,你发现你看艺术越明白,因为任何艺术其实都是这个时代的折射,一定是这个时代的折射,如果不是就是假的,一定是假的艺术。艺术家发自内心的艺术一定是对时代的感悟出现了折射,马上理解了是因为什么。

所以我认为文化学者的观看是什么?文化的观看是最重要的,为什么这样去做。既然是文化的观看,这本书起了一个名字叫《当代艺术的好与坏》,不是说当代艺术的好,当代艺术的坏,我告诉自己我这一辈子不要做一个明辨是非的人,因为在黑和白之间的灰是无限丰富的,我喜欢灰,不喜欢非黑即白。所以明辨是非是很容易把事物简单化的,而你了解他为什么产生,你会把事情看得很明确。我说的这里边好与坏是当代艺术为什么认为这是好的,他认为什么是坏的,是这样的方式来理解态度,态度后面其实是有哲学思考的。

二、标准:艺术的好坏与暗黑美学

A.R.彭克画作 ,《远景》(Landscape-Remote),2011
A.R.彭克画作 ,《远景》(Landscape-Remote),2011

先给大家介绍一下三种观看艺术的方式。大家看这类绘画(见上图),这类绘画在当代艺术里边有很多,是涂鸦式的。这类出现以后你们怎么看它?实际上在当代艺术里头从涂鸦艺术延伸出来,从新表现主义延伸出来,画得很野蛮,很粗鲁的一种艺术,是发自于这个时代艺术家从20世纪初一战、二战产生出的新表现主义,艺术家世纪末的情怀,出现了很粗野的。有两种来源,一种来源是时代造成的,还有一种就是当代艺术有一种态度,很多人说21世纪的艺术出现了很多垃圾,我认为相比较于19世纪之前出现了这么多东西也是集大成,极为丰富的,恰恰反映了20世纪以来人类思想在艺术上的解放。你们想想19世纪可能出现这样的东西吗?完全不可能,只有在这个时代出现了,因为这个时代在思想上做了一个极大的解放。

原因有很多,一点是艺术的态度。当一个流派主张说我的艺术文雅的时候,一定有一个流派一定站出来说我的艺术要粗鲁。西方总会以反对的态度产生一个新的思想流派。有意思的就是这一点,人类的思维常常是在西方采用逆反、对抗的心理产生新的思想可能。我们从思想的模式上我们认为它可能会促发人类的思维无限扩张,很多当代艺术就是这么产生的。这就是一种粗野、对抗的东西。

我们再进一步分析,为什么19世纪、20世纪不会,只有这个世纪才会呢?这和时代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我个人认为尼采的哲学,萨特哲学的发展,包括宗教的信仰衰落铺垫了时代的气氛。我们可以看到20世纪对宗教信仰不如以往那么虔诚,如果跟中世纪绘画相比较,宗教绘画人是相当虔诚的。

尼采说上帝死了,的确上帝死了,当人们对宗教信仰的上帝死了以后,人们出现了寻找信仰、寻找救赎。这种救赎靠我自己超人来救赎,人要做超人,不怕天,不怕地,靠自己来救赎。靠自己救赎的过程中间人没有神化,人变得物化了。我曾经把人类的发展分成了几个时代,一个是野蛮时代,还有一个是英雄时代。信仰的产生跟自然的敬畏是有关系的。

再往下是英雄时代,人的意志开始出现,人定能胜天,这个时代产生了。现在这个时代是什么呢?人类物化的时代。当你不相信我们人是上帝造的时候,你会看到这个时代科技的发展。过去说爱情是对这个人产生了精神上的仰慕,生物学家告诉你不是的,这是气味相投。所以就有科学家用男人腋下的气味做成香水,气味相投是气味产生的。最终人把自己给物化了,所以崇高性失去了。所以这个时代就出现了用艺术反映人的情感和状态。

所以我认为,20世纪的艺术在艺术门类和方法上是呈现人类精神各种不同情绪的时代,而不像文艺复兴早期是神性、人性复归的。在这个时代,各种情绪艺术里边都有表达。

所以这类艺术怎么看它呢?新表现主义绘画是一个很大的话题。这个画家到了中央美院,这个画家在美国很有名,前几年他到中央美院访问,介绍了他的艺术。我现在只放了几张,画的中产阶级的生活。很多评论说他是讽刺了美国中产阶级放荡的生活。这是一个意识形态化的分析。但是实际上是画了一个禁忌的题材,过去不去表现这样的生活,而是在修饰。他是赤裸裸的,直接接触了难以言传的某种心理,包含了你怎么看这样的场面,包括性的东西,让观众的角色发生了变化。

都是私密的题材,偷窥的题材,艺术家用这样的方式表达。画得很好,后来画得很多,画得非常生动,技术上没得挑,但是,是禁忌类题材。这一类题材本身就属于不应该表现的。为什么不能表现呢?这是值得思考的一个话题,这也是美国一个画家画的。新古典的方式画得矫揉造作,不是他无意画的,就是故意要矫揉造作。正经评论家讽刺了上流社会的矫揉造作,他就把矫揉造作成为表现的一种形式。

即使在相对写实的绘画里边也出现了对题材,对风格的一种挑战。这种挑战就是我对古典主义提出了一种批判性的态度。而这种批判性的态度其实就是这个时代的平民化,这个时代的解构崇高。这种题材在以往是完全不可思议的,但是这个时代就让你看到。人的姿态都是矫揉造作的(如下图)、夸张的、戏谑的、开玩笑的、调侃的全部出现。

约翰·柯林 画作,《感恩节》(Thanksgiving),2003
约翰·柯林 画作,《感恩节》(Thanksgiving),2003

我当然是有态度的,古希腊人对美的追求,大山是崇高的,他们强调了美的高度理念性,而这种理念性带有相当人的神性的追求。但是在这个时代当被物化的时候神性在绘画里边就基本丢失了。这是普通现象。

这个艺术家就是把古典绘画直接泼洒了很多东西,对古典主义进行解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画上加两撇胡子,表示对古典的彻底颠覆。本身的素材都是古典绘画最精彩的东西,然后把它进行颠覆。这类绘画都是属于粗野规划,就是一个粗野的态度呈现。我自己感觉如果以专业者的身份来看,其实粗野里边也分了很多层面,比如说我看北欧一派的粗野绘画,我觉得它是有修养的。这个修养哪里来的?我有一个很深切的感觉,你在欧洲的那些城市,看到那些老头、老太太上街买菜都穿的西装革履的,穿得很好看,搭配的颜色很好看。你就在想她为什么会这么搭配?修养。为什么他们的孩子教育从小就在博物馆里边看名画,看很多艺术的东西,艺术的素养让她很会打扮。

我在中央美院讲课我也经常讲,你们看好多女孩子没上过大学,没学过设计,但是很会搭衣服,买的衣服品牌也不是名牌,但是搭起来为什么很好看呢?实践出真知,人家喜欢买衣服,长时间买衣服搭出来以后确实很好看。所以你的喜好会培养你的修养,这种修养在北欧的表现主义绘画里边会体现出来,会在颜色的搭配和造型上体现出来修养性。

但是我发现美国没有文化的历史,画起粗野绘画就真粗野。所以在粗野里边也是有各种态度的,微妙的差别能看得很清楚,这里边会有一点专业性的东西在里边。这个就画画很粗野,这些都是新表现主义,表现主义是德国很重要的画派,是在一战之后很重要的画派,那个时候是被纳粹禁止掉的,因为希特勒是学古典绘画的,因为希特勒很喜欢古典绘画,所以到任何国家都去掠夺古典绘画。当时德国表现派把这些人的绘画拿起来做黑画展批判的,当时德国纳粹文化部长写信给这个学院的,那时候也是很严格的。

瓦尔特·丹 画作,《头部》(DER KOPF),1982
瓦尔特·丹 画作,《头部》(DER KOPF),1982

所以表现主义在德国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画派,因为这批画派是知识分子通过一种情绪化的表达,对社会产生了一种批判。在二战之后又产生了新的表现主义,具有强悍的精神震撼力。震撼力在哪里?德国是一个战败民族,就要对德国的历史做反思,通过艺术来表现出来,相当有力量,新表现主义通过表现性的力量呈现出一个民族的精神性,非常好。这类虽然画得很丑,笔触很生硬,很生涩,恰恰表现了艺术家的精神状态。

这种表现主义是很自然发展的,不是突然出现的。但是表现主义往后面发展就出现了好多分支,这就是人类开始关注内心,这个世界又允许表现人类内心各种精神丰富性,一旦这个成为艺术标准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有些精神偏执的人是有艺术气质的人。

我们正常人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在现实生活中永远很好的平衡着,但是有些精神偏执的人某一点会特别突出。我看一本研究精神病人的书,一个艺术家在精神病医院里边做过一段时间调查,他发现有些精神病人有很敏感的气质在里边,比如说一个女病人老说你像个大蜘蛛或者你像个河马,把别人吓得不得了,后来发现这个女病人有一种高度精神气质的敏感,你的气质会极其准确的捕捉到,但是她不会表达,就说成是一种动物。她如果是一个艺术家她就画画去了,所以绘画是一个很好的心理治疗,但是不会画画就成为了疯子。

我要告诉各位疯子成为艺术家的很多,这就是这个时代的特点,越偏执越有气质,越有气质画出这种画来就越有力量。这是这个时代所允许的。这类都是画得很粗野的。

奈尔·詹尼与他的自画像。画像中,詹尼身处纽约麦迪逊大街上的高古轩画廊内。
奈尔·詹尼与他的自画像。画像中,詹尼身处纽约麦迪逊大街上的高古轩画廊内。

瓦尔特·丹 画作,《头部》(DER KOPF),1982
瓦尔特·丹 画作,《头部》(DER KOPF),1982

这个是美国艺术家,有一天他终于画厌烦了,开始说我为什么要画很秀气的,很好看的,很雅致的画,就开始画坏的画。就像初学画画的人不会调色一样,褐色的狗跟绿搭配不好看也不管,就那么画。这是一种当代艺术的策略,以一种反优雅的态度,反传统艺术基本的审美态度出现,我就这样,命之为“坏画”。任何人都会觉得这张画我能画,真的有批评家去搜这样的画,搜出来以后就做了一个坏画展。当所有的坏画都拿在一起,放在美术馆里展出的时候,这个时候的“坏”就要加引号了,因为所有的“坏”呈现出来的一种东西是什么呢?一种生涩、直率、天真,反而显示出他的一种力量,一种不会修饰的东西在里边。这样的画直接上去,但是实际这个画家是很会调色的,很会画的。

其实他可以画得很好,他用这样的画表明一种态度,这个时候艺术就成为一种策略、宣言、观念。画本身不重要,如果单独看很坏的,整体看就提出了一种态度。

说到这里再举一个例子,美国有一个观念艺术家拍了一张照片,自己站在树底下,树就顶在头上,这张照片展出题目叫“错了”,因为通常我们不会吧自己放在正中间,不会头顶着树。我脑子中间已经积累了很多的清规戒律,所谓美的构图,所谓的这些原则,就是对这个原则进行质疑,这就是观念。

所以观念艺术或者艺术策略不是在画本身,而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对我们头脑中间某一种东西提出了质疑。这种质疑的确是有启发的。这是他坏画的一批,都是属于这一类的。

大型大便雕塑
大型大便雕塑

再提另外一个艺术家,大型大便雕塑,在当代艺术里边素材和手法都是无所顾忌的。当我们认为大便是污秽的东西就对污秽提出质疑。这样的东西一定会冒犯一些人,但是就要冒犯,一旦冒犯了就激起批评的焦点。

美国还有一个艺术家画了圣母玛丽亚的雕像,他是黑人,他用了大象的粪便。当画一出来的时候迅速引起一些宗教信仰的人抨击。他说在非洲大象的粪便不是脏东西。在那个地区他们要靠大象粪便烧火,不是脏的东西,是观念的冲突,他也直接对将年产生质疑。这就是当代艺术很重要的一点,当代艺术力图摆脱传统观念对它的约束,力图摆脱商业对它的影响,而以独立的姿态,以哲学家和思想家的态度提出一个想法,而不是出售、展出等等。

“圣诞树”
“圣诞树”

这个当时展出的时候很像肛门塞,很多观众都反对,有一个观众当中打了这个艺术家的耳光,最后放了气瘫在那个地方。艺术家就是要制造事件,这个东西说是圣诞树,别人一看就理解成别的东西,然后拼命的反对,泄了气之后放在那儿。这就变成一个事件,一个作品就制造了一个语境,到底放在哪里就变得很重要了。就像我刚才举得杜尚小便盆一样,放在美术馆里边当艺术品看。艺术家故意要冒犯观众,因为大多数观众都有约定俗成的生活观和约定俗成的道德秩序在里边。这类案例在生活中间也是比比皆是的。一个艺术家做了一个孔子的雕像,放在美术馆里没问题,放在广场上要搬走的案例是很多的。 这又提出来很重要的观点,当产生冲突的时候听谁的?没有答案,但是这就是当代艺术很有意思的地方。这一类都是以冒犯、挑衅的手法出现在我们这个时代。

在艺术中间,这个时代给艺术家提供了空间,但是设计不行。因为我同时在研究设计,设计其实也有这个,企图冒犯一点点。很多设计师都想在观念的边缘上做一点点突破,慢慢的让社会接受。社会开始不接受,然后一点点往下突破。但是艺术突破的力度是大的,艺术带来的冲击是大的,留给我们的是思考。很可能一些作品到时候就毁掉了,但是留下来的是思考。这类都提出了暗黑的,坏的,粗俗的,全是当代艺术反传统艺术的一种姿态。

这类艺术如果继续深入的谈当然要对它做一点研究,因为有的艺术家用的符号是带有寓意的,比如黑人艺术家就用了黑人文化的符号。而符号涂鸦艺术和粗野艺术经常会用到。

三、自我偏执的艺术精神

接下来我们谈一个自我偏执的艺术精神,在艺术里边如何自我偏执发挥到了极致,只有在艺术里边出现。这个艺术家其实就是一个精神病人,画得画还有意思,带有精神病的气质在里边,但是画得是有技巧的。

理查德·达德
理查德·达德

这也是一个精神病人画的画,这是在犯病前画的。画得蛮好的,但是很在意外界的看法,当外界的评价对他不公正的时候就疯了。这些画还具备抽象绘画很正常的一面。

大家都知道梵高,梵高都是在表现出很正常,没有癫狂的影子。梵高生产作品最高的地方是法国阿尔,那边有精神病疗养院保留了文化中心。当年梵高在里边治病的时候就在那个院子里边写生,现在这个院子和他的画完全是一样的,丝毫看不出来有精神病的状态,画得画充满了一种开放生长的气氛在里边。只有最后一张态的感觉在里边。最后一张有一种癫狂在里边,就是《麦田上的鸭群》,黑色的乌鸦就很生硬,这时候颜色就带有强烈的不和谐、刺激和不舒服。三天以后给自己一枪。有新的说法邻居的孩子误伤了他,但是那张画已经带有癫狂气质在里边了。

梵高作品
梵高作品

梵高我认为精神偏执的,当年他画画的时候画得很开心,邀请了另外一个画家去,发生了一点争执,就把自己的耳朵割掉了,割掉耳朵以后缠着布画了一个画像。还有一个医生记录下割掉耳朵的部位,画了一张肖像。还是艺术家,割掉耳朵还知道画成肖像。在历史上经常会把这个写成是梵高把他割掉的耳朵送给了一个妓女,不是的,是在妓院工作的一个女工。还有一个医生记录下来割掉耳朵的部位。后来的艺术家利用科技,因为梵高有一个弟弟,我经常会说上帝其实还蛮照顾梵高的,给了梵高一个很好的弟弟,因为梵高没有卖出什么画,都是他来资助他的艺术生活。后来梵高去世之后他的弟弟也去世了,两个人都埋在巴黎附近墓地的墙边上。后来后人根据他一些基因提炼出一些基因培养出一个耳朵,就是梵高的耳朵。这就是科技对艺术的影响。

这个地方是梵高在阿尔画过的咖啡馆,我去这个地方的时候这个咖啡馆仍然是把墙面涂成黄颜色的,一到那个地方服务员就说到我们这个咖啡馆来喝咖啡吧,因为这是梵高的咖啡馆。果然喝咖啡的人比任何咖啡馆的人都多。我就在想,写生这个画的时候梵高怎么画呢?夜晚的时候别人都在喝咖啡,他在旁边写生。我曾经做过实验,如果在屋子里边要画外面的景色,我必须拉着灯,灯光的颜色很好看,但是当我写生的时候我要拉开灯。有人说当年梵高顶着一支蜡烛在写生。这张最后带有一种癫狂的感觉在里边,已经充满了不安、动荡,但是其他绘画蒸蒸日上的感觉,是生命力特别旺盛的呈现,让我用非常迅速的生命的燃烧,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发出最大的光和热,然后就消耗尽了。

印有马丁·拉米雷斯作品的邮票,美国邮政服务公司发行,2015
印有马丁·拉米雷斯作品的邮票,美国邮政服务公司发行,2015

这是美国的一个精神病画家,真的在精神病院里头画了很多画,后来美国邮票公司把他的画做成了邮票发行,精神病人的画很有气质。所以带有强烈精神偏执的人最适合学艺术,艺术给他以缓解和抒发。

刚才谈到精神病人和生涩坏画里边蕴含了很多艺术本真的东西。法国有一个艺术家搜集了一批精神病人的绘画,他是反学院派,从精神病人造型的绘画里边得到启发。你们会看到艺术的趣味和见解就开始发生变化,不再说经过学院训练的才是好的艺术。真正从土著的、民间的、自发性的艺术蕴含了艺术很本质的东西。后来这个艺术家把所有作品都捐献给一个博物馆里边收藏。

现在给大家留一点时间提问题,我也想听听大家对当代艺术有什么疑惑和想法,任何问题都可以提,我都会真诚的回答,如果我不懂我就说不懂,艺术就是这样的,没有那么神秘,我是全懂的。

现场观众:其实我有很多问题,但是我就随便说一下。比如说思考的问题,我们是可以思考,但是能思考出答案吗?因为我对一些作品挺有兴趣的,但是我会发现好多我也不知道。我举个例子,比如伤害身体的艺术,因为现在视觉效果也很发达,我们可以用假的视觉效果来震撼人心,为什么一定要伤害自己?

我觉得村上龙很成功,也很聪明,但是后来发现他有点太商业了。

周至禹:你说得很对,我是带有一点批判的。这就证明你完全可以很大胆的,肯定的说出你的观点来。

现场观众:昊美术馆旁边有一个酒店,鬼娃放在大厅里,真的太难看了。我可能问的很没有次序。

周至禹:我知道你问题的要点了,和你的观点一样。你提到思考的问题,我要告诉大家现在艺术的观看和传统的艺术观看有什么区别。传统艺术的观看是接受讲故事,所以你要到博物馆看一张画,要看这个画讲什么。但是当代艺术分了好几种,一种是思考的观看,艺术观看不能光凭视觉,光凭视觉是不够的。我举一个简单例子,玛格丽特画了一个烟斗,上面写了一行话“这不是一支烟斗”。你一看他写的这不是一支烟斗,就要思考为什么写这个话,而是告诉你这是一张画,我画了一个烟斗。不是告诉你他是谁,而是他画了什么。

再往下推,美国一个观念艺术家更发挥了极致,他摆了一把椅子在这儿,然后墙上有一张照片的椅子,然后旁边有一段文字是辞典上对椅子的定义。这个作品名字叫“三把椅子”,好有启发,你就觉得这个人好聪明。这是白马,这是马,这是文德的描绘,这三个完全不等同,虽然都是椅子,就给我们一个启示,我们好像都叫椅子,但是其实是不一样的。

有一个观念艺术家的雕塑,这个雕塑从正面看是一条线,一到侧面是一个三角,然后从这面看又变了一个形状。我的这个作品必须从几个角度来看它。所有这些都是观念,提示了你认知事物的态度和思考。

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体验式观看,这个在上海、北京美术馆展示过。你要站在旁边多没劲,你必须走进去,一进去就体验了一把。体验式观看在现在科技艺术中间是很重要的,必须进行体验才能理解这个艺术的特点。这个艺术当然也有观念,为什么?因为这个女巫(音)这个艺术被迪拜收藏。还有互动式观看,这个作品必须去参与和动手完成,这时候创作者就不再是艺术家本人,要策划一种行为,让这个观众一起来进入,来介入才完成,不介入永远是半成品状态。

所以当代艺术出现了很多类型,但是传统的通常都要靠眼睛,而当代是全身的观看,我们有各种感官,包括触觉的、听觉的。我又回到为什么了?这个时代是对人高度物化的时代,最大的特征就是用科技来研究人的身体是什么,然后无所不及的用各种方式来刺激这个肉体对他作出反应。就不再是靠眼睛看做反应,触摸有反应,闻了有反应,各种感官上产生反应,然后这个艺术才完成。

我在这儿提出是我自己的看法,我认为人类最出艺术产生的时候是没有功利的。为什么呢?你看法国的拉斯科洞穴壁画,这群人打了一头牛,然后吃烧烤,烧烤的木头在墙上开始画野牛,然后就开始围着篝火跳舞。这就是舞蹈、歌曲和美术的产生。

但是随着人类的发展艺术开始技艺化,具备了技巧的时候技巧就被出售,这时候艺术家就变成了工匠。很多中国石窟的雕刻都是工匠雕成的,包括文艺复兴的大师们也是工匠。然后在这个时代我个人认为彻底的相当化,艺术被非常的商业化。这个时代是资本主义商业制度形成最完备的时代,任何艺术都会被商业化。虽然有一批当代艺术家这样开始,力图让艺术摆脱生活艺术的界限,让艺术变得纯粹,摆脱商业的影响。但实际上在这个商业资本主义时代任何艺术都会被商业化的,你逃脱不了这样的命运。

美国有一个涂鸦艺术家基斯·哈林,把画画在地铁的墙上,他说我的艺术就不进博物馆,我的艺术就是涂鸦,就不能卖。但是设计师一看图形好看,好有意思,用在社区的标志上,用在包装袋上,又被商业了。我们细想了一下很多的当代艺术家最终艺术都在被商业化。但是这里边有一个区别可以做到,我们难逃被商业的命运,但是我们力图保持一个独立的姿态,我们在做作品的时候要剔除功利的影响,让艺术纯粹,至于最后变成了商品是进入社会之后的命运,艺术家无法掌控,但是你所能掌控的是我如何使我的艺术保持独立性。因为唯有此点才是艺术家对这个时代做出最好的贡献。

观众提问
观众提问

现场观众(白发老人):请教一下,刚才说当代艺术的好与坏,我就想问:什么是当代艺术?当代艺术是怎么界定的?比如说过去没有的那种样式,比如说行为艺术。如果说是绘画,有的绘画一看和过去普通的风格很不一样,看也看不懂,定义看不懂的叫当代艺术。这里说明当代艺术怎么界定?比如说我看外滩美术馆,亚洲当代艺术的比赛,为什么说成是当代艺术呢?怎么界定是不是当代艺术?怎么说明当代艺术的艺术样式、精神实质,到底是艺术和被艺术,还是艺术和被艺术混合物?

周至禹:我们真的应该给这位老先生鼓掌。您坐。问题非常有质量,非常好,老先生的心态特别年轻。我很想问您以前是做什么工作的?

现场观众:我学工科的。

周至禹:很厉害,提的问题很好,很在要点上。我们每个人如果生命活得有质量应该像老先生这样,永远让灵魂在霓天之上,而不是在泥潭中。

第一,当代艺术有时间上的划分,比如说印象派之后的当代艺术,当代性开始产生。但这是一个时间的划分。很重要的还有一个划分实际上就是我们知道当代艺术的媒体手段、载体发生了变化,凡是新的载体我们会说新的载体反映的是当代艺术的特征。我个人认为当代艺术没有办法特别明确的进行,因为一说当代艺术是什么人家马上就说什么也是当代艺术。这也是一个时代的特征,只要你提出一个界定马上就有人反对它。所以不会有人给当代艺术特别明确的界定,因为死的界定一定会成为当代艺术某一种界定,而不是唯一的界定。比如说当代艺术在如今非常难以下定义,非常难下定义,只能笼统的说。就像我在这里说当代艺术,我只能说笼统的说到了当代艺术中间的现象,我也不能说这就是当代艺术,任何人都没有权利说这是当代艺术,这不是当代艺术。

但总体上我个人认为当代艺术当然以媒体手段的新颖性为鲜明特征。电影就比一张画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因为有声音,有形象,还动态。所以当代艺术最喜欢用各种各样的载体和媒体来刺激和冲击我们的视觉,因为这种视觉随着科技手段的发展给当代艺术提供了利器。

难道传统的方式就不能当代化吗?我的主张是完全可以,你画中国画,画油画,画版画都可以具备当代性。最重要的是当代观念和思想,当代性情感,任何当代艺术家必须关注我们这个时代发生的变化,用他的新方式来回答这个时代产生的问题。只要他回答这个时代产生的问题,我认为手段、内容和方法必然发生变化,和传统不同。就拿国画来讲,现在那么多的人还栽花松竹梅菊这些东西,一看就是老年人画的。一看就很陈旧,语法陈旧,符号陈旧,表达的方式陈旧,怎么可能是当代艺术呢。

所以真正的变化应该是内容的变化,其次是引起的形式变化,我认为内容发生了变化,形式必然发生变化。但不是说我就不可以用优化表达,不可以用版画表达,但最好的方式是什么?如今的艺术家是自由的,再不是把自己界定我是油画家,我是版画家。如果叫当代油画家不是当代艺术家,是指这个时代的油画家。手段绝不是问题,技术一点都不重要,说到这儿我马上会补上技术很重要。

我为什么说极不重要?一个人必须具备一个极其敏感的当代情感特制、审美特制,技术不过是任何手法都可以用,无所不用其极,何况这个时代对技术的挑剔已经很小了。为什么好多人是靠技艺卖钱呢?所以要增加技艺性。艺术不是为了卖钱的时候技艺不重要,不是说我用了十年、二十年的时间练技艺。

所以在座的各位你们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当代艺术家,因为当代艺术家的技术门槛已经没有了。这是很正常的,这是非常正常的。就像博伊斯说的我们人人都是艺术家,这个社会就是我们塑造的。因为他学过雕塑,他借用了雕塑的名词,但的确是这样子的,当你以自我个体存在的时候你的所有行为都会对周边,对这个社会产生作用。当你成为一个无意识的,被异化的状态你所有的行为都随波逐流,不会对这个社会产生作用。当你是有意识的时候,作为一个人存在的时候你的幸福感无所不在,因为你知道你是以审美的生活,艺术的态度去生在这个社会之中。这就是人在这个时代之所以为人的意义存在。

我不知道老先生明白没有?这个时代有一种说法人人都是艺术家,但是就是没有艺术。怎么理解呢?艺术难以被定义,艺术家容易被定义。但凡下定义的人我个人认为就是愚蠢的人,我们只可以说笼统的说它是这样的。

现场观众:我也是和刚刚那个老先生一样的,我也是退休的年龄了。我没来听这个课以前对当代艺术也没有一个概念,今天听了周老师的话我也觉得很荣幸。我因为爱好艺术,所以我出国旅游的时候整个团队走了以后我会留下来参观几天的美术馆,我现在刚刚开始学画画。因为我学了一段时间的摄影,对构图还有一点基础。我了解了现代艺术,因为去年我到德国去旅游,在慕尼黑待了10天,我就参观了7个美术馆,有传统的和现代的。因为我对当代艺术没有一个概念,学的是比较传统的东西。为了了解现代艺术花钱参观了博物馆,我看了以后我真的看不下去了,当然对艺术的表现方式和周老师说的是一样的,从抽象画到后面用视频的东西。我们对艺术有一种美感,我认为美是对我们产生正能量,人从肢体的语言,从行为的语言,从各个方面,我们对世界发表我们个人的观点,用我们的情感对艺术进行反映。

我为什么没办法看?那个视频反映的是人死了以后实体腐烂变成蛆蛆。我一个人在那里,我真的害怕,出来以后为了对艺术进行了解,我还再进入这个房间看,还是不行。后来我就怀疑,我本身对西方艺术很崇拜,没想到到了现代艺术表现出来的是这种,后面还有很多不堪。现代艺术到底反映什么情绪,看了以后没有一点美的东西,所以我现在对艺术有点疑惑。

周至禹:我们过着一种审美化的生活,它让你震撼,让你不敢看,目的就达到了。通常我们心理会回避那些我们不能够接受审美的东西,通常会是这个样子的。我们为什么会回避呢?其实就是很重要的命题,我们按照我们的传统审美和知识接受的教育一直在回避一些东西,我也是这样的。但是艺术家不是的,艺术家把我们回避的东西直接暴露在眼前让你看,虽然我们不敢看,但是会促使你思考。但是你仔细琢磨的你会有思考,它跟死亡有是关系的。

我举一个相对轻松的例子,一个日本的艺术家拍的视频,一个人正常的跳水,跳到水里之后开始把速度放慢了,人就一点一点的往上升,嘴里的泡很慢的往上浮。所有人就憋气的不行,希望我赶快冒出来,但是你并没有带水里。这是移情学说,当我们看到某一个东西,我假如是那个人我一定会憋气。我年轻的时候是中国球迷,我发现我看的时候我脚下在使劲。这都是移情的作用。很多视频是很好的行为艺术,通过视频揭示了人的一种面向。

英国有一个很著名的艺术家赫斯特,他的艺术特点就是把所有东西剖面,剖成两面泡在药水里让人看。所以他的艺术就是把牛头放在箱子里边,一个多月里边牛头布满了苍蝇,所有人看了恶心。这里边有一个时间的要素,时间会让一切所谓神圣的东西发生变化。每个人看了都很刺激,一个扭头飞满了苍蝇,到最后你会震撼,视觉上震撼,也会思考它。我们只是不能接触这些东西,我们避免看死亡,德国一个生物学家在中国做过一个实验,他收实体,他做成标本展出。在很多国家看的人特别多,肌肉通过一种科技方法干化掉以后做各种体育运动的姿态。南美很多国家展出的时候几十万人看,在中国人没有人敢看,我也不敢看,连照片我都不愿意看,我怎么会到现场看,但是在国外卖票,也有人抨击他。这就是我刚才讲到的主题,人的物化就呈现这个,告诉你身体就是一个臭皮囊而已。这个主题在当代艺术里边特别多。

比利时有一个艺术家做了一系列的造粪机器,吃的东西那边就变成大便,密封起来还卖呢。你一看就心想人是个什么呢?是造粪机器。这个时代把人的肉体高度物质化,把它看成是很低层面的,但是人永远无法解决人跟肉体之间的关系。我们今天在这里什么让我们谈艺术?是灵魂,是灵魂让你看的,让你看到了身体作为物的一种毁灭的存在。

现在都不谈美了,在当代艺术美不重要了。从古希腊开始研究,研究的和视觉有关系,比如说波浪的曲线是美的,这是视觉的美;两个颜色搭配在一起是美的,这是人类基于生理的;还有精神之美,比如说人追求神性的美。这些东西在当代艺术里边都不重要,都要被解构,因为它就是我刚才讲的“上帝死了”之后的问题,人无所顾忌,他会告诉你所有身体是由什么组成的。但是正好在低微的身体之上还有一个崇高的灵魂,我自己也相信崇高。

我在中央美院的工作室里边每周五有一个沙龙,有一次专门讨论崇高性,我依然相信只要灵魂在,灵魂就会追求崇高,虽然它受到了肉体的局限。这也是我们今天坐在这里的原因。我觉得好梦幻,我们在上海一个周末的下午在这边谈论当代艺术,不就是灵魂的一种渴求和希望吗,不是肉体的邀请,是灵魂的邀请。

周至禹教授与观众现场交流
周至禹教授与观众现场交流

现场观众:我是一个古典艺术的铁杆粉丝,我今天过来就是带着疑问过来的,我觉得古典艺术是崇高、美和神性。几乎在我心目当中,艺术、崇高跟美是同义词,我今天欣赏艺术相关的东西应该感受到美,比如说我很喜欢古典音乐、建筑和绘画。每当我站在一个教堂里边,听着宗教音乐的时候,我觉得我好像已经不在这个土地上站着了,我觉得我变成一个神仙了。现代艺术的概念是什么,我很赞同艺术死了或者神已经死了,是不是艺术就是死了。现在所有讲的概念也许是我们讲死亡,所有的苍蝇爬在尸体上,让人觉得还是艺术吗,也让人思考人的本质。是不是现在的艺术跟以前的艺术已经不是一个概念了,或者说从您的角度也许它是艺术的发展阶段。从您的角度再过一两百年您觉得这样的一段时间在整个艺术史上面是什么样的地位?

周至禹:今天所有的提问者给我一个感受就是上海是一个有文化的城市。跟美术的人谈话你要担心被他绕进来,你们问的问题都是非常真切的。我仍然喜欢古典艺术,在这个时代只要你有一种审美的态度你就坚持,不会有任何问题。

第二,你了解当代艺术为什么产生就可以了。你完全可以大胆的说我不喜欢。我这个人是这样的,我作为文化学者我的态度,我有的时候会说他不好,这个不好的确是不好,当一个艺术流派提出主张的时候,我就用艺术流派的主张来看艺术做到了没有。这里边有好有坏,有的没做到确实不好,有的做到了很好。

通常我会说不喜欢,我就明确的说不喜欢,你们在座的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审美大胆的说“不喜欢”。不喜欢是正常的,但是不轻易说不好,因为标准不一样。比如说你喜欢古典的,你不要说浪漫主义不好,你可以说不喜欢浪漫主义,我就喜欢古典。

人类的发展是非常复杂的,我们都很难说我们现在是进化者,只是我们看不到而已,我们哪能说这个时代就是最好的了。我只能说这个时代产生了这样的艺术,我们稍稍的让自己有一点点前瞻和后顾的能力就可以了。因为如果你对艺术感兴趣,多少有一点艺术史的知识就是后顾,然后懂得多了以后,对艺术的发展有一点前瞻的能力就可以了,但是对艺术完全没有办法判断,只是人类文明的产生物而已,不给它至高无上的东西,也不把它看得很低,就是一个现象。它是文化的一部分,而所有的文化组成了人类目前的文明,它是文明的一部分,文明是更大的东西。所以你把这个看清楚了就可以了。

谢谢!

主持人:谢谢周老师。由于时间的关系读者互动环节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编辑:江兵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