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绵延——宗其香与宗海平艺术对话展”亮相势象空间
2019-09-26 10:37:07 来源:99艺术网

势象空间
2019年9月20日下午4时,由势象空间主办、于洋策展的“映象绵延—宗其香与宗海平艺术对话展”在北京势象空间拉开帷幕。展览展出20世纪中西融合山水画大家、美术教育家宗其香的写生作品68幅,以及宗其香之子宗海平多年来拍摄的父亲写生原址的摄影作品68张,首次以对话的形式再现父亲的创作思想。展览中宗其香作品的创作时间从1939年起至到1992年,涵盖其50余年的艺术历程;宗海平的摄影作品从2013年起至今,是其7年来的心路写照。影画相对、场景双呈,在视觉对话之间,画与影、父与子、家与国、时代与艺术,在父子相叠的足迹中得以重合和再生。


展览现场
这与以往宗其香的展览都非常不同,势象空间大胆打破了常规的展陈模式,精心策划了展厅布局,并大量使用灯箱、玻璃等设计元素,强化了宗其香绘画和宗海平摄影隔时空“艺术对话”的概念。整个展览设计由一个“线框”开始,它是宗其香的画框、宗海平的取景框,也是两者之间的对话框。线框经由时光作用形成一条穿越时空的隧道,连接了宗其香与宗海平两个时空,父子之间穿越时空的对话这一设计概念由此形成。



展览现场
展览区分四个空间。概念空间、对话空间、时光隧道和未来空间。概念空间通过一个交互装置区隔/连接起黑白两个空间,白色代表宗其香空间,黑灰色代表宗海平空间,呈现出父子的隔空对话的意象。对话空间中,由交互装置抽离出来的立柱,坐标式定位出宗其香写生的东南西北四个区域,68组影画作品围绕其间悬挂陈列,画框和摄影框在此合“二”为“一”,“二”指代父子不同的表达语言和不同的时间节点,“一”意为他们描绘的同一个坐标。由一个个线框延伸形成的时光隧道描绘着宗其香的每一个十年,直通未来空间,宗海平是宗其香的“未来”,而宗海平的女儿在时光隧道的尽头特别呈现,也意指“未来”的未来。


李大钧发言

策展人于洋
在展览现场和座谈会上,策展人于洋认为:“这种展现不是单纯的以一种历史文献的方式,而是以艺术呈现的方式,展览本身也足以成为一个作品。”;徐悲鸿纪念馆馆长徐庆平则感慨道:“宗其香先生是一位被埋没了的大师。”

助理策展人冯宇和徐悲鸿之子徐庆平

展览现场
宗其香先生的夫人武平梅,徐悲鸿纪念馆馆长徐庆平,中国戏曲学院教授、李可染画院研究员周志龙,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美术教授、李可染画院研究员李春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编审、中国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裘兆明,艺术家蒋代明、李蒂雅、宋慧成、冯世光,美术编审、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吴丽珠,广州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王见,中国美术馆收藏部副主任赵辉,中间美术馆策展人苏伟等人参加了此次展览的开幕。
部分展出作品:

山城之夜-纸本水墨,48×70.5cm,1944

山城之夜-2014.1.25

天安门-纸本水彩,26.5×39.9cm,1954

天安门-2017.3.27

鲁迅故居-纸本彩墨,31.3×43.5cm,1956

鲁迅故居-2016.8.22

北京展览馆内工业馆-纸本水彩,47.3×35.5cm,1954

北京展览馆内工业馆-2013.6.27

紫竹院小溪-纸本彩墨,31.7×41.5cm,1983年

紫竹院小溪-2013.5.31
编辑:丁晓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