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如怡个展“以为何处(Consciousness of Location)”于11月6日开幕。此次,艺术家借现实为样板,从内在直觉出发,建立起个人与现实环境之间的晦涩联系,并用内外空间的错置,牵引出该种联系背后的相互作用力。
室内外机, 张如怡, 2019. 空调外机, 转速器, 鱼缸, 混凝土, 清道夫, 加热棒, 过滤器, 灯,90 × 32 × 152cm
工业与城市生活为个体情绪带来的压制与矛盾,是艺术家长期关注的母题。在近几年持续推进的"装修"系列中,她通过调离不同场所的位置关系,深入探索了人、物、空间之间的层次内涵。在展览"以为何处"里,《室内外机》是一件二手空调外机与室内鱼缸组合的作品,配合着建筑外墙的瓷砖,鱼缸里浸泡了穿插着植物与钢筋的混凝土块,暴露的风扇在缓慢转动,和鱼的游动形成呼应。空调外机使空间具有了流动性,并在以物为介质的呈现中让个体与周遭发生对话。在用脚手架搭建的空间里,另外两件作品也成为对话者,《浸泡景观》和《暗色之物-6》同样通过再现建筑基建的手段,将空间体验调换,试图让日常局部和城市结构完成会面,保留沉默的瞬间。
紧绷的柱形结构 张如怡, 2019.混凝土, 空心管,钢筋,钢丝绳,唯一版本
暗色之物-5,张如怡, 2019.混凝土, 碎石, 25 × 15 × 109 cm.唯一版本
"以为何处"的何处是外在的现实场所,以城市变迁为途径达到对个人的规训;亦是内在的自我反观,使观者从生活内部短暂地抽离。通过对工业标准的瓷砖、建设材料的混凝土、沉默的植物造型等材料的介入与转换、收集与调度,艺术家使这些分散在展览空间中的凝聚之物成为了身份与情感的象征,空间内外交错并互相参照,具象地提示了当前社会中个人存在的两难境地。
暗色之物-6, 张如怡, 2019.混凝土, 碎石, 木托板, 78×110×162.5 cm(含木托板)唯一版本
张如怡(生于1985年)现工作并生活于上海。张如怡的创作主要涉及雕塑、综合材料绘画及据地装置。其观念实践始终围绕日常逻辑展开,作品因调和人工制品、工业经验以及城市生活而占据特殊空间。张如怡的作品曾在K11艺术基金会(香港,2019年)、上海外滩美术馆(上海,2018年)、赛迪HQ画廊(伦敦,2017年)、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2017年)、卡斯雕塑基金会(奇切斯特,2016年)、四方当代美术馆(南京,2016年)、上海二十一世纪民生美术馆(上海,2015年)等机构展出。她的个展包括"盆栽"(Fran?ois Ghebaly画廊,洛杉矶,2019年)、"对面的楼与对面的楼"(东画廊,上海,2016年)等。
编辑:江兵
