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3日,由懒坝美术馆和四川美院联合主办的首届“武隆·懒坝国际大地艺术季”于武隆懒坝正式开幕。
届时在武隆除了感受绝美自然风光,乐享清凉夏日的同时,还能在懒坝欣赏到国际、国内艺术大咖们的作品,还可与艺术家共同完成一件让你难忘的作品,它会是一幅画、一件装置,一件雕塑,一段音乐,一道美食.....
第一部分
我从山中来
武隆·懒坝国际大地艺术季,把艺术放在重庆武隆的乡村,用山里的泥土,泥土里的蔬菜,蔬菜周围的竹子,竹子前的老屋,老屋里的村民,村民丢弃的废旧木材,以及山雾,晚霞,季风,大地,山峦…作为艺术的载体和现场,用最简单易懂的方式,告诉人们——我从山中来。
在这一板块中,有六位来自不同国际的艺术家:日本的浅井裕介和松本秋則,丹麦的托马斯·丹博,法国的吉尔斯·斯图萨特和波尔坦斯基,以及来自英国的卢克·杰拉姆。
浅井裕介(日本)Yusuke Asai (Japan)
艺术家浅井裕介一直使用泥土作为绘画颜料,这一次,他从武隆繁茂的苍山大地中,采集到19种颜色的泥土,在一个月的时间里,通过艺术创作,将苔藓博物馆十五米高的穹顶空间、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以及武隆壮观的大自然关联在一起,迸发出新的可能性。由此诞生的壁画是有生命力的,随着时间推移,将衍生出更加丰富的世界,并不断向来访的人们讲述充满想象力的有趣故事。
吉尔斯·斯图萨特(法国)Gilles Stassart(France)
“作为一名美食艺术家,我围绕可食用材料以及所有与“吃”相关的行为进行艺术创作。这可以是一件艺术作品,也可以是一场行为艺术,也就是说,它不只单纯是一道菜品,而是基于环境的变化,如食客、建筑、风景、厨师、服务员等发生变化,我的工作最终呈现出来的是一道道菜品,以及具有戏剧性的用餐经历。”
克里斯蒂安·波尔坦斯基(法国)Christian Boltanski (France)
中国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心跳博物馆,将永久落定在重庆武隆。这所心跳博物馆分为三个区域,“心跳纪录房间”、“心跳搜索房间”以及可以感受心跳的大型装置“心室”。人们进入之后,首先可以纪录自己的心跳,成为心跳博物馆的“馆藏”,然后到心室里安静的感受不同的人的心跳声,最后可以到风景优美的搜索区搜索自己或别人的心跳,感受人与人的不同。最有纪念意义的事情莫过于,人们可以带走自己或者自己心爱的人的心跳声,作为永久纪念。
托马斯·丹博(丹麦) Thomas Dambo (Denmark)
来自安徒生故乡的艺术家托马斯,主张人们回到童年,去做一个顽皮的孩子,回到森林里,感受自然的魅力。为此他用武隆的废旧木材制作了两个巨人,并将巨人藏在了森林和岩石的隐蔽处。这两个巨人是一对恋人,他们不能见到彼此,需要通过人们的帮助才能传递相互的爱恋。人们需要到现场根据艺术家的线索找到恋爱的两个人,经历一番森林探险,才有可能发现这两个巨人的踪影,并帮助他们。
松本秋則(日本) Akinori Matsumoto(Japan)
松本秋則先生带来了三十多种、一百多件竹子做的小乐器,在当地人的帮助与合作下,把这些乐器放置在当地一所五十多年的土房子里。他通过运用光与影以及幕布等方式搭建了一个神奇的剧场,当人们走进老房子,这些竹子乐器会自动演奏,如同水墨画般的“电影”便开启,讲述着这座老房子的温暖故事。那是天籁之音,那是竹音剧场。
卢克·杰拉姆(英国) Luke Jerram (Britain)
英国艺术家卢克·杰拉姆将会为武隆懒坝大地艺术季带来直径达7米的小月球——《月球博物馆》。《月球博物馆》是真实月球以1比500,000的比例压缩过后的迷你版。有别于真实月球由太阳光反射,《月球博物馆》本体即是光源。人们还可以360度观察现实生活中并不会自转的月球。此外,结合现场由各大奖项得主 Dan Jones 所设计的音效,人们将会体验到如诗如画的声光效果与月亮感官意象。
在这里,人们离举手摘月的幻想只有一点点距离。
第二部分
大地的声音
“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物,因振动而发声;人,因有感于物而发声,声声交融,变化万方,终成为音。朝飞暮卧、雾酣草醒的武隆山在四季轮回中汇成天地之声;拓影漫漫、浮光霭霭的多维感知在云雾山林中化为艺术之声,“声声”交织回响,这便是武隆的“音”。
“诗者,天地之心。”展览让众多知名公共雕塑艺术作品生长于此,以山间的流风静露为时间的刻度,以融合的声音注入观者心灵。此刻,唤醒我们的便是诗意的久违的慵懒。还大地之声入耳,沁大地之音入心。
在这一板块有19位来自国内的艺术家,他们是陈文令、邓筱、戴丹丹、傅中望、高孝午、黄玉龙、景育民、罗中立、刘洋、柳青、时子媛、临时小组(丁雪薇、位昂、徐子薇)、庞茂琨、唐勇、田禾、向京、于凡、 展望、张超。
—————以下为19位艺术家作品—————
陈文令 《别开异境》雕塑、综合材料
386×250×330cm
黄玉龙 《天地》雕塑、不锈钢
300×150×150cm
于凡《包裹的马》雕塑、铜着色
270×270×60cm
邓筱 《膜》装置、布、尺寸可变
戴丹丹《矩阵之祷告室》装置、弹力带 铁网 铝合金
300×300×300cm
高孝午《宠神-狗》雕塑、不锈钢着色
340×187×425cm
展望《浮石》雕塑、不锈钢
410×209×280cm
张超《呼唤》装置、竹子 声音装置 水泥 白石子 钢丝线
850cm圆形,高450cm
临时小组(丁雪薇、位昂、徐子薇)
《透明荒野》装置、竹子
420×340×340cm
傅中望 《面镜》 雕塑、不锈钢
200×130×120cm
田禾 《水》 雕塑、不锈钢
100×100×120cm×4
刘洋《锄头》 装置、木材 340×1300cm
景育民 《树影》风动装置、不锈钢镀钛
700×900×1000cm
唐勇 《土地》装置、树 工业纤维X光片 黑线 树脂
380×300×300
罗中立 《过河》雕塑、玻璃钢
150×110×220cm
罗中立《拥抱》雕塑、玻璃钢
150×135×175cm
庞茂琨 《存在的样式No.1》雕塑、玻璃 电线 电子芯片、84×159×86cm
庞茂琨 《存在的样式No.3》雕塑、玻璃 电线 电子芯片、104×139×57cm
柳青 《G4472新世界》雕塑、玻璃钢 钢铁 综合材料 600×250×220cm
向京《异境——白银时代》雕塑、玻璃钢着色
205×590×290cm
时子媛 《回响室》装置、陶瓷
280cm直径圆 深度为30cm
第三部分
村落共生计划
为了体现“把艺术还给人民”的主题,除了有针对性的邀请制之外,主办方面向全球的艺术家、建筑师、设计师等艺术工作者和爱好者,进行了公开征集。尝试做一个真正有亲民性、参与性和生长性的大地艺术季。
尽管通过征集和评审所呈现的“村落共生计划”,谈不上展览机制的创新、也难有一鸣惊人的作品,但它至少是一种态度:传达出我们渴望以艺术的方式,追求平等、分享与互利。很荣幸,最终我们见证和参与了14位艺术家的15个方案在懒坝落地生长。
在这一板块中有这14位/组艺术家:戴月悦;邓丹;樊俊言;胡人戈; 龙艳芳、易兰星(一组);罗舒宁;刘伟;斯蒂文斯·沃恩 (Stevens Vaughn)(美);宋陈;王苡沫;许毅博团队;尹代波;张晓影;张钊瀛;
—————以下为14位/组艺术家作品—————
斯蒂文斯·沃恩(美)Stevens Vaughn
《水即是颜色》
行为表演、纸上着墨、尺寸可变
张晓影 《拾II》装置、鹅卵石 油漆、尺寸可变
张钊瀛 《懒坝娃娃机》装置、综合材料、尺寸可变
许毅博团队(许毅博、郭长明、肖旬、刘音池)
《内核》影像交互装置、综合材料、尺寸可变
王苡沫 《金女的第三梦》实验动画4′21″
戴月悦 《塔小鲜》装置、亚克力
罗舒宁 《界》装置、陶瓷、尺寸可变
尹代波 《落叶—重生》雕塑、综合材料、尺寸可变
邓丹《桃花源记》装置、综合材料、尺寸可变
宋陈 《大地之子》泥土装置、泥土综合材料、250cm直径
刘伟 《人人都奉献一点爱》行为、画布丙烯
胡人戈 《亦如是我们》装置、不锈钢、尺寸可变
龙艳芳&易兰星 《森林狂想》装置、不锈钢
500×100×162cm
樊俊言《一千零一分一秒我的存在》 装置 综合材料
尺寸可变
本届武隆·懒坝国际大地艺术季聚焦艺术与自然,用艺术的手法介入乡村。当艺术与乡村相遇,并不是一个拯救与被拯救的关系,是艺术遇到了乡村,而乡村也遇见了艺术,在这一个相遇的瞬间他们就有了自己的故事,这个夏天让我们一起在武隆·懒坝,一起邂逅艺术与乡村的故事。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